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康德到福柯:试论启蒙内涵的演变【摘 要】 文章阐释了康德关于启蒙文章写作的背景,对比分析了康德和福柯对启蒙的理解:康德认为“启蒙是人之超脱于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状态”鼓励人们去大胆探索;而福柯则认为启蒙可以理解为一种生生不竭的批判精神,人们运用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去认识世界,对各种偶像权威进行去弊除魔。 【关键词】 康德;福柯;启蒙思想;理性 一、康德文章的写作背景 自中世纪以来,宗教的蓬勃发展逐渐显现出了自身的弊端,它的消极影响逐渐被人察觉:对思维的禁锢,对人性的压抑;在庞大阴云的笼罩下,在上帝的独裁统治下,人逐渐丧失了自主自为的能力,思维的僵化带来精神生活的停滞不前。经过漫长黑
2、暗的中世纪,呼吁人们打破宗教独断、要求彰显人性的号角开始变得嘹亮。自 16 世纪以降,伴随着科学探索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重新认识世界;新的科学成果促使世界观的转变,旧有的知识已无法解释新的现象,亦无法满足人的认知需求。16 世纪盛行的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黑幕的一角,唤醒了人们沉睡已久的独立意识。人从幕后走到台前,充满人性的人开始成为绘画、书写的主角,人的情感、欲望也逐渐受到关注。但倚靠着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所提供的港湾,文艺复兴仍然无法将中世纪的雾霭涤荡殆尽。正如黎明前的报晓,文艺复兴的微弱之光历经近两百年的发展,终于迎来启蒙运2动所点燃的火把。在自然科学领域,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对基督教神学
3、提出巨大挑战,打破了天堂、地狱、人间的三层划分,一成不变的宗教信仰开始动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进一步增强了人们认识世间万物的信心,基督教的“一切皆由神主宰”的论调变得虚弱无力。人们将注意力转向自然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不再受神的宰制,而是独立自主的存在。发现自然、认识自然并改造自然的过程,也带来了人文科学领域的变革。 “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猛烈批判经院哲学,开始探索如何认识自然、如何探求真理的新哲学。摆脱了经院哲学的空谈,哲学的任务转向对真理的追求。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康德于 1784 年发表了答“何谓启蒙?”之问题 ,对“启蒙”的内涵做了详细阐述。 二、康德对启蒙的论述 康德在答“何谓启蒙?
4、”之问题中开宗明义,认为“启蒙是人之超脱于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状态” ,且“人的未成年状态”不在于人缺乏认识真理的能力,而在于缺少运用理性、探求真理的决心和勇气。他在首段结尾所说的“鼓起勇气去使用你自己的知性” ,也成为启蒙运动响亮有力的号角。 在康德所属的时代,理性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理性需要发挥其作用,需要得到合理的运用。理性的自由、合理运用,意味着人们要摆脱权威的摆布和操纵,摆脱人性中贪图安逸的那一面,获得认知的勇气和能力。三、福柯文章的写作背景 两百年之后,福柯再一次对“启蒙”主题作了深入探讨,但文章中3所讨论的内容以及所体现的观点,已经与康德在答“何谓启蒙?”之问题一文中的论述大不相同。
5、因为从笛卡尔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推崇理性、推崇人的大胆怀疑和独立思考的精神开始,到康德再到黑格尔,理性的作用被不断放大。在笛卡尔那里,理性被视为人所具有的一种先天的能力;人们不断地运用理性的力量去挑战神的权威、去解构它,把神从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拉下来,但与此同时,理性悄悄地窃取了这个位置。也就是说,理性取代了上帝的位置,认识、信仰、道德等各个领域都要接受理性的审判和检验。既然启蒙要求把一切事物都放在理性的法庭上去审判, 那么理性自身也不能逃避这种审判:理性裁断他者的同时, 却无法裁断自己。这样就会陷入一种悖论,当理性成为一统天下的君主时,便遮蔽了启蒙所蕴含的大胆怀疑、独立思考的精神。这
6、便是福柯写作何为启蒙一文的背景与契机。 四、福柯对启蒙的论述 相较于康德的答“何谓启蒙?”之问题一文,福柯的文章则显得隐秘、晦涩了许多。或许,这样的行文风格正好符合他的期望:不给“启蒙”下确切的定义,不去构建一个完美合理的知识框架;而恰恰是以这样的行文风格和阐释方式去体现他所理解的启蒙精神。这篇文章可以看作是对康德观点的一种创造性解读,他没有单纯的否定或肯定,接受或批判。福柯开篇便点明了文章的基调, “现代哲学没能解答而又无法摆脱什么是启蒙这个问题” , “现代哲学正是试图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的哲学” 。在这里就暗示我们,福柯不会给出一个确切无疑的答案,他看重的是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精
7、神气韵。 4康德在文章中说“启蒙是人摆脱他自己招致的未成年状态” ,不断地与自我惰性与怯懦以及权威作斗争,获得自由使用理性的勇气和决心。总的来说,康德对启蒙的态度是乐观的。而福柯恰好对此提出了质疑,因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否定了康德的这种乐观理想。因此,福柯在文章末尾指出“我们所经历的许多事情使我们确信,启蒙这一历史事件并没有使我们变成成年,而且,我们现在仍未成年。 ”也就是说,启蒙不是需要我们去实现的一种既定的状态。 根据韦伯的观点,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理性化的过程,人们越来越有力地运用理性去控制自然和社会, 同时也沦为理性的奴隶。启蒙的初衷是要用理性来摆脱一切专制, 可启蒙后的理性反而使自身成了专
8、制的暴君。正如福柯所言, “企图逃避现实的体系以制定出另一种社会、另一种思维方式、另一种文化、另一种世界观的总纲领,只能导致这种最危险的传统卷土重来。 ” 在福柯看来,康德对启蒙精神的解释是没有错的, 他不能赞同的是由此而导致的对启蒙理性的无限放大。因为这么做,是同启蒙的批判精神相背离的。启蒙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批判精神,福柯在文章中说,我们“不应该把它视为一种理论、一种学说” ,它应该被看作是“态度、气质、哲学生活” 。启蒙塑造了人的某种哲学气质, 而这种气质就是启蒙所蕴含的批判精神。这种批判精神也是启蒙的动力和源泉所在。我们要做的,不是要么接受理性, 要么将它打入深渊、弃之不顾。而是要变革我们
9、的思维方式,重新理解启蒙,启蒙需要批判地存在。它处在一种永远被激活的状态。 5五、结语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康德与福柯对同一问题所做的不同解释:在康德看来,启蒙是一种可以通过理性的合理运用而达到的理想状态;而在福柯看来,启蒙可以理解为一种生生不竭的批判精神。人们运用这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认知方式,对各种偶像权威进行去弊除魔。因为福柯所诠释的启蒙永远存在于对当下的追问中,它所关注的是现在,与现在性的“偶然、短暂、转瞬即逝”不谋而合。他从这种启蒙所具有的独一无二的气质出发,对现代性也做了新的解释:现代性是“一些人所做的自愿选择,是一种思考和感觉的方式,也是一种行动、行为的方式” 。或者我们可以说,启蒙永远具有现代性的特质。对启蒙问题的回答是开放的,它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福柯所看重的是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独立思考、大胆怀疑、勇于批判的精神。 【参考文献】 1 福柯.福柯集.杜小真选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 2 康德.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李明辉译,联经出版社,2002. 3 汪民安.现代性,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孙怡冰(1987.11-)北京外国语大学 外国文学研究所,2012 级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