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531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农村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摘 要: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充满蓬勃生机的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新平县戛洒镇平寨社区平寨小组和新寨村为例探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充分挖掘、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资源,为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促进我县特色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村农民的文化生产质量和品位,进一步推动我县的和谐社会建设。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文化产业 一、基本情况 (一)平寨自然村位于戛洒镇西北边,在戛洒江西岸,南恩河北岸,全组 137 户,678 人,是戛洒最大的花腰傣聚集地

2、,村内自然资源丰富,花腰傣民族气息浓厚。 (二)新寨村民委员会位于戛洒镇北部,距离戛洒镇 8 公里,辖区有一个行政村 10 个村民小组,一所村完小,共 349 户,1436 人,其中傣族 1288 人,占总人口的 89.69%;汉族 98 人,占总人口的 6.82%;彝族48 人,占总人口的 3.3%,是戛洒镇 7 个热坝之一。全村拥有土地面积 1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349 亩,其中:田 754 亩,地 2640 亩。新寨村党支部共有党员 74 人,其中预备党员 3 人,下设 10 个党支部,无党员空白小组。 2二、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平寨小组紧紧围绕“八个一”目标开展文化示范

3、村创建工作 为实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终极目标,在“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平寨小组紧紧围绕“八个一”的创建目标来开展工作,即建有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室,一支村民业余文艺演出队,一个农家书屋,一所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一个文化宣传栏,一个可供农民群众自娱自乐和演出的能开展小型文体活动的“文化晒场” ,一个文化产业合作社,一个以上乡村特色文化产品。通过活动的开展,村内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环境卫生明显好转,营造了“说傣话、唱傣歌、穿傣服、跳傣舞”的花腰傣村寨浓厚氛围,满足了村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以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为依托,开发、保护、传承花腰傣

4、民族传统文化 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于 2008 年 12 月 5 日正式登记成立,是依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支持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综合扶贫示范项目”中的子项目 3-少数民族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项目而成立的社团组织。协会按照“社区主导型”发展理念成立、运行,是花腰傣传统文化开发、保护、传承的载体和依托,是发展少数民族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目前共有会员 220 余人,女会员占 80%左右。协会下设土锅协会,服饰协会,刺绣协会,手工艺品协会。协会以开发花腰傣手工艺品为主要目标,以会员制管理和生产,通过协会培训会员制作工艺流程,把协会设计好的3

5、图样发给会员,会员根据自己的农闲时间来制作,产品生成后交给协会,有协会负责销售。另外因为傣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协会专门请德宏的傣族语言专家进行傣族文字培训。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的成立,保护和传承了花腰傣民族文化,发展壮大民族手工艺品,使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农民收入,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三)新寨村以制度建设为本,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提高农村法治教育水平 一是建立健全村民选举制度,推进民主选举;二是实行民主决策制度,推进民主决策;三是完善村规民约,推进民主管理;四是落实村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推进民主监督;五是建立健全村干部月末会议制度,总结和部署重点工作。 (四)加强

6、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为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文化阵地,新寨村三委集思广益,积极主动向上争取资金、组织群众投工投劳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先后建成了农家书屋、群文活动广场和达哈组、红土坡组等七个党团科技活动室,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村级文化宣传网络。2010 年建成 62 平方米的农家书屋,配有各类图书 1700 多册、电子音像 60 盒、各种报刊 40 余种,进一步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切实解决了广大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全面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2011 年 9 月,争取上级资金 29 万元,群众筹集部

7、分资金并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总投资约 50 万元,新建了一个篮4球场、舞台、老年公益活动室为一体的群文活动场地和一所包括阅览室、乒乓球室、台球室和棋牌室的科技活动室。为新寨群众进行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了规范的活动场所,把新寨村的农村文化建设事业引领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五)加强培训学习,强化教育辅导,提升农民致富能力 近年来村三委组织举办了甘蔗间套种及高产技术 、 农民工匠技术 、 科学种养殖 、 果蔬栽培技术 、 反季节蔬菜栽培等培训班,培训人员达 416 人次。充分利用党课,村民小组会议,科普知识宣传栏和专题知识讲座等形式,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提高技能素质两大主题举办政治理论学习,农村使用科

8、技知识培训、专业技术辅导、法律常识讲座和社会公德教育。 (六)整合农村文化资源,丰富农村文化娱乐活动,营造文化繁荣氛围 为不断丰富村民文化生活,努力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新寨村成立了有热爱文艺并有一定文艺特长的妇女群众组成的 2 支 100 余人的文艺队,并邀请县文艺资深老师进行民族舞蹈培训,坚持天天表演,同时不断挖掘花腰傣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并以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羊打架舞、刺戳脚舞、捞水沙舞、翻哥舞、跺脚舞等等。通过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传承和发扬花腰傣纯朴的民风民俗和优秀的农村文化。 三、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了解,以上两个村寨的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5保留和传承了花腰

9、傣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是但总体看来并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 我县各级政府近年来一直在不断增加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投资,但是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依然不足,显得捉襟见肘。如新平花腰傣手工艺品开发协会的传习馆建馆投资 25 万元,但是后期的经营金费投入不足,导致产品开发困难,难获大额订单,产出效益不尽人意;培训金费少,传统的花腰傣文化难以很好的传承;新寨村文化设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和改善,也是群众投工投劳所建,但仍然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二)在处理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问题上存在认识误区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这句话谁都会说,

10、但深层次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注重物质文化的改造,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部分农村干部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只注重抓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认为只要经济增长了,有了钱,就一切都好办了。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忽视了文化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工作中将文化建设排在各项工作的后面,往往是经济当主角,文化作配角,结果导致对文化建设工作领导不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状况。 (三)农民素质不高影响文化建设进程 从总体上来讲,农村居民素质相对较低,离社会现代化的要求还有差距。 “三俗文化” (即庸俗文化、低俗文化和媚俗文化)一定程度上还存在

11、,村民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传统的思想观念6根深蒂固,难以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文化间进程。 (四)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冲击 在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对抗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力,将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上述两个村寨都是花腰傣聚居地,蕴涵着丰富的花腰傣民族文化资源,都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但是,农村现有的传统民间文化、越来越少,而且很少有人去挖掘、保护,于是自然而然衰败。只有花腰傣服饰被列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农村文化建设必然有一个新旧文化重新组合、结构调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不容忽视。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对

12、于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不强;或者保护传统文化让位于经济发展;保护形式比较单一等。 (五)农村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 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大多数文化产业单位仍处于粗 放型经济发展阶段,文化产业比重偏低的现象还长期存在。 大部村组由于受现有场地、经费的限制,普遍存在图书陈旧、无钱订阅报刊等问题。同时,农村文艺队专业素质偏低和思想观念陈旧,活动手段过于简单,活动内容也缺乏创新,仍然以唱歌、跳舞、等传统活动方式为主,受众则以老年群众为主,所以许多富有时代气息,为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没有被充分挖掘和利用。 四、对策思考如何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 (一)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切实加强

13、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保障。资金的保障需要通过多方的筹措7渠道。转变观念,拓宽思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广泛开辟资金来源渠道,充分调动国家、集体、个人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加大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针对资金不足的情况应该因地制宜、多想办法。如新寨村采取村民出义工不出钱、取得一定成效,只得借鉴推广。 (二)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发展生产、忽视文化建设的倾向,我们应当

14、对这一认识误区或者说工作误区有清醒的认识。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的系统工程,包含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丰富内涵,归根结底体现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方面,缺一不可。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从一开始就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同重视,两手抓,两手都硬,只有这样,才能建设成一个发展、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 不断加农民强思想政治教育,采取不同的方式引导农民转变保守的观念,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先进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要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不断加大农

15、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大力普及农村职业教育。依托教育提高农民的农业技术水平,培养一定数量的农业技术人才。因为在物质贫乏、技术落后的农村,教育是重要的文化资源,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同时,学校也是当地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媒介,教育部门在提升农民素质,保护、传承传统文化方面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充分重视教育的作用。 (四)加大文化扶贫力度,促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首先,要贯彻落实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实现城乡文化统筹发展。要从政府财政收入中划出一部分作为文化扶贫工程的基金,专门用来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同时,还要从各级政府财政提供的扶贫资金中按比例拿出一部分用于文

16、化扶 贫。其次,城市文化、教育、科技、广播电视等部门要继续开展文化、教育、卫生“三下乡”活动。再次,通过城乡联姻,开展各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或者借旅游活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活动。 (五)充分挖掘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做好地方特色文化建设 农村公共文化活动需要农民积极主动、发自内心地组织与参与。要发展农村文化就要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作用,抓好农村文化户培育,打造一支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农民不仅是文化艺术的欣赏者,也是创造者,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所以要注重培养农村民间艺人。要慎重、宽容、理智地处理农村的民间风俗,努力建设现代农村文化。民间习俗从来都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对于“历经岁月的磨砺存在下来的”老百姓自己的民俗活动,政府要谨慎对待,注意加强引导和管理,去除糟粕,存留精华,推动现代农村文化的形成。要利用特色文化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保持其喜闻乐见风格的同时,充9实其内容,创新其形式,赋予时代性、教育性,使其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利用这种办法,实现农村文化的创新,群众最容易接受,也最乐于参与。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关注农村文化建设,参与农村文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