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从小人物身上看阿 Q 身上的悲哀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9-0208-01 当今社会是一个多元的社会,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社会意识形态下,社会生活的包容性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矛盾也加深了。尤其在经济上的两极分化,富得可以有很多富二代、官二代,而且很多富人的钱都是通过巧取而来的,而穷人只能不断的在一切不利的因素下,在现在利益大于天的因素下,艰难生活。同时,社会制度严重存在问题,现在是生命看不起病、活着住不起房、死了买不起墓地、吃饭渐渐都买不起菜了,除了工资涨得少外,其他的什么都慢慢在压榨我们,有钱有势超越了法律,没钱没势的只能好死不如赖活
2、着,道德现在也许连狗都不吃了吧,素质变成了我们的口头禅,而且是可有可无。 在当今社会这样的生存环境下,隐藏在社会底层的一股力量,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暂且称之为“小人物” 。这群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得不到社会的尊重,生活条件恶劣,工作繁重,生活压力大,家庭生活矛盾无法解决,长此以往,激发了他们对整个社会极大的仇恨。例如, “厦门公交纵火案”犯罪嫌疑人陈水总, “成都公交纵火案”张云良,他们所做的事,对社会而言可谓罪大恶极,可是他们自身,又有我们不得不深思的小人物情节。这让我们不由想起鲁迅笔下的阿 Q 形象。同样是小人物,同样是悲剧收场。阿 Q 是中国近代史上典型的一个小人2物形象,他
3、在社会生活中是一个“自轻、自践” 、 “自我毁灭 ”又自我抬高却被社会极为忽视的这样一个小人物。 阿 Q 生活在社会底层,无名无姓,无籍贯,也没有家,寄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没有固定职业,他的职业是给人家做短工, “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一名。阿 Q 在鲁迅笔下可谓是不折不扣的小人物,无籍贯,也无名无姓,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一名。历来人们对他的评价都停留在他身上所具有的民族的劣根性上面,或者说他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采取的“精神胜利法”这种自欺欺人的幼稚把戏。持批判态度的人颇多,看到小人物悲哀命运的几乎没有,在这里我有不同的观点和态度。纵观古今,造成小人物悲剧命运的
4、除其自身所具有的劣根性外,还和整个社会所赋予的生存环境有必然联系,在阿Q 身上,我们依旧能够看到鲁迅先生对生活在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惯有思想“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阿 Q 所惯用的精神胜利法,他在面对一切比自己强大,在他无可奈何的力量时,他都会积极调动脑子里面的思维细胞,进行及时的自我安慰,自我疗救,麻痹自我,以求浑浑噩噩地继续活下去。从小说中来看,确实是荒唐可笑,和别人发生口角时,他会间或瞪着眼睛道:“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挨了别人的打,他会认为是儿子打老子,从而找到心里的平衡,或者敢于第一个自轻自贱,说自己是虫豸,再或者“忘却” ,刚刚挨了假洋鬼子的哭丧棒,甚
5、至,自己打自己两巴掌,像是打了别人一样在阿 Q 看来,似乎自己永远是胜利的。可是,笑过、骂过之后,我们发现,让阿 Q 如此沉迷地陶醉在精神胜利法的怪圈中,是与当上的社会压迫有3必然关系的。回想当初,赵太爷之流剥夺了他的姓,生活中,处处都是弱肉强食的争斗,最后连恋爱也成了悲剧,在这样一个冷漠而又无情的社会,像阿 Q 这样可怜而又可悲的无产阶级,在不懂得如何反抗的时候,也只能用自我麻痹的精神胜利法苟且偷生地活下去了。因此,阿 Q 精神胜利法的形成是与当时的社会形态有关联的。而陈水总的生活状况是:曾在 1970 年因为家庭生活来源被切断,随全家下乡,历尽艰辛于 1983年回城,但没有安排住房(一家
6、10 口住 28 平方) ,没有安排工作,自谋出路直至 1994 年(40 多岁)勉强娶妻生女,后又摆摊卖麻糍为生但摊位遭到取缔,数十年一直挣扎在贫困线上。在局口街生活了 40 多年的庄大妈印象中,这人“斯斯文文却不太爱说话” ,路过她的服装铺偶尔会点个头打声招呼,但多余的话也没有。这些人犯罪了,确实可恨,可是有谁想过小人物内心的悲哀,谁来给他们在“黑暗的生活中”指一条明路?谁来解决发生在他们身上真正的矛盾? 看过阿 Q 正传的读者是否还记得,小说第九章的内容叫做“大团圆” ,颇具戏剧性的一个题目,似乎这是一个圆满的结局,可是看完并非尽然。文章的结尾真应了先生的那句至理名言“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
7、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奖拿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小说的结局可谓是典型的喜剧式的收尾,可是,这笑里满含的是泪水,小人物阿 Q 被糊里糊涂的杀一儆百了!这是阿 Q 的悲哀,也是小人物的悲哀。古今中外,不少作家都在关注小人物,在写小人物。郭沫若曾说过:“鲁迅的作品和契诃夫的极为相似,简直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假使契诃夫的作品是人类无声的悲哀的音乐,鲁迅的作品至少可以说是中国无声的悲哀的音乐。 ”4但是阿 Q 的形象不同于是契诃夫笔下的 “小公务员之死”中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形象。这个小庶务官因在戏院看戏,打了个喷嚏,唾沫星子溅到了坐在前排的三品文官布罗夫将军身上,而因此引发的一系列道歉和
8、不安,生怕将军怪罪惩罚,即使将军言明没关系他也不能释怀,竟然在自我设置的忧虑中吓死了,他是清楚谁在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谁对自己有生杀予夺之权而忧虑过度死亡的,想生存,却又在社会的重压下找不到方向,只能自我迷失,充分说明了作为小人物的悲哀。而阿 Q 是在一种糊里糊涂茫然的状态下奔赴死亡的。他生活在社会最底层,除了“一条万不可托的裤子”外,他一无所有。他是那个社会受欺压受剥削的无产者中的一员,但又不甘于被人欺辱,他不懂得正视自己被侮辱、被剥削的奴隶地位,于是就采取了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来安慰自己。一个弱势群体的可悲可叹的一面为我们解释得淋漓尽致,带有滑稽,带有惋惜,可笑。他最终被砍头了,砍得不可
9、思议有理所当然,一个身份低微,得不到社会关注,有自身寻不到出路这样一个小人物,他的出路只能是和死亡越走越近。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阿 Q的命运与当时黑暗的吃人的社会有关,也与他自身的觉悟有关,它不同于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 清楚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有担心有害怕,他似乎什么也不怕,但他的身上又深深地烙着封建观念意识,当他看见钱太爷的大儿子假洋鬼子,就从心里厌恶鄙视他,在他看来, “辫子而至于假,就是没有做人的资格;他的老婆不跳第四回井,也不是好女人。 ”他具有农民的质朴、憨厚,却又夹杂着游手好闲的习气。当别人有意无意地说他“正能做!”时,他就很喜欢,5最后,他还很滑稽的担心自己在画押的时候画的那个圈不够圆而感到遗憾。想想我们的人生,有多少人十大人物,又有多少人是小人物,当有一天,大人物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受到小人物威胁时,小人物的民运可否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