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42546 上传时间:2019-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多元智能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启示摘 要: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指出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因此人人都有充分发展的可能性。这个理论对于现在就业困难的大学生而言是极具有指导意义的。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多元人才,多元智能理论倡导人的和谐发展。在大学生就业遇到困难时,也应该用多元智能理论来指导学生,做到人尽其才。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大学生;就业;启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1-0281-02 引言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指出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优势智能,因此人人都有充分发展的可能性。这个理论对于现在就业困难的大学生

2、而言是极具有指导意义的。 笔者曾经读到一则名为战胜命运的孩子的小故事。它讲的是: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但事与愿违,想当音乐家的那个孩子突然失聪了,而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失明了。两人为此都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捉弄。恰巧有一位老人得知了二人的遭遇,便劝导失明的孩子:“你的眼睛虽然看不见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何不改学弹琴呢?”他又对失聪的孩子说:“你的耳朵虽然听不见了,但你的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何不改学绘画呢?”两2位孩子听了老人的劝导后,心里一亮,为之一振。通过努力,最终失聪的孩子成了美术家,而失明的孩子成为了音乐家,二人都饮誉天下。后来他们又遇到了那位老

3、人,拉住老人连连道谢。老人笑着对他们说:“不用谢我,该感谢你们自己的努力。事实证明,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时,它常常会留下另一条道路。 ” 由这则故事,笔者想到大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如果各位遭遇就业难的学子能感悟到人各有所长,能在就业时发挥自己的优势智能,此路不通总有彼路通,那就业会难吗? 一、多元智能理论简述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 1983 年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把人的智能类型分成八种:语言-言语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1。Gardner 强调其多元智能理论的核心是突出学

4、习者的实践和创造能力,促进学习者的身心的全面发展,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智商的发展。这一论断还认为,每个人身上除了明显的一两种优势智能外,还存在其他的潜在智能。并且这些潜在智能具有整体性、差异性、实践性和开发性四个重要特征。该理论为我们多方面、高效率地培养人的素质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撑,给予了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其中就包括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启示。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体现及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体现 据统计:2009 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 297 万人,20103年实现就业人数 351 万人,2011 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率仅仅为70%。2012 年全国需要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总数达 7

5、10 万人,其中包括2012 年的 611 万大学毕业生以及 2011 年毕业后未就业的近 100 万人。由此可知: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一年年地不断增多,而就业率却与之不成正比。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毕业生就业供给与需求矛盾突出。每年高校毕业生毕业时的总体供给与社会需求的矛盾,实质上是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配置的矛盾的体现。 第一,中国现正处于人口高峰期,大量的新增年轻劳动力等待就业。“中国现有人口近 13 亿,人口基数大,新生劳动力增长过快,远远超过创造就业岗位的速度。未来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增长每年可以建立两个海南省,这对大学毕业生就业产生很大影响。 ”2因此,出现了毕业生数

6、量增长过快,而就业岗位的数量滞后,从而导致了经济的高增长与就业增长脱节的困难局面。 第二,随着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在短短几年内,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时代。近代最具权威的高等教育本质三段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学者马丁?特罗提出的“精英” 、 “大众” 、 “普及”的教育阶段论。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 15%的属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 15%小于 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 50%的为普及阶段。按照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天津等省市,其毛入学率 2005 年就已经达到了 15%,比国家计划提前实现了高等教育4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历史性跨越3

7、。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量”的扩张很直接,人们很容易感觉得到,这也让每个孩子都能实现大学梦。但“质”的变化则较为复杂,它包括: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成功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的变化。教育大众化允许中国普通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但由此引发的直接结果就是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因此在社会人力资源需求没有得到明显增长的前提下,就产生了供需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三,社会发展区域的不平衡。沿海发达地区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优越的生存环境和较好的发展前景,因此毕业生大量涌入,成为人才输入的主要省份。但

8、是另一方面,这些地区的人才聚集,竞争很激烈,所以很多学生不能顺利就业。但是即使有些学生在那些地方处于失业状态,他们也不愿转变观念,去竞争较小的地方如西部地区就业。与此同时在西部地区,却存在大量的岗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来工作。因为有些大学生认为西部虽然土地辽阔,但是地处内陆,在先进文化、先进技术和海外资金的引用上和沿海城市相比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并且交通不便,教育水平低下,人的素质不高,工资待遇差。这些因素都让一些大学生从心底排斥去西部就业。 2.大学生主观认识的错误。首先是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不恰当。比如有些大学生自认为他们自己是天之骄子,是社会的精英,这样的“精英情结”很强地束缚了他

9、们就业的观念,造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一些现状。而有些大学生片面地认为只有到大城市、大企业集5团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味地追求物质待遇和地域条件,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还有一些大学生受社会亚健康文化影响,加上不注重自身的修养,求职时过分看重休息时间和工作是否轻松。还有少部分大学生仍然认为工作存在高低贵贱之分。自古以来的“官本位”和现今社会“薪金第一”的观念,在社会上引起了对工作贵贱的划分。这种划分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十分深远,因而大学生对“贵”岗位趋之若鹜,对“贱”岗位避而远之。这种现状给目前并不乐观的就业形势更加增添了不少困难。 另外,据调查: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在单位的选择上

10、,选择党政群体、科研机构和外资企业的人数占到总人数的63%,而选择大中学校、乡镇企业、集体企业的人数却只占到 7%。在选择地区时,选择大中城市的有 95%,而选择农村、小城镇的仅有 5%4。 其次,大学毕业生自身的素质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一些大学生在学校里经常逃课,有些即使身在教室,也没有用心听讲。有些大学生,甚至把打工赚钱当成了自己的“全职” ,而把学习当成了“兼职” 。因此他们对所学的专业课程一知半解,更不用说在其他课程方面积累广博的知识。再加之他们本身年龄不大,社会知识和经验不丰富,因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导致了在应聘时不能也不可能充分展

11、示自己,从而与许多工作机会失之交臂。 3.用人单位设置的各种就业障碍。比如,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在招聘时往往要求面试者有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而许多应届毕业生却因达不到这一要求而被拒之门外。另外,有些用人单位存在着重学历而6轻实践的倾向。此外,还有些用人单位存在用人唯亲,而非用人唯贤的现象, “萝卜招聘”就是其中的特例。所谓“萝卜招聘” ,是对“量身定制”招聘干部的一种形象比喻,也指为有关系的候选人量身定制的招聘条件或者职位,来达到让关系户成功应聘的目的。尽管“萝卜招聘”的手段和用意全社会人人心知肚明,但是当事单位解释和回应起来都还是“理直气壮” ,不是巧合就是程序合法。还有的因为“人才匮乏,

12、急需人才” ,甚至连“解决夫妻孩子两地分居”也搬了出来作为理由。所以这些也都导致了毕业生就业的不顺利。 4.高校自身的一些问题。一些高校的办学理念和设备落后,专业的设置与市场供求脱节,从而导致了大学生毕业之后不能顺利就业。另外,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这一块上,部分高校不够重视。就业指导往往临近毕业时才进行,而有些就业指导仅仅是介绍职业,并且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脱离实际的泛泛之谈。 5.社会壁垒。近些年来,毕业生的择业多元化,自主择业已成主流,但是户籍、档案等一些因素仍然是大学生就业的障碍。许多大学生在面对“非本市户口免谈”的职位时,由于没有这一纸户口,而失去许多好的工作机会。 三、多元智能理论对大

13、学生就业的启示 多元智能理论对人能实现各方面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大学生的就业实际上也是一种从学校到社会、从理论到实践的人际智能发展。因此在大学生就业时社会要打破壁垒,学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家庭要提供智力和财力支持,大学生自己要务实,选择适合自己优势智能的岗位,7这样才能顺利就业,并使自己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莉.我国多元智能理论应用研究综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 (11):67-68. 2徐亚辉.多元智能:呼唤教师行为变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 (9):29-30. 3张扬,应若平.中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6):5. 4孙红永.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 (12):176-17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