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18 年度湖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切实做好 2018 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和“除险安居”行动的部署要求,结合全市汛前排查成果,制定本方案。 一、 2017 年地质灾害防治情况概述 2017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主动减灾、积极防灾”和“避让搬迁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工作思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不断加大防控力度,全面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行动,完成市、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规划( 2016 2020 年)的编制并发布实施,完成我市地面沉降易发区
2、分区评估等工作,连续十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截止 2017 年年底 , 全市已查明入库备案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 162 处 中, 已 完成地灾隐患综合治理 109 处, 其中 : 已完成地质灾害隐患搬迁项目 51 个, 工程 治理项目 58个,共减少威胁人数 857 人。 目前 我市尚有地灾隐患点 53个(其中 4 处已完成综合治理,待核销),主要分布在安吉县。 二、 2018 年全市地质灾害趋势分析 (一)汛期气候分析及重点防范期 据市气象部门分析预测, 2018 年我市气候年景偏差,地2 质灾害 防灾形势 十分 严峻。 6 月中旬至 7 月上旬的梅汛期、 7 月下旬至 9 月下旬的台汛
3、期、非汛期局地强降雨期是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梅汛期日降雨量 50 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 3 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 100毫米的时段,台汛期台风降雨开始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 48小时时段,是地质灾害易发和重点防范时段。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 (二)重点防治区域 我市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分布在西部的中低山及丘陵区,其中安吉县为地质灾害多发县。我市山区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较为破碎,且采矿、修路、不合理坡面开垦、低丘缓坡开发、削坡建 房等人为工程活动较频繁,遇强降水易引发灾害。从以往发 生的灾害看,规模多为小型,影响范围限于灾害点附近区域,威胁对象主要是灾害隐患点附近居民、车辆
4、行人和房屋等生命财产 。 我市东部平原区有地面沉降发生,但经多年地下水的禁(限)采管理,地面沉降基本得到控制,地面沉降速率趋于放缓。 1.全市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概况 ( 1)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概况 通 过排查分析,今年各 区县 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如下: 德清县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3 沉降(陷)等四种,主要位于西部的莫干山镇全域、武康街道、舞阳街道以及东 部的新市镇周边地区(地面沉降)。 长兴县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为主,还存在地面塌陷,主要分布于西部煤山镇、洪桥镇、林城镇、小浦镇、和平镇、水口乡等低山丘陵区。 安吉县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
5、今年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重点地区为杭垓镇、天荒坪镇、报福镇、章村镇、上墅乡、鄣吴镇、孝丰镇、山川乡等乡镇的高、中易发区内。 市区地质灾害类型以小型滑坡、崩塌为主,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为西部低山丘陵地区。重点防范乡镇为埭溪镇、妙西镇、东林镇、龙溪街道和道场乡。 ( 2)缓变性地质灾害隐患分布概况 东部平 原地区由于前期地下水超量开采,并受嘉兴、苏南等区域性地面沉降的间接影响,至今仍有地面沉降发生。虽经多年地下水禁(限)采管理,地面沉降基本得到控制,但德清县、南浔区、吴兴区、太湖度假区仍要加强深层地下水的禁(限)采力度,进一步控制地面沉降。 2.工程引发地质灾害隐患概况 交通干线、大型电力、水利、通信
6、、临山旅游设施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农家乐及山区农户切坡建房等工程活动形成的边坡、不稳定斜坡,尤其是一些边坡防护等级低的地段,均4 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是汛期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域。 废弃 矿山地质灾害主要由于复杂 的地质环境条件和不规范开采而形成,包括边坡过高过陡、预留台阶破坏、采坑过深等因素,易引发崩塌、滑坡等隐患,需要加以防范。 (三)主要灾害点的分布 根据近期对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的大排查,我市今年需重点防范和综合治理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共 6处,其中威胁人数在 30 人以上的重要地灾隐患点 2 处。 三、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 地灾 防 治 共
7、同责任制 各 区县 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责任制考核,不断健全“ 地方负责、部门联动、专业指导、全民参 与、群测群防 ” 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 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 进一步贯彻 落实 湖州市 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要 落实 以 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灾责任制,通过签订防灾责任书等形式,理清地质灾害防治事权,完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市、县、乡、村 四 级责任体系。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强化部门联动机制,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要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
8、,全方位加强监督管理,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 层层 落实到位。 5 (二) 综合治理 , 全面完成 地灾隐患 “除险安居 ”任务 坚持“主动减灾、积极防灾”和“避让搬迁为主,搬迁与治理相结合”,严格按照湖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行动计划( 2017 2018 年)要求实施地质灾害隐患综合治理“除险安居”行动,着力消除隐患,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今年对原来列入我市地质灾害隐患点库里的剩余 53 个点除 3个监测预警外全部实施综合治理,力争九月底前全面完成行动计划确定的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 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即查即治,尽早消除隐患。 因工程
9、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要按“谁 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治理责任。铁路、供电、交通运输、水利、旅游开发等工程建设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按相关部门职责分工,落实地质灾害勘查与治理任务。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灾防治工作的监管。 各地要将地质灾害防治与新型城镇化、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危旧房改造、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等有机结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梳理,制定落实避让搬迁和工程治理计划,保障群众安居乐业。 (三) 强化 排查 和监测预警 ,抓好汛期防 灾 工作 汛期是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时段。 各地要在主6 汛期前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 ,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学校、
10、集镇、村庄等人口集聚区,以及交通线路、重要基础设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巡查区等进行现场排查 ,对隐患点 落实相关人员和防灾措施,并制作防灾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有关单位和个人。重点隐患点要划定危险区,设立警示牌 。 要 确保排查 不留死角,做到“四个到位”,即“及时排险,应急处置到位;加强巡查,防灾措施落实到位;编制预案,全面部署覆盖到位;隐患治理,防灾避险预防到位”,确保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在排查的基础上,各 区县 要根据十三五防灾规划及地质灾害发生特点、降水趋势预报认真编制 2018 年度地质灾害防 治方案并发布实施, 并 及时更新完善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 各地要进一步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
11、主体的群测群防监测员队伍建设, 地质灾害易发区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做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组织工作,完善市、 区(县) 、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体系,根据机构及人员变动及时调整监测人员, 确保地质灾害隐患 点 逐一落实防灾责任人和监测员。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库。 加强群测群防员专业技能培训,使其能做到“ 知道灾害隐患及危害、知道应急转移路线和安置地点、知道险情上报途径、知道监测要求 ” 的 “ 四应知 ” 和 “ 会设立监测点、会简易监测方法、会记录分析判断监测数据、会采7 取应急处置措施 ” 的 “ 四应会 ” ;配备必要的监测装备,提高群测群防的技术含量,不
12、断增强基层的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能力。 加强专业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气象、水利等有关部门,结合非工程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加快 安吉县 和长兴县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示范工程的建设;推进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工作, 2018 年新建专业监测点 5 个。 强化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国土资源、气象、水利等部门要加强协作,继续做好突发 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警)工作,强化地质灾害短时实时预警,进一步提高预报(警)的精度。各地要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平台多部门共建活动,依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应急广播系统,提高预警信息发
13、布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警)体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手机短信平台以及 其他 固定与移动警报系统及时发送地质灾害和气象预报(警)信息,确保预报(警)信息及时发送到基层地质灾害防灾人员。 确保早预警、早撤离,安全度汛。 (四) 完善机制 , 提升 地质灾害应急 响应能力 要 完善应急反应机制。各地要 充分利用 地 质灾害应急机构和应急技术支撑机构 的技术力量 , 进一步 修订完善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及操作手册、应急响应方案、应急值守工作手册 , 对重8 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制定应急预案,并纳入当地乡镇、行政村(社区)防汛抢险救灾应急预案,严格落实包括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措
14、施,明确责任人员 ;要加强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健全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充实应急小分队和专家队伍,强化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加强应急演练,今年要至少组织一次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演练。各地要立足防大灾、应大急、救大险,健全 “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协调 一致、反应迅速 ” 的应急反应机制,切实提升地质灾害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 科学处置灾情险情。各地要严格执行灾害预报、险情巡查、灾情速报、应急值守等制度,及时掌握雨情、水情和灾情,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和地区之间的信息沟通,有关突发险情、灾情必须按速报制度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要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方案,
15、开展险情灾情应急调查、应急会商和应急排险,并对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科学有效处置,防止险情灾情进一步扩大。 各级政府 要 强化由国土资源、公安、建设、水利、交通运输、气象、民政和卫生计生等部门参与 的应急处置与救援队伍建设,配备完善应急装备。一旦出现灾情或险情,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应急调查报告必须迅速、准确,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规模、种类、伤亡人数、发展趋势、可能涉及的范围及经济损失等内9 容。市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要组织专业人员赶赴现场,了解灾情,做好应急勘查,组织抢救,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要进一步强化群众防灾意识。加大宣传引导和防灾知识培训
16、力度,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媒体、标语、网络、微信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地质灾害的防治知识。利用巡查、发放明白 卡等时机,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所在乡镇、村有关人员及灾害点附近群众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防灾避灾意识。根据“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对重要地灾隐患点的监测人员统一组织培训。 (五)严格监管,强化源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监管制度,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要严格按规定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落实相应措施;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城镇规划、基础设施专项规划时,要落实规划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科学确定建设项目选址、布局,避开地质灾害危险区或隐患
17、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实施 美丽乡村、农家乐以及水利、交通等工程建设时要按相关规定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杜绝形成新的地质灾害隐患。有关 区县 要 加强 地面沉降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 成果的应用 , 实施好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防治承诺机制,进一步增强地质灾害防治能力。要加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力度,按照“谁破坏、10 谁恢复,谁诱发、谁治理”的原则,指导和监督矿山企业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责任、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义务。 ( 六 ) 千方百计 , 保障 防灾工作 顺利开展 各 区县 政府要加大经费保障力度,将地质灾害防治资金、群测群防人员补助和农村居民建房地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经费等纳入同级财政预算,确保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报、应急调查和治理等工作正常开展。各地要保障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用地指标和空间指标,拓宽避让搬迁的渠道,统筹安排安置地块,保障地灾隐患点避让搬迁安置用地,并因地制宜做好避让搬迁后土地的综合利用。因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按照“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由责任单位承担。鼓励社会资金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引导受威胁群众主动参与防灾除险。 附件 一 :湖州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表 附件二: 2018 年湖州市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工作任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