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性的三个维度探讨教育与人性的关系.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1487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人性的三个维度探讨教育与人性的关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人性的三个维度探讨教育与人性的关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人性的三个维度探讨教育与人性的关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人性的三个维度探讨教育与人性的关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人性的三个维度探讨教育与人性的关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从人性的三个维度探讨教育与人性的关系【摘 要】教育对象是人,教育的世界即是人的世界,为此任何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必然要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上以及对某种人性假设上。人性观制约着教育观,教育与人性的关系是教育学研究的永恒命题。 【关键词】教育;人性;三维度 什么是人性?人性和教育是什么关系?教育的对象是人,为此任何教育思想或教育理论必然要建立在对人性的理解上以及对某种人性假设上。探讨人性有利于实现人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标,把人培养成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 一、人性三维度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人性的界定有两层涵义:人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第二,人性是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

2、情和理性。 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人性包含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与精神属性这三维度属性,这三个属性中的任何一种属性都无法脱离其他二者而独立存在,同时它们又存在着矛盾冲突关系。 (一)人的自然属性指人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物种,有着与其他动物一样的物质性,都具有食欲、性欲、娱乐、自我防卫能力等自然性。人的自然属性并不是单纯的表现为动物性,两者依然可以区别开来的。例如人脑的构造使得人可以称为人而不是动物,人在社会属性的作用下,人的食欲变成了美食欣赏,性欲变成了爱情,自我防卫能力变理解他人2与文字表达。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基础,即使其他动物生活在人类的社会环境中,由于不具备人的自然属性,不会形成人的社会属

3、性以及精神属性,也就不能称为人。 (二)人的社会属性指人与物的本质区别所在,它在人与动物之间划上了一条永远不能跨越的鸿沟。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社会属性指的是人在的实践活动中不可避免的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关系,从而在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社会特性,产生了诸如生产关系、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事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角色,形成了一定社会环境下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道德观等各种社会观念,养成了必要的社会劳动实践能力、道德规范。人从自然人过渡到社会人,是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这个过程的推动力就是人接受适

4、当的教育。来完善人的自然属性,完成人的社会属性。 (三)人的精神属性是人作为类的存在,同时又作为个体的存在的最本质的特征。世界上找不出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更不用说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是人的精神属性所起的作用,人的精神属性指的是人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形成社会属性的过程中,经过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选择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区别的心理因素和个性特征,如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等独特的表现。人被自然与社会双重牵绊着,但人具有自我独立精神意识,有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来冲破自然与社会的束缚,促进个人以至人类世界之不停的发展。不同的人相互碰撞造就了这个绚烂多姿的世界,推动人类

5、文明的3进步与发展。 二、人性的三个维度与教育的关系 尼采曾说:“人是一根绳索,连接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绳索悬于深渊上方。 ”这句话很好的诠释了人性三维度的关系,教育是使人这个绳索能够牢牢地拴在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之上的稳定物。 (一)人的自然属性要求教育必须尊重人的根本需求,并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来实施教育 人具有 “食色之性” ,其本身无可厚非,学校以及教师容易给他们认为是道德品格败坏的学生简单的打上道德败坏的标签,使学生容易受到鄙夷与排挤,从而失去了公平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人应该有的基本需求,在此基础上学会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娱乐是自然界赋予

6、生物的天性,生物在满足了自己基本的食色之需,其他大多数时间是用来娱乐与玩耍的,也正是他们的这一特性使得整个生物界多姿多彩。我们的教育是缺少娱乐的教育,或者说是扼杀娱乐的教育。有学者认为现在的儿童是没有童年的儿童,在父母以及学校教师严加管教下,除了学习还是学习,休闲娱乐成为考试考好的奖励,父母望子成龙无可厚非,但通过抑制孩子的自然属性来获取暂时的学习成绩,会给孩子造成生存的恐惧感,似乎不努力学习,就无法立足于社会,成为边缘性人。这样一种不是为了享受人生,为了更好的生活的教育,造成了现代人心理压力大,形成各种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人的社会属性是教育存在的根本原因,对教育提出了实质性4需求

7、 人并不是生而为人的,新生儿只具备了人的自然属性,没有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生活过,那么人的自然属性就无法过渡到社会属性,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例如从小在狼群里长大的狼孩,从狼群再回到人群,表现的狼性十足,也无法再适应人类的社会生活。从自然属性过渡到社会属性,需要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区别于动物之间遗传以及简单的生存模仿,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的,不能一蹴而就。人的发展成长是一个自然过程,教育的作用就是促进这一过程的发展。要让孩子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有用于社会具有正确的道德节操的实践者,就需要教育在其中形

8、成催化剂,使具有自然属性的新生儿满满成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人。 (三)人的精神属性对教育提出了本质的要求,培养人的精神属性是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之所在 每个人的大脑系统不一样,导致了其潜在的精神属性是不一样的,在社会化过程中,人会顺应自己的自然需要,根据自己潜在的精神属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方法,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各式各样不同的人。人类世界也正是因为发挥人的潜在的精神属性而呈现不同的风采。人的精神属性要求我们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或者是学校教育时, 要能够顺应孩子潜在精神属性,也就是说能够尊重孩子多样化的存在,顺应孩子的选择以及需要,并且能够自觉选择有利于他健康成长的教育方式方法,

9、这样才符合他们的发展需要。孔子有一句话叫做“己不5欲勿施与人” ,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老师及家长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标准要求强加给孩子被动的接受一些不适合他们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兴趣的东西,这样也就抑制了孩子潜在的精神属性的发展,也就是抑制了孩子的天性发展,扼杀了孩子的自主发展与创造能力。比如给家长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那个特长班热门选哪个,而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能不能学好,这种顾此失彼的方法是以牺牲顺应孩子的天性发展,揠苗助长来换取来的只是非常片面的发展,后患无穷。严师出高徒的前提是严师知道什么适合徒弟才教授于他/她,能够因此施教。学校关注分数成绩而忽视素质教育,重视学校与教育的权威而不尊重学生的主体

10、,培养的是听话但心理素质差的学生。学生因为老师某一言行而做出自残自杀报复老师等极端行为屡屡被报道。学生被权威所压制,无法顺应自然的发展自我意识,挖掘自我潜能,而往往容易成为高分低能、情感淡漠、意志力缺乏、没有理想信念、缺乏创新精神等身心不健康的人,他们生活没有目标没有动力,缺少人性的丰富内涵,很容易成为啃老族或者是社会的寄生虫。 三、人性三维度对教育提出的要求 人性三维度是复杂,有的人过分看重欲望的满足而不择手段,不受社会属性的规范;有的人压抑他人的自然属性与精神属性,过度追求统一标准和井然有序的秩序,要求个人完全服从于社会,对人的基本需要缺乏关注,对人的自我意志、独立自由的思想进行压抑, 最

11、终导致的是社会的倒退,人性的堕落;有的人在精神属性里找到归属,却挣扎在生活水平线下,无法维持基本的人际关系。完整人性的形成有赖于教育,6要协调好人性的三个维度,减少之间的矛盾冲突,唯有通过接受以人为本的教育,只有教育才能引导人性升华,促进人性形成,体现人性的张力,只有教育才能够充分发挥人性的真善美。 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也就是教育存在的动力所在,教育的主体是人,教育活动是人的活动,人是教育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当学生在接受教育时,以牺牲了自己的个性、自信心及兴趣爱好,甚至部分地牺牲了他们的童年、青春和健康作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教育无法促进人的发展与完善,人性无法得以生成和发扬,只能被压抑扭曲。为了人

12、更好的发展,学校教师以及家长要以宽容科学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各种生理与情感上的问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表达方式和意见,采取平等商谈的方式与学生交流;改变灌输压服式教学,教会学生价值判断,感受和分辨善恶美丑。当我们以人性化的教育促进学生“成人”时,教育方可称之为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K.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M.人民出版社,1995. 3 周围.论人性与教育人性化J.教育探索,2011(3). 作者简介:杨淑娟(1988- ) ,女,江西抚州人,江西师大教育学院2011 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杨柳(1987) ,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师大教育学院 2011 级教育学原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