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身杀贪的元代义士王著.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655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舍身杀贪的元代义士王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舍身杀贪的元代义士王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舍身杀贪的元代义士王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舍身杀贪的元代义士王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舍身杀贪的元代义士王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舍身杀贪的元代义士王著大元帝国在忽必烈为帝的至元十九年,即公元 1282 年 3 月 17 日,在京城大都发生了一桩震惊全国的事件。这桩事件被当时旅居中国的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写入了他的游记。元朝一些文士更纷纷就此事件撰文写诗,或记其事,或咏歌发动这一事件的主角义士王著。至于正史元史当然也比较详细记载了这一重要事件,即当朝宰相,巨贪阿合马被王著等人所刺杀的经过。 综观历朝历代的史记,权臣被刺被杀的事件难以胜数,文人笔记所载侠客义士杀人之事也不胜枚举。但是像元朝王著这样毫无私心,并不受雇于人,自愿主动舍身杀贪者,确是千古一人!因此在古代侠义人士中王著实在是出类拔萃者,实在是应当令人敬佩者。

2、众所周知司马迁的史记 、班固的汉书都曾讴歌了秦汉时期一批著名的游侠,而像荆轲刺秦王,张良椎击博浪沙,等等侠义之士的英勇壮举至今还不断为人传诵。但是王著其人其事,应该说比荆轲、张良等人的事迹更加感人。元朝当时一些著名文士即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例如元朝著名长寿盲诗人侯克中在他的艮斋诗集中即收录了他的挽义士王千户一诗: 亿万生灵沸鼎中,当时争敢衔英雄。天枢自合长居北,螮蝀谁教不在东? 袖里有权除大恶,笔头无力写奇功。九原若见诸轲辈,应媿斯人死2至公!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当奸贪阿合马专权之时,天下民众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是有谁能够敢于一逞英雄除奸去恶呢?北斗第一星,天枢星自然永在正北,也就是说国家政

3、权应当永远掌握在正人君子手中,可是偏偏风不调,雨不顺,政权被奸贪把握。螮蝀,就是彩虹的别称。螮蝀位置不对,就是说国家风雨不调。袖里有权,就是说王著袖藏铁锤,大恶就是指奸贪阿合马。在这首诗里诗人即高度赞颂了王著行为的大义至公,他认为王著与荆轲等一批游侠比较,荆轲等人在地下若面对王著也应该为自己的受雇于人,才“慷慨允诺” ,甚至有所贪图而惭愧,而羞愧。元代著名文学家王恽在他为王著所写的王子明传赞一文也表明了同样观点,他写道:“古人称,杀身易,成事难。虽然,事有大小,公私之间,如不有己私,专以公心除天下之害,此其成尤为难能而可重。”他所作的长诗义侠行更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王著的所作所为超出历代侠客。 义

4、侠行开篇即从古代著名侠客说起: 君不见悲风萧萧易水寒,荆轲西去不复还。狂图只与蝥蛛靡,至今恨骨埋秦关。 又不见豫让义所激,漆身吞炭人不识。劘躯止酬一己恩,三刜襄衣竟何益! 超今冠古无与俦,堂堂义烈王青州。 “王青州”就是以王著出生地的称呼。王恽为何说王著“超今冠古”?诗中继续叙说,那是因为王著“袖中金鎚斩马剑,谈笑馘取奸臣头” ,“陂陀燕血济时雨,一洗六合妖氛收” 。虽然说王著刺杀权奸大贪阿合马3并没有从根本改变元代社会残暴统治的局面,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元代官吏贪污腐化的风气,但是他的行动确确实实震惊了全社会,一时朝野上下,无不拍手称快。大贪小贪,奸臣佞人的气焰受到莫大打击,他们不得不对自己往

5、日的张狂加以收敛。所以王恽才感慨由于王著杀了大奸大贪,才“一洗六合妖氛收” 。王著杀了奸贪,自己也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对于王著之死,王恽高歌: 丈夫百年等一死,死得其所鸿毛輶。我知精诚耿不灭,白虹贯日霜横秋。 潮头不作子胥怒,地下当与龙逄游。长歌落笔增慷慨,觉我髪竖寒飕飕。 灯前山鬼忽悲歗,铁面御史君其羞。 王著所为的确令许多官场人士感叹不已。因为他们只要与阿合马势不两立,就会遭到阿合马及其党羽的迫害。这种事例元史多有记载。所以不少官员只能敢怒而不敢言,或者干脆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而王著,一个青年军人,却敢于舍身杀贪除奸,怎么能不使他们多少感到羞惭呢?当时翰林学士王磐(字文炳)在他所写铁椎铭一文

6、更将王著事与张良相比,写道: 朱亥贡金,张良受之。合以忠义,锻成此鎚。铜山可破,鎚不可缺。金埒可碎,鎚不可折。噫!乱臣滔滔,四海嗷嗷。长蛇其毒,封豕其饕。 上帝愤之,以鎚畀著(著,王千户名也) 。鎚不自奋,假手于女。数4未莫先,时来敢后。 曾是一挥,元凶碎首。匪鎚之重,唯人之勇。虽鎚之功,惟人之忠。 长仅数尺,重纔数斤。物小用大,策此奇勋。鎚在人亡,再用孰堪。藏之武库,永镇奸贪! 文中述说王著秉承张良鎚击暴君的精神,一鎚击毙凶恶阿合马,其忠,其勇,可歌可敬。同时对鎚在人亡,王著被刑诛冤死,感到无限惋惜,无限伤痛。这种对王著之死的惋惜伤痛之情可以说是当时人们一种普遍的感受。 那么王著究竟是怎样一

7、个人,他又为什么刺杀阿合马,怎样刺杀阿合马的呢? 元史作者没有司马迁那样的眼光和胆识,所以尽管书中叙述了王著刺杀阿合马事件,多处提到王著,但是出于种种偏见他们并没有给王著单独立传。我们只能从元史零散的记载和元代文人的记述中想见王著的神采和风貌。 王著是山东青州府益都人。他生于元宪宗三年(1253 年) ,死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 年) ,享年仅仅 29 岁。据对王著了解甚多的王恽所写的义侠行序 ,可知王著字子明,自少年时,即胆识过人,长而倜傥风流,轻财重义而不拘小节。其为人正直沈毅,志气非凡。王著曾经像许多读书人一样,在元代停止科举考试的年代,他只能到官府去充任刀笔小吏。但是这种看人脸色

8、仰人鼻息奴隶一般的生存方式,又怎能让志向高远放荡不羁的王著满意,所以没有多久他便投笔从戎,到军中历练,希望能够借以建功立业。当元朝开国之时,战争几乎连年不断,一方面5元朝要为统一中国消灭南宋王朝,一方面还要向北平定内部皇族为争权夺势所发起的一场又一场叛乱。王著有志气,有魄力,有才干,所以在平叛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就由一个普通士兵被提升为仅次于万户侯的千户长,官拜益都千户。大概也就是在军中他结识了一个人称能“役鬼为兵,遥制敌人”的高和尚。当时人们传说高和尚有一种秘术,今天看来实际就是魔术,魔术游戏可以,真正杀敌是无效的。但在当时却也能唬住一些不明就里的人。 王著在军中,尤其当了千户长以后,从众人的

9、诉说中了解阿合马的劣迹越来越多,诸如卖官鬻爵,坑害忠良,诈骗钱财,奸人妻女等等,这就使血性方刚,疾恶如仇的王著对阿合马越来越加痛恶。 元史记载元初设立尚书省以后,阿合马专政,当即有秦长卿上书忽必烈说:阿合马为政擅自生杀,专横跋扈,人人畏惮,惧不敢言,因而人们对阿合马怨恨已甚。观阿合马禁绝异议,杜塞忠言,其情似秦朝奸佞赵高;而他贪污私蓄之财货已经超过国库,此人野心勃勃,极似汉末贼臣董卓。秦长卿请忽必烈尽早诛去阿合马。不料阿合马没有被诛,秦长卿却被诬陷贪污赋税数万缗,家被抄,人被下狱,最终被阿合马指使狱吏杀害。 丞相安童和伯颜位在阿合马之上,阿合马仰仗忽必烈撑腰,并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他处心积虑巧使

10、心计曾经一度把两位丞相排挤出中央。所以安童也向忽必烈禀告过,说阿合马挟宰相权, “为商贾以网罗天下大利,厚毒黎民” ,但是忽必烈信任阿合马却不加追究。久之阿合马党羽遍天下。中书左丞崔斌曾尖锐指出,阿合马今身为平章,而子及侄或为行省参政,或为礼部尚书、将作院达鲁花赤、领会同馆,一门悉处要津。6他告戒忽必烈若不及早处置,必有后患。但是忽必烈却不以为然。所以阿合马有恃无恐,越加肆无忌惮,横行霸道。 元史阿合马传称:“时阿合马在位日久,益肆贪横,援引奸党郝祯、耿仁,骤升同列,阴谋交通,专事蒙蔽,逋赋不蠲,众庶流京兆等路岁办课至五万四千锭,犹以为未实。民有附郭美田,辄取为己有。内通货贿,外示威刑,廷中相

11、视,无敢论列。 ” 王著正是或多或少听说了这些情况, 元史记载:他“素志疾恶,因人心愤怨,密铸大铜锤,自誓愿击阿合马首” 。虽然有了除杀奸贪的想法,但是如何实践呢?王著知道阿合马在当朝政府只惧怕两人,一个是忽必烈,一个就是太子真金。王著一直琢磨怎样实现自己为天下除害的愿望。机会终于让他等来了。至元十九年(1282 年)春,忽必烈巡幸上都,皇太子真金随从,大都只有丞相阿合马留守。 元史记此时阿合马更加“专权贪恣,人厌苦之” 。于是王著联络高和尚,两人合谋,在三月十七日,纠结有 80 余人,夜入京城,诈称皇太子还都作佛事,准备击杀阿合马。 他们依照皇太子还宫惯例,十七日早上派遣西蕃僧二人至中书省,

12、告诉中书省值班官员高觹:今晚皇太子要与国师回来做佛事。高觿觉得事出突然,有些怀疑,就让曾经出入东宫者辨别僧人的真假。他们用西蕃语询问二僧说:“皇太子及国师今至何处?”二僧不懂语言颜面失色。人们又用汉语诘问,二僧仓皇不能应对。于是高觹遂逮捕了二僧。审讯之中,二僧没有任何供词。高觹深恐有变,就集合兵力准备应变。 时至中午,王著又派遣崔总管矫传太子旨,命令枢密副使张易发兵7若干,以是夜会东宫前。张易没有详察真伪,即令指挥使颜义领兵前往。张易派兵驻东宫外。高觿得信就去问张易:“你领兵驻守宫门到底要干什么?”张易说:“入夜后当自见。 ”高觿一再追问,张易乃在高觿耳边低声说:“皇太子诛阿合马来了。 ” 当

13、夜二鼓时分,高觿忽闻人马声,遥见烛笼仪仗,将至宫门。其一人上前大呼开门,高觿知道真金太子还宫,一向必以完泽、赛羊二人为先行。所以他对呼叫开门的人说,必须得见完泽和赛羊二人,才能开门。高觿呼叫二人,没有人答应。他就对叫门人说:“皇太子平日未尝行此门,今天为何来此宫门?”于是那队高和尚带领的人马,改奔南门。 与此同时王著亲自驰见阿合马,诡言太子将至,令省官悉候于宫前。阿合马遣右司郎中脱欢察儿等数骑先行,北行十余里,遇见南门高和尚所带领的人马,一个化装冒充真金太子的人立刻斥责脱欢察儿无礼冲撞,将脱欢察儿数人杀死,夺其马,南入健德门。至东宫前,众人皆下马,独伪太子立马指挥,呼中书省官至前,斥责阿合马数

14、语,王著即将阿合马牵去,以所袖铜锤碎其脑,阿合马当场死亡。继呼阿合马党羽左丞郝祯至,杀之。囚右丞张惠。当时枢密院、御史台、留守司诸官皆遥望,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 高觿不放心,也赶到南门观察。他只听得一个个传呼省官姓名,灯光烛影下遥见阿合马及左丞郝祯已被杀。高觿才明确意识到这是一场变乱,于是他与尚书张九思大呼:“这是贼乱!”命令他们的卫队急捕,留守司达鲁花赤博敦,遂持梃前击,立马者坠地,弓矢乱发,高和尚等人四处逃散,惟王著就擒。黎明,中丞也先帖木儿与高觿等驰往上都向8忽必烈汇报变生不测的情况。忽必烈大怒。命枢密副使孛罗、司徒和礼霍孙、参政阿里等驰至大都讨平变乱。3 天后捕获高和尚于高梁河。王著、

15、高和尚皆被诛于市,张易一并被杀。王著临刑昂首大呼:“王著为天下除害,今死矣,异日必有为我书其事者。 ” 元史记载,阿合马死了,孛罗检查其生前行事,这才一桩桩弄清其罄竹难书的罪恶。忽必烈一直被蒙蔽,至此才恍然大悟。原来他曾命令厚葬阿合马,等他知道阿合马祸国殃民的罪行后,无比恼怒,说:“王著杀之,诚是也!”于是命发墓剖棺,戮阿合马尸于通玄门外,纵犬啖其肉。百官士庶,聚观称快。 王著“义侠”之名由此传遍天下。王恽义侠行序写道:“予为王著作剑歌行 ,继更曰义侠 。或询其所以,因为之解曰:彼恶贯盈,祸及天下,大臣当言天吏,得以显戮。而著处心积虑,一旦以计杀之,快则快矣,决非正理。夫以匹夫之微,窃杀生之柄

16、,岂非暴豪邪,不谓之侠可乎?然大奸大恶,凡民罔不憝。又以春秋法论,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不以义与之可乎?又且以游侠言,古今若是者不数人,如让之止报己私,轲之劘躯无成。较以此举,出于寻常万万也。凡人临小利害,尚且顾父母,念妻子,虑一发不当,且致后患。著之心,孰谓不及此哉?然所以略不顾藉者,正以义激于衷,而奋捐一身为轻,为天下除害为重。足见天之降衷,仁人义士,有不得自私而已者,此著之心也,何以明之?事既露,著不去,自缚诣司败,以至临命,气不少挫。而视死如归,诚杀身成名。季路仇牧死而不悔者也。故以剑歌易而为义侠云” 。这段文言大意就是说王恽本来为歌颂王著的义行作了一9首长诗,叫剑歌行 ,后来经过再三琢磨,改名为义侠行 ,为什么要改名呢?文中解释说,王著以平民身份,一己之力,诛杀奸恶,正是不折不扣的义侠行为。而王著所作所为与古来著名游侠荆轲豫让等人相比,更加高尚。因为他义怀于心,勇于以“奋捐一身为轻,为天下除害为重” 。这正是一个仁人义士的所作所为,所以王著刺杀阿合马后,一同谋事的众人四散奔逃,而王著却大义凛然,原地受缚,视死如归,无怨无悔。 如今王著去世已经 731 年,从元代史书和文人著述中读到王著的事迹不能不令人回肠荡气,王著能够舍身杀贪,其志向,其行动,其正气,其侠义,怎不令人肃然起敬! (作者为天津社科院研究员,元史专家) 责任编辑:姚胜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