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刑人员首次心理评估的设置.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7073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服刑人员首次心理评估的设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社区服刑人员首次心理评估的设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社区服刑人员首次心理评估的设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社区服刑人员首次心理评估的设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社区服刑人员首次心理评估的设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区服刑人员首次心理评估的设置摘 要 本文就社区服刑人员的首次心理评估实操经验,探讨评估的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方式和结果设置,展现笔者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首次心理评估的完整过程。 关键词 社区服刑人员 心理帮助 心理评估 积极心理学 作者简介:陆宇光、吴蓉萍,苏州市 12355 青少年服务台。 中图分类号:D9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66-02 近年来,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逐渐成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内容。社区心理矫正需要从心理评估开始。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评估,与其说它是社区心理矫正工作的一个部分,不如说它关系到心理

2、矫正工作的走向与效果。所谓“对症下药” ,心理评估的作用在于评量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状态,之后的心理矫正工作必须适用这个状态。这样,心理矫正工作才可能有效。 心理评估既可以发生在心理矫正工作的起点,也可以发生在其过程中。本文就笔者在社区心理矫正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探讨发生在起点处的心理评估,即首次心理评估,其结果关系到心理矫正计划的最初走向。一、时间设置:何时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首次心理评估 要回答该问题,先要厘清心理矫正何时介入社区矫正工作。社区心理矫正的目的是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心理支持和引导,不仅要协助其顺利度过矫正期,更是期望能提升其心理应对能力,从而能良好地适应社会。相应的矫正计划从服刑个体

3、进入社区服刑期开始便启动。而作为实施矫正计划的基石,心理评估作为矫正计划的第一步率先实施。 就笔者的经验而言,我们将首次心理评估设置在服刑个体至相应的司法机关报到登记之时。之所以这样设置,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都能进入到社区心理矫正计划;另一方面是保证心理矫正计划与服刑期的同步性,使得心理矫正工作能全面覆盖服刑个体的刑期。 二、地点设置:在哪里进行评估 评估的物理环境会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所以评估的地点设置也应被重视。一方面,我们将评估地点设置在服刑个体报到登记的司法机关内部,以减少因地点变换带来的二次辗转奔波可能导致的心理阻抗;另一方面,我们专门安排一间心理咨询室,内部

4、的物理设置严格按照心理咨询设置的要求,包括桌椅等室内物品的选择、物品的摆放、光线的明暗、内部的装修风格等。通过以上两方面的设置,使得评估环境标准化,每一位被评估个体都可以在同等的环境下进行评估。 三、人员设置:由谁来进行评估 我们聘用司法机关和社区服刑人员以外的第三方机构来进行评估。这个第三方机构必须具备专业的心理学资质,我们以获得国家认证的心理咨询师资格为资质标准。 这样做,一者可以保证评估过程的专业性。二者,也可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即使司法机关内部也具备同等资质的工作人员,我们还是建议采用第三方机构,因为司法机关与服刑人员之间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可能会使服刑个体在接受评估时有所顾

5、忌,回避或者歪曲内心真实的意思表达。 四、内容设置:具体评估哪些内容 这个问题是首次心理评估的最关键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对于服刑个体的后续心理矫正方案的设计方向。 有多种“心理学思路”可供我们选择去解决这个问题。问题导向的思路会引导我们去发现导致服刑个体现状的问题、障碍和困难,这是传统的心理学视野,聚焦那些不好的因素。资源导向的思路则引导我们去发现服刑个体自身或其所处的环境所存在的资源与优势,这些资源或者优势有助于个体走出当前的困境,发展出更具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这是积极心理学的视角。当然也可以选择两种思路的融合。 就笔者的经验而言,我们更倾向于选择两者的融合,不忽视问题,更看重资源。基于这样的思

6、路,我们的估时聚焦在以下几个维度。 (一)感兴趣的或者擅长的事情 这往往被放置在评估的初始,因为谈论这个部分会让服刑个体感到轻松愉悦,甚至感到自己很有价值,这非常有助于建立评估者与他们的关系。要知道,服刑个体往往对与社区矫正相关的活动存在较大的心理阻抗。 (二)家庭资源 对于这一点,我们评估的重点在于服刑个体的家庭环境中所存在的积极资源,这些资源非常有利于他们顺利度过刑期。可能有人会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会犯罪,他所在的家庭一定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并不否认这一点,我们也会在评估中去发现这所谓的责任。但我们更相信问题不会一直存在,总有例外。所以我们尝试着去探索家庭中的积极因素,比如说家人的支持、家庭

7、成员中关系更亲密的个体、深藏在内心的对父母的爱、对子女的责任承诺等等。这些因素的发现或将帮助服刑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家庭的影响,未来塑造出更有利于家庭的行为模式;或者直接可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当前的困难,比如说家人的支持与包容。(三)社交资源 这一点类同于上一点,我们的重点也在于其社交网络中的积极资源。在不否认“近墨者黑”的前提下,我们积极尝试寻找其人际社交中的“朱” 。例如一位未成年男孩,他因为受一群狐朋狗友的教唆而犯罪,表面看起来他的朋友圈真是很糟糕。但是细细与他谈论下去,发现他其实也有一群因为篮球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他其实是班里的班干部,和班委们一起为班级活动共同努力。存在这样的因素,这

8、位少年再次回到狐朋狗友群里的几率将比不存在这样的因素低很多,因为他不至于在社交中“无处可去” 。 (四)对所犯罪行的态度 在这一项上,我们重点讨论服刑个体对于所犯罪行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这直接关系到服刑个体是否能获得矫正,避免再次回到犯罪的道路上。根据认知行为学派的观点,我们的情感与行为往往受我们的思想、观念和想法等认知因素的影响。举个例子,如果某位服刑个体认为“要是有足够实力的老板罩着,我就不会被抓” ,那么他并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和愧疚,他以后也可能会去寻找实力更强的“老板”继续干之前的勾当;如果这位服刑个体改变想法“我这样的行为真是太糟糕了,对爱我的家人朋友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

9、那么他会很愧疚,后面发生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将降低。如果服刑个体像后者那样想,我们会觉得很庆幸;但如果他们像前者那样,我们也不必感到绝望,因为人的认知是可以调整和改变的,心理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上忙。 (五)最想要做的改变 这一项也是积极导向的,我们引导服刑个体明确自己想要做出的改变,改善目前的困境。这样的引导并不只是让他们大而化之地说出自己想要的改变,例如“想要变得理智” 。而是要他们说出什么样的具体行为才算是理智,需要请他实实在在地体验有关理智的具体事例,包括理智行为发生的情境、自己当时内心的想法和感受、之后做出怎样的理智行为。这样做是因为,行为越具体,越有可能发生。 (六)准备如何达成

10、所期望的改变 与服刑个体讨论这一点,也是基于“行为越具体,越有可能发生” 。在评估过程中,我们引导服刑个体将自己的改变方案设定得具体、可衡量、可达成、切实与改变目标相关和有时限。 (七)存在哪些阻碍或困难 这一点也是具体化服刑个体的改变方案,让其事先对可能存在的困难与阻碍有心理准备和具体应对方案,不至于在实际改变过程中因为遇到出乎意料的阻碍而放弃自己的努力,从而提高其真正实现转变的可能性。 (八)人格特征 人格特征是我们的日常行为模式的基础,所以我们也常常称之为“人格基础” 。对于同样的情境与事件,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行为表现,正是因为人格基础的差异。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了解服刑个体的

11、人格特征,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犯罪行为,也会为后期的心理改变提供帮助。当然在这个部分,我们同样秉承积极心理学的思路,去发现他人格中的优势特征。 (九)精神健康状况 这一项主要反映服刑个体当时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健康,是存在一般心理问题,还是存在心理疾病甚至是重性精神疾病。不同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应的心理帮助方案会差异很大。 五、方式设置:怎样进行评估 我们的评估方式主要采用一对一的面谈评估与心理测验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操作步骤为:简单寒暄导入面谈询问对方是否有疑问进行面谈结束面谈导入心理测验进行测验结束评估。 (一)简单寒暄 可以从天气、过来路上的交通等日常话题引起,旨在建立相对轻松的面谈关

12、系。 (二)导入面谈 主要是使服刑个体明了自己怎么会要经历这样的评估环节,从而减少其心理防御与阻抗。具体内容包括评估者自我介绍、相关司法机关对于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正、本次评估对于服刑人员的意义、评估过程的性质、保密原则等。尽量使用简洁通俗的语言。 (三)询问对方是否有疑问 一方面是确认对方是否理解,另一方面为可能想要提问的服刑个体提供机会。 (四)进行面谈 评估者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状况组织面谈,面谈内容围绕上述的九个维度。 (五)结束面谈 这个环节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即时化,即面谈双方表达此时此刻的感受;二是了解服刑个体后期对于心理矫正计划的可参与度,包括可参与时间等。 (六)导入心理测验 主

13、要是向服刑个体说明清楚参加测验对其的意义、答题方式等。 (七)进行测验 服刑个体需要进行两个测验,一是艾森克人格问题卷,旨在了解服刑个体的人格特征;二是 90 项症状清单,旨在评估服刑个体当前的精神健康状况。 (八)结束评估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如何安排面谈与心理测验的顺序关系。我们建议先进行面谈,再进行心理测验。因为在评估者与服刑个体之间尚未建立任何关系的情况下,直接让服刑个体进行心理测验,其会有比较大的心理防御,影响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尤其是在面对 90 项症状清单这种题目均是负面心理症状的测验。我们做过先做测验再做面谈的实验,实验结果与上述解释吻合。 六、结果设置:如何形成心理评估报告 每

14、一位服刑个体的首次心理评估结果均将以标准化的格式呈现出来。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份表格,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服刑个体基本信息、九个评估维度上的印象、心理测验提示结果、后续适用的心理帮助方式、服刑个体的可参与时间、评估者签名。 对于每一位参与首次心理评估的服刑个体,其评估结果均将以这份表格的形式形成其心理档案进行归档。至此,首次心理评估结束。 参考文献: 1美沙泽尔(Shazer,S.D.)等著.雷秀雅,刘愫,杨振译.超越奇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美科米尔(Cormier,S.) ,美纽瑞尔斯(Nurius,P.S.) ,美奥斯本(Osborn,C.J.)著.张建新等译.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第六版).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