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助推城镇化经济发展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4721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移民助推城镇化经济发展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态移民助推城镇化经济发展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态移民助推城镇化经济发展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态移民助推城镇化经济发展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态移民助推城镇化经济发展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生态移民助推城镇化经济发展研究内容摘要: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移民以新的方式推进了城镇化进程,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相结合,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相结合,有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本文针对生态移民城镇化经济发展中的难点,提出了以下对策:构建小城镇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乡镇企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加速文化适应进程。 关键词:生态移民 城镇化 文化适应 对策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中央提出,在西部大开发中,以宁夏、内蒙、云南、贵州四省区为试点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生态移民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经济、政治

2、、文化、生态、教育、宗教、民族等问题,生态移民与城镇化相结合,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相结合,有利于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移民与城镇化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生态环境问题、能源危机问题以及贫困问题成为了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实施生态移民就成为一些国家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扶贫开发的重要对策,并被广泛应用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扶贫开发中。其中较早、较大规模的是已经开展了多年的宁夏生态移民工程,宁夏南部山区自然条件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干旱多灾,粮食生产低而不稳,同时人口的急剧膨胀,远远超过了土地资源的承受能力,农民开垦大片荒地、荒山,靠广种薄收维持生计,

3、于是长期以来形成愈垦愈穷、愈穷愈垦的恶性循环。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宁夏先后组织实施吊庄移民、异地扶贫搬迁移民,累计搬迁移民 50 余万人。自 2001 年起,国家还在宁夏、内蒙、云南、贵州四省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生态移民工程主要采取的是异地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区的方式,并引导移民到经济区、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务工就业,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和劳务活动,这正与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大趋势不谋而合。 “城镇化”一词最早是由西班牙工程师 ASerda 于 1867 年在他的著作城镇化基本理论一书中提出来的,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被我国学术界广泛使用

4、。城镇化是当今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它涉及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生态学等不同的学科,因此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不同学者对城镇化有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所谓城镇化指的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人口转化,传统农村文明向现代城镇文明变迁,从而使城镇规模扩大、城镇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一种历史过程。这一历史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重大转变的过程。 2012 年,李克强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协调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移民以新的方式推进了城镇化进程,在生态移民建设中,把推进城镇化与生态移民相结合,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异地城镇

5、化,二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于加快全国城镇化进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因此生态移民城镇化可以理解为生态移民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保护环境与脱贫致富相结合,实现移民地区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生态移民城镇化发展中的难点 (一)城镇化中移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面临挑战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生活方式是指所有衣食住行娱乐等活动模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式之总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其中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生态移民城镇化发展中,首先移民们面临的是生产方式的转变。移民在原住地时,由于恶劣的生态环境和落后的经济条件,绝大多数只能从事农业种植,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

6、,通过生态移民,产业结构会呈现为多元化趋势,移民们在种好农田抓养殖的同时,大部分人还可以从事第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工作,由此他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由于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使得移民的生活方式发生着重大转变,无论是饮食、居住条件、交通,还是信仰、心理都会发生变化。 生态移民城镇化过程中,移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但是移民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素质偏低,平均受教育年限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多数没有参加过任何技能培训,因此很少有机会进入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的产业领域,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处于相对的弱势地位,就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因此在城镇化建设

7、中,就有可能会形成大规模的低收入而且生活艰难、有一定文化却没有职业技能、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危险人群。在城镇化建设中,移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面临着挑战,同时也使得潜在社会风险大大增加。 (二)城镇化中移民的文化适应面临困境 生态移民的城镇化建设关乎着经济的全面发展,而城镇化进程中必然会伴有移民在移入地的文化与社会再适应的问题。文化适应是指在生态移民建设中,面临自然环境和生存空间的变化,移民接触两种截然不同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所导致的文化变迁,表现为由气候、饮食、居住和价值观适应等体现的心理和生理的调适过程。文化适应不仅包括移民对新文化接触后引起的适应,还包含对移入地环境的适应过程。 从传

8、统的农村生活向现代城镇生活变迁中,移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心理以及文化社会方式也彻底发生了改变。在全新的城镇化生活中,移民群体受传统的文化观念的影响,在价值观上倾向于保守和封闭,在多元的文化中感到不能适应,表现为价值观的差异,从而在心理上表现出不稳定,同时由于他们缺乏在城镇中谋生的相关职业技术技能,就业机会较少,这使得他们似乎对城镇生活没有信心,不知所措。另外,他们在城镇中不同程度的体验到语言上、就业上的歧视和排斥,使得他们的心理极其不平衡,这对他们适应新的城镇生活必然产生消极的影响,最终也必然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生态移民城镇化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构建小城

9、镇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乡镇企业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关于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讨论较多,国内研究者先后提出了许多见解,逐渐形成了“大城市重点论” 、 “中等城市重点论” 、 “小城镇论”三种观点。基于生态移民建设和城镇化发展的现状,生态移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小城镇发展模式是适合生态移民城镇化建设的重要选择。在生态移民建设中,新移民区交通运输便利、城镇功能逐渐完善,发展小城镇可以产生聚集效应,促使移民从农牧业向非农产业转移,为移民进行产业转移增加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其开始向具有分工和交易性质的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

10、式转变,这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城镇化进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移民建设发展小城镇化模式,必须要大力发展特色乡镇企业,增强小城镇的吸纳能力与经济活力,以巩固移民的成果。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立的基础和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应着力培育和扶持一批从事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乡镇企业,还可以把生态建设和相关产业相结合,推动农牧业的产业化经营,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恢复生态环境,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例如,在宁夏,沙枣树是沙区生长的可以防风固沙的优良植物,可以以沙枣为原料发展沙枣加工企业,将会带动移民种植沙枣树的积极性,扩大沙枣树种植面积,这在帮助他们增收的同时,也促进了

11、生态的保护与建设。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生态移民中,移民们过去大都生活在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的贫困山区,生态环境问题与贫穷落后形成了恶性循环,人们思想保守,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而且长期以来习惯于传统农业社会条件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生态移民城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低,产业的支撑能力不足,这必然影响移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因此,生态移民城镇化发展要优化产业结构,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大力推广循环利用的模式,提高资源重复利用率,真正做到变废为宝,从而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要考虑经济

12、发展,又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以此谋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城乡统筹兼顾,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第一产业方面,可以结合地区区域和民族特点,拓宽种养业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畜禽养殖业和蔬菜、花卉种植等特色种植业,例如,宁夏兴庆区月牙湖乡生态移民安置的产业支撑,通过建设万亩奶牛基地,移民们可以把奶牛托管给企业进行专业生产和经营,这样既增加了移民的收入,又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达到双赢的效果。第二产业方面,可以在移民安置区打造工业园区,建立生态工业体系,比如开发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枸杞产品加工企业等相关产业等,为移民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解决移民就业问题,使移民有稳定的收入

13、来源。第三产业方面,可以依托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发展旅游业,充分考虑利用移民人群既往生活和民族特色开展旅游项目,甚至在初始设计的时候就把新的城镇、村落与自然风光、民俗旅游等活动结合在一起,大力发展旅游业,另外鼓励更多的移民开始从事小商品贸易经营和服务业,由此稳定增加移民收入,解决贫困问题,发展地区经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坚持以人为本,加速文化适应进程 “人”的城镇化是生态移民城镇化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生态移民城镇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一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要关注移民的心理健康。生活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环境中的人会有不同的生命历程和生活方式,这就会形成不同的社会心理,在生态移民

14、城镇化过程中移民失去了原有的心理环境,进入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生存环境,各种冲突会造成他们心理失落或是挫折感,并缺乏处理挫折与压力的经验,应该从对移民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注入手,采取合理的方式加强对文化的宣传,加深移民们对不同文化群体文化的认同和对自己文化认知,组织一些心理专家和社会工作者对他们进行心理调试和指导,缓解移民的心理问题,从而让他们更快的适应新环境。 另一方面,对移民进行适当的职业和技术培训,提高素质,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他们更快地适应新的城镇生活。在生态移民城镇化建设中,政府应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机构,了解移民的文化适应心理模式和就业意愿,对他们进行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的培训,并

15、提供就业信息创造就业机会,在接受进行职业技术培训时,还应加入适应心理能力的训练,从心理上进行正面的引导,使移民在知识技能、思想道德和心理方面达到全面的提高,从而适应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杨文炯著.互动调适与重构:西北城市回族社区及其文化变迁M.民族出版社,2007 2.王朝良.吊庄式移民开发回族地区生态移民基地创建发展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谢元媛.生态移民政策与地方政府实践以敖鲁古雅鄂温克生态移民为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王韩丽.生态移民的城镇化研究以鄂托克旗棋盘井镇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09 5.罗强强,杨国林.宁夏移民扶贫开发的经验和效果J.农业现代化,2009(9) 6.余吉玲.生态移民中的文化适应 J.经济研究导刊,2010(16) 7.王全祥,李秋燕,吴秀玲.宁夏“十二五”生态移民工程建设的思考J.中国工程咨询,2011(12) 8.相伟.中国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J.中国投资,20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