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幼儿教师不当奖励方式对幼儿的负面影响摘 要:奖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经常用到的一种教育手段,奖励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可笔者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当的奖励方式往往会引发幼儿的负面行为,对幼儿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本文从四个案例进行分析,找出其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不当奖励 幼儿 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2-0131-02 一、幼儿园中不当奖励后的现象 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中,幼儿教师不可避免的会用到奖励手段。奖励这一教育手段本来是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可是在下面的几个
2、实例中,我们发现在幼儿老师的奖励行为发生后,幼儿们并没有向幼儿老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是背道而驰,有些幼儿会对教师的奖励感到心理不平衡,有些幼儿则会因为目标的高不可攀对自己丧失信心,产生自卑心理,这些都会导致幼儿人格的偏态发展。 对于幼儿园中奖励后的一些怪像,笔者认为奖励的作用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奖励本身,奖励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方法无条件地发挥作用,它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奖励在幼儿园中的积极作用,就需要我们的幼儿老师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2我们认为的是通过奖励去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同时让幼儿在接受奖励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
3、上的人生态度。所以奖励的内容和目标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简单的为了奖励而奖励。 二、幼儿园中不当奖励后的现象分析 实例一分析中幼儿因为没有拿到小红花便嘀咕“又是王某拿了小红花” 。对于这中现象笔者认为一方面可能是幼儿老师奖励不公,但是重要的原因是这名幼儿应为没有拿到小红花便产生了嫉妒心理。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有着明显的主观性,他们只会从自己的利益点出发,任何事物只以自己的兴趣意向为标准。他们不会考虑别的幼儿的意愿,当他们发现别的幼儿比自己强、别的幼儿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而自己没有得到,甚至别的幼儿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就会应为外界发生的一切事物不能满足自己的意向而造成他们心理上的不舒服。这种嫉妒具有明鲜
4、的主观意识。 如果幼儿老师偏爱部分幼儿,而不注意发现每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就会使部分幼儿受到委屈,更容易使个别幼儿变得心胸狭窄,产生嫉妒心理。此外部分能力较弱的幼儿已经习惯了没有表扬和表现的机会,会很“安分守己”的守在课堂上,实际上整个课堂与他已经无关,是一种隐性的逃课行为;而能力较强的幼儿又通常比较自信,当没有受到幼儿老师的奖励或表扬的时候,就会感觉到没有被“重视”和“关注”或者感觉到自己有些地方确实不如别的幼儿,当存在竞争压力时就容易对别3的幼儿产生嫉妒心理,尤其是一些经常受到幼儿老师奖励和表扬的幼儿更容易表现出类似的问题。 幼儿天生就喜欢受到表扬和奖励。正确的奖励方法可以巩固幼儿的优点,
5、增加幼儿的自信心,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奖励不当或过度奖励就会使幼儿自我感觉良好、目中无人、飞扬跋扈看不起同龄幼儿,当别的幼儿超越自己时就感觉难以接受。所以幼儿园老师要注意奖励方式,正确评价幼儿,不能因为宠爱和喜欢个别幼儿就随意提高或过分奖励幼儿。案例一:某周星期五下午在某幼儿园的中某班教室内,吵吵嚷嚷乱哄哄的幼儿们突然安静下来,并迅速跑回座位上,一本正紧坐的端端正正,眼巴巴的看着老师,只见老师拿着小红花,准备发给幼儿们,毫无疑问的红花又戴在王某(本文所有幼儿名字均为化名)几个幼儿衣服上,李某小声嘀咕着“又是王某”小红花刚刚奖励完,后面的几个幼儿则是一副与己无关的样子,又开始爬课桌、乱爬。教室里又
6、开始了马蜂窝一般的混乱。 实例二分析幼儿们喜欢打小报告,而幼儿打小报告的动机之一就是,有的幼儿在打小报告之后可以得到幼儿老师的奖励,这种奖励直接导致了幼儿喜欢打小报告的行为。其实有的幼儿因为嫉妒受到幼儿老师奖励的幼儿,从而无中生有的中伤受到老师奖励的幼儿。 幼儿老师奖励打小报告的幼儿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行为是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的。 案例二:中午吃水果的时间到了,在老师的督促下,幼儿们坐在桌4子旁休息,看到苹果被保育员老师端进来,全体幼儿立即正襟危坐,在等待中每个幼儿分到一块苹果,有的幼儿边吃苹果边嘀咕什么你的大,我的小啦立刻旁边有幼儿跑去向老师打小报告了, (为了防止幼儿呛着,幼儿园
7、严禁幼儿在吃东西时说话)幼儿老师批评了说话的幼儿,并表扬了打小报告的幼儿,这时不断的有幼儿向幼儿老师打小报告了,小报告的主要目标就是平时表现好的、经常受到老师表扬的几个幼儿。直到老师命令全部的幼儿坐回自己的座位,打小报告的行为才被暂时的停止。 实例三分析,在幼儿园中,幼儿老师奖励小贴纸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方法,奖励小贴纸相对于奖励小红花来说,这种奖励方式容易发生,所以在幼儿园的奖励行为中,奖励幼儿小贴纸是奖励方式中幼儿老师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在一堂中班课堂中,奖励小贴纸的行为可以发生 1530 次,而且幼儿老师在奖励小贴纸的时候,奖励行为也较为简单,不想做小红花一样作评价,而是看到那位幼儿表现比较
8、乖,便把小贴纸奖励给谁。有时一节课结束时,有的幼儿脸上、手上贴有五、六个小贴纸。甚至有的幼儿把小贴纸当玩具、当交换物,以至于有幼儿抢夺别的幼儿的小贴纸。小贴纸这一奖励物,一方面由于奖励频率过高,一方面由于奖励方式简单。小贴纸的奖励作用已经大打折扣,幼儿们已经不会把小贴纸和奖励联合起来,小贴纸作为强化物已经不能起到强化幼儿好的行为习惯和表现的作用了。 过多的物质奖励对于幼儿来说是一座无穷欲望的山,我们幼儿老师不可能满足幼儿所有的物质欲望,而且过多的物质奖励更容易使幼儿产生这样的意识;即奖励变成一种功利性可将换的条件,让幼儿觉得奖励5不是为了别的什么,而是为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可以等价交换的实实在
9、在的物质东西。这样极容易导致幼儿的功利主义思想,极容易扭曲幼儿人生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案例三:某周星期三下午的课堂中,幼儿老师正在教儿歌小兔儿乖乖老师说:“哪位小朋友表现的好,唱的好。老师就给谁奖励小贴纸(一种小贴饰品) 。 ”每唱过一段后,幼儿老师就会奖励小贴纸,把小贴纸贴在幼儿的脸上或者是手背上。有的幼儿已经拿到了小贴纸,又悄悄的把小贴纸扯下来。幼儿老师以为她没有,便又奖励给她。歌曲教到一般的时候,教室里已经混乱不堪,有些幼儿开始比谁的小贴纸多,有的幼儿因为小贴纸掉了被别的小朋友抢捡走而嚎啕大哭,也有幼儿为了拿到小贴纸扯开嗓子大声唱歌,希望老师能够奖励他小贴纸。无奈之下,幼儿老师只好
10、把多媒体打开给幼儿们看动画片来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力了。 实例四分析,在美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中,绝大多数幼儿教师都认为儿童身上的优点比缺点更重要。如果某个幼儿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进步,那教师也会做出积极的评价,尽管这种评价是比较简单的。如果某个幼儿在各方面的表现都不尽如人意,那么幼儿教师会尽量做出中性的评价,轻描淡写的指出幼儿在某些方面只是暂时落后罢了。而我们的幼儿老师不仅不会这样做,反而在奖励这个幼儿时,就会习惯性地拿另外一个幼儿做反面教材,这样会导致幼儿们在他们自己的生活范围内的幼儿们分为三六九等,从而使幼儿们自小产生优劣思想,此时在同一个幼儿班级里,大家已经有了优劣的观念,更可怕的是有些幼儿
11、已经给自己贴上劣的标签。有的幼儿认为自己天生比别的幼儿聪明、高贵而产生6骄傲自负的思想;有的幼儿则会觉得自己生来就比别的幼儿要笨拙,而产生自卑的思想。这两种思想都是不利于幼儿正确人生观的树立。 案例四:某星期五下午某某幼儿园某中班,幼儿园老师给李某幼儿奖励小红花,在给李某幼儿戴小红花时,幼儿老师对李某幼儿做了评价和奖励他小红花的理由;李某小朋友听老师的话,上课认真听讲,然后又说张某小朋友拿不到小红花,因为张某小朋友不听老师的话,上课乱跑,捣乱,说话,不守纪律,不好好做操,这时便不断有幼儿上前向幼儿老师告张某的状,好像要和张某清界限一般。课间游戏的时候,便没有幼儿和张某玩耍,张某也似乎不愿和大家
12、在一起玩,上课的时候似乎也自甘落后,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也不听老师讲课,也不回答问题,也不再捣乱,只是趴在桌子上耷拉着脑袋,一动也不动,似乎和这个课堂没有任何关系,偶尔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什么也回答不出来,被同班幼儿嘲笑,又默默的回到座位上,似乎认定了自己学不会什么东西,似乎认定了自己就是不如别的幼儿。 三、幼儿园不当奖励的原因 纵观以上四个案例中,不难发现,这些案例在幼儿园的实际教学活动中频频出现,存在着普遍的现象,导致这些情况的发生,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不少幼儿教师对奖励幼儿有认识上的误区,幼儿教师认为奖励多对幼儿的发展有帮助作用,但是这些幼儿教师在应用奖励的过程中对于细节不能够
13、把握好,如奖励的时间、手法、口气、表情等等。以至于事与愿违,在不当奖励过后便出现了一系列的不良影响。 7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据笔者调查的结果显示可知,在某某幼儿园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幼儿老师不到百分之三十,作为某市幼教机构的领头羊尚且如此,且不说条件更差的其他幼儿园。不少从中小学调来的幼儿老师,虽然入园后接受了不少的幼教专业技能培训,但是对于一些教育细节上还是不能够达到专业幼儿教师的要求和水平,尤其是一些幼儿教育的理念,更是非专业幼儿教师所不能够理解的。 还有幼儿园中的教育目标评估技术不到位,众所周知,学前教育不同于其他的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的教学目标来说,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难于被
14、评估。所以幼儿教师的压力不是很大。没有就没有动力,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会尽心尽力或者有所懈怠。 四、幼儿园中不当奖励现象对策 针对以上四个案例的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避免奖励的不利影响。 很多幼儿老师对孩子奖励时,就用物质奖励打发幼儿,这种奖励是要适度的。幼儿老师对幼儿进行奖励时,不可多用物资方面的奖赏,固然物资奖赏和精力鼓励一样,都是奖励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但多用物资奖赏,则会对孩子发生一些不良影响,所以幼儿教师在课堂活动的奖励中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兼顾,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而且精神奖励多于物质奖励效果会更好。相比于物质上的奖励,精神上的奖励会给幼儿带来更为深远的积
15、极影响,还可避免让奖励变成功利性可交换的条件。 幼儿园一方面可以逐步提高幼教专业人数在幼儿老师中的比例,例8如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增加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亦可加强幼儿园非幼教专业毕业老师的专业培训,以提高在园幼儿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而且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幼儿能够一直处于主动状态,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 为了调动幼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管理,切实提高保教保育质量,幼儿园管理者应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切合本园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评估制度,来促进本园幼儿老师的尽心尽责。幼儿园管理者应该努力培养本园教师的责任感,幼儿教师的责任感
16、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幼儿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幼儿的反应和变化从而避免出现不当奖励方式给幼儿带来的不利影响。参考文献 1张艳婷. 幼儿嫉妒心理的分析与指导 J, 教育导刊, 2010 (442). 2李生兰. 对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中教师与家长会谈的介绍及思考 J, 幼儿教育 2010 (475). 3佳玲.赵宣. 奖励的学问学前教育 J, 幼儿教育 2010 (03). 4郑金洲.教育通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 5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6方富熹.方格.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9作者简介:李蕖(1980.12) ,女,本科,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机关幼儿园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