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王弼易注对“汉代象数”的舍弃与保留内容提要从古至今的多数学者视“扫象”或“尽废象数”为王弼易学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易学研究的不断推进,一部分学者已经觉察到王弼易注中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汉代象数”内容。然而,这一颇具纠偏意义的学术探讨又出现了某些矫枉过正的现象。本文先对王弼易注中的“汉代象数”及前人相关研究加以详辨,继而再探讨王弼易学的革命性所在,并最终对“尽废象数”论加以重新理解和评价。 关键词王弼易汉代象数尽废象数 中图分类号B234;B23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4)01-0018-08 一、有关“尽废象数”的三个问题 易传成书后,因乎治易路径和方式的差异,易学
2、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派别。约其大端,乃象数与义理两派。此两派各以“象数”与“义理”为侧重,分别展现出鲜明的学术特色;然二者间又不彼此孤立隔绝,“义理派的特征不在于扫落象数,象数派的特征也不在于排斥义理” 。质言之,二者只是治易路数的不同。究其本根,此两种不同的治易路数皆可上溯至周易经传。一方面, 周易古经原本就存在的两套表意系统,即卦爻画符号系统与卦爻辞文字系统,乃是象数派与义理派各自之理论源头;另一方面,解释周易古经的权威著作易传中并存的象数与义理,又为两派易学提供了文本根据。汉代以降,象数易学大2兴,随即居于易学主流。此一阶段,大量的象数体例被发明创设、运用衍展,从而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易学的内容
3、。但同时, “专崇象数,以象生象,象外生象,以数演数”的注经方式亦使得象数易学的繁琐、僵化日益暴露。在此一背景下,一批具有高度思维原创性的易学家从汉代旧学中突围而出,并尝试以新方法治易。王弼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纵观易学史,王弼易学的问世无疑标志着一场易学革命的肇始。王弼一出,象数旧学日薄西山,义理解易成为主流。因而,古今大部分学者在评价王弼易学时多以“扫象”或“尽废象数”论其特征。如东晋孙盛曾言:“六爻变化,群象所效,日时岁月,五气相推,弼皆摈落,多所不关。虽有可观者焉,恐将泥夫大道。 ”牟宗三先生亦云:“王、韩之易学,要在废象数,至于义理,则未能握住孔门之管钥,而是以道家之有无玄义而解经也
4、。 ” 我们认为, 易之象辞互诠互显、象数理占一体圆融的特质已然决定了包括王弼在内的一切易学家并未、亦绝无可能全然抛弃卦爻符号而空论义理。 那么,应如何理解王弼“尽废象数”论?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先须对“尽废象数”的“象数”有一个清晰界定。通观王弼易注,其所用之卦象,既有八卦的自然之象、又有事物之象及方位之象;所用之爻象,不但继承了当位居中、承乘比应等旧例,更发明了“初上不论位”的新说。可见,王弼“心中严格掌握着卦象,并没敢随意解说” 。刘大钧:周易概论 ,齐鲁书社,1986 年,第 177 页。既然王弼易注中的用“象”之处不胜枚举,古今学者绝不会视而不见。因此,所谓3“尽废象数”并非是说王
5、弼断然抛却了一切象数。这里的“象数”实为一种狭义的特指,即“汉代象数” 。尽管汉代除象数学外还存在着道家易等其他形式的易学,但此时期象数易学占居绝对主流、最能代表汉代易学的特出之处;汉代又为易学史上象数易学的鼎盛时期,故可在“汉代象数”的狭义层面上使用“象数”概念。需要说明的是,当我们把“汉代象数”规定为狭义的“象数”时,显然是着眼于汉代象数学与其他时期象数学的区别而非共同之处。比如,虽然汉代象数学亦重视“中” 、“当位” 、 “承乘比应”等注经体例,但这些体例亦被其他各个时期的易学家普遍运用。因而,此处所谓的“汉代象数” ,在外延上并不等于汉代象数学所使用的全部易例,仅指由汉代象数易家创设或
6、勃兴、且直至清代汉学复兴之前皆未获得主流易学广泛认肯从汉代象数易学衰落到清代汉学复兴之间的易学史阶段,仍不乏汉代象数学的继承者,如三国陆绩、晋干宝、唐李鼎祚、宋朱震等。从易学史的角度审视,以上诸家与其各自所处时代的主流易学风格明显有别,皆是以继承或发展汉代象数学为其易学研究的主体,故仍属“汉代象数” ,并不意味着“汉代象数”与其它时期象数学的共同之处。的八宫、卦气、互体、爻辰、反对、旁通、升降、卦变等注经体例。依此理解,则“尽废象数”论实际旨在强调王弼将“汉代象数”特有的解经方法全然摈弃、置之不用。 因其自身价值及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王弼易学历来颇受学界重视。一方面,以王弼易学为论题的学术研
7、究已然取得了相当丰厚的成果;另一方面,研究进一步深入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仍然存在。其中,汤用彤先生所言非常值得重视:“又世之非毁弼易者,亦因其师心自用,4不守家法。然弼之注易 ,采取旧说颇不见少。张惠言谓弼祖述王肃,特去其比附爻象者。实则弼注除黜象数外,文义亦尝援用旧说。如观卦卦辞注即用马融之文, 泰之初九全引虞氏易, 革卦巳日乃孚乃用宋衷之注, 颐之六二全用王肃之书。凡此均足证辅嗣治易,多读世儒作品,于作注时,并有所取材也。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年,第 91 页。汤先生明确指出,王弼对马融、虞翻等汉易大家的易注皆有援引。这便引出一个重要问题,即:王弼是否彻底否
8、弃了“汉代象数”旧说?换言之,倘若我们只在“汉代象数”的狭义层面上使用“象数”概念,主张王弼易学“尽废象数”的传统观点是否就一定准确无误? 随着当代学术研究的不断推进,这一问题引起了极少数学者的重视。田永胜已发表多篇相关文章: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 ,周易研究1998 年第 3 期;论王弼易学与易传的关系 , 人文杂志1999 年第 3 期;文本的解释与王弼思想研究 ,北京大学 1999年博士毕业论文;王弼思想与诠释文本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年。此外,郭丽娟:王弼易学哲学思想再探 (四川大学 2006 年硕士毕业论文)中亦详细论及此一问题。王新春:“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王弼对象
9、数的重新定位及其对治易路数的新体认一文中亦有相关论述,见刘大钧主编:象数易学研究第二辑,齐鲁书社,1997 年。本文第二部分对以上文献多有参考借鉴,特此注明。他们研究后发现,王弼易注中仍保留着一定程度的“汉代象数”内容。其实,宋、清易学家早就对此有所觉察。那么,王弼易注中究竟存在着多少“汉5代象数”成分?关于这一问题,本文在部分地接受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主张前人结论尚有进一步详辨的必要。 二、王弼易注中的“汉代象数” 笔者通观王弼易注并综合前人相关研究成果后认为,王弼易注中的“汉代象数”内容大抵有如下数端:限于论题,本文只涉及王弼易学中与“象”有关的部分。合言“象数” ,乃是沿袭易学史及当今易学
10、研究的惯用说法。 1 反对 “反对”是就两卦关系而言的。简言之,某一别卦反转一百八十度后所得之卦,与原卦之间即互为反对。亦可变换视角,将原卦的初爻至上爻,视作其反对卦的上爻至初爻。如临与观 、 渐与归妹皆互为反对。将“反对”之意明确点出并运用于注经者,首推汉易之集大成者虞翻。虞氏所谓的“反对” ,即后人颇多论及的“覆卦” 、 “综卦” 。王弼注益卦六二爻爻辞“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云:“以柔居中,而得其位;处内履中,居益以冲。益至外来,不召自至,不先不为,则朋龟献策,同于损卦六五之位。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 ,中华书局,1980 年,第 429、435、277-278、348、26
11、6、450-451 页。 益之六二为下卦之中爻,阴爻居阴位为得位,故曰:“以柔居中,而得其位;处内履中” 。 益与损卦互为反对,故言益之六二同于损之六五。 2 旁通 6“旁通”出自易传 。 文言乾云:“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将“旁通”命名为一种注易方法则是虞翻的创造。虞氏所谓“旁通” ,是指若两卦的六对同位之爻阴阳爻性截然相反,则此两卦卦意相通。如乾与坤 、 履与谦互为旁通。后人又将“旁通”称为“变卦” 、 “错卦” 。 王弼注夬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云:“頄,面權也,谓上六也。最处体上,故曰權也。 剥之六三,以应阳为善。夫刚长则君子道兴,阴盛则小人道长。然
12、则,处阴长而助阳则善,处刚长而助柔则凶矣。 ”王弼此处虽未明言“旁通” ,但其以剥之六三注夬之九三足以说明他接受并涵化了汉易的旁通易例。但需特别指出,王弼与虞翻虽都以旁通注易 ,但二者并不相同。虞氏旁通说是以旁通之两卦卦意相通,故可相参互诠;王弼则认为旁通两卦之卦意截然相反,似应正反比对。 3 升降 升降是东汉荀爽易学的特胜处。荀氏此说,是在继承西汉京房和易纬乾凿度的相关思想基础上提出的。约言之, “所谓升降,是指阴阳进退消息。阳性主升,阴性主降。 ”然而在具体注经中,升降说并“不能固守乾坤升降的原则” ,从而表现出极大的“多变性和灵活性。 ”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一卷,齐鲁书社,1994
13、年,第 177、180页。王弼曾多次运用升降说注易: (1) 泰:王弼注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云:“乾本上也,坤本下也,而得泰者,降与升也。 ”注六四爻“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7孚”云:“乾乐上复,坤乐下复,四处坤首,不固所居,见命则退,故曰翩翩也。坤爻皆乐下,己退则从,故不待富而用其邻也。 ”王弼此间明显采纳了荀氏的乾升坤降说。比照周易集解引荀爽注泰之文“坤气上升,以成天道,乾气下降,以成地道”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中华书局,1994 年,第 165 页。可知王弼虽未明言“升” 、 “降”二字,然其“上复” 、 “下复”之义实与升降相同。 (2) 大畜:注九三曰:“凡物极则反,故畜
14、极则通。初二之进,值于畜盛,故不可以升;至于九三,升于上九,而上九处天衢之亨,涂径大通,进无违距,可以驰骋,故曰良马逐也。 ”此是主九三升上九,以大畜为一阳独升之卦。 (3) 小畜:注初九曰:“处乾之始,以升巽初,四为己应,不距己者也。以阳升阴,复自其道,顺而无违,何所犯咎?”注九二曰:“处乾之中,以升巽五,五非畜极,非固己者也。 ”此是主初爻升四位,二爻升五位,为两阳同升。田永胜以小畜九二作升九二,又以初九升四位为“以阴升阳” ,皆误。见田永胜: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 , 周易研究1998 年第 3 期。 (4) 升:注初六曰:“允,当也。巽卦三爻皆升者也。虽无其应,处升之初,与九二
15、九三合志俱升。当升之时,升必大得,是以大吉也。 ”注九三曰:“履得其位,以阳升阴,以斯而举,莫之违距,故若升虚邑也。 ”王弼主升之内卦三爻同升。不但两阳爻升,初六阴爻亦升。 可见,王弼多次运用了荀氏升降说注易 ,且其升降之法与荀氏一8样皆不墨守阳升阴降之规,在具体运用中亦能结合注经需要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4 卦变 卦变是象数易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卦变,是指某一别卦的阴阳两爻互易而变成另一别卦的学说。主此说者多将卦变溯源至彖传 。在汉代易学中,系统的卦变说始自荀爽,成熟于虞翻。在王弼易注中,卦变思想主要体现于以下两例: (1) 贲:王弼彖传注曰:“刚柔不分,文何由生?故坤之上六来居二
16、位,柔来文刚之义也。柔来文刚,居位得中,是以亨。乾之九二,分居上位,分刚上而文柔之义也。刚上文柔,不得中位,不若柔来文刚,故小利有攸往 。 ”楼宇烈:王弼集校释 ,中华书局,1980 年,第 326、508、406 页。王弼此处是以卦变注易 。朱伯崑先生认为, “此是本于荀爽乾升坤降说解释彖文刚柔往来说。 ”见朱伯崑:易学哲学史第一卷,昆仑出版社,2005 年,第 294 页。田永胜亦以升降说视之,见论王弼易学对两汉象数易学的继承 。事实上,将此例视作卦变更为妥当。由“坤之上六来居二位” 、 “乾之九二,分居上位”之语,可推知王弼认为贲卦是由泰之九二、上六两爻互易而来。泰内乾外坤,乾刚坤柔,故
17、上六降二位,为“柔来文刚” ;九二升上六,为“刚上文柔” 。 (2) 涣:王弼彖传注云:“二以刚来居内,而不穷于险;四以柔得位乎外,而与上同。内刚而无险困之难,外顺而无违逆之乖,是以亨。 ”此言涣卦来自否卦。 否之九四降内卦二位,即9“二以刚来居内” ;六二升外卦四位,从而阴爻居阴位,故言“柔得位乎外” 。清儒焦循曾明示王弼这一卦变之例:“循按王氏此注,亦用卦变否四之二之例,而讳言自否来。 ”焦循:周易补疏 ,见阮元编:清经解卷一千一百四十七,上海书店,1988 年。 需要指出的是,按荀、虞之卦变体例, 贲 、 涣皆为三阴三阳之卦,故应来自十二辟卦中的否 、 泰二卦。对照荀、虞二人注文,荀爽贲
18、彖注:“此本泰卦” 。虞翻贲卦注:“泰上之乾二,乾二之坤二” ;涣卦注:“否二之四。 ”参见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中华书局,1994 年。可知王弼注此两卦与汉易卦变之法完全相同。由此可见,王弼无疑继承运用了“汉代象数”方法。 除上述四种体例外,王弼之“一爻为主”说,亦是对京房、陆绩卦主说的继承与发展;其易注还曾部分地引用或化用汉代象数易家的注文。凡此种种,在此不一一详述。 总之,经上述分析后可见,即便我们把“象数”规定为“汉代象数” ,主张王弼“尽废象数”的传统观点亦非准确无误。因为在王弼易注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汉代象数”内容。 三、前人研究再辨析 随着易学研究的不断推进,少数学者已然
19、觉察到用“尽废象数”来评定王弼易学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公允,于是,几篇旨在梳理、析论王弼易注之“汉代象数”内容的文章相继发表。然而,这一颇具纠偏意义的学术探讨,又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笔者认为,如果我们在研究王弼易注与“汉代象数”的关系时,仅仅或过分地着眼于形式10上的找寻、对应甚至是比附,误读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平实地看,古人之说颇有不当之处,今人研究则大多因袭旧误。所以,对此类卦例再加详辨十分必要。 1 互体 互体最早见于左传 ,自汉代京房明言互体后,汉儒多取此说。宋人王应麟认为,王弼亦用互体之法。他在周易郑康成注序中言道:“王弼尚名理,讥互体,然注睽六三曰:始虽受困,终获刚助 。睽自初至
20、五成困 ,此用互体也。 ”王应麟辑:周易郑康成注 ,台湾无求备斋易经集成本。为见其详,此处引录王弼睽卦六三注文: 凡物近而不相得,则凶。处睽之时,履非其位,以阴居阳,以柔乘刚,志在于上,而不和于四,二应于五,则近而不相比,故“见舆曳” 。舆曳者,履非其位,失所载也。 “其牛掣”者,滞隔所在,不获进也。“其人天且劓”者,四从上取,二从下取,而应在上九,执志不回,初虽受困,终获刚助。 王应麟认为王弼运用互体的全部根据,即在将注文“初虽受困”一句中的“困”字理解为困卦。按互体之法, 睽初至三为兑、三至五成坎,初爻至五爻五画连互得节 ,再用两象易将节之内外两卦互易则成困 。按王氏之说,王弼此处不仅用互体,且取“互体兼两象易” 。林忠军:象数易学发展史第二卷,齐鲁书社,1998 年,第 6 页。我们姑且不论其说牵强与否,仅从王弼注文来看,便知王弼绝非此意。睽之六三以阴爻居阳位,处于九二、九四两阳之间,以柔乘刚,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