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多元文化视域下“90 后”大学生教育探析【摘 要】 文章分析了多元文化背景下“90 后”大学生具有的独特群体特征,认为高校教育者要适应新形势,把“90 后”大学生培养成为与其将来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的社会责任相适应的人才:要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90 后”大学生面临的问题;要创新方式,努力探索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90 后”大学生的教育方式;要营造环境,创设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90 后”大学生成才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 多元文化;“90 后” ;大学生;教育 “90 后”是泛指 1990 年至 2000 年之间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人口数量约有 1.5 亿,大体占全国总人口的
2、11.4%。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90 后”普遍为独生子女,而且目前多数正在接受高等教育。当今社会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先进与落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等各类文化现象相互交织并存。多元文化的现实存在给“90 后”大学生提供了多样的选择空间和自由,但多元价值和价值冲突也造成了“90 后”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和信仰迷失,给德育教育和大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多元文化视域下“90 后”大学生的群体特征 “90 后”大学生生活在社会转型时期,他们既是物质利益的受益者、网络时代的体验者,又是功利意识的受害者。他们普遍具有以下特征: 1、价值多元化趋势显著 2当前,我
3、国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多元化境况。这里面,既有西方文明的影子,也有资本主义功利思潮的影响;既有封建社会的腐朽文化,也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既有以好莱坞大片、韩日剧等为代表的影视文化,也有以各类选秀、超女、快男等为代表的世俗文化。这些文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渗透到不同群体大学生的心理,让大学生接触到了各不相同、相互矛盾的思想、信仰。在激烈的思想文化冲撞中,多数大学生在多元化思想中获取了博取众家之长、服务自我成长的因素,得到了多样选择、展现自我的平台。但多元文化也让部分大学生无所适从,经常陷入无法选择的困惑。更有甚者,个别大学生无法自控,失去自我,走上仇视社会、仇视他人的阴暗心理。 2、个性色彩浓厚
4、 “90 后”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较为优厚,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较好,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大多自信、自主,自尊意识和权力意识较强,普遍具有创新思维,喜欢表现自我,思想奔放而不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勇于发出个性声音。但是,另一方面,一部分“90后”大学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于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认同感不高,往往推崇非主流,自己接触社会较少,经受挫折能力不足,不能够承受生活重压。同时,难以处理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不同程度存在心理问题,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存在欠缺,协助精神不强,等等。 3、网络能力增强 “90 后”大学生也是伴随信息化发展的一代,网络时代是其作为现实的生活环境,他们
5、普遍善于利用网络技术获取资源。1现代网络资源3的便捷性和低成本,使得“90 后”大学生能够快速获得现代生活的资本。“90 后”大学生大多能够通过现代网络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浅阅读是“90 后”大学生存在的普遍现象。但同时,沉迷于网络文化的大学生,又往往逃避正常的人际交往,对社会漠不关心。 4、现实性意识浓厚 “90 后”大学生所接触的社会竞争激烈,市场经济发展迅速,他们更为关注自身的发展,普遍关心就业形势,更为关注自身发展,更加注重竞争,也能潜心提高市场和社会现实需要的各类专业技能。但同时,“90 后”大学生的功利意识愈加浓厚,道德判断也有更多的功利性特点,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意识逐渐
6、淡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日占上风,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成为部分大学生的“笑谈” 。 二、多元文化视域下“90 后”大学生的教育目标 现代大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社会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人才。在这里,教育不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全面培养人的发展,从本质上讲就是对人的塑造。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必须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协调、继承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理想性与现实性相联系的原则,努力把“90 后”大学生培养成为与其将来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承担社会责任相适应的人才。 1、有明晰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不同的文化冲撞往往容易使人迷失自我,因此, “
7、90 后”大学生要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 在实践上4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能够正视过去,面对现实,着眼未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同时,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够善于自我控制,对自己的情绪有着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时常保持偷悦、开朗的心境,当消极情绪出现时也能合理地宣泄和排解,自我激励。要正确的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形象和身体、品德和才能、优点和缺点、过去和现状,以至于自己所具备的价值和应承担的责任,都会有一定的认识;要愉快的接纳自己,面对竞争越来越大的社会,要坦然地承认、欣然地接受,不要欺骗自己、拒绝自己;要自觉地控制自己,能够根据社会、别人的评价和自己行动结果进行反省
8、,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目标。 2、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耐基指出:和谐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宝贵的财富。一个人成功 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多元文化往往造成多元的个体,这就特别需要“90 后”大学生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现代生活中,大学生要勇于克服自我中心功利型的人际交往、自卑冷漠孤僻的封闭型人际交往、妒忌猜疑戒备的萎缩型人际交往等不科学的人际交往,能容忍别人与自己在人生观价值观和信仰上的差别,遇事愿意并善于与人沟通,在尊重和信任他人的同时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3、包容意识与主流意识兼具 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
9、快,多种文化交织共存。多元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随之而来的影响也是多面的。 “90 后”大学生在多元文化思5潮趋势下,一方面要有博大的胸怀,采取“拿来主义” ,善于培养自己的跨文化能力,积极吸收多元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把自己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多元文化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主流意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多元文化视域下“90 后”大学生的教育策略 针对多元文化给“90 后”大学生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针
10、对新问题,研究新思路,提出新对策,着力培养适应多元化环境的一代新人。 1、高度重视,深入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90 后”大学生面临的问题 面对来自多元文化的挑战,要加强对大学生多元文化的正确引导,既要承认多元文化存在的合理性,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校和社会的理论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在辩证吸收多元文化有益价值的基础上,着力增强主流意识的吸引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的对接力度,增加“90 后”大学生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观的认同。要强化传播渠道的引领作用,加强对科学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宣传教育,
11、引导“90 后”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自觉克服极端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危害,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2、创新方式,努力探索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90 后”大学生的教育6方式 “90 后”大学生既有创新、现代的一面,又有较强功利意识、抗挫能力不足等弱点,还有道德变换、思维叛逆的个性。2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因势利导,发挥“90 后”大学生具有强烈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的特点,把握自我教育方向,创造自我教育空间,搭建自我教育平台,充分发挥“90 后”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主动性。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勇敢地承担起“90 后”大学生人文教育的责任,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
12、学习知识、崇尚真理的激情,形成稳定的心理特质。要加强警示教育,加强自律引导,强化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3、营造环境,创设适应多元文化背景下“90 后”大学生成才的校园环境 高校文化作为社会亚文化系统,是生长发展在教育环境中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每个学校在办学实践中逐渐孕育和形成的独特办学理念、道德规范、组织制度、体现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学风、教风、校风、师生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所具有的独特校容校貌等因素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它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高校要努力打造一个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一个健康文明和谐的教育氛围。这既包括高雅、舒适、优美、充满人文气息的建筑设施、活
13、动场地、绿化美化景点等相对静止的物态硬环境,又包括内容健康、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各种社团活动、文体比赛、学术讲座等动态的软环境,还包括相互关心、谦虚好学、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人际关系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3 7总之,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适应形势,更新理念,面对新的要求进行相应变革,不断开拓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丽.多元文化冲撞下的 90 后大学生德育教育刍议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2 张晋.90 后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研究与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2(02). 3 陈丽.多元文化视野中的 90 后大学生生活方式教育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09(04). 【作者简介】 刘印房(1972-)男,山东汶上人,德州学院社科部教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