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农机市场发展以及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变迁.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574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农机市场发展以及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变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农机市场发展以及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变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农机市场发展以及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变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农机市场发展以及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变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析我国农机市场发展以及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变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析我国农机市场发展以及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的变迁【文章摘要】 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国家对于农业整体扶持力度持续增长为我国农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农机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而系统的梳理,并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机工业在中低端领域的制造能力已经获得了世界普遍认可。 【关键词】 农机;贸易竞争力指数;竞争力 人口膨胀及强劲的经济增长为我国的农业领域带来了日益增长的压力,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农机化以提高粮食产量及生产率。中国近一半的土地已经实现机械化,但农产品的自给率仅维持在 80%左右,

2、保证粮食安全成为政府的重要任务。农机作为机械行业的子行业,近年来几乎未受到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行业增长速度令人瞩目,工业销售产值同比增幅已连续十年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 农机购置补贴、劳动力减少、以及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是我国农机得以快速发展的三大主要动力。特别是由于进城务工效益远高于务农经济效益,当前中国农村劳动力正持续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农村存量劳动力不断减少,通过使用农业机械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求日益旺盛,农业机械的经济效益逐步显现。另一方面,我国农机产品的出口也呈现出快速增长势头。除在 2008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重创外,我国的农机产品出口已保持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这是否就代表了我国的农机在

3、国际市场中已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经过国内产业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农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又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近年来我国农机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而系统的梳理,并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对我国农机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政策依据。 1 我国农机市场现状及特征 1.1 农机市场格局 我国农机市场在惠农政策拉动下,已连续多年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已能够生产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播种机等 14 大类 3000 多种农机产品,成为世界上农业装备的生产大国,产品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我国农业生产需要。 (1)区域市场格局 如今,农机工业已成为可以

4、代表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从而得到当地政府及金融机构的重视和支持,全国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已基本形成。从 2012 年各地区农机工业销售产值所占比重来看,山东省以 21.5%的比重位居全国首位,河南以 18.7%位居第二,江苏以 10.2%位列第三,浙江以 5.6%位列第四,上述 4 省内聚集了行业内 51%的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了 56%的工业销售产值。 (2)品牌格局 近十年间国家政策对农机化的大力支持,刺激了国内外农机制造企业对我国市场产业布局的加速。尚处于农机普及初始阶段背景下的我国农机市场,品牌众多、市场份额分散。随着我国消费者对精细化农机需求的上升,从客观上对生产企业在研发、制造水平等

5、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市场份额逐渐向优势品牌和品质、技术类产品聚集,受制于资金门槛、技术门槛和销售门槛,行业内大型企业的竞争优势开始显现。约翰迪尔、凯斯纽荷兰、马恒达等国际著名企业凭借资金、技术等优势纷纷抢滩我国市场,外资企业在行业中的权重进一步加大。 (3)产品结构格局 农机行业近年来一直是资本投入的热点领域,但资金的投入重点多在增加产能,而非新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目前我国的农机行业在选材标准、制造工业等方面尚无法同国际接轨。受农村经济水平及环境的制约,多年来始终以小型、中低端田间作业机械为主。大规模量产的产品种类主要集中在小马力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中小型整机领域,以及农用泵、各类机械零配件等;

6、而大型机械以及经济作物收获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果林机械等精细化农机产品则较为短缺。 1.2 农机市场特征 我国农机化具有结构性不均衡的特征。按农作物机械化领域来看,粮食作物的机械化水平要高于经济作物;按农作物种植地域来看,北方平原的机械化水平要高于南方丘陵地区;按农业开展工序来看,机械耕地机械化水平要高于机械种植和机械收割。我国各地区的农艺、种植习惯和耕作田地差异明显,对不同类型的产品需求各异。冬麦区是农机产品传统销售区域,成为拖拉机及配套农机具、收获机械的主要市场。拥有广阔耕地面积的黑龙江和新疆,农机化程度高,代表着我国大型农机具的发展方向。长江以南地区,地形复杂,以小块耕地面积为主,农

7、机化水平提高缓慢。与其他机械设备不同,在我国,农机的销售并非完全的市场行为,农民和经销商都在观望每年出台的补贴政策。补贴政策出台早,市场就会启动较早,相反会滞后。在这种政府补贴政策主导购买行为的市场模式下,由于每年的补贴侧重点都不同,因此农机生产企业很难按照去年的销售情况来预判今后的市场需求。农机销售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般三四月份是销售农机的第一个高峰期,而到七月份秋收和冬小麦的播种又会迎来第二个销售高潮。 2 农机产品对外贸易竞争力分析 2.1 我国农机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变化分析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计算最近四年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自 2010 年以来我国农机产品的贸易竞

8、争力指数指数均为正值,表明我国在此期间都是农机贸易的净出口国。2010 年贸易竞争力指数指数仅为 0.08,说明我国的农机产品进出口交叉较为明显,此时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仅接近于平均水平,尚未具备多少优势。进入2011 年后,我国农机产品的 TC 指数呈现出逐年稳步提高的发展趋势,2011 年较上年提高了 0.05 点,2012 年较上年提高了 0.13 点,截止至2013 年的 9 月份,贸易竞争力指数指数已达到 0.29。贸易竞争力指数指数的逐年提高,表明我国农机产品的国际贸易竞争优势正在持续加强。同时,指数目前尚未能超过 0.3,表明我国的农机产品仅具有相对微弱的出口竞争力,要成

9、为农机贸易强国还有一定的距离。 2.2 研究结论与启示 对我国农机出口来说,入世的影响对可以说是决定性的。随着世贸组织各国在关税、市场准入条件等方面限制的不断放宽,近年来我国农机出口保持了令世界瞩目的快速增长。产品出口额由 1993 年的 2.9 亿美元上升至 2012 年的 250.3 亿美元,二十年间增长了 85 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 26%。另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2 年中国农业机械累计实现进出口额 397 亿美元,其中,进口额 147 亿美元,出口额 250 亿美元,同比出口增加 8 个百分点。中国农业机械的出口市场及出口结构基本稳定,亚洲作为最大的出口市场,约占

10、据出口总额的 40%左右。这充分说明我国农机制造水平在不断提升,制造能力已经获得了世界普遍认可。 (1)产品出口结构 我国农机出口产品当前以发动机、柴油发电机组、水泵、轻型柴油货车、轮式拖拉机等中小型机械以及农机零件为主,出口品类相对集中,出口排名前 20 位的产品约占据了出口总额的 60%左右。其中,轮式拖拉机始终是面向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出口整机产品,但产品水平、技术含量等均属于较低层次。随着近年我国农机化程度的提高,国内大中型农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逐渐优化,农机产品的出口结构也相应有所调整,大中型产品的出口比重有所上升。 (2)出口主力市场 一直以来,亚洲、北美洲、欧洲始终是我国农机出口的主力

11、市场。其中,亚洲作为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始终占据我国农机出口总额的 40%左右。由于我国出口农机主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因此面对对产品质量及认证等要求较高的北美洲和欧洲的出口则呈温和增长态势。在主要出口国中,2010-2012 年间美国和日本始终位居前两位,约占据了我国农机出口总额 24%左右的份额,显示出发达地区强大的购买力。通过实证研究,为摆脱当前我国农机产品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占领国际市场的低层次发展战略,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机出口贸易的可持续性发展,可得出如下启示:第一,面对我国当前的农机产品出口现状,需要国家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从政策层面为我国的农机出口保驾护航。首先,继续支持企业技术创新,鼓

12、励出口农机产品由单纯的价格优势向技术、品牌、质量、售后服务为核心的新优势转变。其次,需要出台具体的出口标准,以期规范农机产品的出口秩序,避免恶性价格竞争以及劣质产品的出口,从而提升国产农机产品的国际形象。第二,技术核心缺失是当前我国农机发展的短板,但要求内燃机、传动等领域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并不现实。在当前国际产业转移和重组的大环境下,国内生产企业可以尝试转变思路,拓宽合作领域。企业未必要全面追求自主研发,集中企业的核心优势,做自己擅长的,不擅长的方面则可以考虑寻求国际合作。 3 结束语 伴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不断变化,我国对粮食的需求量和质量要求正在不

13、断提高。而农产品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又刺激了人们对农业投入的热情。这正是近年来我国农机市场向好的重要原因,并将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维持其快速发展步伐。受益于农机补贴政策的刺激,我国各类大中型农业机械市场近年来均处于高位运行,产品保有量急剧攀升。大中型农机产品消费者购买的目的主要是进行经营创收,保有量的增长将直接影响其经营收入。当前我国农机产品在全球范围内仍不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除价格外尚未建立起真正优势。伴随着国际农机巨头加速布局全球致使我国产品性价比优势的弱化,以及发达国家对低端产品需求的逐年萎缩,我国农机产品的出口显然缺乏维持长期大幅增长的内部动力。可喜的是,国内企业已逐渐意识到为客户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才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与此同时,新一轮全球性的消费结构升级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也给我国农机产品带来新的机遇。相信随着出口产品技术的日臻成熟、出口区域的不断扩展,我国农机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刘丽萍,王超安.我国农机市场步入理性发展阶段N.农民日报,2011-10-28. 2张秋平.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