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霍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研究摘要:结合通霍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研究讨论电气化改造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原则、指导思想,提出在不同防治区的典型植物措施设计方案,对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现象进行有效遏制,降低对铁路沿线植被的破坏,达到绿化美化环境的目的。 Abstract: The principle and guidance of settings and design for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measures is researched and discussed based on the Tongliao to Huoli
2、nhe railway electrical renovation project. The various plant protection measures have been adopted in different prevention regions. The phenomenons of water loss and soil erosion have been kept within limits effectively. The damage of the plants along the railway has been reduced furthest. The envir
3、onmental conditions have been improved. 关键词:电气化改造水土保持植物保护措施 Key words: electrical renovation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plant protec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S135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处于高速发展期,水土流失现象突出,水土保持工作,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切实达到减轻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和遏制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的目的,维护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内蒙古通霍
4、铁路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系统性的研究讨论了水土保持工作的指导原则、程序及具体保持措施等。作者希望对今后的铁路项目的水土保持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 项目概况 通辽至霍林河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起自内蒙古通辽市,经由通辽市科尔沁区、科尔沁左翼中旗、扎鲁特旗、科尔沁右翼中旗,终点至霍林河站,既有线全长 401km。 该项目为既有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主要工程内容为:改建车站 16 座,主要包括新建牵引变电所、接触网工区;新建 8 座区间牵引变电所,新建 10 处接触网工区,均布置于既有站场内,全线平改立 1 处。 3 自然地理概况 项目区沿线为平原区与低山丘陵区地貌,气候类型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
5、,多年平均气温 1.45.9,10的积温 20122680;年降水量 256.8-411.5mm,降水主要集中在 68 月;无霜期 80-173.8 天;年蒸发量 1739.1-2040.2mm;年均风速 3.4-3.6m/s,全年主导风向为WNW,最大冻土深度为 1.50-3.46m。沿线土壤以风沙土、草甸土、栗钙土、黑钙土为主,植被属典型草甸草原植被。 根据工程的特点,将主体工程划分为站场防治区、牵引变电所防治区、平改立防治区。 4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结合该项目特点,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设原则。 (1)因地制宜、因害设防、总体设计、全面布局、科学配置。结合工程实际和项
6、目区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以植物措施为主,辅之以必要的工程措施。 (2)贯穿预防为主的原则,优化工程布局,合理布设临时取、弃土场,减少工程对原地貌和植被的破坏。 (3)项目建设过程中规范施工单元界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设置临时性防护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造成的人为扰动及产生的弃土,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新增水土流失。 (4)工程措施布设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先拦后弃”的原则,防患于未然。在分析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补充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以增强水土流失防治效果; (5)植物措施布设原则,坚持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以植物措施为主的原则。在工程
7、措施防护的基础上,补充植物防护措施,恢复生态环境功能。植物措施设计与区域景观相协调,乔、灌、草合理配置。5 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指导思想 项目区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指导思想为:以工程措施为主,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措施为辅,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措施有机结合,临时性措施保证及时跟进,点、线、面上水土流失治理相辅佐。充分发挥工程措施控制性和时效性,保证在短时期内遏制或减少水土流失,再利用植物措施和土地整治措施蓄水保土,保护新生地表,实现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绿化美化周边环境的目的。 6 植物措施设计 6.1 立地类型划分 (1)立地类型划分的原则 本项目属“线型”工程,影响植物生长的下垫面因
8、子比较复杂,根据铁路工程所在区域气候和工程建设特点,立地类型划分应遵循以下原则:客观性,立地类型划分以不同地区各种自然条件差异为基础,其中气候、植被类型、地形、地貌、土壤的差异都直接影响林木的生长;与主体工程相协调的原则,铁路沿线造林种草恢复植被的范围已明确界定,且对造林种草也有一定要求,因此,立地类型的划分应与铁路建设的需要保持一致。 (2)立地类型划分的方法 本项目立地类型的划分主要采取在综合多因子基础上的主导因子法,即在不影响土地利用效果,且生产中又易于掌握和操作的前提下,在众多因子中筛选出主导因子。 (3)立地类型划分的指标 本段铁路跨越平原区、丘陵区两个地貌单元。沿线变化明显的因子主
9、要有中小地貌(平原区、丘陵区)和土壤。根据实地调查,中小地貌和土壤是影响当地植物生长的主要因子,因此将以上因子作为立地类型划分的指标,命名采用:地貌+土壤。 (4)立地类型划分 依据上述划分立地类型的原则、方法及指标,将本段铁路沿线划分为 2 个立地类型,5 种工程利用类型,铁路沿线立地类型划分见表 8-3。 6.2 适宜的草树种 根据立地类型划分,结合主体工程的利用形式,在充分调查铁路沿线乡土树种、草种,并在分析其生物学、生态学的基础上,适当引入绿化树种,铁路沿线立地条件类型及适宜的草、树种见表 1。 表 1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适宜的草树种 立地类型 地形、地貌 土壤 工程利用形式 主要适宜的
10、草树种 平原区 铁路沿线位于松辽平原及山前倾斜平原区、地形较平坦,相对高差小于 10m。 地带性土壤为暗栗钙土,非地带性土壤有风沙土、栗钙土、潮土。 站场 路堤边坡 柠条、紫穗槐、披碱草、蒙古冰草 站内空地绿化 云杉、桧柏球、垂榆、玫瑰、丁香、草地早熟禾 牵引变电所 所内空地绿化 云杉、桧柏球、垂榆、玫瑰、丁香、草地早熟禾 道路两侧绿化 樟子松、油松、云杉、新疆杨、垂榆、玫瑰、丁香 平改立 引道两侧绿化 丁香、柠条、黄刺玫等;乔木有樟子松、油松、云杉、新疆杨、垂榆等。 取(弃)土场 柠条、羊草、沙生冰草、老芒麦 临时电力线 羊草、沙生冰草、老芒麦 丘陵区 铁路沿线位于内蒙古高原,海拔高但地形变
11、化不大,相对高差 20100m。 地带性土壤为暗栗钙土,非地带性土壤有风沙土、栗钙土等。 站场 路堤边坡 柠条、羊草、披碱草、老芒麦 站内空地绿化 云杉、桧柏球、垂榆、玫瑰、丁香、草地早熟禾 牵引变电所 所内空地绿化 云杉、桧柏球、垂榆、玫瑰、丁香、草地早熟禾 道路两侧绿化 云杉、桧柏球、垂榆、玫瑰、丁香、柠条 取(弃)土场 羊草、沙生冰草、老芒麦 施工便道 羊草、沙生冰草、老芒麦 6.3 站场防治区 改建车站的主要工程内容为新建接触网工区、岔线、新建牵引变电所,以及由于电气化改造引起的站场改造。 站区路基边坡绿化采用种植紫穗槐防护。新建接触网工区内空地内进行园林绿化。结合沿线自然条件,牵引变
12、电所内及围墙外道路两侧进行因地制宜的绿化措施,按园林绿化标准进行布置设计,绿化标准为中等标准,所外道路两侧植两排柠条。 表 2 站场区植物措施设计 植物类别 造林树种 种植方法 株行距(m) 苗木规格 乔木 樟子松 栽植 株距 2m 株高2m 灌木 柠条 栽植 株距 0.5m,每穴 2 株,梅花形布置 冠丛高 30cm 左右 灌木 丁香 栽植 株距 0.5m,每穴 2 株,梅花形布置 冠丛高 30cm 左右 6.4 牵引变电所防治区 结合沿线自然条件,场区内及周围进行因地制宜的绿化措施,按园林绿化标准进行布置设计,绿化标准为中等标准。 表 3 牵引变电所植物措施设计 植物类别 造林树种 种植方
13、法 株行距(m) 苗木规格 灌木 柠条 栽植 株距 0.5m,每穴 2 株,梅花形布置 冠丛高 30cm 左右 混合草籽 羊草 人工撒播 17kg/hm2 一级种,净度90%,发芽率85% 沙生冰草 11kg/hm2 老芒麦 4kg/hm2 6.5 平改立防治区 在平改立引道两侧植乔木绿化,每侧宽度 2.0m。 表 4 平改立区绿化设计技术指标表 位置 造林地点 树种 株行距 (mm) 行数(行) 苗木 规格 种类 平改立引道 引道两侧 新疆杨 22 每侧 2 行 1.5-2.0m(H) 带土坨实生苗 7 结论 电气化铁路项目主体工程中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为改建车站、新建的区间牵引变电所、平
14、改立。通过对站场区、牵引变电所区和平改立区的植物措施设计,能够较好的治理施工活动对沿线植被的破坏,有效的遏制水土流失,达到绿化美化环境的目的。切实达到减轻项目区原生水土流失和遏制工程建设产生的水土流失的目的,维护工程建设区及周边地区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0.12.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9.12.26;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2.10.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03.9.
15、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4 年 8 月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98.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3.8.1; 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保1994513 号; 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50433-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GB50434-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1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 (SL277-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14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通霍铁路可行性研究文件,2011.10 作者简介:王洪松,工程师,2004 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现就职于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机械动力和环境工程设计处,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环境评价、水土保持及土地复垦等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