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互动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184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互动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谈互动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谈互动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谈互动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谈互动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谈互动式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的“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的要求,再次引起了高校教师对“有效”实行“互动式教学”的关注。本文在更深层次的透彻把握“互动式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应将自己定位在: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者、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传授者、合理互动教学模式的组织者和科学评价教学结果的执行者这几个层面上,致力于构建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互信、互持、互动,心理交融的新型师生关系。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教师角色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

2、7(2014)10-0088-0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这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里的一段话,充分反映了党和政府一直以来对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完善的殷切希望。作为工作在教育一线的高校教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消除不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研究人才培养体制方面的改革是我们力所能及和2不可推卸

3、的责任。为此,在这里再次倡导“有效”实行“互动式”教学模式明确互动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一、互动式教学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教学思想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采取“满堂灌”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数事实证明,这种模式虽然有其优点,但是它扼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这个缺点是致命的。 何为教学?是“教”和“学”的协调,也就是教师“教”和学生“学”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处在两个相互影响而又彼此独立的平等地位。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既然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那么理所当然也就是课堂上不可侵犯的至高无上者,有权利支配学生学什么、怎么学,而学生就只能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命令的无条

4、件服从者。在这种教师是绝对权威的课堂上,学生既没有自主权也没有发言权,当然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和愿望,甚至其个性都受到压抑,又何谈对知识的有效掌握和创新? 1952 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 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会上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观点。该观念强烈冲击了传统的教学理论,催生了“互动式教学”模式。 所谓互动式教学,是在教学中教与学双方交流、沟通、协商、探讨,在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坦诚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说服甚至辩论,达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拓展创造性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5、互动式教学与传统教学3相比,最大差异在一个字:“动” 。传统教学是教师主动,脑动、嘴动、手动,结果学员被动,神静、嘴静、行静,从而演化为灌输式,一言堂,“我打你通,不通也通” 。而互动式教学根本上改变了这种状况, 真正做到“互动” , “教师主动”和“学员主动” ,彼此交替,双向输入,多言堂, “我打你通,你打我通” 。 可见,互动教学是一种强调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的课堂组织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尤其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知识的过程不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在这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那些曾经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都被释放了出来,使其能够主动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并在原有认识基础上对新

6、知识进行个性化的自我构建,为日后有所创新打下基础。 纵观教育界,这种致力于培养创新人才的互动教学模式得到了专家们的广泛推崇,奋斗在不同教育岗位的教师们也都在积极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的改变。然而,如何正确有效地实施这种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成为各方热议的又一个话题。对此,正确找到并把握这种互动中教师角色的定位就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互动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 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是学术的权威,是真理的化身。 “传道、授业、解惑”被演绎成了重教轻学: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的发展;重知其然,轻知其所以然;重统一性教育,轻差异化培养。于是,学生的智慧和个性在这种填鸭式教

7、学中被抹杀殆尽。面对新时代培养有创造性人才的要求,这种曾经在一代又一代4教师中沿袭的旧角色必须彻底改变。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对于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志同道合的老师。 ”这番言论刚好契合了“互动式”教学中师生双向平等交流的核心。要把互动式教学模式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明确把握并适应自己课堂角色的转变,形成新的定位。 第一,教师是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者。心理学中将意识定义为人所特有的一种对客观现实的高级心理反映形式。广义的意识概念认定意识是赋予现实的心理现象的总体,是作为直接经验的个人的主观现象,表现为知、

8、情、意三者的统一。知:指人类对世界的知识性与理性的追求,它与认识的内涵是统一的;情:指情感,是指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评价;意:指意志,是指人类追求某种目的和理想时表现出来的自我克制、毅力、信心和顽强不屈等精神状态。在互动式教学中,要想让学生“主动“起来,就必须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意识,让他们首先从心理上就对独立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产生一种认可。为了让学生实现这种思想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培养其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都会因为兴趣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对于教师来说,一个愉悦融洽的课堂气氛,一个新颖切题的课前

9、案例,一个发人深省的课中提问,甚至是一句鼓励性的评价,都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敢想、敢问,敢说,敢探索,这种活跃的氛围将直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久而久之,一种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就悄然扎根5于他们的脑海中了。 第二,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传授者。当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以后,教师要做的就是告诉他们如何去有效地进行学习,也就是要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人们常说的“授人以渔 ”谈的就是这个问题。科学测试证明: 95%的人智商介乎 70 至 130 之标准范围,只有 2.5% 的人智商低过 70。因此,智力绝不是成绩的决定因素,关键还是在于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习阶段、学习环节需要不同的学习方

10、法,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知识类型也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掌握一个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然前提是学生已经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那么在方法上就不能也不应该再沿用一味听老师讲的被动学习方法。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各学生能力的基础上,差别化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课本知识,主动对新知识进行探究,同时记下难点疑点在课堂上提问和讨论,最终构建学生个性化的知识结构,为其成为创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学习方法没有统一的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也就是通常说的“学必有法,学无定法” ,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通过经验总结出来的适合他自己的学习方法。 第三,

11、教师是合理互动教学模式的组织者。欧洲有学者曾经说过教师是教育环境的设计者,是课堂的驾驭者,我同意这个观点。虽然说在推崇互动教学的过程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 ,但是并不意味着课堂完全交由学生“主导” ,把教学责任完全转嫁给学生。事实证明,无论怎么强调师生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学生”身份是客观的,教学规律是他们6所不了解的,而且学生的兴奋点也会存在与教学目标并不一致的情况,这就导致在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后,虽然有了畅所欲言的兴致,但往往会天马行空,失去方向。于是,一个合理有效的互动式课堂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课堂组织和调控的能力,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的定力。所以在互动教学中最科学恰当的关系应该是在

12、教师组织调控下的师生合作关系。教师负责在透彻把握教学目标的情况下,遵循教学规律来设计组织有效、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的互动式课堂活动模式,在学习活动开始前,要从知识和方法上首先对学生加以引导,在执行过程中,不限制学生个性的发挥,思维的延展,但要适时调控课堂的动静、快慢、起伏、放收、疏密的变化,而这一过程的成功当然也有赖于学生的合作。 第四,教师是科学评价教学结果的执行者。前面谈到,一个有效的互动式教学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在紧密合作下的全方位参与。教师除了在开展互动前要给学生指导以外,还必须在完成之后,对学习活动开展的情况以及学习的效果做出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反馈信息

13、主要是通过评价发出的,所以这个评价过程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输出信息的反馈,另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反馈,也就是这次互动式教学效果如何的反馈。在整个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主动”的,在类似于“顾问”的老师引导下,他们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完成了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从心理上讲,这个时候他们非常想知道自己努力的结果是否得到认可,而此时的“判官”就是他们心目中尊敬的老师。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了解这个评价的重要性。一番客观公正、措辞恰当、生动独特的评价,不但能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7的优势与不足,还能让他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从而保证良好的自主学习循环过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下一次互动活动中来。当然,除了知识层面的

14、评价,教师也应该对这次互动教学方法本身做出评价,看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 三、互动式教学中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互动式教学中教师角色的改变,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原有的师生关系,人们需要构建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来适应这种新的教学理念。一位教育界的前辈曾说:“老师应该在学生中间,而不是在学生之上、之前。要真正做到俯下身子,心贴着心,没有师道尊严,只有朋友间的友情、信任与合作,与学生零距离。 ”这番话奠定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基调。 理解信任是师生心理交融的前提。受传统“天地君亲师” 、 “师道尊严”等思想的影响,师生之间总存在一种无形的隔膜,尤其是在学习环境宽松的大学中,有时在课堂上师生之间都没有

15、交流,更别谈课后的沟通了,于是,师生形同陌路。更有甚者认为师生关系是对立的,把老师的教导认为是多管闲事,是存心跟自己过不去。如果任由这种思想蔓延,那么教师永远无法真正走进学生中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无数的教育实践也证明,师生之间心理交融越深入,教学效果就越好,而这一切需要建立在彼此理解信任的基础上。对教师来说,要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要了解学生,才能增进学生的理解;要鼓励学生,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思想、情感和知识的综合载体,真正做到互信、互持、互动,心灵交融,8课堂上便不会再

16、是学生旁观和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正所谓“亲其师” ,才能“信其道” 。 民主和谐是师生默契合作的基础。互动式教学是教育各界本着培养创新人才的宗旨在总结多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默契配合,构建平等、愉快、积极的课堂。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平等地与教师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本着对学生的无限热爱,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精神,使其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教育家夏?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课

17、堂上,教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能向学生传递民主和谐的情感,使其能从心理上不迷信“权威” ,从行动上敢于向“权威”挑战,能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选择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可以海阔天空、逆反求异,有创造性地参加到课堂活动中,自由自愿地探索吸取新的知识,从而让自己的思想能够摆脱传统的禁锢而自由释放,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综上所述,互动式教学模式并不是像某些教师认为的把课堂交给学生,从而减轻自身教学负担,反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内涵才能不怕学生“将军” ;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业务素质才能设计出有效的互动方案;教师需要进一步提高个人魅力才能感染学生积极主

18、动地配合教学。也就是说,教师只有进一步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素质才能科学有效地驾驭互动式课堂。 9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这样提起加州理工学院:“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拔尖的人才很多,我得和他们竞赛,才能跑在前沿。这里的创新还不能是一般的,迈小步,那不行,你很快就会被别人超过。你所想的、做的要比别人高出一大截才行。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充分民主,活跃异常,大家相互启发,相互促进。 ”“所以我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脑筋就开了窍,以前从来没有想到的事,这里全讲到了,而且讲的内容都是科学发展最前沿的东西,让我

19、眼界大开。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钱老的导师冯?卡门制定了研究讨论试的互动教学方法,培养了钱学森的创造性思维,最终使他成为伟大的科学家。由此可见,只有在持有不同思想的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锋中,学术本身才能获得发展的条件,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才能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 所以此刻再次呼吁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教师们,一定要明确自己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大学里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学术自由氛围,教会学生怎么去探索未知,并为其提供锻炼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机会。这样才能科学合理地将“互动式”教学落到实处,顺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所提出的“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的要求。 10参考文献 1孙晓燕.以“学生为中心”的交互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教育论坛,2006, (4). 2构建和谐师生关系B/OL.http:/ 3李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角色之探析J.高教高职研究,2010, (1). 责任编辑:雷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