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3855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形势下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形势下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形势下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形势下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形势下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新形势下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摘 要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新形势下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主要有办学方向和目标、自身定位、办学资源、办学特色、校园文化等。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对策是明确办学理念,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准确定位,促进科学发展;依据自身特点,坚持特色发展;实施人才战略,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 关键词 高校;核心竞争力;内涵;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3)03-0

2、105-05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中国高等教育体制不断变革、内容不断扩展,尤其是经过前几年扩招,各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由此带来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于学生的增长速度,导致人才培养质量下滑;毕业生规模急剧扩大,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导致实验室、教室、宿舍等办学条件无法满足高水平教育教学的要求。在此情况下,提升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对学校健康、科学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2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学中是指企业的“核心能力或核心技能” 。企业往往以具备的核心技术为支撑,在战略决策、管理组织、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综合提高其运营水平

3、,从而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将这种概念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就演变成了高校核心竞争力。1 目前,中国教育界普遍认为高等教育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核心职能,因此,高等教育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人才培养能力、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能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等四个方面。这种竞争力是高校独有的、可以支撑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强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 在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在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就必须抓住核心和重点,也就是要紧扣高校的最本质功能,全面提升这四种能力。 (一)人才培养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直接反映 高校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是

4、人才培养,这也是高校最原始的职能。能否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是高校办学成功与否的标志,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强弱的直接反映。高校先进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发展思路、明确的办学目标,要体现并落实在人才培养工作上;高校科学的管理机制、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优越的教学条件等独特资源,最终要服务于人才培养工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高校的整体水平综合体现在高校培养的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高素质的人才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多种构成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人才培养能力的高低,也是评判高校整体水平的最简单、最直接3的方式,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直接反映。 (二)科学研究能力是高校核

5、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通过科学研究既能够提高教师的知识创造能力与应用能力,又能够培养具备自学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科研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完成高水平的研究、解决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推动理论体系发展,也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的质量、经费数量,发表论文的水平、影响力,专利、发明的申请及获得情况,科研成果的等级、效益,科技转化能力、产学研结合能力等,都直接反映了高校科研的整体水平。科学研究活动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优秀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科学研究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三)社会服

6、务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体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和社会的结合度也越来越高,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当今世界各个层次的高校也越来越多地将服务社会作为其办学的核心理念,努力为人类社会发展服务。而社会的进步也愈加依赖于高校提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高校的科学研究最终要运用到生产实践中,高校培养的人才最终也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从这个角度上讲,高校最终的职能就是为社会发展服务。一所高校,有多少技术、人才和信息供社会使用,有多少科技成果供社会选择并在生产中推广转化,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技术难题,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能否迅速适应社会,能为社会带来多大的效益等等,都4直接体现了

7、高校的整体水平。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体现了高校科研、教学以及知识创新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的高低,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体现,也是检验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基本指标。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年 6 月第 29 卷 第 3 期 王建升:新形势下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四)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动力源泉 高等教育担负着传承和创新文化的天然使命。哈佛、牛津这些高校之所以出类拔萃,关键在于对优秀文化和其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清华、北大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岁月中能够长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也主要得益于其百年积淀的校园文化,以及对世界文化不断创新、勇于挑战的学校

8、精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依赖于其文化氛围是否浓厚、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平等、学术氛围是否自由,以及是否具有批判精神、探索精神、包容精神等等。这些积极的文化精神是高校学术发展与繁荣的重要基础和独特资源。优秀校园文化和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需要长期的积累沉淀,也需要有充分的传承、发扬与创新。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是高校发展最基本和持久的动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二、新形势下影响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因素 目前,全国共有普通高校 2000 余所,这些高校各有特点,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在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进程中,部分高校片面追求眼前利益和短期发展,过分追求规模的扩张,忽视了学校自身的内涵式发展,造成了发展缺

9、乏可持续性,导致了教学教育资源短缺,硬件建设5滞后,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下降等。因此,深入分析和把握影响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各种因素,对于解决高校存在的上述问题,指导其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办学方向和目标 办学方向和目标是高校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整体思考和理性概括,是办学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涉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方面内容,办学方向和目标直接决定了高校的发展方向,也必将影响其核心竞争力的强弱。明确的办学理念是高校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一所大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办学方向和目标取决于高校的办学需求和发展水平。现在国内很多大学都在按照全国领先、国际水平的办

10、学模式运作,希望在众多高校中能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翘楚,成为综合性大学、全国重点大学甚至世界名校。但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受学校规模、办学历史和资金投入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果不顾自身客观实际,不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一味盲从,则只会让高校举步维艰,迷失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 (二)自身定位 多样化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大趋势,合理定位是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培育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依据。高校的发展定位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赋予高校的历史、现实使命,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要结合高校自身的客观情况。许多高校没有准确判断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没有全面了解自身当前所处的竞争环境,没有客观评价自身的基

11、本水平,没有深入分析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也就是没有自我6准确定位,导致未能根据社会现实需要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适合自身需要的产学研发展体系、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服务运行机制。这种偏离自身客观实际的“定位” ,导致制度不合理、措施不适用,在一定时期内学校人才培养的体系不完善、科学研究的模式不健全、社会服务的面向不清晰,其发展类型、层次、目标和办学方式等定位不准确。 (三)办学资源 随着前几年的“扩招” ,高等教育大众化逐步到来,各高校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办学资源短缺问题随之凸显出来。首先,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于学生数量的增长,高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相对缺乏,学术梯队的年龄、

12、学历、学缘结构不尽合理,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不高等。作为教学科研第一线的主力军,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以及服务社会的水平,人才资源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高校的基础设施如教室、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宿舍、图书资源等的建设步伐明显滞后,导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科学研究条件提升受限等。再次,各高校扩大招生数量后,生源竞争激烈,生源质量难以充分保证。其他方面如经费投入不足、内外部环境变化、体制机制变革等问题,也极大影响了学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四)办学特色 大学的办学特色是指一所大学在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

13、特征2,是优于其他高校的独特之处,体现学校所有办学优势的总和,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7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内容可包括学科、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办学理念等很多方面。高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要实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许多高校在办学过程中逐渐抛弃自身原有的办学优势和特色,将国内的重点高校或知名大学当作自己模仿的对象,盲目跟从“高水平” 、 “教学科研型” 、 “综合性” 、 “研究型或国际化”等办学口号,却不注重自身特点的打造,导致高校专业和学科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由于自身的实力不足,财力紧张,基础和底蕴不够深厚,同时缺乏自身特点,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等,一些高校在办学过

14、程中画虎不成反类犬,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生存和发展,导致最终被淘汰。 (五)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主要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等构成。3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增强高校的活力和凝聚力、营造良好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高校的管理水平,是校园软实力的体现,更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校园文化的优秀与否,能反映一所高校外部形象的优劣及内在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自身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生的社会接受度。部分高校缺少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以及相应的发展环境,造成学校内师生凝聚力不够,师生对学校精神文化没有形成高度认同;而对外则没有树立起一种服务社会、创新发展的高校形象,难以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15、。高校缺少优秀的校园文化,也必然缺乏发展的生命力和核心竞争力。 三、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8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来源于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科学先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浓郁的学术氛围等,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各高校要在多样化的办学类型和办学层次中准确定位、找准方向,依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培养自身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明确办学理念,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高校独特的办学理念是发展的源泉,科学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是实现这种理念、完成发展目标的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完善要以提高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绩效作为推动力,通过提供长期牵引力和充分的创

16、新活力为高校发展提供支撑。要以高效的管理不断优化内部环境,产生优良的绩效,使优秀人才不断涌现,并且得到鼓励和支持。 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管理体制是高校发展的当务之急。高校要通过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体系并且严格执行;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教师对学校管理的作用,提高教师对学校发展工作的责任感和参与度,从而加强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要结合学校对教学和科研的发展要求调整院系的结构布局,形成结构合理、任务清晰、职能匹配的层级办学结构;高校还应建立风险规避机制4,保障教学、产业和科研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二)准确定位,促进科学发展 创造价值的超常性、独有

17、的持续发展能力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形式,这是一种难以模仿的能力,其不是以办学规模的大小来决定9的。全国高水平重点大学要瞄准国际水平,这一点毫无疑问,但小规模的高校不能不切实际地发展“综合性” ,而应坚持“特色性”发展,发展“小”的特点,专注于某些独特优势的发展,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规模适中的高校要注重办学规模和办学特点的内在协调,一方面积极探索发掘自身优势,重点发展现有主干学科,占领学科制高点;另一方面应通过深入调研发现社会的实际需要,积极开拓新学科、新专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实现稳定、快速、高效发展。总之,要通过梳理发展思路,客观分析定位,使每所学校都能根据自身规模和现实水平实现科学发

18、展。(三)依据自身特点,坚持特色发展 办学特色是高校保持竞争优势和扩大学校影响力的基础。只有抓住自身的特点,建设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才能建设一流的高校。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实际要求,与本校实际情况相结合,依托地缘、产业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长处,重点培养特色学科,创造独特的学科品牌,在创造学科品牌这一高校无形资产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努力使本校的学科建设在专业领域一枝独秀,不断巩固优势地位,提高学科的影响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使学校办学层次和水平有质的飞跃。 (四)实施人才战略,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

19、源是最重要的资源,对于高校来讲,重要的资源就是师资。学校在吸引、遴选、培养和使用优质师资的机制上,要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重点优化职称结构,提高学历层次,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要致力于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10干的培养,在重点学科领域鼓励并支持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培训进修、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要适度引入企事业单位的领导、高级工程师或有专长的人员担任本校的专职或兼职教师,加大外聘教师的比例,完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高校只有持续不断地大力建设高素质、高层次人才队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要完善协同培养

20、机制。高校要运用社会、政府、行业等多方办学力量,分行业、分类型系统推进重点专业的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要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工作重点,推动政府、行业、科研院所与高校的教学合作,共同确定高校的办学目标、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工作、培养质量评价和学生就业工作。 二要发展教研结合的培养模式。高校要完善科研创新及应用转化机制,以高水平的科研教学成果推动优秀人才的培养工作。要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促进科研活动与教学工作的融合、科研基地与教学基地的结合。要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实验场地、技术设备、指导规范等方面的支持,在科学研究及社会实践中完成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促进学生将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高校要不断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学研究水平。要加强科学研究专业人才的遴选考核工作,建立竞争性强的学术专业遴选机制,在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