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北京 7.21 暴雨报道看政府信息透明度的提升【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有明显提高趋势。从政府对北京 7.21 暴雨的处理方式可以看出,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尤为明显。除了遇难者人数,政府有关部门更具体详细地扩展到公布遇难者的背景情况,包括遇难地点和原因的公布。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还有具体的原因,这是一次突破,是让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名字,是对遇难者的尊重和祭奠。 【关 键 词】信息公开 民主意识 政府发言人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有明显提高趋势。从政府对北京 7.21 暴雨的处理方式可以看出,政府信息公开程度的提高尤
2、为明显。除了遇难者人数,政府有关部门更具体详细地扩展到公布遇难者的背景情况,包括遇难地点和原因的公布。此外,媒体还将关注的视角,拉向了补救措施以及人性等方面的关注。 一、我国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公开情况 (一)政府对于敏感的重要内容讳莫如深。一直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于灾难事件的态度是暧昧的,尽管不得不公开具体的遇难人数,但是对于人们更加关心的详情却总是躲躲闪闪,对于敏感问题更是十分避讳,甚至通过各种途径来掩饰严重后果。各级政府有意回避敏感问题,目的主要是回避责任。也正是由于政府公开信息的力度不够,以至于有些群众怀疑其公布信息的真实性。 22003 年的“非典”给了我们惨痛的教训:信息的闭塞使得给救
3、助病人和控制疫情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国政府在国际上也变得十分被动。及时公开真实信息、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是我国各级政府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二)政府为公开信息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近些年来,我国政府在突发性时间的信息透明度方面有了显著提升,政府为公开信息也响应的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2006 年 1 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预案 ,在突发事件公开报道方面揭开了历史的新篇章。2007 年国务院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公开条例 ,标志我国政府行信息公开本位迈了一步。 党的十七大报告文件中,首次使用了“知情权”的概念,指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其正是受 1977
4、年美国国会通过阳光政府法案的影响,这也“表明我们党解放思想,吸收世界有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成果的胸怀。 ”1 “单有知情权,而没有信息公开的法律制度,知情权就会落空。对公民而言获取信息是其权力,而对政府而言,提供信息则是其义务。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法律规定,是保障公民知情权的一个重要环节。 ”2 (三)中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取得的进步 1.首先要肯定政府信息公开方面的进步。伴随着一系列的公开政策和法律的制定,我国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也开始由被动姿态转变到逐步的主动姿态,尽管主动是建立在民众千呼万唤的基础上,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政府做的努力,要肯定政府的进步。 3在现代社会,掌握了信息,也就占有了资
5、源,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政府及时公开信息正是赋予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2.“非典”是政府信息公开常规化的推动力量。2003 年的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非典”疫情,真正起到了催化的作用。通过应对“非典”部署工作,中央各部委、各地方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快新闻发布制度的建立完善,也正是经历了“非典”这场硬战,更多部门意识到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性。 此外, “非典”时期,一批新闻发言人,如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等都由此脱颖而出,而且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种不同形式的新闻发布模式也建立起来了。可以这么说, “非典”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常规化的一股巨大力量。 3.7.23 动车事故是政府发言人制度走向成熟
6、的标志。在突发事件方面,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方面做的还不够到位,尽管如此,我国政府正在努力趋于完善,正是一些细节方面,人民看到了政府工作的进步。 铁道部的发言人王勇平的一些个性语言,引起外界强烈的争论。他的个人水平有限,但不可否认的是铁道部一直在积极公开处理高铁事故。基于此,王勇平是推动政府发言人制度走向成熟的推动力量。正是王勇平发言的不成功,才让有关部门更加重视新闻发言人的关键作用。 4.“7.21”北京暴雨是政府公开信息历史上的里程碑。在“7.21”北京大暴雨事件中,面对群众中的许多质疑,政府的做法是把遇难者的名单,详细信息包括遇难者地点、原因全部公开。在政府信息公开史上更是一次可贵的进步,是
7、政府信息公开的里程碑。 4“于行政而言,公布遇难者名单是因应民意的程式;于民心而言,名单则是抵达灵魂的仪式。将罹难者名单等信息庄重地发布在舆论场,是一个城市给予遇难者的基本礼遇。当这些名字撞疼了我们的眼球,我们记住的,才不会是一个模糊的暴雨的影子。 ”3 二、分析政府信息公开的必要性 (一)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及时性。当下,人们了解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不但信息量大,而且时效性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微薄的出现以来,随时随地发布信息、关注社会动态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北京消防” 、 “水润京华” “平安北京”等官方微博平台快速传递救援信息,赢得了网友的支持和认可。网友自发组织的爱心车队更是温暖了京城
8、,大家说,这是个正能量爆发的雨夜。人们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交流反馈,让政府和社会救灾渠道更宽广、更高效。 (二)人们民主意识的进一步提升。新闻传播媒介的多元化下,人人既可以是信息的接收者,又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 此次“7.23”北京暴雨充分体现了群众民主意识的提升,暴雨过后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对政府工作的拷问:特殊天气,地铁能不能延迟?“暴雨 61 年一遇”可信吗?暴雨中被泡车辆为什么还要贴罚单?北京的城市排水为什么如此薄弱?当然,最关注的是遇难者信息能否如实公布。北京市新闻办主任王惠说,正在辨识新发现的遗体,会尽快公布,并说北京市政府经过 SARS 的考验,不会再隐瞒伤亡数字。 人
9、们民主意识的提升促进政府的信息公开的力度越来越大,反之,政府的信息公开也促使人们的民主意识进步。 5(三)政府信息到了非公开不可的地步。 “一个无可辩驳的常识是,进行批评、建议的前提是充分知悉相关事实和情况。如果对相关事实和情况一无所知,如聋如盲,或者因为权威信息缺位,人们了解的信息来源于谣言的基础上,那么公民的批评、建议权能否正确、有效运用就不得而知了。 ”4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时代,提高信息的透明度是政府必须行使的责任和义务。即使政府不公开信息,群众也能通过其他多种途径了解到信息,而这些信息可能是不实的,有可能是来自于片面之词。在信息混乱的情况下,群众更容易听信谣言,也更易被不良居心的人所
10、利用。 三、分析信息公开的前提条件 (一)信息公开不能危及国家安全。信息公开是每个政府部门必要的公关过程,及时公开信息能树立政府的形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但是这个公开不是没有限度的,要在一个前提下进行,这个前提就是不能危及国家安全。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主要有两种情况会发生危害国家安全的问题。“一种是煽动危害国家安全,另一种便是泄漏、非法获取、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 ”5各级政府都要有衡量信息的意识,明确哪些是必须要向群众公开的信息,哪些是不能公开的信息,只有在不能危及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对信息给予最大化公开,服务于民。 (二)必须明确信息公开的范围和界限。我国的现状是保密范围广泛,并且标准模糊
11、,让很多公务人员无所适从,使得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长期习惯于闭门工作,较少有向社会公开信息的习惯。 6当下应该明确界定公开和非公开内容的界限,尽量避免较为模糊的标准,既可以让公务人员易辨别公开与非公开的内容,又可以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一方面有利于各个部门明确顺利开展公开工作,另一方面可以让群众及时了解到真实情况,通过及时反馈监督政府工作。 四、政府信息公开的未来之路 (一)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常态化。目前,突发事件越来越频繁,各级政府应该改变姿态,让信息公开工作走向常态化。一直以来,政府将信息公开作为“救火式”的工作进行。危机后,各种言论已经出现,政府这时才组织新闻发布会,找有关部门出来澄
12、清事实。由于先入为主的信息易占上风,政府再出来澄清,不但行为拙劣,效果还不明显。 各级政府应尽快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积极主动地向公众发布最新信息。只有政府公开信息工作常态化,才能在危机发生时处于主动地位,积极引导舆论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将危害降低到最小值。反之,则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二)政府信息公开必将走向制度化、体系化。政府各部门在信息公开方面取得进步的同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公开力度不够、公开范围小、信息公开不够及时以及限制信息公开的法规仍然不健全。毕竟这是个好的开始,我们不能要求政府短期之内就迅速做到完善,短期内完善是不现实的,这是一个过程。需要群众的监督,以及各方面制度的完善,
13、政府公开工作的展开才能逐步制度化,体系化。 (三)立体式、多维化的信息传播是政府公开政务的最佳途径。现代社会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信息,各个媒介各有其特色,政府信息公开7也要充分发挥各媒体的优势。 通过立体式、多维化的传播信息,充分发挥各个媒体的优势,使得各个部门各负其责,各尽其能,达到最佳效果。首先在及时性上发挥作用,及时的将信息发布出去,群众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迅速调整应对方案。然后再从深度上取胜,深入报道其详细经过、原因、结果或者趋势。最后通过基层的反馈,及时调整和修改方案。面对不同的危机事件都通过有效的程序,灵活的处理,就能够更好的处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四)电子政务是政府信息公开的必经之
14、路。电子政务是通过政府建立网络平台,和其他电子信息途径来处理政务,及时的公开信息。电子政务可以让政府工作在低成本,高效率的情况下展开,也更方便快捷的和民众互动,及时反馈。 “随着政府信息披露、回应性和公众参与性的改善,公众也会加深对政府透明度的认识,从而提高对政府的信任。 ”6 北京暴雨灾害后,北京市政府通过一系列有效补救措施,勇于担当后果的行为给其他城市做了榜样。也促使有关政府部门提出了新的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来应对突发事件?如何通过有效补救措施把社会和群众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次暴雨中,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值得肯定,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系列的不足。也正是看到这些不足,才促使将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更加完善,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219. 2孙旭培.新闻传播法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116. 83新京报.第 A02:社论来信 2012 年 07 月 27 日 4李世荣.中国青年报,20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