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桩承载力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662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群桩承载力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群桩承载力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群桩承载力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群桩承载力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群桩承载力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群桩承载力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是根据前人对群桩效应的研究,归纳总结出横竖向作用力下群桩的承载力特性,展示了现有研究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并指出群桩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展望。 关键词:群桩横竖向作用力群桩效应系数 中图分类号:TU473 文献标识码: A 桩基础凭借着其承载力高、受力合理 、安全可靠的优点,在基础工程中得到 了广泛地应用。鉴于此,对桩基础承载力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总结前人对群桩的破坏机理的试验和理论研究,分析群桩效应的影响因素,指出横竖向作用力下群桩效应系数的计算方法,这样既可以清晰罗列出已有研究成果,也可以分析有横竖向力共同作用的群桩承载力,而不是单一的对只受横向或者竖向力的

2、桩群的研究。 1 群桩效应的影响因素 制约群桩效应的主要因素,一是群桩自身的几何特征,包括承台的设置方式、桩距、桩长及桩长与承台宽度比、桩的排列形式、桩数;二是桩侧与桩端的土性、土层分布和成桩工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土质,一般说来 ,土的内摩擦角较小时,土中应力扩散角也相应较小。土中应力在纵向上的影响加剧,而在横向上的影响则减弱 。但试验表明,土的类型和密度与群桩效应系数无明显关系。 桩距、桩数的影响,随着桩距的增加群桩效应的影响在减弱 ,美国钻孔桩基础设计与施工规范以及德国大口径钻孔灌注桩规范都规定 ,当沿荷载方向的桩距大于 8D 时,不考虑群桩效应。群桩效应还受到桩数的影响,桩数越多

3、,群桩沉降越大,其沉降增幅也越大;桩数越少,其沉降越小。 桩身位移的影响,以前学者们认为群桩效应受到入土深度的影响,桩间土体松动,产生较大的群桩效应;在地基的深层,虽然荷载较大,但是由外荷载引起的变形较小,产生较小的群桩效应。尤其埋深在大于 10 倍的桩径以上 ,在工程上往往可以忽略。 伴随着桩长的增加 ,群桩中桩与桩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严重,群桩效应也就得到相应地加强 ,群桩中基桩的极限承载力下降。 桩顶边界条件的影响,由于试验数据的局限性,还不可能评估桩顶的约束条件的影响,研究得很不够。 2 群桩效应系数计算方法 大多数的工程实际中,往往是群桩和承台共同承担水平荷载。对此,研究群桩问题需首

4、先应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确定桩一土相互作用对群桩工作影响的折减系数,(2)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如何在各桩中分配。过去几十年的发展,群桩的分析方法主要为: (1)p 一 y 折减系数法:P 一 y 折减系数法这种方法包括 p 一因子法和群桩效应系数法,通过对单桩 p 一 y 曲线法考虑一个经验修正系数得到的。 (2)弹性理论法:类似于单桩的弹性法,但研究群桩时,研究对象为三维、线性弹性连续体,还需将桩一土相互作用的弹性影响系数考虑进去,这些系数反映由于群桩中相邻桩移动导致桩自身水平位移和转角的变化。 (3)混合方法:它是一种非线性 p 一 y 曲线法和弹性理论方法相结合的方法,利用 p 一 y

5、 曲线法模拟每根桩周围由于“遮蔽效应”引起的土位移变化部分,利用弹性理论法近似桩一土相互作用效应。 (4)有限元法:有限元法的适用范围相当大,对桩、承台、土、甚至上部结构,可分别采用不同的本构模型模拟。群桩程序中用三维的两节点的梁单元模拟桩,9 节点的壳单元模拟承台。桩一土相互作用面常用界面单元来模拟。众多有限元分析中,有各种各样土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模拟方法。 3 小结 本文通过对群桩效应承载力的分析总结,可以看出,计算群桩效率的方法越来越精确,但都存在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特别是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分析。在计算机高速发展的时代,有限元法有绝对的优势,但前面的理论是基础。刚度相同的单多桩比较,

6、群桩在地震和撞裂破坏后都有应力重分布,较单桩更有优势,故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MatsHund,AbresLSpeed Choic einRelation to speed Limitand Inlfuences firm Othre DriversJTransportatino ResearchPartF,2OOO (3):3951 2 AhlinFJAnhvestigion nitothe Cnosistency0fDriverspeedChoiecRD 甲 ofCivil eeriIlg,University0fToronto,1979 3 AbersL,Imsm L,Glad

7、A,Beilinsno LObservedVehiclespeedand DriversPerceived SpeedofOthersJ App|ide Psydmlogy,nA Inter-naitonalReview,1997,46 (3):287302 4 FildesB,RumboldG, elliJ1gAspeedUcllviorandDriversAttinde toSpeedingR,MomshUinversity,R 印 0rtNo16,1991 5J HGPoulosEHDavisPileFoundaitonAnalysisand Design,JohnWileyAndSom

8、,1980 6 DDLionandJPemien:桩基的数学模拟J水运工程,桩基工程数值计算法专辑,1980 7 冯康,数值计算方法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8 8 何光春 群桩情况下粘土中横向受荷桩 PY 曲线的研究 ,河海大学硕士论文 ,1988 9 王惠初利用 PY 曲线计算横向受荷桩的内力和位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85,10 10 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S 11钱家欢土工原理与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996 12李同春,李淼,温召旺,等局部非协调网格在高拱坝应力分析中的应用J河海大学学报, 2003, 31(1) 13汤斌,陈晓平群桩效应有限元分析

9、J岩土力学, 2005, 26(2) 14周建群桩挤土的数值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 2000, 28(6) 15段文峰竖向荷载作用下桩土数值模拟与试验验证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2, 19(1) 16韩云山.垂直荷载下桩基夹持作用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7(4) 17 吴恒立.计算推力桩的计算综合刚度原理和双参数法.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18 袁聚云等,基础工程设计原理,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19 王金安 等岩土工程数值计算方法实用教程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10 20 赵志绪,地下与基础工程百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1 左明麒,桩基础工程设计

10、施工检测,铁道出版社,1996. 22 史佩栋,实用桩基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3 胡人礼,桥梁桩基础分析和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6670. 24 杨克己实用桩基工程M北京:人 民交通出版社 ,2001 25 邓建辉,层状地基上桩筏基础的分析方法及其布桩优化研究,重庆建筑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9. 26 刘金砺建筑桩基础设计与计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 27 韩煊 ,张乃瑞北京地区群桩基础荷载传递特性的现场测试研究岩土工程学报 ,2005. 28 朱百里,计算土力学,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90:8385. 29 杨嵘昌,广义剪切位移法分析桩土承台非线性共同作用原理,岩土工程学报,1994,6: 103116. 30 胡汉兵,竖向荷载下群桩承载特性的弹塑性分析,长江科学院院报,2001,2: 41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