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环境道德建设研究.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36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阶段我国环境道德建设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阶段我国环境道德建设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阶段我国环境道德建设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阶段我国环境道德建设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阶段我国环境道德建设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阶段我国环境道德建设研究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环境道德是解决环境问题的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针对我国现阶段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了环境道德建设的相应对策,即开展多渠道环境道德教育;充分发挥环境法律法规的制约作用;落实环境道德责任;推动环境道德建设的社会实践;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等方面重点抓起。 关键词 环境道德;环境问题;教育;法律法规;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3)04-0085-04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

2、人类发展最主要的前提,同时也是人类得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的基本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综合国力逐年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与此同时,由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法规,这在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总体上看,环境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出现“局部好转,整体恶化”的现象。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从物质层次、制度层次着手,更要从道德层面进行深层次的建设,要想从更高层次上完成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还必须依靠人类良好的环境道德修养。 2一、环境道德新视角 环境道德是指,人们在生存发展的过程中,在感知自然界及

3、他人的生存价值与生存权利的同时,将道德观念深化、扩展并具体运用到生态环境领域,以此来规范人们的观念和行为、调整人与人及人与环境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1。 与传统的道德观相比,环境道德强调破除“人类中心主义” ,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人与人的平等。环境道德所要求的人类自身的平等具体包括两层含义,即代内平等与代际平等。代内平等是指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上的机会均等,在谋求生存与发展上的机会均等。代际平等是指当代人与后代人享用自然、利用自然、开发自然的权利平等。它坚持人类社会的发展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下代人及子孙后代的要求,即当代人的发展不以危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二

4、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平等,主要是指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一种相对公平的关系。我们必须赋予自然与人类同等的道德地位,从“人自然”的整体利益出发,不再将人类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唯一标准。在实现人与自然真正平等的过程中,人类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自觉性与自律性,在进一步明确自己角色定位的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人类应有的责任和义务。正是由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自然具有相对受动性,所以,在实现人与自然真正平等的过程中,人类的自觉性与自律性十分重要,是人与自然平等的必要保障。 二、现阶段迫切需要进行环境道德建设 (一)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令人担忧 3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依然

5、十分严峻,既有原生环境问题,也有次生环境问题,但从目前来看主要还是以次生环境问题为主,如因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造成的生态破坏,具体如下表所示: 以上列表中的环境问题,有些是因为自然界的自身平衡所造成的,但更多的来自于人类不科学的或者说不道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我国现阶段环境问题的特征引人关注 20 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从自然的附庸变为自然的主人,从而也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全新的特征: 1.环境问题全方位、立体化。当前我国环境问题的发生范围已经呈

6、现“局部区域全国” 、 “地面地下高空”的趋势,具有全方位和立体化的特征。如一些上游地区造成的河流污染不仅影响到下游水质,更有甚者还会危及整个流域;又如当前的雾霾从原来的京津冀北上到东三省,同时又南下到长三角和珠三角;再如浙江等地区出现的酸雨等等。另外,随着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大量太空垃圾已被带入宇宙空间,使太空污染越来越严重。 2.环境问题多样化、复杂化。过去相当一段时间内,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水体富营养化、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往往单一地出现在某一地区。然而,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由某种单一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4演变为涉及领域极为广泛、性质与内容错综复杂、表现形式多样的问题。如森林锐减、土

7、壤侵蚀、草场退化、物种减少、水源危机、气候异常等环境问题几乎同时出现。 3.环境问题高科技化。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历史上形成的环境问题并未得到良好解决,反而衍生出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大量转基因产品的研发和使用给环境和人们带来潜在威胁;航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太空环境保护提出挑战;核能的开发与利用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这些都是由科技发展而引发的负面影响,使我国的环境问题呈现出高科技化的特征。 可见,我国当前环境问题的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尤其要加强环境道德建设,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然而

8、,目前我国环境道德建设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公众环境道德意识不强,存在知行脱节的现象;政府部门注重宣传,但缺少切实可行的措施;学术界注重理论研究,但忽略实践操作。所以我们要加快环境道德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作贡献。 三、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搞好我国环境道德建设 环境道德建设以培养良好的环境道德意识和改善环境道德行为为目标,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长期工程,我国目前的环境道德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展多渠道的环境道德教育 第一,充分发挥家庭在环境道德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孩子的生活习5惯和禀性是从小养成的,所以家庭教育在环境道德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因

9、此,提高千千万万父母的素质是实现环境道德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提高父母的素质,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采用多种方式积极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 第二,在学校教育中充实环境道德教育的内容。中小学是环境道德教育的决定性阶段,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学校作为教育的主渠道,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差异、知识差异和心理差异确定教育内容,分层次地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不同阶段的教育使学生逐渐掌握环境道德的基本知识,树立良好的环境意识和理念。 第三,在公民素质教育中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属于公民的素质教育范畴,环境问题的改善很大程度上依赖于

10、公民素质的提高,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途径,广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及伦理知识,对社会公众层进行有效的、积极的环境道德熏陶。同时,可以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大型灾害事件为契机,对公众开展深刻的环境保护教育,让环保理念植根于大众头脑之中,使他们自觉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将环保行为落实到日常生活。 (二)充分发挥环境法律法规的制约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律体系,以充分发挥其在环境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第一,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我国的环境立法程序。一是建立与完善环境影响的论证制度。法律法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比一般的具体行为对环6境造成的影响更加深远、风险度更高。

11、因此,在环境法律法规制订之前必须进行全面、严格的环境影响论证,充分吸收各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科学的公众意见征求制度,使广大公民积极地参加法律法规的环境影响意见征求工作,使各项法律法规尽可能地反映最大多数人的环境保护利益与愿望。三是建立与完善环境问责制。对于那些非法操纵或干涉环境影响论证工作的人员,如果其行为造成论证结论错误则要依法追究其责任。 第二,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环境法律体系。一是对环保工作中出现的新领域、新情况、新问题(如农田、森林、草原、湖泊等自然环境资源的经营者,凭借自身享有的物权的排他性,而放松管理或放任自然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进行立法。二是进一步扩大环境行政诉讼

12、的原告范围和受案范围,并建立环境行政诉讼的自主制度。三是进一步增强法律之间的协调性。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就要求同一层次或不同层次的法律法规之间应相互协调,有利于增强法律的规范性,提高法律的威严。 第三,进一步增强执法和宣传教育的力度。要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各阶层的监督作用,最大范围内防止破坏环境事件的发生;充分发挥环境法律宣传的引领作用,以规范公众的行为。 (三)落实环境道德责任 对于环境保护的道德底线和代价,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埃里克?诺伊迈耶提出了谨慎原则、安全最低标准原则和帮助社会以最低代价实7现某些保护目标的原则(在一定限度内进行开发与利用

13、) 。所以,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争取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双赢。传统观念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置于相互对立的境地,事实上,发展经济并不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样,保护自然环境也并不意味着要不惜一切实现零污染与零排放。在环境道德的建设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的“一输一赢”模式,尽量使环境成本内部化,争取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双赢。 第二,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肯定环境的价值为基础,并且必须遵循“谁使用谁付费,谁污染谁治理”这一原则。其目的就是利用经济手段把环境成本计入生产成本之中,迫使企业或个人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环境义务。与此同时,还应实行自然环境资源

14、的有偿受用制度和补偿制度。任何企业和个人必须按照所使用资源的市场价值或核算价值的大小支付一定的费用,自己承担起相应的环境成本。如果企业或个人为保护自然环境资源做出了一定牺牲,也要得到相应的补偿。 第三,将环境道德的自律与强制的他律相结合。环境道德不断法律化、制度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人们环境道德意识、使环境道德从他律转化为自律的过程。只有将环境道德法律化、制度化,才能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因利益的诱惑而产生的违背环境道德的行为。在法律和制度的长期约束下,人们会不断规范自身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自觉遵守环境道德。因此,将环境道德的自律与强制的他律相结合,是有效落实环境道德责任、促进环境道德建设的重

15、要举措。 8(四)着力推动环境道德社会实践 第一,倡导环保的生产方式。一是明确企业生产活动的道德标准,即对企业的生产行为进行界定,让企业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样的生产行为是符合环境道德要求的,什么样的生产行为不符合环境道德要求。二是改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现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自己的利益,更要重视社会的综合利益;不仅要追求企业效益,更要考虑自己的经济行为所造成的实际影响,追求综合效益;不仅要考虑“代内公平” ,还要考虑“代际公平”及“人与自然的公平” 。因此,现代企业应克制自己对自然环境的无限度索取,避免因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而造成外部的不经济。 第二,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一是提倡适度消费,反

16、对无节制的高消费。适度消费并不是鼓励低消费,而是倡导与目前生产力水平、生态环境状况相适应的消费方式。在人们因消费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达到身心愉悦的同时,又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倡导绿色消费,抵制有害环境的产品。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环境,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抵制有害环境的产品,也是每个消费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倡导环境友好的精神消费,鼓励公众将“商品消费”转变为“时间消费” ,积极参与到读书、学习科技文化知识、参与科学艺术活动等众多的精神文化消费活动中,通过追求人际和谐、家庭和睦,陶冶情操、性格等来增进人的身心健康。 (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第一,不断引进环境道德的国际前沿理念。虽然在我国

17、的传统文化9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但环境道德建设在我国起步较晚,并且其产生和发展受西方环境道德思想的影响较大。在 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的环境道德研究刚刚起步,主要还是大量借鉴西方的研究成果。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我国的环境道德研究进入了探索阶段,国内的相关学者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但是,在这一阶段,我国环境道德的研究仍然无法脱离或超越西方的相关研究。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西方环境道德研究的深入,我国部分学者开始深入剖析和发掘中国传统生态思想(例如儒、道、佛三家的生态智慧) ,为中国特色环境道德的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思想根源。并且,有的学者在批判继承和整合西方环境道德

18、思想的基础上,将其与我国的国情和传统文化相结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的环境道德理论体系,为我国的环保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现阶段,在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中,不断引进西方环境道德中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前沿理念,对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开放统一的环境道德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环境道德不分国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发展环境道德思想的重要途径。我国环境伦理研究会成立以来,一直与国际环境伦理学会保持着密切联系,并且已经独立主持或与其他组织合办了若干各种类型的学术会议。并且在它的努力下,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和 J?B?克里考特(国际环境伦理学会的两任主席)先后来华讲学。国内

19、一些有影响的学术期刊(如哲学译丛 、 自然辩证法研究 、 道德与文明等)也设立了不定期的环境伦理专题,为国内及国际的环境道德学术交流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推动10了我国环境道德的发展,为我国的环境道德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在 21世纪的信息时代,我国必须进一步密切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以推动我国环境道德建设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周尧.马克思的生态劳动观探析J.理论建设,2009(1):p17. 234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EB/OL. http:/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土地沙漠化概况EB/OL.http:/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水土流失有什么危害?EB/OL.http:/ 7新华网.五大祸端威胁中国生物安全EB/OL.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