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单子的个体性出发对以人为本的再分析【摘 要】我国学界大部分学者认为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本质体现和内在要求,这种看法只看到了两者关系中的一个方面,还应该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方法论,只有这样,以人为本的理念才不至于空洞模糊,而是更加具有实践性和现实性,这就要求必须首先确立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和谐社会才有可能形成,这也是莱布尼茨个体性原则的现实意义所在。事实上,这也是对现实人的个体独立性作用于社会普遍和谐的本体论证明。 【关键词】个体性;整体和谐;以人为本;和谐社会 莱布尼茨哲学的重要原则个体性原则对于单子世界普遍和谐的巨大作用。莱布尼茨所描绘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完美的世界,宇宙是由自主的个
2、体构成的和谐宇宙,社会是由自由的个人构成的正义社会。这就说明,社会整体虽然包含个体,但如果想要社会达到和谐的状态,就必须以每个人为出发点,只要每个人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并且根据自己的善良本性生活,人与人之间就会达到和睦相处,这样,整个社会也就会实现普遍的和谐。所以,这一思想对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古老的个体性原则 纵观整个西方哲学史,形成了众多长期困扰人类的哲学迷宫,其中,与人类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个体与整体的矛盾问题。其原因就在于,2一方面,人是政治动物,社会动物,离开类的整体,个体人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整体性就是人类个体的先验规定性和现实规定性;另一
3、方面,人类整体总是人类个体作用的结果,没有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就没有整体的稳定与和谐,因此,人的个体性总是人类整体的先决条件。近代以前,由于自然经济的社会基础及与之相伴的人类个体的脆弱性和依附性,个体主义长期淹没于理性主义和信仰主义之中,文艺复兴以来,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要求个体从整体中彻底地解放出来,重新定位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这种新的要求表现为近代本体论领域争论的中心问题即“实体”问题,问题争论的焦点又集中在实体的本质规定性上。然而,在实体的本质规定性上,最重要的是“连续性”和“不可分的点”的关系问题,事实上也就是“整体”与“个体”问题的不同表现而已。 二、个体性与整体和谐矛盾的调和 莱
4、布尼茨根据单子的上述属性从两个方向对“整体”与“个体”迷宫问题进行了破解。第一个方面,每个单子都可以表象出不同的世界。由于每个单子知觉的清晰度不同,单子表象世界的能力也就不同,他说:“正如一座城市从不同的方面去看便显现出完全不同的样子同样情形,由于单纯实体的数量无限多,就好像有无限多的不同宇宙,而这些不同宇宙乃是唯一宇宙依据每个的不同的观点而产生的种种景观。 ”也就是说整个宇宙也在每个单子之中,或者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黑格尔就此讲到:“如果我们完全认识了一粒沙,就可以从这粒沙里理解到全宇宙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微知觉的无限接近形成连续性。由于单子知觉清晰度不同而形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
5、单子的等级序列,即使看似3同一等级的单子其知觉清晰度也不同,因此每个等级之间永远可以插进无限多等级的单子,这样以来,整个单子序列就构成了一个连续的世界整体。对此,莱布尼茨曾在人类理智新论的“序”中作了经典性的解释“任何事物都不是一下完成的,这是我的一条大原则自然绝不作飞越。 ”由莱布尼茨考察单子与由单子构成的宇宙之间的关系中,我们不难看出,在他所有这些关系中贯穿着一种次序和谐的思想,对于他来说,所有这些关系都是一种共存、一致、适应的关系,由这些关系构成的宇宙,无论从微观上看还是宏观上看都是普遍和谐的,也就是说,宇宙的连续性即宇宙的和谐。 三、以人为本理念中的个体性原则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
6、会的攻坚阶段,是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虽然,当前我国早已彻底摆脱了“人对人的依附关系” ,每个人在政治上获得了完全独立。但是这种独立性仍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我们需要依赖于商品,技术和权力等异己的东西,人的独立性仍没有完全确立。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一直都把人单方面理解为经济关系中的人,这种片面的做法导致了现代人的人性的严重异化,就像马尔库塞所揭示的那样。经济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而人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道德等多重维度的个体,怎样使人摆脱这种生存困境,从而进入真正的和谐社会,成为当今我国社会发展的一大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提出了“以人为本”地建
7、设和谐社会的理念。要做到以人为本,第一、就必须站在真正的“人本位”的高度,重新审视人的价值和本质。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和政府在管4理体制上要体现出对人的人文关怀,将人的幸福感的提升作为重要目标,因此要建立温暖人心的环境保障机制,管理者要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好员工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给员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从而激发员工的主动和创造性,而非把人只是当作生产和操作的工具。第二、在把“人”理解为现实的、具体、多向度的人的同时,我们还要必须注意到这个“人”必须具有清晰的自我意识和公民意识,目前,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教育、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我国公民素质参差不齐,很难达到所有人都具有清晰的公民意识。因为只有具有清晰自我意识的人才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承担应当的权利和义务。从这个角度看,提高公民素质是“以人为本”理念自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参考文献 1 黑格尔,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四卷)M.商务印刷馆,1987 版,第 181 页. 2 莱布尼茨,陈修斋译.人类理智新论M.商务印书馆, 1982 年版,第 49 页. 3 赫伯特马尔库塞,刘继译.单向度的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年版,第 9 页. 作者简介:冯信兴(1989- ) ,男,陕西扶风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