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互动影响多维探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66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学互动影响多维探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网络文学互动影响多维探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网络文学互动影响多维探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网络文学互动影响多维探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网络文学互动影响多维探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网络文学互动影响多维探析摘要 网络文学双向互动,从理论上讲改变了作者和读者的地位和作用,并形成了“在线批评”的新批评形式。就网络文学作品实际生产而言,这种双向互动影响到底有多大,却值得开展实证研究。探析网络写手写作与网络读者批评互动对网络文学和网络批评的影响,强调作者的主体地位保持、主体性功能发挥,呼唤专业批评参与到网络文学在线批评中来,十分必要,它将有利于网络文学未来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网络文学;作者;读者;在线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3)05-0186-04 传统文学时期,在文学生产、传播、消费过程中,作者和读者的角色和地位是相对稳定

2、的。即使是接受美学理论盛行之时,强调读者的存在价值和文本的再创造功能,作者的主体地位保持和主体性功能发挥都没被否定过,因为作者生产和读者消费是两个相对独立的环节。 在网络媒介时代,网络的信息海量、超越时空、高度开放、双向互动、个性化、多媒体、超文本、低成本等特点,带给写作的改变可谓是全方位的。正如“媒介即讯息”的媒介观所表达的,一个时代真正有价值的讯息是一个时代所用的媒介,以及它所带给人们的更多可能性。 1仅就互动性而言,网络媒介改变了文学生产创作-传播-消费的“线性”路径,理论上讲,创作、传播、消费可在线同步进行。 2那么,作者的主体地位、主体性是否会动摇、削弱甚至丧失?读者的地位和作用是否

3、会前所未有地提高?这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就网络写手写作与网络读者批评互动对网络文学和网络批评的影响进行可能性和现实性分析,进而指出当今网络文学创作和批评应该秉持的态度。 一、 网络文学互动影响的理论阐释 “互联网是一种分散式共享的传播系统,从逻辑上看,一个个节点彼此间是完全平等的传者和受者在发言的权利方面,一般情况下是平等的,两者的身份可以像人际传播中一样互相转变。既然不存在完全意义上的传者或单纯的受者,传播的中心在一定意义上就不存在了,而一切传播都将成为边缘。 ” 2这说明新技术带来新的传播态势平等、双向、互动,每个网络参与者均处于一种交互主体的界面环境之

4、中。约翰布洛克曼在分析网络的影响时也指出,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于互动性。因为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全社区内的使用者;互动性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同时让作品有生命,不断进化,维持使用者的参与程度;互动性让身为内容的创作者能够和其他内容建立起关联,把你的东西摆在别人的作品中,加深你的分析和情景与其他人的关联,也让你对发表的分析有联想性的了解。 3的确,网络的互动创设了新型的社区生活,让参与各方交流更直接、活跃和深入。 具体到网络文学,网络写手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不再是传统大众媒介3时代那种作者单方面“提供”的单向传递,而是凭借网络文学创作、传播、消费平台三合一的特点,形成双向沟通

5、,写手与读者可平等地在线交流。读者从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信息的主动选择者、网络文学文本的可能参与者和建构者。不仅拥有选择文本的自由(只有那些真正符合读者情意状况,真正能够打动读者的作品才能让读者完整地阅读,这既是对阅读的过滤,也是对作品的过滤) ,更表现为具有批评的自主权和创作的参与权。因此,读者在网络文学产业链上的身份具有了多重可能性。罗森伯格(Martin E.Rosenberg)针对这种情形,将读者(reader)与作者(writer)两词斩头去尾后,合在一起生造一个单词“wreader”,来表示这种特殊的角色。 4非常形象、贴切。 基于以上理论的推演,倘若网络文学写手和读者实现了互动

6、的最大化,写手和作品之间看似分明的界限就模糊了,传统文本的封闭性、个体独创特征可能被改写,文本因为开放在新的阅读环境下也就可能遭遇任何可能的改变这么一连串的改变,导致文本只有原始版本之说,它与发布过程中读者的回应与改造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整体,写手和读者的界限也变得模糊起来。因此,假如一部网络文学作品落地实现纸质出版,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标明落地日期,然后把首发网站上原创作品和读者跟帖一起印制出来,才算是一部相对完整的作品。倘若该部作品一直不从网站上撤离,一直有读者愿意点击进行阅读并跟帖,写手愿意与读者再行探讨,那么作品就永远处于未完结状态。换句话说,作品就一直处于开放状态,这印证了罗兰巴特的“文本

7、本身不应是一种静态结构”的观点。 4二、 网络文学互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在即时互动环境下,网络文学文本可能保持原样,也可能被改动。改动的力度可能很小,也可能很大乃至改变行文方向这种种可能性,表面看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关系,而实际上是读者和写手互动、读者与读者互动形成的多元互动结果。 在实际的网络文学作品生产过程中,写手与读者互动呈现的是一种不规则变化态势,还是有一个大致的读者介入趋势?读者的介入程度深浅与写手受影响程度大小之间呈现怎样的关联?诸如此类的问题,目前学界均无实证资料予以回答。因此,研究者多数时候直接用理论逻辑进行分析判断,这实际上是相当不科学的做法。笔者认为有必要通过具体

8、实例来确定互动影响的基本状态。在此,选择著名网络言情小说何以笙箫默来进行分析。 (一)作品创作-传播-消费情形 何以笙箫默是顾漫早期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于 2003 年 9 月 22日在晋江原创网上开始连载,历经两年时间写出,当时在晋江的总积分高达 950 多万。2007 年 4 月由朝华出版社纸质出版;2010 年 11 月在读者的强烈要求下,作者增加近万字新番外,完成了第一次“修订” ,达到了一个让很多读者满意的结果。截至 2012 年 11 月 10 日,总点击数:8279890;总下载数:3470;总书评数:13732;当前被收藏数:12802;文章积分:26506992 。作品发布至

9、今近十年时间,还在其他若干网站传播过。单就百度“何以笙箫默吧”统计数据看就非常可观,共有主题4673 个,帖子 121970 篇,sunshine3404 位。 根据有限统计(晋5江网改版后,原来的跟帖不完整) ,原作(十章+番外+后记+琐碎残篇)字数共 1109 万字,2011 年增加新番外 1 万字左右,合计约 12 万字。读者长评 54 篇,加上短帖,合计也约 12 万字。从字数看写手、读者的文字各占半壁江山。考察网站发文情况,该作品更新较慢,历时两年才完成,各章节点击量不平衡,点击最高达到 190 多万,最低 40 万 9 千多;追文者数量有限,大多读者是在作品完结状态下阅读的;从跟帖

10、内容看,阅读超过一遍的读者不在个别,有读者甚至重复次数达 8 次,言称: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感动。 从以上数据看, 何以笙箫默无疑是一部成功之作。它在一定层面上代表了现在网络虚拟社区上网络文学创作、传播、消费过程中的理想互动状态。但即便点击量如此巨大的作品,书评数(无论是绝对数还是相对数)都显得微小,遑论那些读者反应平平的作品。 (二)读者介入程度细分 1.纯粹阅读者,占 95%以上。网络文学作品发挥的仍是传统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唯一不同之处是读者改读书为读屏,这对作者的创作没有直接影响。 2.阅读后有所反馈者,总体数量占不到 5%。其具体情况大致还可细分。 (1)通过只言片语表达自己阅读感受者。

11、数量相对较多。有的仅是对于更新不及时的抱怨,体现了读者追文过程中的一种心态。它对写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更新的压力上(当然也一定程度影响写作心情) 。写手顾漫就被戏称为“龟漫” ,就跟帖看,大多无恶意但也表达了对更新太慢6的无奈。 有研究者做过调查,一篇长达几万字的网络文学作品贴出来后,最快在 5 分钟内可看到简短的评论,如“抢沙发” 、 “顶” 、 “顶一个” 、 “糟糕” 、 “难看” 、 “什么玩意”等。这种互动于写手和其他读者皆无多少参考价值,它只是从侧面说明网络文学是一种在线、速度文学。 (2)通过长评来参与,实现深度互动者。数量相对较少。 以何以笙箫默为例,晋江原创网上有 54 篇长评

12、(相当不错的反应了) 。长评中基于读者对作品的热爱者 52 篇,基于对作品的不满意者2 篇;探讨作品主题、人物、情节、情绪者 49 篇,探讨作品写作细节者5 篇;参与创作者 3 篇总之涉及面比较广,让写手感动、触动,有10 多篇长评获得了写手回应。 (3)跟帖不全针对写手和作品,读者间的相互交流。不在少数。 这种边读边评边讨论的情形,成了网络文学社区的“重头戏” ,写手与读者、读者与读者间的多元交流态势构成了一个围绕作品而存在的网络特定虚拟社区。社区里读者们以或近或远的距离,或虚或实的身份,或游戏或严肃的态度,自由阅读、随意表达,活跃程度往往超过作者。总之,在开放、平等的氛围中,相互激发,相互

13、呼应。 何以笙箫默这部作品被网友评为网络言情小说经典作品,其跟帖多是持赞扬态度的,如为着那份温暖 、 有一种情,一动,便是一生 、 一生最美的遇见 、两个人一辈子 、 慕之至深爱之以恒等等,读后让人感动,几乎每一个长评后面都有其他读者的点评跟帖,形成了读者间真实的互动场景。7(三)互动对何以笙箫默的影响 写手顾漫创作何以笙箫默的过程,表现出较完整的思路和写作的一贯性,几乎没有受到读者多大影响,更不用说改变创作初衷和作品发展方向了。直到作品发布、出版七年之后,拗不过热情的读者的恳求,才于 2010 年发布了近万字的新番外,算是较好地满足了读者对于作品主人公未来婚姻生活的好奇。3 篇读者参与创作的

14、跟帖我的名字叫何牵笙 、 有爱共叙何以 、 重逢 ,没被纳进作品里,只能算是补叙,供读者把玩,增添了社区的温馨和娱乐氛围,并没有影响到原创的完整性。阅读完所有跟帖,遗憾地发现,没有一篇专业分析、评论文章。情境化、情绪化解读居多,读者结合现实自我的状态,把阅读内容情境化,情绪比较外露,随作品故事情节展开、人物形象塑造而悲喜而激动。带着一种批判的态度,不以认同作者构置的逻辑结构为终极目的,多方位选择解读参照的理智、批判型读者罕见。这充分体现了网络文学在线阅读、在线批评的特点主动性、情绪性、随意性、无序性。 从以上实例可看出,网络文学写手与读者间的在线多元互动,并没有呈现某种规律性,读者的介入程度深

15、浅和写手受影响程度大小因人因文而异。总体来讲,纯粹阅读仍然是网络文学消费的主流。 三、网络文学互动影响的深层思考 萨特认为作为文学活动的总体,乃是对作者和读者的自由的双重肯定,读者的自由通过作品得到承认,而作者的自由也在读者的阅读中被肯定。阅读活动同时肯定了作者和读者的自由,因而构成了整个文学活8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5网络文学的在线创作、在线阅读、在线批评,把写手和读者的自由的双重肯定给予了最直接的体现。但从上例来看,在线互动对写手而言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力有限(至少目前如此) ,不应该过分夸大读者的反作用力。尤其是从理论出发轻易推论出作者主体地位不再、主体性丧失的结论更是失之偏颇。 (一

16、)网络写手主体地位保持、主体性体现仍有可能也有必要 就一部网络作品所形成的虚拟社区而言,读者的追捧无疑是写手卖力写作的强大外部动力,读者的参与也一定程度会影响写手的创作,但产生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写手的定力大小。一个写手倘若在“挖坑”之前已经对作品的未来发展胸有成竹或者思维连贯性比较好,他会采纳读者的某些建议,但不会完全被读者牵着鼻子走。因此,创作的主体地位保持、主体性体现仍有可能。 进一步从文学存世的理由来看,无论是何种介质的文学,它首先是文学,文学存在的价值不仅是能提供审美愉悦,更为重要的是其心灵诉求、人性关怀与精神超越性,正是文学本身的这些特质“文学性”决定了文学在社会中的独特价值,因此,网

17、络写手创作的主体地位保持、主体性体现仍有必要。网络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互为依靠的联动关系:网络为写手提供更为便捷的创作与发表途径,更直接的读者阅读反馈渠道文学需要网络,但绝不完全依赖网络。网络文学的主动权应该在“网络写手”手里,是追求深刻文化底蕴,还是旨在简单娱乐牟利,一切都取决于写手的态度, “真文不媚时” ,否则文学走不远。 网络文学的在场互动是有益的,但影响有限,关键还是看写手秉持怎样的创9作追求。处理好顺应和引导的关系、处理好短期效益与长久发展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在塑造人物时要发挥主体性,不因过度的娱乐性而耗散了作品的文学价值,也不因过度的交互性而失去对人物和情节的控制,更不因过度市场

18、化而丢弃应该秉承的文学理念,这对网络文学任何一个写手都是挑战,也是一场痛苦的历练,需要待以时日,摒弃浮躁、拒绝利诱,但这非常重要。 现在,最可怕的问题是消费文化带给网络写手们创作动机和理念上的偏差以迎合文化水平较低的民众的文化需求为指向,网络写手过于看重利润,创作朝低俗靠近,文学网站推波助澜,大量推荐、传播低质作品,这对于普遍低龄化的网络读者群体而言其影响是恶劣甚至致命的。 因此,生存于产业化环境的网络文学,如果能够继承传统文学的“文学性”传统,辅以数字媒介技术优势, “在写作中赢得自身的认证,在交付自我认证的时候又得到他者的回应,修筑了一条通向奇异世界的道路,为自己和别人把前路照亮” 6 ,

19、才是网络文学未来之路。 (二)在线批评需要引进“特殊读者”以形成互补共生的批评局面 从前面例证可看出,网络文学在线阅读,绝大部分读者的阅读行为实际上仍是单纯的阅读,只有少数读者会介入其间进行反馈、交流。只言片语点评者表达自己的肯定或否定态度,与写手和其他读者实现浅层的互动,能对写手心态产生些微影响,对其他读者阅读起一定导向作用;撰写长评者,从接受心理上讲算是欣赏型读者,从接受能力看具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能够领悟作品妙处、败笔之所在,算是真正进入到了文10学鉴赏境界。另外加上读者间互动,可以说网络文学生产在开放、平等、互动的环境里走向了相对完整。 从博弈角度看,如果把写手、读者比拟成弈手的话,这

20、种多元互动认知过程相当于弈手们的对局过程。随着对局的进行,参加者所在的局部情景会不断地变化,这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相互学习、不断接受影响的过程。由此就导引出一个问题,如果整个社区充斥的都是主动性、情绪性、随意性、无序性的话语,相互学习的目的就不易达到,只会陷入一种低水平循环。正如有学者明确指出的:我国当前的网络文学实际上处于“无监管、无批评、无引导”的“三无状态” 。普通读者在线批评方式“自己的批评” ,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批评,以直觉、感性评价为主,既不规范,也无章法,更重要的是缺乏明确的批评标准与专业的学术理念指导,因而不能真正发挥文学批评应有的功能。 7这看法尽管有些片面、武断,但却点出了一个事实:网络文学作品社区,普通读者与写手的即时互动,缺少较长时间沉淀,缺少理论支撑和理性思考,导致陷于一种自在、自发言说状态,容易造成文学内涵的乱解,混淆现象与本质,破坏文学审美本源和阐释的学理性,从而降低文学的深度。 因此,笔者认为,在肯定“在线批评”的同时,大量的“特殊读者”专业批评学者介入网络文学社区,是新形势下网络文学批评的要务。自娱自乐、自生自灭绝不是网络文学所期望的结果。读者创造性解读一般包括三个阶段,选择与发挥-淘汰与添加-修正与扬弃。 8要到达最后一步,网络作品社区里不能缺少真正的鉴赏评论型读者,即思想上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