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议沧州市风暴潮灾害与防御摘要:按照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原则,分析了沧州市风暴潮灾害情况,为做好风暴潮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工作提出了应有的防御对策。关键词:风暴潮;灾害;防御 中图分类号:S761.2 文献标识码:A 概况 1.1 基本情况 沧州市海岸带位于渤海湾以西,北起津冀边界的子牙新河口,南至冀鲁边界的漳卫新河口,海岸线全长 88km。海堤全长 111.705 公里,其中黄骅市 41.512 公里,渤海新区 27.718 公里,海兴县 42.475 公里。所辖海岸范围内,有 12 条河渠入海口:主要河道有漳卫新河、捷地减河、宣惠河、大浪淀排水渠、廖家洼排干、沧浪渠等。 沧州沿海辖区内有黄
2、骅市、渤海新区,海兴县三个市、区、县的共7 个乡镇,29 个自然村,耕地 11.3khm2,人口 13.92 万人。沿海滩涂地区地面高程 1.82.3m(黄海,下同) ,地势平坦。海岸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平均低潮位0.8m,平均高潮位 2.0m,最大潮差 5.0m,年平均涨潮 705 次,其中潮位在 1.3m 以上的 703 次,平均纳潮时间 1680 小 时,潮水为氯化钠型,含盐量为 2933%。 1.2 社会经济状况 沧州的沿渤海地带是推动京津冀经济圈隆起的一个重要支点。这里有丰富的土地、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及海洋资源,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各项基础设施也在日臻完善。临港产业正在快速
3、崛起,目前已有较大规模的工矿企业 30 余家,年产值 5.56 亿元。35 千伏变电站3 处,乡镇企业固定资产 3 亿多元,年产值 3200 万元。沿海有养虾池2.67 千 hm2,年水产品总量达 6000 万 kg;大型盐场 10 个,面积 40 千hm2,年产盐能力 100 万 T。水产品加工储存冷库 40 多处。沿海滩涂具有建港、发电、建设化工基地的优越条件和广阔前景。 风暴潮灾害分析 2.1 灾害调查 沧州市沿海地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易受风暴潮侵袭。建国后 1965 年、1985 年、1992 年、1997 年、2003 年曾多次遭受风暴潮袭击,给沿海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
4、大损失。 1965 年 11 月 7 日 12 时东北风 8 级,黄骅、海兴沿海 50 多公里的海挡被冲毁,23 个村庄进水,平地水深 1m 多,淹地 246.6hm2。 1985 年 8 月 19 日下午 4 时,受 9 号台风影响,黄骅新村、赵家堡、岐口遭到海潮严重袭击,潮水高 1.2-1.5m,冲毁虾池 46.7hm2,毁房数十间,死伤 68 人,牲畜 72 头。 1992 年 9 月 1 日遭受了一次大风暴潮袭击,黄骅段最高潮位 3.8m,黄骅、海兴经济损失达 1.34 亿元。 1997 年 8 月 20 日,受 11 号台风影响,我市黄骅、海兴和开发区遭受了建国以来最大的风暴潮袭击。
5、最高潮位 4.2m,海挡大部分被冲毁。沿海 25 个村进水,进水深者达 1.5m,一般 1.0m 左右,潮水穿过 307 国道,向内地推进多达 10km,潮水沿河道上溯约 50km。沿海码头、船台、海防公路、地方铁路、海挡、虾池、盐场及沿海电力、水利设施等皆被淹、被冲,直接经济损失 3.6 亿元。 2003 年 10 月 1112 日,又遭受风暴潮袭击,最高潮位 3.9m,沿海码头、船台、海防公路、地方铁路、海挡、虾池、盐场及沿海电力、水利设施等皆被淹、被冲,直接经济损失 3 亿元。 2.3 灾害特点 沧州海岸线走向呈西北、东南方向。东北向海域宽阔,并无天然掩护。当渤海海面出现偏东及东北大风时
6、,是向岸风,是增水主风向;反之为离岸风,是减水主风向。向岸风向与海岸成正交时,波浪的冲击力最强,危害也最大。风暴潮增水与天文大潮叠加是加重风暴潮危害的重要因素。1997 年 8 月 20 日强台风在沧州海岸经过时引起的大量增水与天文大潮正好相互叠加,形成了近 50 年来最大的一次风暴潮,黄骅段最高潮位达 4.2 米。 3、存在问题 自 1997 年开始建设以来,历经十年,使沧州市海堤从无到有,初具规模,抵御了 2003 年、2005 年两次特大风暴潮的袭击,取得了良好的减灾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工程,但也存在着一定问题。 一是未护砌段海堤抗冲能力差。海堤建成至今先后经历了 2003
7、 年和2005 年两次较大风暴潮侵袭,经事后检查,未护砌段海堤在风暴潮作用下,迎水面土方流失严重,冲毁水平宽度近 4 米。从完善海堤的角度出发,应尽快护砌,使其达标。 二是堤顶路面未硬化,通行困难。当风暴潮到来时,常伴有大到暴雨。由于堤顶路面未硬化,路面泥泞,海堤一旦发生险情,抢险车辆难以通行,会贻误抢险时机,造成损失。 三是海堤背水坡受冲刷。海堤背水滩涂分布着一些虾池和盐场的蒸发池,水深在 1.5 米左右,在风力作用下,浪潮会越过堤顶,对海堤顶部和背水坡形成拍击冲刷,因此应对背水坡进行浆砌石护砌。使其形成“三面光” (迎水面、背水面、路面)可以大大延长海堤的使用年限。 四是工程不完善。目前,
8、沧州市尚有 60.903 公里(渤海新区 23.618公里,海兴段 29.815 公里,黄骅段 7.47 公里)海堤还没有修复,所有防潮闸都已年久失修,起不到防潮作用,不能形成完整的封闭圈,使海堤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益。 五是设计标准低。海堤工程按照 30 年一遇标准设计,设计潮位 3.12米,但是 1997 年、2003 年、2005 年风暴潮潮位分别达到 3.9 米、4.2 米和 3.3 米超过了 50 年一遇标准,部分已建海堤因标准偏低而损坏。 六是自筹比例过大。由于海堤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工程,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成本难以收回,应按防洪工程对待,以国家投资为主。 七是没有海堤建设管理机构。目前
9、沧州市海堤尚未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人员少,无管护经费,工程管理没有落到实处。今后的管理中,应分段在堤上建管理所,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负责日常管护。建立海堤工程管理机构,以使海堤工程建设管理纳入良性循环。 4 风暴潮防御对策 4.1 完善防潮工程 为了防御海潮侵袭,1953 年、1955 年、1965 年沧州市陆续修筑海挡。但随着改革开放和沿海经济的发展,水产养殖、盐业、石油化工、港口等行业迅猛发展,对海堤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历史上天然贝壳堤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部分海堤,标准低且断断续续,不能抵挡风暴潮的侵袭。1997 年 8 月 20 日,受 11 号台风影响,我市沿海发生建国以
10、来最大风暴潮,最高潮位达 4.2 米,全段海堤受到严重破坏,沿海村庄进水,盐田、虾池被淹,全市沿海直接经济损失达 3 亿多元。 根据规划,沧州市需修海堤 111.705 公里,1997 年特大风暴潮后,沧州市海堤建设共投资 7040 万元,陆续新修筑海堤 50.802 公里(其中迎水坡有衬砌的 34.882 公里) ;原有老海挡 48.542 公里,现已基本失去防潮功能;尚有无堤段 12.361 公里。黄骅段还有 9 处河渠入海口,海兴段内海堤有盐场引水涵洞 15 处,各入海口及引水涵洞都是防潮的薄弱环节。 4.2 完善组织保障 根据需要设立防风暴潮指挥机构,负责风暴潮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及承担
11、防潮社会义务,制定防御风暴潮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组织编制防风暴潮预案,及时掌握全市的风暴潮信息,并领导和组织实施风暴潮预防、预警、避险、抢险、救灾、善后和协调等工作。 4.3 及时发布预防预警信息 各级海洋及气象部门加强对风暴潮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当台风、风暴潮有影响沧州沿海地区迹象时,跟踪预报台风走向、强度及沧州沿海潮位变化情况,及时向防潮指指挥部及沿海相关市、县、区反馈风暴潮信息并向市防指拿出参谋意见。市防指根据沧州海洋环境监测站的实时潮位信息和相关因素,审时度势发布防潮工作进入预警阶段。 4.4 做好预防预警准备 根据风暴潮早期警报,以最大范围的宣传疏散计划,按照防大潮的要求,做好防潮
12、的各项准备工作。 4.4.1 思想准备 一是加强防潮宣传,让群众知道遇到风暴潮,哪些人就地避险,怎样避法;哪些人转移,往哪里转移,怎样转移,使之家喻户晓,一旦风暴潮来临,能够有序安全转移。二是对国家、集体、个人财产物资,提前分类,哪些是一般的,哪些是必保的,以便及时抢护和转移。三是不间断地收听、收看天气和海浪预报,及时了解天气和风浪变化情况,多争取防潮准备时间。 4.4.2 抢险队伍和物资准备 沿海各市、县、区按照“属地管理”和“分级负责制”的原则,进一步明确防潮抢险责任段,落实好抢险队伍和抢险物料,以应防潮抢险急需。 4.4.3 通讯准备 当沧州海洋环境观测站和沧州气象台发布有台风、风暴潮的
13、信息以后,沿海各市、县、区及乡村各级防潮人员的手机 24 小时开机,固定电话实行 24 小时值班,并逐级上报,以保持防潮通信畅通。 4.5 应急方案 当沧州海洋环境监测站接到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和河北省海洋局风暴潮预报,结合沧州的潮夕涨落规律、实时潮位状态和天气预报(主要是风向和风力) ,及时向沧州市政府、市防指反馈风暴潮即将发生的信息后,由沧州市政府向沿海市、县、区发布防御风暴潮应急行动指令。 沿海各市、县、区及沿海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立即启动防潮抢险预案,采取应急措施,确保民众生命安全,确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作者简介:闫磊,男,汉族,沧州市水务局,助理工程师。 沈秀云,女,汉族,沧州市水务局,正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