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在高校新生中构建“导生制”教育管理模式的思考摘 要:本文从大一新生特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实际情况、学分制改革等方面分析了当前在高校新生中实行“导生制”教育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工作阐述了“导生”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 “导生”的选拔和培训以及工作机制的构建等问题,并对“导生制”的发展方向和如何完善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是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教育管理目标的一种有效举措。 关键词:新生;导生制;教育管理模式 21 世纪的大学生成长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学习网络化时代,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高校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单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
2、,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导,注重共性发展和管理,自上而下的带有鲜明的科层特色。在实践中,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常常带来主体性缺失、创造性缺失、权变效应缺失等弊端,不适应新一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也为大学生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造成一定的障碍。在这种状况下, “导生制”教育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逐渐被我国高校所重视,它作为一种重引导轻管理的教育管理模式,在对学生共性培养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成为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辅导员制、班主任制的有益补充。 一、在高校新生中实行“导生制”的优越性 实施“导生制” ,旨在通过建立“以高带低,以老带新”管理机制,2有效协助班主任、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开展新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
3、,在师生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同时,为高年级学生骨干提供全方位工作锻炼的平台,为他们将来成功步入社会,成为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工作基础。 (一) “导生制”适合大一学生身心特点 大一学年是新生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学习要求、生活环境和社会活动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很多大一新生都出现不适应性,感到茫然和焦虑,需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指导,传统的辅导员、班主任制只能进行“面”上的教育和管理,无法深入“点”上,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我概念进行教育和引导。此时,选拔一批优秀高年级学生协助班主任和辅导员对一年级新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引导帮助和组织管理,意义重
4、大。 (二) “导生制”可以分担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工作任务 相比较以往,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庞大,而作为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辅导员的配比比例没有与之匹配,因此出现一个辅导员管理二三百个学生的现象。由于学生数量过多,导致学生管理“一窝上”的出现,很难发现学生个体所出现的问题。 “导生制”的出现无疑可以分担辅导员的工作任务。 “导生”本身也是学生,生活在学生的群体中间,与学生朝夕相处,更能有效发现学生的一些问题。 (三) “导生制”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工作效度 随着“90 后”及更年轻的学生相继入学,由于这批学生自身的特点,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目前大部分高校出于提升辅导员队3伍素质的
5、考虑,招聘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来担任辅导员,相应地也增加了与学生的年龄差距。而“导生”和学生在年龄上是一代人,况且“导生”本身就是学生,没有教师的身份与威严,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突出了“朋辈”教育的作用,他们以高年级学长的身份出现,和学生的地位是对等的,容易被学生接受,彼此更容易进行交流。新生中出现的问题和存在的困难也能够通过“导生”及时得以反映和解决。同时, “导生”作为过来人,了解不同阶段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和心理困惑等,能有的放矢地引导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学习效率。 (四) “导生制”适应学分制改革的需要 “导生”由高年级优秀本科生或研究生担任,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
6、教育管理,通过建立“成才指导” 、 “就业指导” 、 “勤工助学服务” 、 “心理咨询”等服务组织,以学生宿舍为阵地,学生为中心,学校为主导,“导生”为助手,学生社团为载体,各类中心为职能主体,适应学分制及后勤社会化发展趋势。面对学分制后班级弱化,学生管理失去有效载体的现实, “导生制”充分利用后勤社会化提供的学生公寓这一新的学生聚集地,适时将学生宿舍转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可有效地将管理育人与服务育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还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 二、 “导生制”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导生”的工作内容 总体上来说, “导生”应承担以下五方
7、面的主要工作: 41.思想上导航。传播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所联系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减少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问题,使他们成为有独立思想的、理性的青年。 2.学习上辅导。积极配合学校、学院加强学风建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理念,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帮助他们提高自学能力。 3.生活上指导。要求“导生”要经常深入宿舍、班级,关心所联系的学生的生活,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及时向学校反映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做好困难补助及国家
8、助学贷款的申请工作,使贫困学生及时得到有效的援助。 4.心理上疏导。 “导生”要留心自己所联系学生的心理状况,经常跟他们谈心沟通,引导他们正确评价自己,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常见的一些困扰和问题给予力所能及的解答和帮助。对于心理波动较大的个案,一方面及时与该同学谈话沟通,另一方面马上向学校汇报,或者与他们的家长取得联系,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5.行为上引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让“导生”来引领自己的指导对象,给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是“导生制”的重要意义。 “导生”生活在同学中间,他们的事迹真实、可信,说服力强,感染力强,通过“导生”以身作则,对周围的学生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和强烈的感召力,
9、进而转化为改变不良行为的动力。 (二)明确“导生”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5可信、可亲、可敬、可学是“导生”的定位,他们是新生的学哥学姐,是新生的良师益友、 “导生”要身心投入,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增强与学生的感情,争得自己学生的信赖。同时,要善于运用各种形式创造易为学生所接受的别有情趣的方法。力求全面指导学生,弥补辅导员因客观原因所造成的工作上的不足,与教师的工作形成互补。“导生”之责重在引导,而非“插手代办”或“以管代导” ,要及时向新生辅导员反馈有关情况,配合老师做好相关工作。 (三)建立“导生”的选拔和培训机制 新生“导生”的选拔和培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在选拔方面,“导生”在
10、政治面貌上需具备党员身份;在工作经历方面需担任过班长、团支书等主要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秀需获得过奖学金;在个人能力方面,要求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这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不仅如此,具备条件的报名者还需进行面试等一定程序的考核,取胜者才能被确定为“导生” 。在培训方面,由于新生刚步入大学,可塑性非常强,对新事物也很好奇,他们常常把“导生”看作榜样和学习的目标, “导生”的一言一行对新生可能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导生”进行一定的培训,让“导生”清楚自己的职责,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学校针对“导生”的职责与能力要求,邀请在学生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
11、教师及相关管理人员分专题对“导生”进行业务培训,规范统一言行,提升“导生”的能力与素质。 (四)构建“导生”的工作制度 61.建立“导生”例会制度 每两周举行一次例会,汇报新生的情况,互相交流工作心得,互相激励,互相帮助,提高工作认同感。另外,可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兴趣爱好等。近年来,单亲子女,下岗、特困家庭子女不断增多,学生之间经济差异、思想差异非常大,不少学生不愿将自己的心事告诉老师,而愿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导生沟通,交流想法,学校对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的掌握比较透彻,增强了工作力度。 2.建立“导生”工作的考评及奖励机制 每学年的第二学期,是对“导生”工作期终检验和激励时期,根据“导生”工作条例
12、在导生所带班级中进行抽样调查,并进行考评,以此作为对“导生”考评的依据。主要为:(1)班级学生对“导生”的总体评价。学生会向“导生”所带的班级发出问卷,就“导生”的工作能力、对班级的关心程度、总体工作素质、在班级中的影响、班级间的活动等几个类别由新生进行评定。在汇总统计时,设定具体分值,根据每位“导生”的平均得分值,评出候选优秀“导生” 。尽管操作程序烦琐些,但是能客观地反映工作情况和实际效果。 (2) “导生”的自评及老师的考评。对照“导生”工作条例,使导生自己根据其工作效果,给自己打分,有关老师再结合被导学生对“导生”的总体考评及其工作实效,最终评出优秀“导生” ,并在“五四”表彰中给予物
13、质和精神奖励,以示对“导生”工作的充分肯定,同时也调动了“导生”的工作积极性。 三、 “导生制”的完善和展望 (一)加强对“导生”的监督和指导 7“导生制”的实践中避免不了,有个别“导生”会把自己一些不被认可的思想传输给所在组的学生,比如有“导生”对师弟师妹们说“有的课(比如死记硬背的课、开卷考试的课)可以不去听,但是数学等核心课程一定要听”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误导。学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科学道理,都是一名合格学生的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导生”的师德修养、增强对“导生”的督导力度十分重要。 (二)突出“导生”的“顾问”地位 作为“导生” ,不可能对所指导的学生事
14、事介入,也不可能强迫他们去做一些事情,更多地是通过引导等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导生”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有力助手,如果对学生管得太多,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一些负面影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其产生对抗情绪。 (三) “导生”要正确处理好学业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导生”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导生千万不能因为工作而影响了学业,应以学业为重。同时学校在导生的学习方面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以保证“导生”的学业不受影响。 (四)进一步完善“导生”的奖励制度 从本质上讲, “导生”也是一名志愿者。 “导生”协助管理、指导学生虽然是在锻炼自己,但也要耗费很多时间。因此,在评优、评奖等方面应
15、给予他们一些政策上的倾斜。若情况允许,应该给他们发放一定的津贴。 8总之, “导生制”是新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为保证其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必须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加强“导生”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为保障。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导生制”本身存在的先天不足,坚持其与“导师制” 、 “班主任制”等教育管理模式配合运用,互相支持,互为补充,这样才能在高校新生工作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绩。 基金项目: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辅导员专项基金(FD1103)及青年科技基金(QN1030)资助。 参考文献 1邓 敏.中国的“导生制”探微J.上海教育科研,1999, (1):28-30. 2邹茹莲.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机制探究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7, (3):51-53. 3胡凤阳, 李捷.导生制发展的历史回顾与断想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 (1): 45-48. 4杨国峰. 大学生导生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5, (5):43-44. 5张乐平.学分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19(5):80-82. 6魏景柱,段志雁,陈权英.导生制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新模式J.呼兰师专学报,2004, 20(1): 29-31.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 西安 71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