水浸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099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浸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浸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浸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浸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浸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水浸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摘要:自然灾害造成的水浸是档案常见的损害原因,根据实验室内试验,结合有关案例,分析了水浸对纸质档案的损害,论述了抢救水浸纸质档案的程序和方法,提出了强化馆库建筑物的总体防灾功能,制定应急预案,以及采用异质、异地备份等防灾对策。 关键词:水浸纸质档案应急抢救减湿干燥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而又严重的国家,每年都有一些地区遭受洪涝水灾、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袭击。档案馆等部门往往受到波及,灾害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是对档案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严重破坏。档案资料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如在灾害中发生损毁或严重受损而失去利用价值,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加强水浸

2、纸质档案的应急抢救与保护对策研究,增强档案部门抵御灾害的能力,确保档案的安全保管与妥善处置,把灾害对档案馆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已成为档案界面临的非常重要的任务。 一、档案馆水灾危害分析 根据以往案例分析,主要灾害种类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水灾有关系。如火灾对档案的直接破坏有烧毁、高温老化、烟熏等,间接的破坏有被消防水淹或污染等;地震造成建筑物坍塌,馆库内设施、设备毁坏,柜架系统坍塌或倾斜,档案被掩埋,地震灾害伴随的大雨等恶劣气候,导致档案被水淹浸。如汶川特大地震造成某馆建筑物受损,随后的暴雨使2被掩埋的档案受雨淋。由此可见,水灾是最最常见的一类灾害。水淹的危害可分为两类,一是气候性的,如台风、暴雨

3、造成的洪水;二是与建筑物有关的,如给排水系统故障等,这两种情况都会造成档案被破坏,严重时馆库建筑物受损。 (一)水浸对纸质档案载体和字迹的损害 1.纸张变形:纸主要是由纤维(即植物纤维)构成的,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OH)有亲水性,纸的表面存在毛细管(多孔体系)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在正常情况下,纸张的含水量为 7%8%,当发生水灾时,由于水的含量突然增加,水分子侵入纤维素分子链之间,破坏了纤维素之间氢键的结合力,引起纸张变形。水灾会造成纸张的机械强度明显下降,出现破损、粘连等现象。 据实验室内研究,选择宣纸、毛边纸、复印纸、书写纸和新闻纸等常用纸张,进行纸张吸水性模拟试验。发现供试纸张吸水量明显

4、。如 100克重的宣纸在自来水中浸 3 小时和 6 小时(实验室内温度为 26) ,重量分别是水浸前的 4.88 倍和 4.93 倍。水浸 7 小时,宣纸的吸水量处于饱和状态。由于造纸工艺和纸张成分不同,不同种类纸张的吸水量和吸水速率有差异。 2.纸张老化:在水浸状态下,会加速纸张的酸化,纤维素发生酸性水解;水中的各种杂质可能带来其他破坏作用,如酸性的杂质,成为纸张中各类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加速纸张老化的化学反应。还由于水中泥沙等杂质的影响,污染档案载体材料。 3.字迹扩散:常见的字迹种类有:墨汁字迹、墨水字迹、圆珠笔字3迹、中性笔字迹等,字迹的化学成分有颜料和染料等,不同种类的字迹在水中的溶解

5、速度不同,耐水性差的字迹如染料字迹遇水后易发生扩散、渗透,甚至消失。 (二)水浸引发霉变现象 纸质档案受水淹浸后,极易出现霉变、纸张粘连等问题。特别是发生洪涝灾害的季节往往是气温较高的季节,高温高湿的协同作用给霉菌等有害生物的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时霉变现象造成的损失是触目惊心的。如某馆受地震影响,建筑物倒塌,导致档案被掩埋、受雨淋,并滋生霉菌。经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有关人员实验室内鉴定,发现八属十种霉菌,分别是黄曲霉、黑曲霉、杂色曲霉、球毛壳霉、黑色葡萄状穗霉、青霉、木霉、交链孢霉、镰刀菌、矛束孢霉等。这些菌种在湿热条件下能引起纸张等材料的严重生霉变质,如黑曲霉、球毛壳、木霉等种类具

6、有多种活性强大的酶系,能分解纸张中的纤维素,并能产生多种有机酸,引起纸张酸性增加。还发现受损档案污染材料中存在寄生性有害生物,这些有害生物会影响人体健康;某单位地下室库房因受降雨影响,墙体裂缝渗水,放置于底层档案柜中的合同等文件被水淹后发生霉变、粘连。 二、抢救水浸纸质档案的程序 水浸纸质档案在潮湿和污浊的环境内,将会产生大量霉菌。霉菌会侵蚀纸质档案载体材料和字迹。因此,要对处于水浸状态和严重受潮的档案尽快抢救,防止其进一步受损。如拖延了时间,遭受的损失将无法挽回。总结分析有关案例,对于受损档案的抢救需要采取以下程序。 4(一)灾情的调查研究 一旦发生水灾等灾害、档案受损事件,应尽快开展灾情的

7、调查研究,确认受损材料的范围、程度和潜在的危险等,以便尽快采取对策。调查工作应从档案自身及其所处的环境两个方面着手。前者如受损档案载体、字迹材料种类、受损状况等;后者则主要包括灾后档案所处环境的温湿度、光照、洁净度和有害生物等。调查内容包括相应对象的价值、特性、结构、成分等。为掌握受损档案的具体情况,制定抢救方案,编制受损情况评估报告和经费预算报告等提供重要依据。 编制档案材料受损情况调查表,将档号、载体种类、受损情况(泥斑、菌斑、水渍、黏结、破损面积、字迹扩散等) 、调查时间和调查人员等信息记录到调查表上,按受损程度、档案内容的重要程度等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各种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并与国家档案

8、局制定的有关标准相比较,形成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为制定抢救方案提供参考。 (二)受损情况评估 这项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抢救受损档案和申请抢救费用等。首先要鉴定受损档案的价值,将内容独特、价值珍贵的档案列入优先和重点抢救的对象;其次,要界定档案的受损类型与评估受损程度,以便采取针对性抢救方法。 (三)制定抢救工作方案 在调查研究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抢救工作方案。包括工作流程、物资准备,制定转移方案、去污、冷冻处置、减湿干燥和预防霉变等方法;还要制定环境温湿度、霉菌滋生和纸张含水量等的监测与控制技术5细节,以确保受损档案得到有序、合理地抢救和科学保护;通过最畅通的渠道提供技

9、术、人才和资金保障,落实受损档案的抢救方案。 三、水浸纸质档案的抢救方法 水浸纸质档案的抢救方法主要包括:去污、冷冻处置、减湿干燥等。(一)去污方法 1.除尘处理:灰尘对档案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灰尘上附有各种菌类,它们会侵蚀档案,而且灰尘是带有棱角的颗粒物,在整理档案过程中会磨损纸张等载体材料和字迹。 对污染较轻的,可用干净的羊毛软刷轻轻刷去档案表面的灰尘;对污染较明显的,可在工作台上铺上洁净纸张或塑料薄膜,将档案平展于上方,然后采用小型吸尘器、毛笔等对档案表面的灰尘进行处理。在缝隙处,可用洗耳球将尘土吹出再吸除。工作时应注意定时更换、清洗羊毛软刷等用具,使用吸尘器应有防护措施,选用具有调节吸力

10、的吸尘器,保证除尘安全。还要对吸尘器的集尘袋及时进行清理,避免二次污染。工作人员要注意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纯棉手套,并及时清洗。 2.去除污渍:如洪灾、泥石流等灾害波及到档案馆,受损档案会沾染有泥沙、泥浆等污物,或因泥土或污水中的黏性物质,纸张相互粘连。可采用水洗法处理,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少量(局部)泥斑去污方法:在去污部位下方垫上吸水纸张,用小毛笔蘸清水清除泥斑,然后用滤纸等吸水材料吸除纸张表面的水分。当纸质档案上沾有明显泥斑(有的为黏土) ,水渍等污斑时,用软毛刷蘸以6温水(60左右)轻轻去除,然后用吸水纸张吸除水分。也可把档案平铺在案台上,把案台一边垫高,形成斜面,以便污水从低处流出。

11、对于单页档案的去污可放在玻璃板上,用毛笔蘸清水小心清除。借助于玻璃板将档案慢慢移动至平坦干燥处,用吸水材料去除明水,压平、自然干燥。处理前要检查字迹,如发现水溶性,要改用其他方法。 (二)冷冻处置 被水浸泡的纸质档案可能在 48 小时内滋生霉菌,因此,应将抢救出的档案及时送往冷冻场所,冷冻温度一般为-20左右;也可以实施深冷冻,冷冻初始温度为-30至-40。当水淹档案完全冻结后,温度可以设在-10左右。 实施冷冻处置时需注意包装等细节,对需要冷冻处理的档案采用塑料袋或其他材料包装,平行放置于有支撑作用的塑料框内,以避免在冷冻时结成硬块,并便于下一步操作。然后,用防水笔在塑料袋上编号并详细登记,

12、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特别要注意特殊形式档案的保护,如地图、大幅单面印刷品等,这类档案中有相当数量纸质较软,用塑料袋包装后需要平放在支撑物上。 (三)减湿干燥法 减湿干燥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去湿机干燥法、自然干燥法和真空干燥法等。 1.去湿机干燥法:去湿机干燥的原理是为水浸档案创造一个持续低湿的环境,使档案中的水分迅速蒸发以达到减湿干燥目的。在减湿干燥时,准备减湿干燥专用房间,并保持良好的密闭性能,配备干燥架(多7层架) 、空调、大功率的去湿机或多台小型去湿机,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025左右,相对湿度 60%左右。 具体操作要求:将档案展平放置于工作台或干燥专用架子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档案

13、内夹入吸水纸吸收纸张中的水分(夹入吸水纸的总厚度不能超过纸质档案厚度的 1/3) ,定时翻动湿档案,及时更换吸水纸。待纸张含水量降至约为 14%时,按一定厚度叠放,施加一定压力,使其在平展状态下干燥至正常含水量(6%8%) 。减湿干燥过程中,定时监测室内温湿度情况,监测纸张含水量变化,检查去湿机等设备运行情况,确保该工作的顺利进行。 2.自然干燥法:该方法适用于水浸较轻的档案。需要准备专用房间,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足够的空间放置受损档案。 具体操作要求:将水浸档案展平放置于工作台上,采用吸水纸反复去潮,直至水分绝大部分被吸出。如果档案吸水量较多,则应采用毛巾或吸水纸等材料将档案包住后、轻压、反

14、复去除明水。在自然干燥过程中,定时翻动档案纸张,此时也可利用电风扇增强去湿效果。最后将档案压平处理(参照去湿机干燥法) ,或将水浸档案去除明水后,将相同大小的档案叠在一起,每卷档案之间夹吸水纸(需要定时更换) ,最后放上薄板(纸板)和压上一定重物压实,可加快去除水分。操作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慢,避免对纸张造成损害。 对于珍贵的历史档案,可选择元书纸等手工纸作为吸水纸,这类纸张吸水性强,又能在较短时间内晾干,便于重复使用。 根据有关案例的经验,把去湿机干燥法、自然干燥法和冷冻处置结8合应用,是处理水浸档案较好的方法。先把水浸较轻的受损档案采用自然干燥法处理,水浸较严重的进行冷冻处置,这样可以有

15、计划地分批采用去湿机干燥法处理,完成水浸档案的抢救工作。 3.真空干燥法:该法的优点是档案在干燥过程中不易霉变和粘连,变形较小,可以避免传统干燥法周期长,效率低等不足,但需要有真空干燥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成本较高。 (四)常用消毒方法 由于水浸档案常伴随有泥沙等污染物,容易滋生细菌、霉菌等有害生物,因此在抢救过程中需要采取空气消毒和地面消毒等措施。 1.空气的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线属低能量电磁波,杀菌波长范围为 200nm270 nm,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该法适用于空库房空气消毒,也可用于受灾库房清理结束后的空气消毒等。应用方法:将 30W低臭氧紫外线灯(按 1.5 W/m2 计算

16、)悬挂于室内中央 2 米高处,消毒时间为 30 分钟。根据污染的程度,适当延长照射时间。紫外线对档案有破坏作用,不能直接用于档案灭菌。操作时,应注意人员的防护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2.地面与物品的消毒处理:应用新洁尔灭(化学名称: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消毒剂,该药剂气味芳香,杀菌力强,毒性极低。在抢救档案场所的地面、已完成清理的受灾库房、档案装具等以 2%5%浓度喷洒,使用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3.工作人员的防护措施:在抢救档案过程中,应戴口罩,穿工作服;注意手部的消毒,用肥皂洗净后,再用 0.1%浓度的新洁尔灭浸泡 5 分钟9即可。 四、结语 防止档案遭受灾害事故已成为档案部

17、门普遍关注的问题。必须总结与分析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建立针对各种灾害的应急预案;确保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建立严谨的应急反应工作机制,以加强灾害应急预案执行能力建设,切实落实各项防灾减灾措施;加强防灾减灾法制建设,使防灾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加强防灾知识宣传教育。通过讲座和宣传等多种方式开展灾害防御知识和技术培训,特别是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置教育培训,在学习档案面临灾害时如何应急抢救、妥善处置,来掌握有效防范和减轻各种灾害损失的知识,以增强档案馆工作人员防灾和抢险救灾能力,真正做到防灾减灾工作有序和有效。做好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灾后抢救与保护的深层次研究,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灾害对档案造成的损失。参考文献: 1刘秀娥.图书馆防灾与危机管理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7. 2周耀林.档案文献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3国家档案局编.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M.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10. 4袁洽劻.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0;27(2)234-237. 105张文福.生物恐怖应急消毒技术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2)173-174. 作者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