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多元对话”国际学术会议论文述评孝道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与首要道德,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进一步增强,从民间到官方,传统孝道文化都非常受重视。2013 年 7 月 19 日至 20 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联合湖北工程学院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孝文化研究所、韩国孝学会,共同主办了以“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多元对话”国际学术会议。 来自中国内地、台湾、香港以及韩国、美国的五十余位学者莅会,共提交论文 42 篇,国际著名比较哲学与汉学家安乐哲教授,韩国圣山孝大学院大学校长、韩国孝学会会长崔圣奎先生,海峡两岸著名学者
2、黎建球、万俊人、肖群忠、肖波等出席会议。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分别讨论了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传统孝道的文本与历史演变;二是传统孝道的问题及其义理研究;三是多元文化与宗教孝道观的比较研究;四是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反思。以下分别从上述几个方面略加述评。 一、传统孝道的文本与历史演变 传统孝道的文本与历史演变,是本主题研究的基础。 的孝:儒家角色伦理与代际传递之动力一文虽然立足论语文本,但实际上是以一个中西比较哲学家的广阔视野,阐述了孝是立足于关系至上的儒家角色伦理基础之上的,是一种代际、文化继承与传递的动力。该文对2“孝”的最新英译也值得关注和重视:“按照惯例, 孝用英语可以表达为 fmal p
3、iety(子女的虔敬) ,但是我们把它译成 faITlily reverence(家庭尊重) 。 ” 先秦孝悌观之形成、演进及其当代困境一文以四书与“郭店楚简”为材料论述文章主题,勾勒了先秦孝悌观演变的内在逻辑,该文对美国学界关于孝道的支持与反对理论做的简单介绍,对楚简材料中孝道观的概括梳理都值得关注。该文对孝之本质在于敬诚志道、孝是中国人自我实现的必由之路、孝与政等的理论困境的揭示都是新的贡献。 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个变革时期,这一时期传统孝道是如何变迁的?从魏晋时期的孝道讨论看传统孝道的变迁一文以思想史与生活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我们揭示了这一时期的孝道变迁。该文指出:“魏晋时期,尽
4、管玄风日盛,祸乱迭起,传统儒家道德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伪孝道受到了反名教士人的激烈批判,但是,孝道本身并没有因之而解构,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时代话语中,成为魏晋时期新的思想话题,表达了魏晋士人对传统孝道的困惑,也展现了他们对注入了新的元素的孝的思考。围绕着孝道出现了忠君与孝父之争,名教与自然之争,生孝与死孝之争。这些争论兼具道德思想史、道德生活史以及教化传播的意义,也就是说在这一时期,传统出现了松动,但并朱被撼动;孝道注入了新意,但不曾被取消。 ”这种断代史学研究非常有意义。 二、传统孝道的问题及其义理研究 问题与义理研究,也是孝道研究的重要方面,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本一文认为,孝是中国传统
5、社会的立国之本与社会之基;孝是中华3传统文化的显著特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孝是中华传统道德的百善之先。孝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深厚的影响,孝成为中国文化逻辑之网的纽结和核心。孝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体现在:第一,孝在当代中国社会不再可能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基础;第二,孝作为传统文化的首要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可以成为重要的价值资源;第三,孝在当代社会不再可能成为“全德” ,但仍可成为“源德”与“首德” 。孝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体现在:一是孝有助于当代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二是孝文化的弘扬有助于亲子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三是孝文化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
6、责任感;四是孝文化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传统孝道的生命本体意识一文则从生命论的角度解释并论证了孝在中国文化中何以成为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的原因和理由。该文认为,在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中, “追孝” 、 “不朽”与“继后”等观念,具有鲜明的生命本体意识。重视尊祖敬宗的祭祀,就是对自身命之所由与所出的生命本根的尊重。重视德业的不朽,延续并发展了中华的文化生命,而继后则是对生命价值的直接肯定。 仁与孝的关系及其现代价值一文则从思想史的纵向、义理诠释的横向及当代关怀三个纬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该文指出汉唐以孝悌为仁之本,宋儒提出论行仁为孝弟之本,论行仁孝弟
7、为仁之本,把“仁”看做是超越的形而上本体,而把“孝”统属于“仁”本体意蕴之中,强调孝的道德实践性。明清以后学者批评宋明儒者,回归汉唐孝悌为仁之本,从思想史的4发展逻辑上看走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道路。仁与孝关系的讨论融天道性命与百姓日用、道德哲学与道德实践、伦理核心与伦理基础为一体,形成体用、本末、先后、总分等相互融摄、相互包含,形成了相辅相成、相维相济、互为支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而独特的思想结构形态。 三、多元文化与宗教孝道观的比较研究 孝虽是儒家文化的核心理念与特色,但不同文化与宗教,都有处理亲子代际关系的文化传统。另外,各种宗教也有对待孝道的不同态度。不同时空与文化背景下的孝道观是如
8、何的,中韩孝道之比较与中韩孝道之交流,这些问题在学者们提交的论文中都有所探究,使孝道文化对话体现出一种多元性与开放性。 古代雅典社会的孝系统分析一文的选题,在中国学术界非常鲜见,韩国学者的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新鲜的学术资讯。该文认为,古代雅典的“孝”系统大体上分为三种形态:柏拉图的“孝”系统是带有现实性的权威主义形态;智者学派的“孝”系统相互保险性的形态;把两者统一起来的亚里士多德的“孝”系统则是折中主义形态。当然这三种形态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现代的“孝”系统在民主主义深化过程中极大地包含了智者学派的相互保险性的“孝”性质。该文还认为,正如汉谟拉比法典所记载的, “孝”的思维起源于公元前
9、1700 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五世纪时传到了东方。这种观点具有西方中心论之特征,与中国人的认知相距甚远,但也是一家之言。 各大宗教在孝道观上的相通一文认为,中国文化中存在着人本主义5的儒教,自然主义的道教、佛教以及神本主义的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虽然它们历来在孝道观上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争论甚至彼此非难,但如果我们从哲学伦理学层面考察其中的孝论,并对它们的思想内涵进行对比和思考,则不难发现,至少在孝为德性与德行、孝是客观的伦理义务与责任、孝道通天或通神诸方面,这些宗教的确是可以相通的。传统孝道的宗教意蕴及现代孝道的重建一文对传统孝道的宗教意蕴做了准确的概括分析。首先,孝道是对生
10、命的安顿。从原初含义看,孝指向的正是人类的“终极关怀” ,解决的正是“生死问题” 。孝本源于祖先祭祀,回答的正是“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其次,从孝的内在精神看,孝既体现了对祖先的崇敬之情,也包蕴着对命运的畏惧和希冀,充满了宗教精神。再次,行孝是古代中国人重要的宗教性生活,孝道践行的各种礼仪规范,如同是宗教仪轨,烙着深深的宗教印痕。最后,中国古代尤为重视孝道教化,而孝道教化在古代社会也发挥了宗教信仰的精神导引作用。特别要提及的是。佛教孝亲观丰富了传统孝道,也彰显了孝道的宗教性。 韩国的“孝”与韩中交流一文是我们目前看到的韩国学者亲自撰写的较为全面介绍韩国当代孝道推广与弘扬运动以及“孝行奖
11、助法”文本内容的文章,对中韩两国共同的孝道传统与孝道文化以及两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老龄化社会问题,两国政府以及民间社会所采取的措施、教化都进行了比较分析。此文还介绍了韩国国民教育体系中生活与伦理课程中有关孝道的相关内容,相信这些资讯对于中国社会如何弘扬孝道、推动立法与教育都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借鉴。 6四、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反思 传统孝道的检视与转化一文全面论述了孝道的含义及其功能,并提出了现代转化意见。传统孝道之所以应该被重新审视是因为其具有权威性、阶级性与保守性。如何使现代伦理与传统孝道融合发扬?此文以一个哲学咨商的个案说明现代新孝道要强调亲子间的平等。在社会条件与价值观念已经改变的
12、情况下,固守权威主义的父辈肯定要失败,作为子辈应该把孝作为原则,把“顺”作为方法。这些观点都是很有新意和意趣的,借此也让我们分享了台湾辅仁大学学者提出的“哲学咨商”的概念:哲学咨商的目的就在借由概念的澄清。价值的定位、方法的寻求及建构达到助人的目的。 城镇化进程中孝道的嬗变与坚守一文选题视角独特,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是一篇现实感强、对中国农村文化有深切了解、观察分析深入透彻的优秀论文。该文以“生儿育女”与“养老送终”两项孝道的核心含义为分析理据,认为在当代中国城镇化过程中,孝道这一中国农民安身立命之道受到了严重冲击。城镇化改变了农民的生育观念,打破了农村家庭养老模式。首先,老年人在家庭中的
13、地位下降。其次,城镇化冲击了传统尊老观念,动摇了家庭养老的传统文化基础。再次,城镇化使农村老人从子女方实际获得的感情交流减少。城镇化改变了传统婚嫁模式,冲击了传统丧葬礼仪,瓦解了乡土家园情结,孝道的嬗变和流失也许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但是其消极的社会影响却是不容忽视的。当下城镇化建设应当转变城市本位思路,保留对“乡土”的足够敬畏,坚守孝道,使乡村在与城市文明的互动中得到新发展。首先,坚守7孝道有助于正确处理城镇化和传统文化的关系。其次,坚守孝道有助于正确处理城镇和乡村的关系。再次,坚守孝道有助于协调中青年农民和农村老人的关系。事实上,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协调同构,乡村生活将成为一种现代生活式
14、样,是一种比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生活方式更加亲密和谐、更加人性化的生活,也是更加节约能源资源、更加符合生态的“善生活” 。 五、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学者们围绕“传统孝道的当代意义与多元对话”的主题从各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与阐发,水平较高。对文献与历史进行了新的诠释,一些材料与解释角度都很新,如楚简中的孝道新材料;在义理与问题研究方面,对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孝文化的四维结构、孝道的生命本位意识、仁孝关系的研究都有深化。在多元文化与宗教的孝道观研究方面,我们看到了对古代雅典社会的孝系统的专文;有些学者对中国五大宗教在孝道观上的殊异与相通的研究,对孝道宗教意蕴的研究都相当深入。韩国学者对中韩孝道研究与中韩交流的论文,为我们提供了韩国社会的当代孝道实践的宝贵经验,表达了进一步交流的愿望。在孝道当代意义的重估与反思方面,学者们的研究深刻探讨了时代变迁给孝道带来的冲击,也充分认识到了孝甚至忠这些核心价值对于建设当代社会精神文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建设和谐世界的意义。 相信随着中国社会及儒学文化图对传统价值与孝道的重视,学者们还会持续关注孝道问题的研究,以回应时代的需要,为儒学价值的复兴与和谐世界的形成继续做出学术贡献! 8责任编辑:耿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