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台阁体审美范畴释论:以四库全书总目为中心摘要:“舂容”之美,内涵有别:一是指声态美、音韵美,特别强调宏大雄健,如洪钟之铿然;二是指形态、仪态或神态美,基本特征是雍容安雅,纡徐谐美。 总目所指主要是后者,是优美而不是壮美。与“春容”不同, “肤廓”和“?缓”是总目对台阁体文风的否定性审美评价。明代文学之“肤廓”以台阁体为甚,其因有二:一是台阁诸臣缺乏纯文学观,以实用、功利、政治化的态度看待文学;二是台阁之作通常为应制和应酬之作,多属非纯文学性质。 “?缓”的特点是宽绰舒缓,不急促,不粗厉。明人审美不尚“?缓”之音,主要由明王朝的国家气运所决定。这种审美倾向后来被四库馆臣在总目明人别集批评中所借
2、鉴,但馆臣之论多有偏颇,有待辨正。 关键词:台阁体;审美范畴;四库全书总目;舂容论;肤廓论;?缓论 中图分类号:I20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4)01-0096-11 四库全书总目对台阁体的评价通过审美批评来体现,包括肯定性和否定性两个方面。对台阁正宗多倾向于肯定性的正面评价,对台阁末流则相反。考察总目相关别集提要发现, “舂容” 、 “肤廓” 、 “?缓”是三个重要范畴,体现了四库馆臣对台阁体文风的审美概括及审美评价。“舂容”是肯定的褒赞的, “肤廓” 、 “?缓”是否定的批判的。不过,四2库馆臣对“舂容”等审美范畴并无深究,留下了诸多有待释论的空间。
3、一、 “舂容”论 “舂容”是总目提要对明代台阁体文风正面的标志性评价之一,如称袁华可传集 “开明初舂容之派” ,陈谟海桑集 “文体简洁,诗格舂容” ,黄淮省愆集 “其文章舂容安雅” ,周叙石溪文集 “有舂容宏敞之气” ,徐溥谦斋文录 “当时台阁一派,皆以舂容和雅相高” ,吴俨吴文肃公摘稿 “文章局度舂容,诗格亦复娴雅” ,祝萃虚斋先生遗集 “文颇舂容,诗亦妥帖” ,朱彝尊明诗综 “永乐以迄弘治,沿三杨台阁之体,务以舂容和雅,歌咏太平”等。与之相近大体可归入“舂容”美范畴的,如称吴伯宗荣进集 “诗文皆雍容典雅” ,杨荣杨文敏集 “雍容平易” ,胡俨颐庵文选 “和平安雅” ,金幼孜金文靖集 “从容
4、雅步” ,李梦阳空同集 “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多台阁雍容之制作” ,孙继皋宗伯集 “雍容恬雅,有承平台阁之遗风” ,杨寅秋临皋文集 “大抵和平典雅,有明初前辈之风”等。 辞源释“舂容”曰:“撞击。本指钟声回荡相应,引申为雍容畅达之意又比喻和协。 ”辞海释为“形容声调宏大响亮” ,与辞源所释第一义相近而略异。 至此不免生发这样一些问题:比如究竟何谓“舂容”?其义是否尽于辞源 、 辞海所释与上文所说?用“舂容”形容一种文风的审美特征有怎样的由来和背景?台阁体诗文是否真正体现了“舂容”之美,或体现的是怎样的“舂容”之美?总目用“舂容”形容明代台阁体是否有某些偏误?等等。弄清这些问题,有益于确切把握总
5、目的台3阁体文学批评,也有益于深入了解台阁体文学的审美特征。 追本溯源,中国文学的许多审美范畴皆胚胎于早期经典,这是值得关注的现象。 “舂容”作为艺术美的称谓本于礼记?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郑注:“从,读如富父舂戈之舂。舂容,谓重撞击也,始者一声而已。学者既开其端意,进而复问,乃极说之,如撞钟之成声矣。 ”孔疏:“舂,谓击也,以为声之形容。言钟之为体,必待其声。击,每一舂而为一容,然后尽其声。 ”“舂容”原作“从容” , “舂” (从)而成“声之形容” ,描述的是一种声相状貌。此后, “舂容”高频度出现,其义转化成一种艺术美的意境
6、或风格,即“舂容”之美。唐代张说山夜听钟是以钟声为物象创造舂容美的范例,诗曰:“夜卧闻夜钟,夜静山更响。霜风吹寒月,窈窕虚中上。前声既舂容,后声复晃荡。听之如可见,寻之定无像。信知本际空,徒挂生灭想。 ”。在“山夜听钟”的情境以及声相无相的禅意外,还有一种远自礼记而来的文化内蕴。韩愈把“舂容”引入艺术审美范畴, 送权秀才序曰:“其文辞引物连类,穷情尽变,宫商相宣,金石谐和。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如是者阅之累日而无穷焉。 ”这是一种与文学作品的声音效果相关的美感,不能离开“宫商相宣,金石谐和”的艺术要求,其最大特点是让读者获得“累日而无穷焉”的审美体味与享受,余音缭绕,回味无穷,是中国传统审美
7、思想在文学作品声音美感中的生动体现。 “舂容”作为一种声音美及文学作品的声感美,包含铿锵、洪亮、雄浑、回荡等特质。舂容之美由古代“八音”之一的“金”音产生,物4质形态是钟器,乐器性质决定了演奏时生发的美感效果。在中国古代音乐与传统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舂容之美被“装载”了丰富的文化要素。宋代陈呖乐书称:“自葛天氏作八阕之乐,少吴氏效八风之调,而八音固已大备。后世虽有作者,皆不能易兹八物矣。金声舂容,秋分之音也,而莫尚于钟;石声温润,立冬之音也,而莫尚于磬;丝声纤微,夏至之音也,而莫尚于琴瑟;竹声清越,春分之音也,而莫尚于管钥。匏声崇聚,立春之音也,而笙竽系焉;土声函胡,立秋之音也,而埙缶系焉;革声
8、隆大,冬至之音也,而鼗鼓系焉;木声无余,立夏之音也,而祝敌系焉。然金多失之重,石多失之轻,丝失之细,竹失之高,匏失之长,土失之下,革失之洪,木失之短。要之,八者不相夺伦,然后其乐和而无失也。 ”据此可以看出,八音中的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不仅在乐器使用上分别与钟、磬、琴瑟、管钥、笙竽、埙缶、鼗鼓、祝敌对应,审美特点表现为舂容、温润、纤微、清越、崇聚、函胡、隆大、无余的不同,且又比附到秋分、立冬、夏至、春分、立春、立秋、冬至、立夏八个节令的自然之音。这样,源于尚书?舜典的“八音克谐,无相夺伦” ,就由包含乐器体系、乐美体系、自然时令体系诸多复杂因素在内而彼此统一的音乐审美机制呈现出来。
9、明代廖道南引入八卦系统作了更详尽的阐释,现依殿阁词林记的相关内容见表 1。 表 1 反映了中国古代音乐审美思想结构化、系统化的一个侧面,在这个观念体系中,每一具体细则往往作为艺术创作与审美的定律而存在。即使转化到文学审美领域,其固有的规定性仍是文学创作与审美的定则。“舂容”并非随意的审美范畴,它是古代“八音”美学体系中的重要构5件,不可轻忽其固有内涵。 自宋代始,此词有高频度的使用。胡宿上陈谏议启:“洪钟斯叩,每尽舂容之音。 ”苏辙次韵王适州学新修水阁:“黄钟巨挺两舂容,何幸幽居近学宫。 ”黄庭坚李摅字说则谓:“盖其器闳深,其声舂容;其藏充实;其施溥博。 ”。他们所说的“舂容”指“洪钟”之音、
10、“黄钟”之音、 “闳深”之音,不难理解。苏轼和欧阳少师会老堂次韵:“我欲弃官重问道,寸莛何以得舂容。 ”“寸莛”不能叩出洪钟那样雄浑的声音,反过来说明“舂容”之音是洪大的。 礼记?乐记:“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横,横以立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 ”这里所强调的铿锵雄健及其象征意义,伴随古代礼乐文化体制,作为一种审美规定性传承下来, “舂容”之美与此一脉相承。运用于文学评价, “舂容”不仅指洪亮、雄浑而又回荡不尽的音乐美感效果,在篇幅上也往往特指博大之势,只有博大的篇幅才会产生像洪钟那样雄浑有力的回荡之音。韩愈说“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正是就此而言。这一说法在宋代作为格言得到普遍接受,如张
11、守张子华屡为唱篇有诗要予为首唱次韵谢之二首其二“诗名宗党不虚传,又复舂容见大篇” 楚材出示汪廷俊唱和诗次韵 “大篇作者斗舂容,肯为明时叹不逢” ,王之道次韵孙兴宗秋怀 “舂容大轴烂锦绣,令人一睹情融融” ,沈与求次韵行简北城登眺述怀 “登高怀远无穷意,故合舂容赋大篇” ,王炎二堂先生文集序“大篇舂容而力常有余,短章清美而意无不足”等,都将“舂容”之美与“大”联系在一起,与韩愈之说相一致。明人汪广洋描写黄河时用“舂容”来形容:“发迹昆仑最上峰,汇流奔突势舂容。天关直下无留6隘,地轴潜回有定踪。石激浪痕蹲虎豹,船经桑罅走蛟龙。欲求缩地忘惊险,正恐奇人不易逢。 ”其诗磅礴大气,形象地为“舂容”之义作
12、了良好的注脚。总之,这种美既包含辞源所谓“钟声回荡相应” ,也有辞海 “形容声调宏大响亮”的特征,是二者的融合。作为一种审美范畴, “舂容”必具一种博大之气,体现一种雄健之美。这又是由其声容特征引出的美学含义。 当“舂容”作为“从容” 、 “雍容”使用时,不仅词义发生了变化,审美内涵也随之变异。 “从容”最早见于尚书?君陈:“宽而有制,从容以和。 ”正义:“宽不失制,动不失和,德教之治。从,七容反。 ”又见于庄子?秋水:“?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疏:“从容,放逸之貌也。夫鱼游于水,鸟栖于陆,各率其性,物皆逍遥。 ”辞源据此二例释“从容”为“安逸舒缓,不慌不忙” ,但这种解释并不确切。从尚
13、书正义看,“从容”当解为“举动” 。当然也有从前句之“宽”来理解下旬之“从容”的,若联系君陈上文“尔惟弘周公丕训,无依势作威,无倚法以削”及下文“殷民在辟,予日辟,尔惟勿辟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 , “从容”主要指宽松自由的政治环境, 辞源的解释不够准确。秋水中的“从容”用“安逸舒缓,不慌不忙”作注也不如“放逸”或“自得”更好。 礼记至少有两处用到“从容” ,一处前文已举,即学记 “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郑玄以“舂容”解“从容” ,对后世影响极大。朱熹作了新解,他说:“从容,谓声之余韵从容而将尽者也。”这就不是“钟声回荡相应”或“形容声调宏大响亮” ,而是指钟声将尽7时的余韵。
14、学记:“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 ”正义:“舂,谓击也,以为声之形容。言钟之为体,必待其声。击,每一舂而为一容,然后尽其声。言善答者,亦待其一问,然后一答,乃后尽说义理也。 ”此说未脱郑注窠臼,以“从”为“舂” ,释“舂”为“击” ,但细察原文,“撞” 、 “叩”才是“击” , “从容”应是形容钟声的,指声音的持续绵延,故接着有“然后尽其声”之说。依其原义,以“从容” (“舂容” )形容钟声并无“宏大响亮”之意, “叩之以大者则大鸣”的钟声可以说是“宏大响亮”的,但“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则否。这是经学家解经的一处疏误,但恰是这种疏
15、误引申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审美范式。 礼记另一处“从容”在缁衣篇中:“子曰: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壹。 ”正义:“从容有常者,从容谓举动有其常度。 ”九章?怀沙 “孰知余之从容” ,王逸注:“从容,举动也。言圣辟重华,不可逢遇,谁得知我举动欲行忠信也。 ”辞源据此二例释“从容”另一义为“举动” 。当“举动有其常度”时, “从容”与“雍容”相近,故从容、舂容亦即雍容。 辞源释“雍容”为“谓容仪温文”并引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为例。可见, “雍容”有“雅”之义。释“雍容雅步”曰:“体态温文,步履从容。 ”引魏书?世祖纪诏:“古之君子,养志衡门,
16、德成业就,才为世使。或雍容雅步,三命而后至;或栖栖遑遑,负鼎而自达。 ”可见雍容是一种雅士或君子的风度,神态温文雅致,从容自适。故总目论文, “舂容” 、 “雍容”多与“安雅” 、 “和雅” 、 “娴雅” 、 “典雅”8、 “恬雅” 、 “雅步”连用,是以人之风范论文之风貌。 “舂容”作为“雍容” 、 “从容” ,表示举止安适、仪态温雅或行为优游不追,从词语史看,最早见于南宋曾丰南海祠东海中有小山可著屋赋诗:“海里山巅著数椽,舂容仰止已?然。仙家自我有方丈,沙界从今无大干。万物长春天不夜,清风莫逆月忘年。神游不制梦回兴,未了君臣父子缘。 ”此后,类似用法并不少见。如南宋刘?云庄集卷三:“思昔从
17、游于群玉之上,舂容于杯酒之间,开口论心,抵掌剧谈。 ”以上两例中的“舂容”皆与庄子?秋水 “僚鱼出游从容”之“从容”相通。“舂容”也可以形容安闲雅致、优游纡徐的文风,这是它作为审美范畴的另一方面。宋代袁燮曾以“舂容”形容魏晋文风,说:“魏晋诸贤之作,虽不逮古,犹有舂容恬畅之风。 ”明初宋濂也有类似用法, 浦阳人物记下卷文学篇评柳贯:“作为文章,涵肆演迤,舂容纡余,人多传诵之。 ”高启亦用“舂容”论文, 题高士敏辛丑集后曰:“今观宗人士敏辛丑集有舂容温厚之辞,无枯槁险薄之态,岂山林、馆阁者乎?”用“舂容温厚”形容台阁之文与“枯槁险薄”的山林之文的风格差异, “舂容”即为“雍容” ,联系具体语境则
18、指丰腴而不枯槁,从容而不局促,富贵而不穷酸。这虽是论台阁文风的俗套,却可使“舂容”的审美内涵清晰起来。 综上所述, “舂容”本词为“从容” ,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则多用作“舂容” ,有时也用作“雍容” 。当“舂容”表示一种文风或一种美时,其审美内涵并不一致,包含了两个有区别的方面:一是指声态美、音韵美,特别强调宏大雄健如洪钟之铿然;二是指形态、仪态或神态美,基本特征是雍容安雅,纡徐谐美。前者由郑玄礼记?学9记 “待其从容”的阐释生发出来,原本存在偏差和误读,但因音乐、文学两个审美领域都在郑玄解经的基础上巩固并得到进一步建构,影响极为深远。后者从庄子?秋水 “?鱼出游从容”和礼记?缁衣 “从容有常”
19、生发出来,具体用以形容文风,又有不同含义:来源于“从容”安逸舒缓、优游自得之义的“舂容”往往形容的是闲雅纡余的文态,来源于“从容”的“举动有常度”之义的“舂容”则通常兼有“雍容”之义,表达的是文风中高贵雅致、从容有度的审美内涵。这些差异性不弄清楚,对古代文学史和批评史“舂容”的理解就难以到位,涉及到具体的文学批评就无法准确把握。 现在来看总目评价明代台阁体的“舂容”或“雍容” 。 可传集提要:“今观其诗,大都典雅有法,一扫元季纤?之习,而开明初舂容之派。 ”这里“舂容之派”指台阁体, “典雅有法”则是“舂容”的具体注脚。 省愆集提要:“其文章舂容安雅,亦与三杨体格略同当患难幽忧之日,而和平温厚
20、,无所怨尤,可谓不失风人之旨。 ”舂容安雅就是三杨体格,即通常所说的台阁体文风,这与儒者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密切相关,文学传统则来自于诗经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风人之旨” ,以“和平温厚”为基本美学特征,与汉儒的温柔敦厚诗教一脉相承。通观四库馆臣用“舂容”评价明代台阁体的情况,大体不出这一框架。杨文敏集提要:“荣当明全盛之日,历事四朝,恩礼始终无间。儒生遭遇,可谓至荣。故发为文章,具有富贵福泽之气。应制诸作,讽讽雅音。其他诗文亦皆雍容平易,肖其为人,虽无深湛幽渺之思,纵横驰骤之才,足以震耀一世。而逶迤有度,醇实无疵,台阁之文所由与山林10枯槁者异也。与杨士奇同主一代之文柄,亦有由矣。 ”金
21、文靖集提要:“其文章边幅稍狭,不及士奇诸人之博大,而从容雅步,颇亦肩随。 ”石溪文集提要:“今观所作,虽有舂容宏敞之气,而不免失之肤廓。盖台阁一派,至是渐成矣。 ”类博稿提要:“东阳受学于正,又娶正女,其怀麓堂集亦称一代词宗,然雍容有余,气骨终不逮正也。 ”谦斋文录提要:“盖当时台阁一派皆以舂容和雅相高,流波渐染,有莫知其然而然者。 ”吴文肃公摘稿提要:“其才其学,虽皆不及李东阳之宏富,而文章局度舂容,诗格亦复娴雅。 ”空同集提要:“成化以后,安享太平,多台阁雍容之制作。 ”。 虚斋先生遗集提要:“文颇舂容,诗亦妥帖,盖成、弘间台阁体也。 ”宗伯集提要:“继皋诗文独雍容恬雅,有承平台阁之遗风。
22、 ”综合上述数例可知:第一, “舂容,是明代台阁体文学的文风特征和审美特征;第二,台阁体的“舂容”文风是明代“全盛”时期“承平”气象在文学中的反映;第三,体现“舂容”文风的除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外,还有黄淮、金幼孜、周叙、岳正、徐溥、吴俨、祝萃、孙继皋等,多为明前中期人,也有极个别属明后期;第四, “舂容”与“平易” 、 “和雅” 、 “娴雅” 、 “宏敞” 、“妥帖”等相关,与“寂寥乎短章,舂容乎大篇” 、 “洪钟斯叩,每尽舂容之音” 、 “盖其器闳深,其声舂容”之“舂容”并非同一含义,不再指宏大响亮、铿锵有力、磅礴大气之美,而是温文有度、优游娴雅之美,是优美而不是壮美。因此, 总目对台阁体“舂容”文风的批评有其特定的时代内容和审美内涵,不可不加辨析。之所以如此,是对“舂容”美的认识在南宋以后发生变化的结果,理学兴盛背景下儒家审美思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