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时期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368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时期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现时期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现时期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现时期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现时期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现时期我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及原因摘 要:现时期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中,诚信缺失现象十分普遍,给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诚信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效快速发展的一个瓶颈,成为阻碍我国社会文明建设的主要因素。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中,诚信缺失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考察和分析诚信缺失的社会根源,有助于我们为遏制诚信缺失现象不断泛化的趋势提供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案。 关键词:诚信缺失;市场秩序;现代社会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3)04-0017-09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辉

2、煌成就,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其中,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就是政府高度重视、民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就指出:“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 ”诚信缺失必然会干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我完善过程,阻碍我国社会文明和社会和谐的建构。因此,我们必须正视我国诚信缺失的现状,深刻认识其危害性,深入把握现代社会中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从而为治理诚信缺失问题提供有效的策略。 一、现时期中国社会诚信缺失的现状 在上世纪末期至本世纪初期,诚信缺失事件主要发生在经济领域。2在政府的主导下曾轰轰烈烈地开展了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和针对烟酒业的专项打假活动。然而,时至

3、今日,诚信缺失问题在经济领域依然不断加剧,而且还延伸到其他各个领域。如在金融领域,大量的非法集资、股市操纵、内幕交易就是借助常人不易接触到的机制内手段来实现的,给公众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影响极为恶劣。在教育和科研学术领域,学历造假、科研造假或学术造假等已不再是爆炸性新闻, “方舟子学术打假”不断曝出新的内容,而包括年过八旬的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李季伦在内的 6 名学者实名举报中国农业大学原校长、 “三院院士”石元春学术腐败,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某些地方政府失信于民的事情也不断出现,如某些地方政府或政府官员勾结开发商骗取居民拆迁补助和征地补偿以及非法强拆的大量

4、案例,已成为导致官民矛盾日趋严重的导火索。1此外,在科技产业的发展中,利用高科技手段进行电话诈骗、木马盗取信息、买卖客户资料、网上银行诈骗等案例更是层出不穷。 诚信缺失事件的大量发生,引起社会公众对我国社会诚信状况的忧虑。2011 年 2 月 11 日至 2 月 14 日, 瞭望新闻周刊联合国内专业调查研究机构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成都 5 个大中城市就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的现状展开了民意调查,调查结果如图 1 所示: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者对当前中国社会诚信状况总体评价较低,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我国社会诚信状况“差”和“很差” ,另有近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一般” ,给予好评的人数只有 5%。2另一

5、个由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发布的2011 中国人信用大调查显示,有 65.7%3的受访者认为,近十年来中国社会诚信度整体下滑。而诚信形象最差的行业中,中介行业首当其冲,食品业紧随其后。特别需要关注的是,超过五成受访者认为,政府行为不够透明,比如财务收支不公开、公车数量不公开、官员财产状况不公开等最影响政府公信力。有 95.2%的受访者认为,政府信用需要建设。还有 64.3% 的受访者认为政府信用建设最要紧的就是“政府工作人员树立政府为民的思想意识”和“加强廉政建设” 。近九成的受访者因“郭美美事件”降低了对中国慈善组织的信任度。3 另据 CNKI 中国知网对近年来收集的相关研究文献统计来看,从

6、 1985年至今 CNKI 已经收录了 5 万多篇有关诚信研究的文献,几乎涵盖了三大产业中的全部行业领域,其中以商贸、教育、财会税收、金融保险、餐饮旅游服务、信息化产业、司法诉讼、思想道德建设等方面分布较为集中,占总数的 70%以上,而金融证券及保险业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教育、商贸和财会税收等行业,对政府诚信的关注及对体制改革的关注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见图 2) 。 如果将文献资料数量的变化按时间划分,可以更加明显地体现出近年来我国社会诚信问题研究变化的趋势(见图 3) 。 从上面的统计曲线可以看出,国内学界关于诚信问题的研究,在上个世纪末期已经开始少量的进行,从 2000 年开始相关研究成果

7、大幅攀升,在 2006 年达到高峰,随后逐渐趋于平稳。从对这一趋势的分析来看,2006 年前后的这一个高峰期,恰恰是与当时国内以食品安全问题为核心的社会诚信缺失问题被集中曝光相吻合,从 2005 年苏丹红事件,到 2006年瘦肉精、地沟油等新词开始出现在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再到 2008 年三4聚氰胺奶粉事件,这一期间国内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08 年以后,国家对诚信缺失问题进行了集中专项治理,学界的关注有所转移。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诚信缺失的状况已经得到了扭转。事实上,近些年来,诚信缺失事件的大量发生表明,我国社会的诚信状况依然有不断恶化的趋势。 综合上述分析,并结合一些相

8、关新闻报道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我国目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即个人诚信缺失、行业诚信缺失以及政府诚信缺失。 在个人诚信方面,虽然国家极力提倡个人诚信,并把诚信纳入到人才选拔及与个人利益密切相关的考察中,部分商业银行也把个人信用纳入银行信用数据库体系中,但是并未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完整的制度安排来规范个人的诚信行为,致使个人行为的诚信缺失十分严重。事实上,大量的诚信缺失事件都与个人在诚信方面缺乏道德自律和法律约束密切相关。面对层出不穷的个人失信现象,许多人提出了诚信离我们有多远的疑问。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充满了猜忌、怀疑和不信任感,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更

9、为可怕的是,很多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使失信行为广为扩散。如果这一趋势继续恶化下去,必然会使社会成员对社会诚信失去信心,社会诚信就会成为失去社会基础的空中楼阁,或者变成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口号。 在行业诚信方面,问题更为严重。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和重要主体,诚信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最基本的经济秩序和经济效率。但目前来看,企业不讲诚信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十5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恶意逃避银行债务,企业相互之间拖欠货款。据有关部门统计,2000 年我国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平均为 25%,最高的达到 30%。二是企业合同违约严重,利用合同进行欺诈

10、。据我国工商部门的统计,目前,我国每年订立的合同平均履约率只有 50%左右。三是企业财务信息披露严重失真,虚开增值税发票、虚假出口骗税、上市公司做假账、失实账等行为已成为行业潜规则。四是企业制假贩假猖獗,令人防不胜防。根据有关部门对全国 283 家名优商品企业的调查,16 类 650 种名优商品几乎全部被假冒,我们大多数人都曾是假冒伪劣的受害者。4例如,著名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就是一起行业性的集体诚信缺失事件,其危害和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可见,我国市场中的诚信缺失已成为行业的普遍现象,成为行业的“潜规则” 。许多企业都更愿意相信,只有通过各种失信行为才能获得利润,而诚实经营被视为“傻子”遭到排

11、斥。这样的市场环境如得不到治理,将损害行业的整体利益,最终遭殃的还是企业自身。 在政府诚信方面,某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问题已十分严重。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我国民众对中央政府的满意度高达九成,而地方政府的群众满意度则不到四成,其中群众最不满意的前三项依次是腐败渎职、盲目搞政绩工程、政务财务不透明。如果将地方政府失信行为进行归类,可以将其总体表现形式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某些地方政府,诚信意识淡薄,热衷于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或“政绩工程” ,事前不察实情,事后不负责任;并且受利益的驱动,有的基层政府不切实际,层层加码,数字造假、虚报浮夸,直接影响中央的宏观决策。 (2)某些地6方政府工作缺乏

12、公正性和透明度,习惯于暗箱操作,最终导致决策失误,而这些失误又往往以“交学费”的名义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 (3)不少地方政府官员为追求在任期的短期政绩,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或不顾客观条件,结果使种种规划最终难以兑现或产生不了预期的绩效。 (4)某些地方政府为了谋取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以发展公共利益的名义,滥用行政权力,极力介入地方的商业开发,甚至擅自解除与地方农民已经签署的合同或承包协议,并进行不符合法律程序的强制性征地和拆迁。 (5)某些地方政府为了本地区的局部利益,无视市场规则,实行地方保护,禁止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甚至为本地企业的制假贩假行为充当保护伞。 (6)地方政府的一些

13、官员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受贿索贿、滥用职权、吃拿卡要、渎职失职,以“公务活动”的名义利用公款吃喝、旅游和娱乐。还有一些地方司法部门和机构受利益驱动,将执法司法权力作为创收手段,执法犯法,乱罚、乱扣、乱押,甚至以罚代刑、以罚代管。5 二、诚信缺失的主要危害 社会诚信的严重缺失必然会使我国社会经济生活陷入严重的紊乱。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经济方面,诚信缺失的危害表现为: (1)诚信缺失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加大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影响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据调查,我国诚信缺失造成的危害仅次于腐败,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第一因素。据国家工商总局统

14、计,由于合同欺诈造成的直接损失每年约 55 亿元,由于产品质7量低劣和制假售假造成的各种损失每年至少有 2000 亿元,由于“三角债”和现款交易增加的财务费用每年约有 2000 亿元。据有关专家分析,由于我国市场交易中缺乏信用,使得国内生产总值的 10%20%为无效成本。4 (2)诚信缺失在总体上加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社会信用环境恶化使我国以银行业为主体的信用体系的信用功能受到很大限制。一方面,为防范风险,不少企业宁愿放弃大量订单和客户,也不肯采取信用结算方式。另一方面,由于失信企业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企业追债成本、维权成本成倍增加,预期收益流失、资产无效损耗,甚至形成连锁损害,从而直接影

15、响到真正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的发展。 (3)诚信缺失损害企业的形象与声誉。企业形象和声誉是一个企业立足市场的重要无形资产。然而,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必然会严重损害优质企业的信誉形象,并造成假货淘汰真货、劣品淘汰优品的恶劣倾向。 (4)诚信缺失抑制了消费需求。在消费领域中存在的虚假打折、以次充好等失信现象导致消费者对商家(经营者)的基本信任不断降低。消费者在消费时害怕上当受骗,缺乏安全感,从而用减少消费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5)诚信缺失使得许多新的快捷的现代化交易手段和方式得不到发展。诚信缺失造成交易主体不被对方信任,交易双方相互防范,从而阻碍了新的经济交易形式的发展。例如,在我国企业采购中选

16、择“网上采购”的比重仅为 1.2%,与国际上近 30%的“网上采购”率相差甚远。4 8其次,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层面上,诚信缺失带来的危害表现为:(1)诚信缺失最终危害的是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个人是社会诚信缺失最终受害者。企业和政府都可以通过一定的渠道转嫁失信风险,而无论作为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个人都处在社会组织的最末端,也就成为最终的失信成本的承担人。同时,个人处于弱势地位,由于维权意识和申诉能力低下或者维权和申诉的渠道不畅通,受社会诚信缺失带来的危害是最大的。 (2)诚信缺失致使社会风气恶化。诚信缺失行为将直接造成社会信任危机。社会欺诈获利的现象若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必然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降

17、低全社会道德准则的约束力和公信度,进一步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和道德文明建设。 (3)诚信缺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证,必然会使消费者对社会和政府失去信任;诚信缺失曾使有些被骗企业困难重重,而有些企业和个人则靠欺诈牟利,导致人民群众对社会和政府产生强烈不满。 (4)社会诚信缺失造成政府的管理障碍。一是上下级政府和政府之间的障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国家的政策得不到有效的执行;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政府之间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欺报瞒报、政绩造假、地方保护等失信行为不断发生;二是社会障碍:政府在行政过程中各种承诺兑现不到位都对

18、企业、个人的利益造成侵害,这种侵害又进一步导致公众对政府行为的外部抵触。 9(5)诚信缺失影响了我国的国家信誉和形象。加入 WTO 后,在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诚信问题更是与国家、民族的声誉、形象联系在一起。在国际市场上,由于我国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按合同履约、侵权盗版、商业欺诈、不讲商业道德窃取商业机密、在国际市场上互相拆台自相残杀等,极大地损害了我国的国家信誉和形象。由于一些企业和个人制假售假,使得一些国家的企业和消费者对我国商品心存疑虑予以抵制。世贸组织总干事穆尔曾尖锐地指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从长远看,最缺乏的不是资金、技术和人才,而是信用以及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的机制。4 三、现代社会中

19、诚信缺失的客观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诚信缺失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阻碍我国经济与社会持续发展的“瓶颈” ,迫切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探讨现代社会中导致诚信缺失的客观原因,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诚信缺失现象的有效策略,为我国社会诚信体系的建构奠定理论基础。 1.现代社会中的诚信问题 所谓现代社会,简单地说,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体现工业文明的社会形态。市场经济本身必然包含着两个基本原则:其一是利益原则,即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独立地、自主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内在驱动力的;其二是契约原则,即使市场主体在人格(权利)平等的前提下形成广泛意义上的契约

20、关系,从而使市场主体能够通过合乎规范的市场交易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两个原则可以说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10心内容。正是基于这两个原则,才形成了能够产生巨大经济效率的市场机制,如竞争机制、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等等。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政府和法律一方面要肯定市场主体追求自身利益的合法性、正当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法治规则体系,维护契约关系,防止市场主体以侵犯他人权利、损害他人利益为代价来实现自己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现代社会的诚信原则就是建立在契约关系基础上的、受法律约束的利益原则。 当然,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利益原则和契约原则并不是自然就能达到和谐的。契约原则始终要求得到法

21、律的维护。如果缺乏牢固的法治基础,缺乏道德自律的市场主体,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将会倾向于用违反契约原则和市场规范的手段(如抢劫、偷盗、欺诈、赖债、违约等)来攫取自身的特殊利益。当然,这种手段必然会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遭到抵制和反对,社会公众作为这种手段的受害者必然会强烈要求维护市场交易和公共生活的公正性、合理性或合法性,并使这种要求成为普遍的“公共理智” ,推动政府为完善法制做出努力。因此,从法治完善的程度上看,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现代社会一般都曾经历过从缺乏诚信、秩序混乱的阶段向高度注重诚信的信誉经济和信誉社会的发展过程。 1845 年,恩格斯在莱比锡出版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这是他在 1842 年 11 月至 1844 年 8 月居住于英国时期,根据自己的直接观察和各种官方以及非官方资料写出的一部有关英国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和道德状况的重要著作,其中就包括了对当时英国社会中诚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