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译汉翻译标准的思考.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2453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英译汉翻译标准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英译汉翻译标准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英译汉翻译标准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英译汉翻译标准的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英译汉翻译标准的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对英译汉翻译标准的思考摘要:在笔者的英语教学实践以及翻译实践中,一直努力遵从清末著名学者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然而,不论是翻译的教学实践中,还是社会翻译实践中,仍存在不少误译和翻译痕迹明显的现象,尤其对于没有多少翻译技巧和经验的大学生们更是如此。因此,不妨用翻译的最低标准“可读” ,来鼓励大学生及其他的翻译者们。 关键词:翻译 标准 可读 英语教学 随着不断深入的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较过去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学生的听说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克服了过去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弊端,但是翻译能力的培养没有受到重视。多数认为既然懂英语,就应该会翻译。并且在作为衡量非英语专业学生

2、英语水平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翻译分值比例极低,也使翻译教学一直不受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从 2013 年 12 月开始,题型作出调整,翻译题型的难度提高。由于缺乏翻译教学的训练,多数学生的翻译能力低下,这是事实。在中英互译时,无论是译成中文还是英语,都是语无伦次,词不达意。为了达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使学生能投身于新时期的经济发展,翻译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不妨用翻译的最低标准“可读性” ,来鼓励大学生。 1 我国翻译实践的现状 通常情况下,翻译是一项艰辛且繁琐的工作。受语言文化差异的影2响,以及译者自身素养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翻译的目标与

3、实践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中国的翻译实践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误译和翻译腔。在翻译过程中,误译的现象比较普遍,甚至在名著名译中也存在误译的现象。翻译要忠实于原文,在翻译中误译是大忌。在翻译过程中,不管译者的双语水平多高,驾驭文化的能力多强,翻译态度多认真,误译总是不可避免,在翻译中误译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需要指出,承认误译存在的合理性与误译是对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对于译文来说,如果表达不流畅,翻译文体不合理,这种翻译语言被称为翻译腔,在翻译过程中,将原语的语言形式、表达方式、句法结构等不加考虑地复制到移入语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不符合译入语表达习惯的语

4、言混合体。在形式上一味地追求紧随原文,根本没有重视译入语语言结构的特点、习惯等表达方式,进而导致译文生硬牵强,缺乏可读性,这种病态的译文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语言不顺,违背了汉语的规范,挫伤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语义不通,使得读者不知所云,有的读者甚至被引上歧路。这一点上英语更讲究逻辑,对于语言规范来说, “可读”是其最基本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含义明晰,合乎习惯,合乎语法,合乎文体的需要等这是翻译可读性的主要表现。对于译文来说,首先要具备可读性,与目标语的语言规范相符合;其次追求传达原文信息的准确性;最后要忠实于原文和作者,即“信” 。因此,在翻译标准中,将可读视为最低限度。所谓翻译就是将一种

5、语言的文字意义通过另一种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在进行英汉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要忠实于原文,确保译出句子3的通顺性、可读性,阅读起来不存在障碍,并且不会产生歧义。所谓英译汉就是将英语所表达的思想,通过运用汉语进行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对于英译汉的过程来说,就是正确理解英语原文所表达的含义,进而创造性地运用汉语将英语原文的过程进行再现。在进行英译汉的过程中,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第一,汉语所要表述的是英语原文的真实内容,也就是句子或文章所要阐述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句子结构。第二,通过汉语将英语原文的内容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将两种语言结构进行转换。由于时代不同,思想

6、不同,以及人的个性不同,导致人们对待翻译问题存在不同的看法。清末著名学者严复曾提出“信” , “达” , “雅”的翻译原则。我国现代作家鲁迅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力求其易解和保存着原作的风姿两个方面的内容。对于翻译的原则和标准,尽管还有很多人提出各自的看法和观点,但是基本上都可归纳到上述观点中。在上述观点中,其中,严复的观点最具代表性,能够充分地体现翻译的原则和标准,能够对翻译的一般规律进行反映。严复提出的翻译创作标准为“信” , “达” , “雅” 。所谓信,就是忠于原文,真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不能进行曲解。所谓达,就是确保句子通顺,不存在阅读障碍,不会产生歧义。所谓雅,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对

7、语言进行美化。因此,在英译汉的过程中,汉语所表达的意义需要与英语原文保持一致性,对于汉语的句子结构来说,通常只是为这一表达服务,而不拘泥于原文。在实际工作中,不同内容的翻译有不同的要求。要忠实于原文,在翻译过程中就要遵守适度原则,准确完整地表达出原文的内容,同时不能改变和歪曲原文,更不能增加或删减原文内容。要4做到“可读” ,就要按照汉语规范将英语原文翻译成汉语,同时确保译文的通畅性。在翻译过程中注意翻译方式的灵活性,不生搬硬套原文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使译文合乎汉语的习惯,进而使人更容易看懂,增强可读性。然而,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一些人只遵守译文的“忠实”翻译标准,没有遵守“

8、雅”的翻译标准。那么,忠实通顺的译文是否就是地道的,自然的合乎汉语习惯的译文呢? 2 可读性 翻译实践证明,中国的译著和译文能够符合“信” , “达” , “雅”或“功能对等”等最高翻译标准的实在难得。为什么不提出一个最低标准,进而鼓励和肯定大学生及其他译者所谓劳动成果呢?毛荣贵(上海交大外语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倡议:从翻译教学中常见的不合格译文出发,通过对减少错译,避免漏译,表达正确,吃透原文等若干翻译的最低标准进行总结,概括为一条标准,即“可读” 。对于任何文字材料来说,如果不能实现社会交际的目的,哪怕它的文辞已经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那么也不能认为其具有可读性。通常情况下,没有说清意思,造

9、成语言晦涩的根本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驾驭语言的能力有限,二是思维出现混乱。造成译文晦涩进而破坏可读性的原因有:一方面语言结构,所代关系表现不明,进而阻滞了达意。另一方面词义,词的含义与上下文之间的要求不符,进而犯了用词晦涩的毛病。通常情况下,对于可读性的破坏,语义晦涩或含混通常不是直观的,但是直接影响了语言效果,这是因为语言的职能就是达意传情。 “信” , “达” , “雅”三者之间是一个整体,彼此之间不容分割。对于翻译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如何写出目标语文5本,既要传达原意,又要确保语言规范。所以,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一方面忠实于作者的“欲言” ,确保译文真实;另一方面忠实于译文读者,确保译文辞必

10、达意;另外,忠实于目标语语言的表达方式,确保译文语言的规范性。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信” , “达” , “雅”与“可读”是相互联系的,规范的语言是它们的根基。作为一种基础性的语言规范,可读性包括:语法,习惯,文体和明晰四个要素。与“信” , “达” ,雅”的最高标准相比,事实上,可读并不冲突,译文最基本的要求是它所强调的,应符合相应的语言规范。因此,可以作为最低标准对译文优劣进行评判。同样,在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翻译部分中,共有五级评分标准,其中, “可读”一词出现在一到四级中,这充分说明评判译文的重要标准就是“可读”性,同时也是翻译标准的最低限度。 3 结论 在语言规范中, “可读”是一种基础性

11、规范。对于译文来说,首先要具备可读性,同时与目标语的语言规范相符合;其次真实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最后忠实于原文和作者,即“信” 。如果译文具有较高的可读性,那么才有可能达意,最后符合“忠实”的标准。如果译文缺乏可读性,也就是不可读,就谈不上“信” , “达” , “雅”的标准。翻译的最低标准就是能否可读,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翻译教学,才能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对他们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能力又具有促进作用。对可读性内涵的理解有助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提高,笔者相信会有更多的英语教师与学者关注翻译的最低标准这个课题。 6参考文献: 1金朋荪.大学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科教大学出版社,2009. 2刘小芹.浅谈英译汉的原则和方法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3陈谊.大学英语实用翻译教程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4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课程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