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述评.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48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述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述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述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述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述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心理资本理论研究述评【摘 要】在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心理资本理论最近才被确定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构念。作为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心理资本,在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心理资本理论的研究及其最新进展,从心理资本的发展背景切入,主要阐述了心理资本的定义及定义标准、构成要素、对个体和组织的影响、测量、开发及管理等内容,最后,对心理资本理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组织人力资源的选择、开发以及绩效管理提供新的视角和途径。 【关键词】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人力资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化的经济环境下竞争趋于白热化,而企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一批高

2、素质的现代化人才,才有可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化环境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被市场淘汰。各界学者为此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最初有学者提出,员工的人力资本个体通过接受教育、培训而形成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资源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随后是社会资本理论通过人际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资源。进入新世纪,竞争日趋激烈,单靠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已经无法让企业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美国心理学家 Fred Luthans 等人(2004)在马丁.塞里格曼(Martin Seligman)的积极心理学及“积极组织行为学(POB) ”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Positive 2

3、psychological capital) ”概念,从而为企业的发展及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Luthans 等人对心理资本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在 Luthans 等人的影响下,国内外众多学者加入到心理资本的研究中,有学者提出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里要素,通过投资并开发“你是谁”来获取竞争优势,其基础由“你是谁”组成而不是“你知道什么”或“你知道谁” 。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目共睹,但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关于人们幸福感、社会压力等心理层面的问题尤为突出。作为中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组织,其员工心理的

4、状况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心理资本的定义 上世纪 90 年代,时任美国心理学学会(APA)主席的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Seligman)早期致力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研究,进入世纪之交,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对二战以来的 50 年的心理学研究进行整理发现,尽管半个世纪以来,对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心理学忽略了大部分群体健康个体心理的研究。在此背景下,马丁.赛里格曼(Martin Seligman)首先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随后有学者指出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学科(Sheldon&Laura King,2001) 。 尽管心理资本

5、已经成为心理学中的研究热点,且在心理学领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心理资本这一概念却是由经济学学者哥德史密斯(Goldsmith)等人首先提出。当前学术界对心理资本的定义还不多,且3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特质论观点,Hosen 等人( 2003)从积极组织学理论出发,认为心理资本是“特质类( trait-like) ”的不仅指个体先天具有的一些心理特征,还包括个体通过后天学习所形成的具有耐久性和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特质论观点认为心理资本是个体的特质类的心理因素,是比较稳定且难以改变的。 第二是状态论观点,Luthans 等人认为心理资本是状态类的,并且要符合积极组

6、织行为学(POB)的标准:理论与研究为基础、积极性的、可以有效测量、状态类的个体特征并影响绩效等标准。状态论观点认为,心理资本是动态的,可以通过一定的科学手段进行开发和管理。因而状态论观点和特质论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第三是综合论观点,Avolio 等人(2006)在研究过程中提出,心理资本是状态类和特质类的结合体,既具有状态类性,又存在特质性,它是自我效能、希望、乐观、积极归因、自我恢复等积极心理品质的综合体。综合论观点对心理资本后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 虽然在心理资本的定义上仍旧未能达成共识,但当前学术界对心理资本的认识更倾向于状态论观点。Luthans 等人(2006)在其著作Psych

7、ological capital-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中把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含以下四个维度:自我效能或自信(confidence or self-efficacy) 、乐观(optimism) 、希望(hope) 、韧性(resilience) 。心理资本的各个维度并不是单独地对个体或者组织产生影响,而是协同发4挥作用,其协同发挥的作用远大于这四个维度单独发挥作用之和。 二、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 上面我们已经介绍了心理资本的定义,其中也提到了心理资本的内涵,即其所包含的维度:(1)自我效能(自

8、信心) ,表现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信心(自我效能感)并能付出必要的努力来获得成功;(2)乐观,表现为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3)希望,体现个体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调整实现目标的途径;(4)韧性,当身处逆境和被问题困扰时,能够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以取得成功。Goldsmith,Veum&Darity 等人则认为,心理资本主要由自尊(self-esteem)和控制点(locus of control)两个要素构成。此外,国内外少数学者在研究中使用过三维结构,比如,Luthans 等人(2005) 、Jensen 和 Luthans(2006) 、仲理峰(20

9、07b) 、唐强(2008)等学者均使用的是包括希望、乐观和韧性的三维结构。同心理资本定义一样,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仍旧存在争议,Luthans 等人的思维观点显然被更符合 POB 标准而被更多的人所认同,但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心理资本不局限于 Luthans 等人提出的这四个维度,在个体的众多积极心理构念中还存在许多类似于心理资本的心理构念,即潜在的心理资本,这些构念与当前的心理资本定义及标准非常接近。例如,Luthans,Youssef 和 Avolio(2007)在其著作中便将创造力、智慧、幽默、沉浸体验及主观幸福感等积极心理构念归为潜在心理资本,并指出,随着心理学及心理资本的研究

10、、发展,这些潜在心理资本构念有可能会被纳入到心理资本中。 (一)自我效能或自信( confidence or 5self-efficacy) 班杜拉(1997)提出,个体对自己能胜任某项任务可能性的自我估计便是对自我效能的估计。班杜拉(1986,1997)将自我效能(信心)定义为:“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激发动机、整合自身的各方面资源来完成某一任务的信念或信心” 。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班杜拉对自我效能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他认为,自我效能是建立在预先思考、观察、象征化、自我调节、自我反思这些认知过程之上的。Luthans(2006)认为自我效能与具体的领域相关,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往往自我效能较高,反

11、之亦反;自我效能是基于对某项任务的联系或熟练程度之上的,并且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在本领域或其他领域得到提升,自我效能会受到他人,尤其是对自己意义重大的人的影响,所以自我效能是状态类的,总是在不断的变化。Luthans 在其著作中还提到,自我效能(信心)不仅体现在个体身上(个体效能) ,还存在于集体组织中(集体效能) ,不管是个体效能还是集体效能都与个体或团队的绩效存在关联。在许多工作与生活领域,自我效能与工作绩效间存在正相关(Babdura & Locke,2003) ,埃及开罗美国大学的 Mohga 教授在 21 世纪初的某次演讲中的一个案例,很好的证明了集体效能能提升组织绩效,此外,自我效能也

12、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呈显著正相关,与离职意愿及工作懒散呈显著负相关。 (二)乐观(optimism) 乐观不仅仅局限于个体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更加积极地预期倾向,更关键的在于个体对事物的解释及归因方式。塞里格曼(Seligman)曾指出乐观是一种解释风格,即个体在积极事件中采取内部归因方式,而6在消极事件中采取外部归因。Luthans 等人认同了塞里格曼的观点,并进一步解释:乐观便是一种解释风格和归因风格。因此,归因风格的不同,即使面对同一事件往往也会产生截然相反的两种心理状态,同时会对自我效能产生影响。 (三)希望(hope) 在美国积极心理学运动中,里克.斯奈德(Rick Snyser,

13、2002)把希望定义为个体在成功的动机(目标导向的能量水平)与途径(目标实现的方式)交互作用所产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斯奈德在后期的研究中证实,希望就是一种认知或者思考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个体能够设定实际却又富有挑战性的任务目标,而后通过自我引导的决心、能量和内控知觉来实现目标。 (四)韧性(resilience) 心理学中对韧性的研究较多,同时也有许多学者对韧性的含义进行了研究,Ann Masten 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提出,韧性指个体在任何年龄和心理条件下都是可以被发现、测量、维持与培养的日常技能和心理优势,并认为韧性对提升个体的能力具有重大意义。临床心理学中,Mast

14、en 和 Read 则认为韧性是以重大的困难或危险情境中能积极适应为特征的一类现象,韧性不仅包含从困境中,还包括从积极、具有挑战的事情中迅速恢复过来的能力。Luthans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将其定义为:“一种可以开发的能力,这种能力能使个体从逆境甚至积极事件中迅速恢复并超越的能力。 ”Luthans 和 Read 等人的观点类似,都认为韧性是个体从困境中迅速恢复过来的一种能力。 7(五)潜在心理资本 除了上述提到的心理资本的四个维度外,目前不断深入的积极心理学研究认为,许多个体及组织的一些积极心理构念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心理资本的标准,并对个体及组织的绩效产生积极影响。Luthans,Yous

15、sef 和 Avolio(2007)对潜在心理资本构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将这些潜在心理资本构念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其分成四类:认知优势、情感优势、社会优势及更高层次的优势。其具体情况如下图:表一 对选定的潜在心理资本构念符合心理资本标准的程度的评估 分类 积极构念 是否有理论基础? 特质类个体特征/是否相对固定?状态类个体特征/是否具有开发性? 是否可测量? 是否与工作绩效相关? 是否和其他积极结果相关? 认知 优势 创造力 ? ? ? 智慧 情感 优势 幸福感 沉浸体验 幽默 ? 社会 优势 感恩 ? ? 宽恕 ? 8情绪智力 ? ? 精神性 ? 更高 层次 真实性 勇气 ? 上表中所统计

16、的这些潜在心理资本,并不等于将所有的潜在心理资本全部包括在其中,随着积极心理学及心理资本更深入的研究,还会出现更多的潜在心理资本构念,在未来的心理资本理论研究中,这些潜在心理资本构念很有可能被纳入心理资本理论当中。 三、心理资本对个体及团队的影响 经过对心理资本理论的不断研究,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心理资本在促进个体及团队的竞争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甚至有学者认为,心理资本已经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个体和组织产生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按照心理资本所影响的对象不同,就形成了个体心理资本和集体心理资本,这两者有着区别但也存在着联系,集体心理资本并不是个体心理资本的简单相加,两者在实际过程中相互影响,相

17、互作用。 (一)心理资本对个体的影响 按照积极组织行为学(POB)标准,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必须是要能促进个体或组织绩效的提升。Stajkovich 和 Luthans(1998a)通过元分析证明自我效能与动机水平、绩效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此外Luthans(2006)还指出,在一项对 114 项研究的元分析(meta-analytical investigation)表明,自我效能与工作绩效之间有强烈的9正相关(0.38) 。自我效能与绩效的相关度高于其他被广泛公认的影响极小的组织行为学概念与绩效间关系的元分析结果,比如目标设置、反馈、工作满意度、大五人格特质等;这些研究结果很好的阐述了自我

18、效能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同时有研究表明,高度乐观的个体常常怀有感恩之心,能够向那些给予自己帮助的人表达感谢和感激,能使用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可能存在的机会,开发和提升自己的潜能和能力;美国心理学会主席Sternberg 指出,成功者与一般人的区别在于其遇到困境时的韧性(Avolio,Luthans,2006) ,即“反弹能力” 。此外,研究还发现,心理资本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工作态度、工资(Goldsmith,Veum 和Darity)存在正相关,与压力、旷工(Avey,Patera 和 West)等存在负相关。 (二)心理资本对团队的影响 前面已经阐述了心理资本对个体的影响,对于企业组织,不仅关注

19、心理资本对员工个体产生的影响,更想知道心理资本在企业中对团队有怎样的影响以及如何产生作用,学术界将团队中的心理资本称之为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心理资本一样,团队心理资本对的团队绩效同样产生促进作用,例如,Peterson 和 Luthans 进行的一个实验表明,管理者的希望水平越高,其管理下的团队组织的集体绩效也越高,且其团队成员的离职率越低,工作满意度越高。West、Patera 和 Carsten(2009)实验研究证实团队水平的积极心理资本与团体产出(凝聚力、合作、协调配合及团队满意度)存在正相关。此外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与组织承诺及组织公民行为均有积极影响,Larson 和 Luthans

20、实验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组织成员的组织承诺存在显著相关(r=0.313) ,而组织承诺与员工的10绩效、出勤率正相关以及与员工的工作懈怠和离职率存在负相关。因此,在管理实践中可以通过开发心理资本来提高员工的组织承诺,从而降低它们的离职率。最后,科尔(Cole)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失业人员的主观满意感和再就业的关系起着调节作用。 总之,不管是个体层面还是团队层面,心理资本均会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且有实践证明,心理资本四个维度的协同对个体和团队产生的作用远大于其单独对个体和团队所产生的影响。在对心理资本的积极作用有了较深入的研究后,如何开发和管理心理资本提升个体及团队的竞争优势,成为个体和团

21、队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心理资本的测量与开发 国内外的众多实践已经证明,心理资本对个体和团队均起着促进作用,因此,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开发和管理心理资本,提升个体和团队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学者们热切关注的话题。而对心理资本精确地测量成为心理资本开发研究时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心理资本的测量 想要对心理资本的开发和管理,首先我们必须对个体或组织的心理资本水平进行有效的测量。从国内外对心理资本测量的研究趋势来看,当前主要采用问卷量表对心理资本进行测量,由于心理资本由四个维度的心理构念构成,因此其测量方式又存在不同的两种测量方式。第一,从心理资本的各维度的分量表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组合,形成一份问卷对整个心理资本构念进行测量;第二,采用各维度的分量表分别对各维度进行测量,而后通过这四个维度的测量结果对心理资本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