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及运用【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反腐倡廉面临着许多传统方式方法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新问题。反腐手段已经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手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这些新问题的方法应运而生。运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增强反腐倡廉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拓宽信访举报的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和研判反腐倡廉舆情网络信息,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网络;反腐败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理机制。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世界范围的普及和应用,现代信息
2、技术正日益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来防控腐败,是反腐败领域的新贡献。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权力的运作不透明是腐败产生的两大原因,而公开、透明正是现代信息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在对腐败行为的发现和控制功能上独树一帜。 信息技术反腐是指政府机构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而构建的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当前,以网络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在我国各级政府推广,在提供高效透明规范的管理功能的同时,其反腐的效果也日益显现。 2一、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性 (一)加强电子反腐建设,是信息时
3、代的必然要求 2006 年 7 月 19 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 2006 年 6 月 30 日,我国网民人数已达 12300 万人,其中宽带上网网民数为 7700 万人;截至今年6 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 4.26 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 32.7 部。截至 2005 年 12 月 31 日,中国联通计费短信使用量累计达到 545. 3 亿条,比上年增长 23.3%,电话用户、网络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互联网用户和宽带接入用户均位居世界第二,广播电视网络基本覆盖了全国的行政村。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党的活动方式、工
4、作方式及物质载体与时俱进。电子反腐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电子反腐有利于缩短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在一定范围内实现了党务和政务的公正性,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通讯技术使公众获取及利用信息超越了时空限制和体制束缚,信息技术渗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也必然会影响到国家的政治领域。这种渗透和影响越深刻和越强烈,电子反腐产生的需求越是迫切。 (二)加强电子反腐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 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以往的反腐倡廉教育主要通过广播、报刊杂志、黑板报、街头宣传栏、召开会议、下发通知和指示、传达文件等方式来进行,方法简单,形式单调,互动性差,很难调动受教育者
5、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往往达不到预想的宣传效果。而电子反腐利用现代的传媒工具,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为公众提供集声3音、文字、图像、数据为一体的反腐倡廉的多媒体课件,增强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传统社会里原有的党用于控制社会的基层组织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少人由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大,许多外企、私企还没有建立党组织,一些破产或改制的国企以及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组织涣散现象,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平台,通过电子反腐,使党员和组织的联系既方便又快捷。一方面,让党员时
6、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和对每一位党员的关心;另一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和监督,并且激发他们参与监督的热情。此外,自上而下选拔任用干部的现行干部人事制度使干部管理权集中在少数党政领导者手中,同时对他们的权力又缺乏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买官卖官、跑官要官、任人惟亲、贿选等现象严重,由于领导干部位高权重,不仅无视群众的监督,甚至打击报复,或者因为有些信访部门和办案人员对来信来访处置不当,伤害了举报人,群众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对领导干部的违法乱纪行为不少群众敢怒而不敢言,对腐败行为即使知情也不报。另外,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对群众的切身利益漠不关心,许多合理的意见、建议、要求提出来后长期得不到解决,也挫伤
7、了群众监督的积极性。电子反腐为群众举报提供了一条畅通的渠道,信息技术还可以使普通党员和群众参与干部的选拔和任免的全过程,这样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暗箱操作、权钱交易,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因此,就可以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滋生和蔓延。 (三)加强电子反腐建设,是广大民众和普通党员民主参与意识增4强的必然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主意识也逐渐增强,公民有意愿也具备相应的能力争取民主权利、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活动,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参与。著名传播学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面对 60 年代大规模发展的电视就曾经预言, “随着信息运动的增加,政治变化的趋向是逐渐偏离选民代表政治,走向
8、全民立即卷入中央决策行为的政治”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认为,蓬勃发展的公共领域是民主的基本条件。在中国,移动电话、短信系统和互联网的持续迅猛发展,搭建了庞大的社会信息传播网络,成为社会舆论与民情民意的载体。形成了开放互动的网络公共空间,为“电子反腐”的群众参与提供了话语平台和条件支持。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之公开透明性是实现政府政务公开透明、遏制“权力寻租”的条件 实践证明,只有透明的政府才是廉洁的政府,建设透明政府的首要条件就是实现政府信息公开,而电子政务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促进政务信息公开。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公开性而来谈民主是很可笑的,同样,反腐败而没有公
9、开性而来谈反腐败亦是可笑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大都是“暗箱操作” 。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政府长期以来掌握着垄断性的信息资源,公众的信息获取量相对政府而言极度不对称。据统计,我国有用信息的 80%由政府掌握,而这 80%中又有 80%没5有被公开和利用。政府各部门极力维护自己对信息的独占权,行政管理层次越高,信息资源就越丰富,信息垄断的程度也越高,而权力拥有者在权力运作过程中掌握的垄断信息越多,权力寻租的空间就越大,这就为腐败现象的滋生创造了条件。要消除这些现象,信息公开是关键。 信息公开是最好的政治“防腐剂” ,电子政务的推行,从本质上改变了权力运行的方式,除国家机密、
10、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政策的制定、决议、执行过程全部在“阳光”下运作,原先易于被部分人截留、垄断的信息和资源瞬间传布,就像一个透明的鱼缸,权力的运作在其中纤毫毕现。会议、决策、机构和相关职能、行政程序、办事结果等都暴露于公众的监督之下,最大限度地避免利用“信息垄断权”搞暗箱操作。这种信息共享的状态从本质上消除了传统政府基于信息垄断而形成的行政神秘感和权力垄断,从而消除了某些腐败行为的信息和资源基础。 (二)信息技术的程序性、客观性减少了权力被滥用的可能性,缩小了“权力寻租”的空间 电子政务区别于传统政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基础上的办公系统,有严格的程序,这种
11、非人化的特点排除了传统政务中人清、面子等人为因素的干扰,要完成程序设定的目标,就必续觅遵循程序依次执行一条条的指令。 长期以来,反腐工作的难点在于,制定的政策和制度得不到贯彻和落实,而信息技术防治腐败的理念,就在于以必要的技术手段来保证制度和政策的有效执行,借用信息技术,将政策、制度固定化,规范权力的使用。一旦出现违反规程和制度的做法,操作便无法进行。只有当操6作符合制度和规程要求时,电脑才会听人脑指挥,这样就缩小了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之间的差距,杜绝了制度落实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有效避免“人情权力” ,减少权力寻租的空间,铲除滋生腐败的可能性渠道。 在信息技术构建的虚拟政府组织形态
12、中,传统政务下的权力等级链不断向扁平发展,信息的纵向流通,使得管理幅度不断扩大,管理层次逐渐缩减,而管理层次的缩减意味着管理环节的减少,也就意味着发生在权力运行过程之中的寻租机会的减少,这样一来,发生腐败行为的几率也大大减少。 (三)信息技术对反腐败的监督优势显著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停止。 ”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监督工作应当贯穿于权力行使的全过程。传统监察手段着力于事后查处,诉诸于组织和思想意识形态建设及自我控制,使某些腐败行为的发生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而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电子政务则实现了从事后查处到实时监控,从内在
13、自我控制到外部技术控制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监察的不足。 以往体制内的监督,往往由于下级不敢监督上级.平级不敢过于较真地监督平级而流于形式。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其自动化生成特性运用于监察系统,会大幅度减少人的操纵控制,从而超越人的感情羁绊,使监督工作真正地铁面无私起来。网络实时监控系统的运用,强化了权力运行过程中对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制约,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7事后全程监督,给予全方位的监察。严格的程序建立起规范、完整的防范系统,形成不能腐败的环境,力求将腐败扼杀在萌芽状态。无论是行政许可、建设工程招投标、药品购销,还是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都会被一双警惕而明亮的“电子眼”
14、实时、全程地跟踪和监督。只要一产生业务数据,5 分钟内便会全部出现在监督系统中。一旦有不符合规定指标的信息,系统会立刻自动生成红色预警或提示信息,纪检监察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向被监督对象发出查询,要求其作出处理并反馈。在这样的全程监控模式下,大部分违规行为将会被制止在萌芽状态。同时,通信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网上“电子痕迹”的纪录和核查轻而易举,腐败分子逃避监督和灭失痕迹的企图几乎无法达成。对腐败分子而言,或者根本无法利用公职身份以权谋私,或者必然会留下腐败行为的“痕迹” 。 (四)以技术文明推动制度文明的建设,寓反腐败于政府工作改进之中 电子政务防控腐败的内涵在于,以信息技术的运用带动政府机构革新
15、和政务流程的优化。电子政务并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现象,更是一种先进的行政管理理念。事实上,在当今信息化潮流之中,最先进的公共行政理念正是在电子政务实践中得以充分展现的。 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对现有的政府形态进行信息化改造,要求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方式走出工业社会的管理模式,要求政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电子政务正是实现这些目标的最佳方式。但电8子政务并非简单的“政府上网” ,并非简单地把政府一些政策、法规、条例搬上网络,或仅仅当作政府部门的计算机化,这只是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其实质应该是政务内涵的深化。只注重信息手段而忽视政务流程改进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也就是说,通过电子政务推动反腐工作,其根
16、本在于政务的创新,而不只是新技术的利用。所以,电子政务反腐败,并非仅仅是反腐败手段的信息化,而是公共行政方式转变所带来的先进理念。 通过电子政务推动反腐败工作,首先,是引人了政府工作过程和行为的新规范,电子政务在政务上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行政效率观的根本转变上。传统工业化模式下,政务边际成本递增,事情越多,要求干活的人越多,成本因此也越高。这已经远远落后于信息化中公共行政发展的国际潮流,而电子政务遵循“政务边际成本递减法则” ,即社会管理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对的管理成本越低。例如:一站式服务的变革就是行政方式的根本转变,通过优化政府流程来克服官僚制的中间阻梗,从而提高行政效能。而这种对官
17、僚制的压制客观上会压缩腐败行为的生存空间,使政府工作的改进与反腐败工作一体化,寓反腐败于政府工作改进之中。其次,是法规建设、政务标准化、系统建设、纪检监察系统自身的电子政务化等,都对反腐工作具有不同程度的制度创新功能。 三、建立健全信息技术反腐倡廉的运行机制 (一)构建电子反腐宣传教育机制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但在随着形势9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正在受到新的挑战。创新廉政教育内容和方式,就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建立以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核心的教育机制。信息技术平台强大的宣传攻势对弘扬正义、鞭挞腐败、威慑犯罪能起到独特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防止腐败行为的发生。可以考虑多设立一些反腐教育节目的专栏,利用短信平台对热点问题进行全民探讨、征集办法、了解情况,多拍一些反腐倡廉的公益广告和记录片,在中央台和各地方台大范围、高频率的播出,用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的生动教育方式,给公众的心灵带来强烈的震撼,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关部门可以采用群发短信的方式,定期公布检举揭发腐败行为的热线电话号码、短信息平台号码和网上举报的网址和电子邮箱,让公众做到心中有数,使电子反腐系统发挥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