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电视动画质量的策略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737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幼儿电视动画质量的策略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幼儿电视动画质量的策略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幼儿电视动画质量的策略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幼儿电视动画质量的策略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幼儿电视动画质量的策略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提高幼儿电视动画质量的策略分析【内容摘要】低龄幼儿动画对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发育、心理和性格塑造有着重要影响,而适合低龄儿童观看的动画片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中所占比例较低,优秀的幼儿动画更是寥寥可数。文章立足可靠详实的数据资料,全方位观察、分析了我国低龄儿童动画的生产及播出情况与问题,并结合国内外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对幼儿动画在创作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动画 早教动画 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所谓“儿童”是指 18 岁以下的任何人,而“幼儿”主要是指 1 至 3 岁的儿童。目前,在我国生产出的电视动画主要以 414 岁的儿童群体为主要受众对象,适合幼儿收看的国产电视动画数量有限,

2、且制作水平不高。在 2011 年,国家广电总局推荐的优秀电视动画片中仅有摩尔庄园 虹猫蓝兔等为数不多的几部作品专门针对幼儿观众创作。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的动漫制作机构对于早教类电视动画的创作方法并没有一个科学的认知,研究我国幼儿动画的现存问题和优秀幼儿动画制作的一般规律,有利于促进我国的幼儿动画领域的良性发展。 一、幼儿电视动画的研究价值 幼儿电视动画不仅是一个电视专业的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早教类电视动画影响着一代低龄儿童,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2少的部分,对低龄儿童的成长与教育、心理和性格的塑造以及知识的获取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电视不仅可以满足儿童情感的需求,还能满足儿童认知的需

3、求。由此,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认为儿童是电视的主动使用者。随着电视、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在儿童节目内容的日益丰富、家长工作节奏的不断加快等诸多因素影响之下,动画片在家庭中成为了幼儿的“玩伴” ,陪伴他们度过短暂而珍贵的童年时光。现在的幼儿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会与各类动画形象接触到,易于获取、内容丰富等特点确保了动画片作为幼儿“伙伴”关系的存在。儿童本来应该和伙伴在一起的活动时间被电视动画占去了很大一部分,动画片也代替原来伙伴所充当的角色。幼儿虽然在幼儿园中已经有很多交往存在,但是在家庭场景、社区场景中进行的交往感受是不同于幼儿园的。在家中,幼儿缺乏同伴的交流,很多时候会与动画片交流,准确地说是和动

4、画人物在进行交流。 现代社会的低龄儿童缺乏同龄人的交流,在那样一个渴望交流、表现自我需求的儿童时代,他们需要一种途径满足内在的渴望。动画可以成为帮助儿童追求理想生命状态的工具,它是一种适合儿童表达理想生命的艺术形式。否则,在孤独的笼罩下,儿童可能会渐渐失去原始状态的真、善、美,走到一个忘却理想、忘却想象的世界中。因此,优秀的低幼儿童动画片将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扮演重要的启蒙早教“伙伴”角色,同时其本身也具有巨大、潜在的商业价值。例如,BBC 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推出的天线宝宝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低龄儿童启蒙动画,这个被许多成人认为“幼稚、单调、慢节奏”的节目,却博得了3全球 111 个

5、国家、78 个地区 5000 万儿童的喜爱。 二、现阶段我国幼儿电视动画存在的问题 1.国内幼儿电视动画产量不足,制作水平偏低 中国的动漫产业经过“十一五”期间的积累与发展,在产业规模上实现了“大跃进” ,从原来总产值不足 100 亿元到 2011 年总产值超过 470亿元。经广电总局备案公示的电视动画中,适合幼儿观看的童话类有 240部,占备案公示总数的 42%;教育类 111 部,占备案公示总数的 19.6%。教育类和童话类题材的动画片占据了总量的半壁江山,这充分说明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依然立足以儿童群体为主,在创作理念上始终围绕着“寓教于乐” 。诚然,教育功能作为动画艺术的一个基本功能具有很

6、重要的社会价值,国家和动画制作机构也日趋重视动画片对于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心理和性格的塑造以及知识的获取的巨大作用。 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儿童电视动画的定位是模糊的,适合少儿观看的动画片并不一定适合低龄儿童,专门针对幼儿群体的优秀早教类动画更是寥寥可数,特别是对 13 岁的幼儿心理教育来说,所需注意的问题与遵循的原则和其他年龄段的心理教育截然不同,幼儿在语言理解、事物认知、感官控制方面存在极大缺失,对幼儿进行有较多情节的故事性说教,不仅无法吸引幼儿注意力,还会造成幼儿无法理解故事内涵。但现阶段,我国的幼儿动画就主要以主观性的说教题材为主。以 2011 年为例,广电总局备案公示的针对幼儿的电视动画

7、片总计 23 部 33178 分钟,相比较全年电视动画片总量 435 部 261224 分钟,不到年总产量的 6%,时长不足全年产量时长的 13%,适合幼儿心理教育的动画更是少之又少。 42.缺少幼儿电视动画展示的平台 目前,国内播出动画片的主要是专业卡通频道,例如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北京卡酷动画频道、上海炫动卡通频道、广东嘉佳卡通频道,其他播放渠道很难再看到幼儿动画。可见,13 岁的低幼受众没有被重视,而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是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优秀的低龄动画往往会获得出色的收视率反馈。因此,相关低幼早教类专属动画栏目的建设具有很大的意义。 三、提高幼儿电视动画质量的策略 1.制作符合幼儿心

8、理特点的幼儿电视动画作品 (1)准确进行幼儿电视动画题材的定位。定位低龄儿童群体的早教类动画从题材方面入手是不够的。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将儿童的媒介选择内容划分为两大类:一类以幻想性质的材料为主,具有情感满足作用;另一类以现实性质的材料为主,具有认知作用。他认为儿童与生俱来就向往追求快乐,这是他们的本能,是一种“本我”状态。但同时,儿童还具有一种“自我”状态,是指在复杂环境下,通过与现实妥协来满足“本我”的需要, 尽可能追求快乐。儿童对媒介内容的选择就是在“本我”与“自我”两种人格张力下进行的。所以,电视动画的生产者就可以根据这样的特点, 制作幻想类和现实类两种内容,来满足儿童不同的需求。幼儿动

9、画天线宝宝完美地结合了这两种内容,当屏幕上出现天线宝宝们时,那是一个幻想的世界,但当天线宝宝通过胸前的屏幕和天线与真实世界的孩子们通信时,又变成了现实世界,创作人员巧妙运用了天线宝宝这个角色,使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进行互动,达到了吸引5幼儿注意力的目的。 (2)充分把握幼儿观看电视动画的心理特征。发展心理学认为,能够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因素有三个:客观事物的特征、刺激物与幼儿兴趣爱好的关系和幼儿的情绪与需要状态。对幼儿来说,只有新颖、强烈、鲜艳、活动、多变的形象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能自然而毫不费力地记住被重复多次的信息和场景,这是幼儿获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事实上,我国的幼儿动画已经渐渐地注

10、意到这一方面,如中国福利基金会与日本倍乐生集团联合推出的“巧虎宝宝版系列幼儿动画” ,作为一部主题为教导幼儿日常生活常识与初级知识的幼儿动画,它的开场是鲜艳新颖的“真人+动画形象歌舞” ,每一集的歌曲都不同,而且对幼儿来说简单重复,有利于他们进行记忆模仿。同时每一集的主题都会由动画形象与真实的幼儿进行双重演绎,以大量的重复性场景与语速缓慢的台词,力图使幼儿观众在一个适合他们理解能力的情况下主动地学习动画蕴含的知识与信息。 (3)加强对动画中角色动作的关注。对于学龄前的儿童而言,动画片的故事情节并不是关键,他们更偏重角色的动作。动画片中的角色动作可以分为如下几种:模式化动作,这是一种贯穿始终的人

11、物标志性动作;情节性动作,情节发展中人物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一般动作;情绪化动作,用作辅助表现角色当时情感状态的动作。经儿童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对情绪化动作和模式化动作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情节性动作,因为情绪化动作夸张、出乎幼儿的意料,它用幼儿善于理解的动作来表现幼儿难以理解的情感与心理,可以说,情绪化动作是可见的心理活动,因此,这一类动作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关注。例如,在 BBC小鸟 3 号中6主角“菲菲”高兴和失望时候的动作表现就属于情绪化动作,这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形象,像幼儿的伙伴般富有情感。而模式化动作是一部动画片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动作,它的特点是重复性、简单性和鼓动性,幼儿容易模仿。如天线宝宝中

12、 4 个宝宝的模式化动作表现手法令人无法忘记,4 个宝宝丁丁、迪西、拉拉、小波依次重复说话、反复扭动。另外,含有快节奏的人物动作的动画不适合给幼儿观看,因为尚处在那个年龄层次的个体生理上未成熟,长时间观看快节奏的动作会造成疲劳。 (4)在内容设置上巧妙渗透教育性。幼儿对动画片的关注不是谁是善的,而是谁最有力量。如果想在动画片中体现出某些教育性,最简单并且最实用的方法是使正面人物远比反面人物更为强大,而无须考虑善、恶的关系和复杂的斗争。幼儿乐于见到与接受最直观的划分。然而不少动画片在创作的过程中常为了树立一个正面的形象,不自觉地去表现它如何打败恶势力的暴力的过程,其结果显而易见,幼儿没有学习到正

13、面角色的榜样美德,反而只记住了暴力本身,这一点是值得创作者关注的。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既然幼儿不关注善与恶的问题,那么低龄儿童动画在剧本创作上应更多地注重那些不反映正反双方冲突的情节,例如青岛欧亚世纪出品的小老虎 ,每一集都会围绕小老虎身边的一个问题展开,在家人和朋友们的帮助下,小老虎卡路最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还明白了很多道理。该动画片基于人们对待生活的价值观,它指引着小朋友应该如何去处理人际关系、理解团结的重要性,同时学会慷慨和宽容。 (5)注重个性化的台词对整体艺术效果的作用。个性化的台词可以理解为动画角色的口头禅,幼儿对于一般的语言并不在意,但对主角的7个性语句非常着迷。例如, 小鸟 3

14、 号中主角“菲菲”有着大量简洁明快的“幼稚”词语,强有力地塑造了角色形象。对于这些话语,幼儿会很快模仿并且变成他们自己的话语。同时,儿歌类的幼儿动画因为音乐的节奏和歌词的好记非常容易被幼儿接纳,音乐的加入也能对幼儿在智力成长方面有所启发。 2.理解幼儿动画的教育职能,创作有利于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动画作品 幼儿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同于一般的知识与常识性教育,人类在幼儿时期心理素质各成分并没有完全分化,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趋于空白,对于这方面的教育,更多是把幼儿的成长环境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一个健康的教育环境下,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独特作用影响幼儿的心理素质发展。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过幼儿环

15、境教育的几个要素:自由的观念、结构和秩序、真实与自然、美感与气氛、群体生活。创作有利于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动画,也必须围绕这几个要素去展开。 这种面向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的动画,一般不会有相当明确的主题,它不会告诉幼儿观众他们需要掌握什么知识,明白什么道理,而只会提供一个符合上文提到过的几个要素的一个虚拟环境,在潜移默化间使幼儿的心理素质向一个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这里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英国 BBC 制作的花园宝宝系列幼儿电视节目,这部作品在一开始就锁定了 14 岁年龄层的观众。首先这部作品打造出了一个相当美丽的世界,无论是片中出现的场景,还是人物形象设计与光线的运用,都简洁直白地体现了一种真实与自然

16、、梦幻而不虚幻;其次这部电视作品中,角色8与角色间完全抛弃了对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意识语言,类似于幼儿还未完全掌握语言时的呓语,这种成人觉得毫无意义的设定对于幼儿来说却是十分亲切的,这群设计独特的角色使幼儿在独自观看时也会把自身带入花园宝宝的世界,并与其中的类幼儿角色产生互动,体会到群体生活。最重要的是,在这个和谐美丽的世界中,并不存在强加的主题,它使幼儿的心理素质发展一直处于一个自由主动的环境中,以各种事物向幼儿展示“真、善、美”的原始理念,促进幼儿的心理素质健康成长。 我国幼儿电视动画在这方面的创作理念与作品都存在着一定不足,国内的幼儿动画创作者必须意识并理解影响幼儿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因素,掌握针对 13 岁的儿童独特的创作手法及规律,才能够真正创作出令幼儿寓教于乐的优秀的早教动画,这样幼儿才会愉快而积极地探索世界,在观察力、自信心、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方面得到长足发展。 作者关文旭系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动画梦工厂制片人 佟婷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贺秀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