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部农村社会分化的三维解析摘 要:西部农村地区的社会分化问题值得关注。相关研究表明:西部农村存在有三类分化形式,即阶层分化、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分化。阶层分化具有不均衡性、自发性和动态性特点;利益分化具有扩大化、复杂性和深远性特点;价值观分化具有缓慢性、可控性、不可逆性和双面性特点,三者是“一体两翼”的关系。西部农村社会的理想状态应该是三者的高度分化且又高度整合。 关键词:西部农村;阶层分化;利益分化;价值观分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9-0085-04 一、研究缘起:关于西部农村社会分化的认识 西部地区农村在经济发展上相对中东部地区
2、而言有所滞后,这是一个事实,但是落后不等于西部农村社会就没有分化,这同样也是一个事实。且大量实践已证明,在我国由传统的、封闭性社会向现代的、开放性社会转型,以及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西部农村的社会分化“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只不过在经济发展的起步阶段,以阶层分化为主要特征的“硬分化”显得不那么明显,分化程度不那么强,从而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西部农村社会没有分化的错觉。事实上,和改革开放之初相比,西部农村社会这种硬分化的强度还是在悄然增大,特别是受西部地区较为复杂的民族宗教问题、特殊的民主政治问题、广2阔多样的地缘分布问题、相对恶劣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等多重矛盾交织的影响,西部农村
3、社会以利益分化、价值观分化等为主要特征的“软分化”现象也一直非常突出,这一点要较中东部地区农村社会剧烈得多。再加之近些年来特别棘手的诸如生态移民、水库移民、城镇化建设中的土地流转、农民工返乡、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新生问题的困扰,使得西部地区农村社会的利益分化、价值观分化更具有“西部特色” 。例如,近些年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所出现的失地农民问题、群体性事件问题,绝大多数都是由于农民物质承受能力严重削弱、利益受损分化、传统价值观严重受冲击所导致的,这是与中东部地区完全不同的地方。 从这个意义上讲,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的社会分化甚至较中东部地区更为隐蔽、更为特殊、更值得人们关注。然而,现有
4、的理论成果绝大多数倾向于研究东部地区乃至全国性的社会分化问题,尤其是倾向于研究社会阶层分化这类性质的硬分化,而对西部农村地区的社会分化问题则研究较少,尤其是对诸如利益分化、价值观分化等方面的软分化研究则更少,即产生了明显的“晕轮效应” ,同时出现了学术研究落后于社会实践的矛盾。因此,为了规避这个矛盾以及为了避免走上像其他地区农村社会“先分化、后治理”的“老路” ,我们应尽早关注西部农村社会分化问题,提前做好各项“预案” 。 二、现实解构:西部农村社会分化的三维模式 中国农村以及西部地区农村的社会分化主要是因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背景下的人口流动所致,人口流动不仅促使了农民职业上的分化,以及与职
5、业相随的收入、声望等变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还促使了农民3利益与权利的重新分配以及价值观念的嬗变。因此,要系统把握西部农村社会分化的全貌和本质,还必须构建起“专门”的研究框架,即必须从阶层分化维度、利益分化维度、价值观分化维度对西部农村社会分化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1.西部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西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是指在社会转型以及现代化进程中,西部农村社会成员即农民由传统的单一的农业生产者逐渐转变为其他行业和领域的生产者和建设者,并形成具有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类属特点、不同利益需求的且因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占有或把握上的不同而无形中被社会区分为位序不一的社会阶层或团体的过程。依此界定,鉴于西部农村
6、社会的实际及其职业分布特点,本文认为西部农村社会可以划分为九大职业阶层,即农业劳动者阶层、都市农民阶层、雇工阶层、农民知识分子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简称为“个体工商户阶层” ) 、各类企业经营者阶层、农村管理者阶层、兼业劳动者阶层、其他阶层。1其西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西部农村社会阶层结构呈金字塔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弊端以及受农村人力资本存量缺乏、质量不高的影响,西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相对不足-农业劳动者在西部农村社会依然占据着“人数”上的主导地位,而中间阶层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以及都市农民所占比例还较小。即说明西部农村社会因职业属性不同而划分的阶层结构呈典型
7、的金字塔状,若要达到理想状态下的橄榄型社会结构(两头小中间大) ,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以促进西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4二是西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不均衡性。西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不均衡性,至少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从职业角度而言,阶层分化主要从农村“金字塔“型社会结构的下层开始,即西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一般始于农业劳动者、都市农民、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等几个阶层,而始于其他诸如文化精英、政治精英等阶层的相对不多。从地域角度而言,经济发展速度越快、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其阶层分化的速度也会越快,阶层结构也会越复杂。也就是说,并不是西部地区的每个农村都可以分为九大阶层,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农村不仅农业劳动
8、者规模较大,而且阶层结构相对简单,阶层个数也较少,很多村庄也许就没有企业经营者阶层、个体劳动者和个体工商户阶层等。 三是西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自发性和动态性。随着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以及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战略的推行,西部农村劳动力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只要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只要有一颗奋斗的“心” ,他就可以在社会发展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阶层坐标,这种阶层选择完全是一种个人自发的行为,没有任何外界干预和制度约束,充分体现了“民意” 。 2.西部农村社会的利益分化。利益分化的含义比较复杂,它是指社会成员在资源(如经济资源、组织资源、文化资源等)的占有以及由此所获得的各种好处方面的差异。利
9、益分化的研究范式一般有群体分析和阶层分析两种。群体分析范式就是指对以诸如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收入、资源占有状况、个人经历等为特征划分的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差异问题进行研究的行为。阶层分析范式就是以职业为基础,兼顾5人们资源拥有情况而将社会成员划分为不同的阶层,进而比较和研究不同阶层群体之间利益分化程度的一种方法。本文所述的西部农村社会利益分化采用阶层分析范式,具体是指西部农村社会九大职业阶层之间的利益差异状况。西部农村社会利益分化的主要特点为: 一是利益分化的复杂性。利益分化是一个抽象的、涵义复杂的概念,这种复杂性不仅意味着利益分化成因上的复杂性,而且也体现在它所涵盖的内容的复杂性上。由
10、经济体制改革所推动的分配方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西部地区农户家庭收入的变化,这种收入上的变化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农民经济利益上的差别化。很显然,经济利益或物质利益的差别化是西部农村社会利益分化的最深刻根源,它的影响将进一步地渗透到政治、思想和文化领域,即西部农村社会利益分化还将表现出政治利益分化和精神利益分化的维度,这种“三维性”的分化必然深化利益分化的内容,加剧利益分化的程度。 二是利益差别有扩大化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明显增大,不仅城乡差距在拉大,而且不同地区乃至西部地区内部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如笔者在调查中设计了“您感觉最近5 年来本村的
11、收入差距如何变化”的问题,九大职业阶层的 988 个受访者中有 571 人即 57.8%的人选择“变大” ,21.6%的人选择“持平” ,而选择“缩小”的比重仅有 6.4%,其余 14.3%为“说不清” 。这就是说,有近六成的农民都认为本村收入差距在拉大。实际上,这种村域范围内收入差距增大的趋势更能说明利益分化问题,即更好更突出地反映了西部农村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分化状况,以及这种分化程度的加剧化趋势。 6三是利益分化影响的深远性。利益是“人们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 ,2一旦市场经济条件下西部地区各阶层农民之间的利益开始分化必然牵动其敏感神经,产生多样化的利益关系和多方面的利益矛盾,这些多重交织、
12、相互渗透的利益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化解和调节,就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例如在利益分化和利益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的阶层或利益群体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被边缘化和被剥夺的感觉,甚至还可能诱发其价值观的改变,等等。若从这些方面来说,利益分化可能是一种最具杀伤力的分化。 3.西部农村社会的价值观分化。西部农村社会的价值观分化是指西部地区农村不同阶层农民因职业性质、收入、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以及所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念上的分化。这里必须明确一点,价值观分化并不是说整个西部农村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严重的失序和失范,而是在社会主导价值观(如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并没有发生根
13、本变化的情况下农民个体价值观呈现出了一种多元化发展态势,这是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其特点如下: 一是价值观分化的缓慢性和可控性。价值观分化的速度不如阶层分化、利益分化速度快,其过程也不如后两者剧烈。可以说,后两者的分化相对迅速,甚至可能在一瞬间就能发生,而价值观的分化可能需要一个周期,这个周期可能是数年抑或是数十年等。当然,价值观分化的缓慢性,从另一层意思来理解,则意味着价值观形成后的相对稳定性。也就是说,这种缓慢性或稳定性为规避消极价值观的生成、避免价值观的不合理分化都提供了可控制的可能。 7二是价值观分化的不可逆性。这是指某一阶层群体某一方面的价值观率先发生改变后,相较其他没有发生价值观
14、变化或变化微小的群体而言,意味着这些群体之间的价值观发生了分化或差异,而这种分化状态形成后不易消去,也就是说,这种价值观的分化是不可复返、不可逆的。可以说,价值观分化的这个特点是不同于阶层分化的。一般而言,阶层分化是双向性的、可逆的。 三是价值观分化的“二律背反” 。西部农村社会价值观的分化是一个双面过程,即其分化出的新生价值观既可能是积极正面的、符合社会主义主导价值观的价值观,也可能是消极的、负面的、不健康的价值观,这两者有时甚至是相伴相随的。 三、理性探讨:三类分化的关系及西部农村社会分化的理想状态 1.西部农村社会三种分化形式的相互关系考察。既然西部农村社会存在三种分化形式,即阶层分化、
15、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分化(以下简称为“三种分化” ) ,那么,这三种分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到底如何呢?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厘清。 一般来说,随着社会政策的松动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剧,西部农村社会原先“大一统”的农业劳动者阶层开始分化为多个职业阶层群体,即这样的一种阶层分化是西部农村社会最先发生、也是最易发生和最明显的分化,我们可以将之称为“硬分化“。而随着阶层分化的发生,不同的职业阶层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就可能形成自己相对独立的且为阶层内多数农民所认同和追求的价值文化,即在阶层分化基础上又进一步形成了所谓的价值观分化,但相对阶层分化来说,价值观分化又更具“隐8蔽性” ,不易为人所觉察,因此我们可以
16、将之称为“软分化” 。同时,阶层分化发生后,不同阶层农民因分属于不同“行业” ,其获利途径、方式以及这个“行业”本身的竞争程度、获利空间等都会不同,再加之附着在阶层背后的政治权益、精神生活状况等也可能会不同,因而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分化也就在所难免。不过,利益分化条件下也可能会引起不同阶层农民之间的价值观发生分化,这一点毋庸置疑。由此可见,西部农村社会的利益分化、价值观分化均是以阶层分化为基础的,在某种程度上说,以阶层分化为“分化源” 。不过,引起价值观分化的不只是阶层分化一种途径,还可能通过利益分化而间接引致西部农村社会的价值观分化;而相对来说,利益分化更多地是依靠阶层分化这种单一途径,这也是
17、价值观分化与利益分化在分化“致因”上的略微不同之处。当然,上述过程只是反映了西部农村社会分化的一个“正向”发展过程,如果从逻辑的严谨上讲,还必须从逆向角度来分析西部农村社会三类分化之间的关系。这就是说,价值观分化一方面会反作用于阶层分化,一定程度上会促进阶层意识的形成,甚至对西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的速度和阶层结构的延展也会有助推作用;另一方面也会反作用于利益分化,最重要的就是可能诱发各阶层的利益认知发生改变,从而最终改变西部农村社会各阶层的获利方式及其他们的利益满足欲。与此同时,利益分化一定程度上也会反作用于西部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最明显的就是复杂化了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会促使获利较少阶层“
18、千方百计”地向获利较多阶层跃升,从而使得西部农村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渐变。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将这样的一个“正反”过程通过图 1 来表示。如9果进一步探究,西部农村社会存在的阶层分化、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分化实际上还构成了一个“一体两翼”的特殊关系,即阶层分化属于硬分化范畴,价值观分化属于软分化范畴,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分化的左右两翼,而利益分化在较大程度上虽为阶层分化所引致,但却会逐渐显化为西部农村社会分化的“主角” ,并起着联结两翼桥梁的作用。3 不过,这里还有几个问题必须加以厘清: 一是三种分化形式的分化不协调、分化程度不一致。虽然阶层分化、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分化存在上文所述的那种逻辑关系,但实
19、践中这三种分化形式的分化程度往往是不太协调、不太同步的。如西部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程度整体上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所分化出的阶层结构也还比较单一、类型比较少,其中农业劳动者阶层和都市农民阶层是主要的两大阶层,在西部农村社会占据着绝对比重,而在浙江、江苏等地的农村目前却已出现了如“营销管理人员”之类的新型阶层,这也恰好从反面说明了西部农村社会阶层分化程度较低的现实。而在价值观分化方面则有所不同,有些脑子灵活、经历丰富的农民如个体工商户阶层、企业经营者阶层等就懂得了什么叫市场经济、什么叫竞争、什么叫营销、什么叫规模化种植等,且对“科学发展观” 、 “和谐社会” 、 “新农村建设” 、“可持续发展” 、
20、 “生态保护”等理念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感悟,而有些阶层如农业劳动者阶层的小农意识依然强烈,甚至有些地方农民还完全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根本不懂得“交换” 、不懂得“发展” ,从心底上也害怕竞争、害怕与人打交道等。也就是说,西部农村社会价值观分化速度总体上要快于阶层分化速度,其价值观分化程度也要比阶层分化程度10大些。在利益分化方面,西部农村社会的利益分化程度可能没有东中部地区的大,但在社会的利益整合机制还不太健全的情况下,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利益分化的现象也正在西部农村地区显化,并且其利益分化速度、分化程度明显要快于前些年,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利益分化的剧烈程度也相对强于阶层分化程度和价值观
21、分化程度。 二是三种分化形式的“影响力“不同。本文中的阶层分化虽然是以职业属性的不同为主要特征来划分的,但这种形式的阶层分化还是一种不完全、不彻底的分化,还或多或少地与“农”有关。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西部农村社会的阶层分化并不会因“职业分工”本身而产生多大的社会影响力,它更多地是提供了一种职业方面的甄别符号。如果一定要说有所“影响”的话,那也只是它背后所产生的诸多关联性问题更为人所关注,即阶层分化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可能就是它所引致的利益分化问题、价值观分化问题等。在现代社会,利益问题最敏感、最能牵动人们的神经。同样,在西部农村社会,利益分化问题就是一种最具有杀伤力的分化,它所涉及到的群体最多、波及到的范围最广,可能也是受关注程度最高的,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力也明显要强于阶层分化,但却又次于价值观分化所产生的影响力。一般来说,价值观分化是一种最具渗透力的分化,它表面上不太为人所关注,或者说它的受关注程度可能是三类分化中最低的,但它对社会的影响却是“润物细无声”的、又是最深远和最持久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的社会影响力是三类分化中最高的,这是比较特殊之处,也是和谐社会构建中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2.西部农村社会分化的理想状态。关于理想型社会分化状态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