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序格局”社会中团结何以可能.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0480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差序格局”社会中团结何以可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差序格局”社会中团结何以可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差序格局”社会中团结何以可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差序格局”社会中团结何以可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差序格局”社会中团结何以可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差序格局”社会中团结何以可能【摘 要】费孝通先生精辟地指出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差序格局”特质。在这样一个富有亲疏远近关系性质的社会里,矛盾纷争不可避免,“团结”便显得尤为重要。著名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其“社会团结论”中对“团结”作出了精辟而独到的阐释。在文中,笔者欲以迪尔凯姆的这一理论为基石,来回答“差序格局社会中团结何以可能”这一问题,以寻求团结在中国长存的根基与条件,最终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差序格局;机械团结;有机团结;社会整合 一个民族,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有更大的力量。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特别是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中,怎样处理民族关系以提高社会整合程度,无疑是实现“

2、中国梦”的必要环节。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的经典论述。对此,不少学者都行过不同层面的论述,为后来者树立了旗帜。然而,现有研究多局限于对中国社会中“差序格局”本身的阐释,依然有可进一步开拓的领域。在本文中,笔者以乡土中国的“差序格局”特质为背景,结合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论,尝试寻求“差序”与“整合”之间的契合点,以进一步推动二者的融合,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 “差序格局”与“社会团结” (一) “差序格局” 。费孝通先生形象地描述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是独2具特色的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

3、成的弹性网络。它不同于西方社会那样像一捆一捆扎起来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到水面上所产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并且,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二) “社会团结” 。 “团结”一直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亦是人们不懈追求的一种理想生活状态。千种人万种相,不同的人对“团结”都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论可称得上是经典。 迪尔凯姆针对 19 世纪的欧洲剧烈的社会变迁所引发的社会冲突提出了社会团结思想。在他眼中, “社会团结与社会内聚力 、 社会整合的含义大体上相同,即是一条把个体结合在一切的社会纽带,是一种建立在共同情感、道德规范、信仰或

4、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以结合或吸引为特征的联系状态” 。它以社会分工为其物质基础,以集体意识为其精神基础,有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两种类别。其中,机械团结是一种建立在社会成员的同质性和强烈的集体意识基础上的社会整合状态,主要存在于原始(乡村)社会,有着很强的集体意识和一致的具体规范,由社区来执行其约束性法律,社会发展程度、个性发展程度及相互依赖程度都比较低;而有机团结则是完全与之相反的一种状态。 二、 “差序格局”中的社会团结 “差序格局”是一种集合体的关系表现,个人会依据自己需求而行3为。有欲望就会有争斗,有争斗就会破坏和谐,零散、混乱自然“应运而生” ,这是

5、常理。然而,通过分析与考证,我们便会发现事实是“差序格局”是井然有序的。 关系的亲疏远近,无疑是会使人与人之间产生阻隔。但是,在这样一种“差序”背后深深隐藏着的却是中华民族的经久不衰的文化精髓“和”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先天或后天的种种差异,某些复杂的事情难以由独自一人完成,从而便有了分工与合作。 迪尔凯姆认为社会团结的基础是社会分工与集体意识的存在。追溯时光,自古时起,中华民族便是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民族,以“和”为贵,生生不息,社会分工与集体意识始终都在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不断发挥着作用。 三、 “圈”之所起, “和”之所终 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 “差序格局”是中国特色的社会关系表现形式。笔

6、者认为,差序格局起于“圈” ,表于“情” ,而终于“和” 。 推动社会团结与整合,有利于个人找到归属感,降低自杀率,提高社会凝聚力,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然而,实现社会团结与整合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任务,尤其是在差序社会,更是难上加难,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把握现实,由点到面,推动整体发展。了解与把握实际情况是开展任何工作的前提条件。若是想要开展社会整合工作,便要先承认并认清我国社会的“差序格局”实际。 第二,从个人层面讲,个人是社会的基本细胞,社会的安定团结离4不开个人努力。在日益世俗化的社会里,利益至上、道德沦丧等问题不断凸显,这无疑会阻碍社

7、会团结与整合。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为了社会的团结发展,个人必须努力做到“角色自知、角色自觉” ,积极推动社会团结。 第三,从国家社会层面讲,立足现实,与时俱进。努力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构筑社会安全网,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第四,积极发展宗教的凝聚剂作用。宗教是人们寄托情感、慰藉心灵的有效途径之一,它将有着同一种信仰、同一种诉求的人们聚合在一起,有着强大的整合正能量。 社会团结是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必修课,尤其是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中,更是一门难度系数偏高的课程。在这样的课程面前,不回避、勇敢面对才是正道。从传统的“和”思想到现如今的“和谐社会” ,我们见证了团结

8、在差序社会中存在与发展的无限可能。与此同时,我们也坚信,在分工日益明细化、专业化的今天,只有稳抓民族背后的文化主流集体意识,坚持以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为共同信仰,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情操,正确对待社会分工与合作,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团结才能成为可能,也才能恒久流长。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5. 2 孙立平.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J.社会学研究, 51996(05):20. 3 (法)埃米尔涂尔干:社会分工论M.渠东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27. 4 任纪虎.转型期背景下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分析以迪尔凯姆的社会团结理论为视角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2(01). 作者简介:杨玉庭(1989.12- ) ,女,云南大理人,云南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 2012 级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社会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