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理论与监管研究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愈发强烈,在美国“生根发芽”的影子银行在中国“遍地开花”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 2013再次提到了“影子银行”的问题。文章对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做了简要的介绍,并通过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的比较分析,梳理了影子银行对我国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的影响,认为加强影子银行监管,可以按照“类银行化”的思路,对其进行信息披露,使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市场化,全面推行宏观审慎监管,建立监管法规体系,以使其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所用。 关键词影子银行;商业银行;实体经济;监管 在传统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扮演着至关重要
2、的作用,故而受到主权国家监管机构的足够重视。自 1580 年最早的近代银行威尼斯银行的出现,到 1694 年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由私人创办的英格兰银行的诞生,到处可以看到政府的影子。在我国,20 世纪 90 年代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后之后,央行以及银监会的密切监管也使得商业银行一直处于政府的“关怀”之下。但随着改革开放而来的经济活力膨胀以及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不断扩大,金融创新越来越多,这些金融创新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起到越来越大的影响,故而针对这一现象即影子银行的研究也随之越来越多。 一、影子银行的现状分析 2(一)影子银行的定义及现状 “影子银行”的概念诞生于 2007 年的美
3、联储年度会议,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保罗?麦考利首次提出并被广泛采用,但西方国家并没有统一的定义。通说从两个视角来定义影子银行,一是英格兰银行,强调金融的本质。一是 FSB(金融稳定委员会) ,着眼于统计实践。FSB 认为影子银行体系是一种“非银行信用中介” ,大致范围是那些发挥银行核心功能但没有受到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统计口径是各国资金流量表中“其他金融中介”指标。1 2011 年,FSB 对全球 6 个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韩国、英国和美国)和欧盟地区的资金流量表“其他金融中介”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显示:从 2002 年的 27 万亿美元增长到 2007 年的 60 万
4、亿美元,2008 年跌落至 56 万亿美元,2010 年又恢复至 60 万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最大,2007 年鼎盛期高达 25 万亿美元,中间有两年萎缩,2010 年又恢复至 24 万亿美元。从结构角度来看,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约占金融体系规模的 25%30%。在影子银行体系内部,投资基金占比最高,2010 年约为 29%,其次是结构金融实体;再次是货币市场基金,占比约为 8%。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资金的需求愈发明显,在美国“生根发芽”的影子银行在中国“遍地开花”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金融监管报告 2013再次提到了“影子银行”的问题。该报告明确,影子银行的
5、统计最窄口径只包括银行理财业务与信托公司两类;较窄口径包括最窄口径、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3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较宽口径包括较窄口径、银行同业业务、委托贷款等出表业务,融资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与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最宽口径包括较宽口径与民间借贷。该报告显示,即使采用最窄口径,2012 年年底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也规模巨大,达到 14.6 万亿元(基于官方数据)或 20.5 万亿元(基于市场数据) 。前者占 GDP 的 29%与银行业总资产的 11%,后者占 GDP 的 40%与银行业总资产的 16%。 (二)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结构 总的来说,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主要由
6、以下几部分组成: 1.准许从事类银行业务的准金融机构。这类机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政策合法开办的,可以从事贷款类业务的,但不由金融监管机构直接监管的准金融机构。目前我国的此类机构有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 2.与商业银行有关的影子银行 (1)银信合作。银信合作是指央行为控制通货膨胀,限制货币流动性,限制银行贷款发放额度,同时,市场上仍有大量资金需求,银行为保证其利润增长,绕过央行管制,通过信托公司来发放贷款。 (2)企业转贷。企业转贷是指能够凭借其优势地位通过银行、股市等正规渠道获得资金的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将资金发放给难以在银行等正规渠道获得信贷的中小企业,以此获取较高
7、收益的行为。 (3)民间借贷。民间借贷是指在依法设立的金融机构以外所产生的借贷行为。只要双方当事人的意见表示真实就可以认定该行为有效,但4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不得高于同期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民间借贷一方面是传统正规金融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由于长期游离于正规监管范围之外,存在着大量的难以管控的风险,甚至蕴含着非法集资和洗钱等犯罪行为的可能性。 二、影子银行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一)积极效果 由于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一直无法很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影子银行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上的
8、不足。总的来说,影子银行对我国实体经济的积极效果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金融体制的弊端。首先,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尚未完全成功,存款利率还没有完全放开,实际的负利率依旧存在。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民众积累了一部分财富,从而需要多元化的高收益理财产品,限于股市低迷、楼市限购、期货交易风险巨大,国债、公募基金等回报率较低,影子银行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理财渠道。其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正规的金融机构对不同的所有制企业在发放贷款时明显表现为区别对待,国有经济部门较容易获得贷款,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取贷款的难度却很大,根本不能满足需求,银子银行体系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9、这一难题,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上的不足。 2.银子银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商业银行的创新冲动。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金融业国际化5进程中,在经济和金融体系整体运行平稳的情况下,应该大力鼓励金融创新。3首先,影子银行体系具备独立的信用创造机制,其对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有限替代效益。银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在融资结构和资金用途层面,具有趋同抑或平行的功能,由此便自然而然地对商业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市场总是有限的,竞争的存在使得商业银行不得不从新审视自己的商业模式和服务群体。其次,金融体制改革之前,我国的金融机构有一定的官僚气质,金融机构的服务方式和态度也是不断被整个社会诟病的
10、领域, “竞争迫使垄断组织对顾客的需要作出反应” ,4影子银行的趋利性使得其服务方式和服务态度不断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传统商业银行逐渐改进了传统冷硬的服务和带有有色眼镜的挑选服务对象的方式。 影子银行因为其提供替代性产品而大肆发展的同时,对国民经济也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国影子银行对金融稳定及实体经济的不良影响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影响我国宏观货币调控政策。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改变了金融结构的格局,也削弱了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的强度。首先,影子银行体系在经济繁荣时和萧条时的巨大反差,会严重影响到传统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其次,影子银行体系的利率远高于正规金融利率,这严重干扰了利率等货币政策价
11、格型工具的传导。这不仅使监管机关调控的对象和掌握的信息资源日趋受限,也使得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受到削弱,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宏观调控的失灵。 2.增加金融的不稳定性。影子银行体系的资金不受监管,使得金融6体系的稳定性严重受损。首先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融资功能和融资渠道形成了不小的冲击和破坏。其次还会间接导致参与的平民利益受损,因为高收益总是伴随着高风险,而风险是不可控的,市场规律也是不可违反的。再次,银子银行体系的资金流入实物、基础设施、金融工具和高回报并伴随高风险的领域,这些领域的参与者往往是互为担保,一损俱损,而不受监控的资金在无监管主体、无行业规范、无风险处置机制的“三无”状态下,对投资
12、行业的选择往往仅仅考虑眼前利益,风险不可谓不大。5 3.促使实体经济萎靡。影子银行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传统的商业银行体系,其资金成本较商业银行相比更高,资金的逐利性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很多影子银行流出的资金进入了房地产等利润率较高的行业,这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造成了极大的问题,同时也导致地产泡沫越来越大。同时,许多中小企业也无心经营实业,将本应投入到实业投资以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再次放贷,错过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这种实体经济的“空心化”是对作为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的巨大伤害。 4.影响经济结构调整。一些大企业利用自己在体制上和财力上的优势,从商业银行获得低成本的资金,然后通过规避法律的影子银
13、行渠道,以较高的利率把资金借给难以融到资金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从中牟取收益。这种不公平的机制产生的马太效应,使得大型国企愈加盈利,并可能通过自身的金融控制行为,进一步强化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优势地位,以至于产生更多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支配行为,这与国家鼓励自主创新,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逐步推进7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是相悖的。 三、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 影子银行在我国有其发展的动力,事实也证明,影子银行在我国发展的规模巨大,且其在表外运行,游离于监管之外,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大的影响。若想影子银行真正为国民经济所用,应如何对其进行监管?根据我国的经济实况,本文认为监管有两种
14、思路,一是“类银行化”的监管思路,二是市场自律式监管思路。结合我国影子银行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应该采用“类银行化”的思路,具体建议如下: (一) 保持影子银行的透明度,及时获取检测信息 影子银行一直游离于监管之外,由于信息披露机制的缺失,影子银行的经营一直处于不透明的状态。因此,必须强化影子银行产品的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减少误导性的虚假信息,确保投资者对影子银行资金的具体投向、性质与风险有充分了解;将银行表外信贷项目显性化;对资金池、资产池中不同风险、不同类型的产品进行分账管理与分类管理等。而信息披露机制的设计将是未来加强影子银行监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是明确监管的范围、监管的内容、监管的方
15、式以及监管频率;二是要明确监管的主体,监督影子银行信息披露;三是制定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措施,督促被监管机构自觉披露信息。同时,进一步发挥评级机构的作用,保证外部信息披露的独立性、公正性和透明性。 (二)货币政策工具需要进一步市场化 一是要改变或改革影子银行的整个运作模式,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很多影子银行办理的业务是利率半市场化造成的;二是需要为8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而不仅仅是依赖于理财产品;三是需要改变银行体系的奖惩制度或考核机制,考核机制不改变就会造成激励机制的扭曲,往往造成银行“懒作为”和“滥作为” 。6 (三)全面推行宏观审慎监管 当前银行活动与资本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样
16、的背景下,传统的监管机构已经不能有效行使监管的职责,市场中出现了许多监管的灰色地带。影子银行作为一个由多种机构组成的特殊实体,传统监管体制下按机构监管的模式就不再适用。因此,解决的根本之道是以宏观审慎政策为指导,以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为目标,推动金融监管组织机构的改革,构建适应混业经营发展趋势的新型监管体系。7要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要改变过去的监管方式,从按机构监管向按功能监管转变,在不同产品、不同机构、不同市场之间实现协调,从而有效解决混业经营下创新产品的监管归属问题。二是要明确监管的主体,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避免出现监管重叠或监管真空地带。三是要扩大监管范围,
17、将场外衍生品交易市场纳入监管范围之内。四是各监管机构之间要实现及时的信息共享,并且相互协作,配合彼此的工作。 (四)建立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法规体系 对于影子银行这一新兴形式,在指令性监管之外,应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将金融监管纳入法律体系,主要包括影子银行运行模式的立法、资本充足率及杠杆率等重要指标的规定、法律环境的完善等。首先,对于原有的,已经不适合当今形势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调整。如修改和9完善信托与理财交易、对冲基金、民间金融借贷、信用评级机构、金融监管协调等法律法规。其次,对于新兴的业务及时进行法律规范。如金融衍生产品、新型支付结算手段,以及混业经营行为等方面都需要通过法律予以限定。再次
18、,对于监管行为本身需要纳入法律管辖。最后,各地方政府应当对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业、融资担保性机构等准金融机构建立注册、监测、预警的规范化监控流程。依法监管,分清责任才能达到合理、有效的监管。 金融是经济的命脉,金融监管关系到经济的安全。随着金融技术的不断发展,影子银行在金融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这一金融体系始终处于监管之外,直至金融危机爆发,世界各国才开始重视对影子银行的监管。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金融安全和稳定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意义更是毋庸置疑,加强对影子银行的认识和监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保罗?麦卡利.影子银行系统和明斯基的经济旅程J.科学与财富,2009, (9
19、). 2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自由银行业的回归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 3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李扬.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金融创新J.中国金融,2011, (12). 105张田.国际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监管改革与启示J.西部金融,2011, (9). 6周莉萍.影子银行体系的机制及其脆弱性J.银行家,2010, (12). 7李志辉,樊莉.影子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未来与发展,2011, (11). 8唐红娟.影子银行体系:功能、脆弱性与监管改革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丁铭(1990) ,女,河南商丘人,郑州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经济法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