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产三大部类划分与经济结构调整.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702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生产三大部类划分与经济结构调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社会生产三大部类划分与经济结构调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社会生产三大部类划分与经济结构调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社会生产三大部类划分与经济结构调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社会生产三大部类划分与经济结构调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生产三大部类划分与经济结构调整摘要: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具有不可磨灭的科学意义,但是难以全面反映当代社会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可以也应当结合当代经济实际予以拓展,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引入第三部类概念,实行三大部类划分。概括地说,第一部类是指进入生产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第二部类是指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第三部类进入生产消费或生活消费的非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这样按照社会产品结构来划分社会生产三大部类结构,划分结果比较周延,有利于根据社会产品同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程度来判断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也有利于坚持、

2、发展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关键词:社会生产;第一部类;第二部类;第三部类;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FD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674(2013)10-012-07 当代社会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十分复杂,除了物质资料之外,还有大量的非物质资料,包括各种服务、科学技术产品和人力资源。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具有不可磨灭的科学意义,但是难以全面反映当代社会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可以也应当结合当代经济实际予以拓展。本文拟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进行三大部类划分,并结合中国实际探讨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些问题。 一、马克思对两大部类划分的科学意义和局限 社会生产

3、三大部类划分基于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划分。为了论述三大部类划分问题,有必要分析马克思两大部类划分的科学意义和局限。 1.两大部类划分的科学意义 马克思指出:“社会的总产品,从而社会的总生产,分成两大部类:生产资料:具有必须进入或至少能够进入生产消费的形式的商品。消费资料:具有进入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的个人消费的形式的商品。这两个部类中,每一部类拥有的所有不同生产部门,总合起来都形成一个单一的大的生产部门:一个是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另一个是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 ”从这些论断可以看出,两大部类划分实际上在逻辑上包含两次具有递进关系的分类:首先是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揭示其用途差异;之后把

4、社会总生产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进而划分出涵盖社会总产品生产的两大部类。马克思所讲的商品进入生产消费或个人生活消费的形式差别,就是商品的两种不同用途,构成划分标准或根据。无论各种商品多么复杂,其基本用途无非是两种:一是用来满足生产消费需要;二是用来满足生活消费需要,或为满足生活消费需要创造某些条件。这一划分标准是客观存在的,永远不会失效。马克思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研究了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条件,说明了两大部类的实物补偿和价值补偿,揭示了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规律。 2.两大部类划分的局限:未涵盖非物质资料 毋庸讳言,两大部类划分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是划分对象只包括物质资料及其生产活动

5、,未能涵盖非物质资料及其生产活动。这里所讲的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是从经济学意义上对社会总产品的一种分类。物质资料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内的物质产品;非物质资料是指除了物质资料之外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在哲学中,物质是指客观实在,作为社会生产结果的非物质资料也属于物质范畴。因此,无论是物质资料还是非物质资料,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但是从经济学意义上看,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具体形态和使用价值确有差别。物质资料一般都具有直观的物理特征,通常是实物产品,靠其物质技术性能来满足生产或生活需要;非物质资料则不一定具有直观的物理特征,有些虽然以一定的实物为载体,但其使用价值主要不在于这种实物的物质

6、技术性能如何,而在于寄存于这种实物的非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功能。 虽然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在社会总生产中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他也充分肯定了交通运输等服务具有生产劳动性质,教育培训、科学技术研究和艺术创作都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具体劳动形式。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非物质资料在社会总产品中所占比例较小。为了便于分析社会再生产过程,马克思撇开了非物质资料,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随着社会生产不断发展,在现代社会总产品和总生产中,非物质资料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种类也日益繁多,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各种知识性产品,包括科技产品、信息产品、艺术产品等。知识性产品内容主要是各种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艺术

7、形象,其物质载体和传播媒介主要是各种试验模型和样品、书刊(论文、著作) 、报章、电视广播、信息网络、学术报告和演出活动等。第二,劳动力,特别是高素质劳动力,表现为经过教育培训所形成的劳动技能。第三,各种服务或劳务,通常以活劳动形式提供,包括交通运输服务、商业服务、金融服务等。在市场经济中,这些非物质资料作为劳动成果参加交换,从而具有商品属性和价值。表 1 反应了当代部分西方国家按价值计算的社会总产品中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所占比重,表 1 中各国非物质资料在社会总产品中所占比例大约在 40-50%之间。为了全面认识整个社会的产品生产结构,必须把非物质资料和物质资料结合起来考察。 非物质资料的最终

8、用途大体也可以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例如,有些服务和知识性产品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和生产资料的用途相似;还有些用于直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和生活资料的用途相似;劳动力也是在不同部门分别用于生产各种产品和直接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如果把各种非物质资料纳入社会总产品,允许改变两大部类的内涵和外延,则有两种方法可以在不增加新部类的条件下进行重新划分。第一种方法:以社会总产品的不同用途为标准,将用于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非物质资料分别计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即第一部类包括供生产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第二部类包括供生活消费的各种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这样两大部类的外延就扩大了,可以穷尽全部社会产品

9、。第二种方法:以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的划分为基础,将物质资料及其生产部门称为第一部类,将非物质资料及其生产部门称为第二部类。这样两大部类的内涵就改变了,也可以穷尽全部社会产品。尽管这两种方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未必可取。 上述第一种方法扩大了两大部类的外延,按非物质资料的用途差异分别划入两大部类。其中生产性服务和消费性服务分别划入两个部类还算可以理解,但是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作为非物质资料无论划入第一部类,还是划入第二部类,都显得不恰当。上述第二种方法改变了两大部类概念的内涵,把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分别称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物质资料成了一个部类。历史唯物论认为,物质资料生产对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

10、。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对物质资料生产来讲是严谨而适用的,有它特定的存在价值和现实意义,不宜改变。为了既坚持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又全面反映当代社会生产结构,所以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引入第三部类概念,实行三大部类划分。 二、三大部类的划分对象和方法 在两大部类划分的基础上进行三大部类划分,扩大了划分对象,改进了划分方法。 1.国内外学者对三大部类划分的探索 国内外一些学者探讨了三大部类划分问题,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观点,但是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德国学者罗莎卢森堡(1913)认为交换手段是一种特殊的划分对象,并将其生产称为第三部类,同马克思所讲的第一、二部类并列。对社会生产部类结构的划分不

11、仅要考虑各部类的特殊性,而且要看到它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及其变化趋势。虽然交换手段同一般物质资料相比有其特殊性,但是它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远远不足以同第一、二部类相并列,况且这种划分仍然把大量的非物质资料排除在三部类之外,不能穷尽社会全部产品。在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货币等交换手段发挥交换媒介作用,属于金融服务工具,一般不进行独立买卖,其印制和发行活动不足以构成一个独立部类。 比利时学者曼德尔(1972)把生产破坏手段的军火工业称为第三部类,同两大部类并列。军工产品特别是各种武器的用途的确比较特殊,看起来既不是用于满足人们的消费需要,也不是用于满足民用产品生产需要。但是,撇开国家之间的侵略战争

12、不说(不属于经济活动) ,各国的军工产品主要是用于国防建设,目的在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安全,抵御外来侵略,保卫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如果把各种军工产品纳入社会总产品范围,那么它们的用途也存在差异,可以比照民用产品的用途差异把它们分别划入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一个国家用于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是形成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因素,它对形成军队战斗力的地位和作用相当于一般民用产品生产部门的生产资料,因此这类军工产品的生产可以划人第一部类;军用食品、服装等产品是用于满足军队官兵的生活需要,可归入第二部类。一些国家允许私人买卖和持有枪支,这些枪支用于满足私人某种特殊消费需要,属于特殊用品,因此可以划入第二部类。至于这些

13、枪支被用于谋杀和破坏活动,不能成为把它们划为社会生产一个独立部类的理由,正如一些民用刀具被用于谋杀和破坏活动,不能成为把它们划为一个独立部类的理由一样。 罗劲柏、何祚庥(1981)认为,应当在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基础上增加一个以科学、教育等信息生产为主的服务部类。这是国内学者较早提出的三大部类划分的观点,包含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他们对三大部类划分还是原则性的和粗线条的,未得到广泛认同。宋则行在马克思两大部类划分的框架内,把第一部类划分为投资品和中间产品两个部类,并同消费资料部类并列为三个部类。他还把各种消费性服务纳入第二部类,把生产性服务纳入中间产品生产即所谓第三部类。这样划分的依据似乎有点乱,也看

14、不出有多大实际意义。刘庆都、顾宝孚等人将西方学者提出的三次产业划分中的第三产业称为第三部类,同第一、二部类并列。问题在于,第一部类、第二部类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两组概念内涵外延均不一致,直接把第三产业称为第三部类在逻辑上不够严密。 2.三大部类划分的产品对象和产业对象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两大部类划分是从各种产品分类递进到产业或生产部门的分类。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进行三大部类划分,理应涵盖所有产品的生产和产业。 一定时空范围内全体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称为社会总产品,除了包括各种物质资料之外,还应涵盖各种非物质资料,由此构成三大部类划分的社会产品。例如,一个国家全体从业人员一年内生

15、产的各种产品和服务,就是这个国家的社会总产品。从物质形态上看,各种产品和服务千差万别,难以用统一单位来计量。但是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用于交换的产品和服务都具有价值,可以用统一的货币单位计量。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国内生产总值,能够从价值形态上近似反映社会总产品数量。下文将采用一定的方法分析三大部类的产品价值,计算它们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比重。 一定时空范围内所有产业的生产活动构成社会总生产,包括各种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即除了传统农业、工业、建筑业之外,还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和科学技术、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医疗卫生等部门。这些部门的总和构成三大部类划分的产业对象

16、。 由于现代社会生产分工非常复杂,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相互交织在一起,产品和产业分类往往不一致。一个产业或行业可以生产属于不同部类的产品,一种产品可以由不同产业或行业来生产。例如,种植业提供的绝大部分产品最终是供人们消费的,从这些产品的产供销完整过程来看,最终表现为消费资料,因此可以把它们划入第二部类;当然,少数种植产品作为工业原材料使用,属于第一部类。又如,煤炭采掘业的产品大部分是作为能源和化工原料使用,属于第一部类;少量煤炭作为消费资料满足人们生活需要,属于第二部类。尽管产品和行业划分不一致,但是从理论上讲,各种产品的实际用途是有明显差异的,可以实行严格分类;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各种产品和服务

17、的生产活动进行相应划分,这样就把生产各种产品的部门或行业纳入划分的产业对象。从价值形态上可以对不同产品和产业进行三大部类划分。 3.三大部类的产品和行业构成 概括地说,第一部类是指进入生产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采掘、冶金、重型机器、石油化工、工业用电和建筑、农用生产资料等行业属于该部类;第二部类是指进入人们生活消费的非物质资料的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种养殖业、食品加工、饮食业、纺织和服装业、民用电力和住宅建设、日用工业品等行业属于该部类;第三部类是指进入生产消费或生活消费的非物质资料产品和服务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和科学技术、教育、文化

18、艺术、新闻出版、医疗卫生、体育等行业属于该部类。为明确起见,将三大部类及其所包含的产品和行业列成表 2。 4.三大部类划分的逻辑方法问题 如果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生产资料、消费资料和其他产品,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部类,在逻辑上是严密的。但是三大部类划分实际上蕴涵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把社会总产品分为物质资料和非物质资料,另一个层次是把物质资料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这样把两个层次的划分结果排列为第一、第二、第三部类,从形式逻辑上看似乎不符合划分根据要同一的传统规则。 形式逻辑作为逻辑学的一个分支处于发展之中,它的某些结论包括划分规则并非一成不变。在科学研究中有一种跨层次划分法,为了既反映某种事物

19、的全体对象,又突出其层次性,允许把不同层次划分结果排列为一个序列。例如,生物学对地球上数百万种生物的分类就有多种方法,其中一种较有影响的分类方法称为“五界系统” ,将全部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其中原核生物为一界,真核生物分为四界,即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这四界同原核生物并列为五界。同样道理,三大部类包含两个层次划分,但是各部类外延界限分明,并不交叉,能够清晰反映现代社会商品生产结构。 三、三大部类与三次产业划分的比较 三大部类划分有何意义?这个问题通过上文对两大部类划分局限的分析已经得到部分说明,下面再通过同三次产业划分比较进一步加以分析。 1.三次产业划分的局限性

20、三次产业划分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于 1935 年提出来的,他把人类生产活动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农牧业、工业、服务和科教文卫为主要标志,以此为依据划分三次产业。这种划分算不上严谨。如果说第一、二产业在历史上出现次序有先后之分,产品加工深度有级别不同,那么第二、三产业内部许多行业之间则没有这种差别。第三产业所包括的行业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次序并不一致,其中有些行业如商业、饮食业在历史上出现比第二产业中的某些行业要早得多,也并不从事深度加工。因此,笼统地讲第三产业在历史上出现晚于第一、二产业,或者加工度大于第一、二产业,未必确切。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处于经常变化之中。西方发达国家第一

21、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有的只占 12 个百分点,同第二、三产业极不相称,第三产业中的许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超过第一产业。一些新兴产业逐步出现,被称为第四、第五产业。例如,王树林(1996)把精神产品及其生产活动称为第四产业,包括科学研究、教育、信息服务、文化等部门,列入第一、二、三次产业之后。这样做有一定的道理,也表明三次产业划分是有局限的。尽管如此,三次产业划分毕竟较为全面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生产结构,同两大部类划分相比有一定长处,所以被人们广泛接受。 2.三大部类与三次产业划分的区别 三大部类划分和三次产业划分的主要区别有两点:(1)两种划分的理论基础和根据不同。三大部类的划分以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