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进综合治理 建设生态文明中图分类号:S135 文献标识码:A 水土保持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而异常艰巨的工作,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强化管理,全面抓好水土保持治理和监督执法工作,为开创我县水土保持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我县水土流失基本情况 1、水土流失现状 衡南县位于湖南省衡阳市,湘江中上游,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全县辖 25 个乡镇,两个办事处, 759 个行政村,总面积 2621 平方公里,总人口 102.75 万。境内紫色土、红壤均有分布,以紫色土最为广泛,属典型的衡邵盆地紫色砂页岩强度侵蚀区,是长江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据过去卫星红外遥感测得我县
2、水土流失面积达 1067.52 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40.6%,占山地面积的 74.75%,其中强度以上流失面积 373.3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 34.95%,年平均侵蚀模数 3010t/km2,每年流失表土达 790.4 万吨,带走土壤有机质 14.9 万吨,境内森林覆盖率仅为23.8%。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先后开展了大山、斗山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紧接着从 1997 年起又开展了“长治”工程第四期、第六期及国债资金农发项目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从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水土流失的发生和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已减至
3、 942.5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比率降至 35.9%,森林覆盖率亦升至38.5%,年平均侵蚀模数降至 2450t/km2,通过水利水保、农业、林业等部门的共同努力,特别是一些小流域经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成果巩固,其农业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并向良性发展,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为当地群众全面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条件。但由于全县水土流失面积大,红壤丘陵区紫色砂页岩等流失地类分布面广,治理难度大,加上日益加剧的人为水土流失,我县水保工作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治理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而艰巨。 2、水土流失的特点 以水蚀为主,伴有局部红壤崩岗等重力侵蚀,而水蚀又以面蚀为主,流失与母质风化交替进行,
4、且日趋严重。 分布面广,流失面积和强度大。全县全境内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不仅发生在裸露的荒山、荒坡上,而且发生在林地(如林下流失) 、厂矿和城镇开发等地区,流失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 35.9%,且强度以上流失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30.2%。 流失物质粗、产砂量大,输移比小,对江河危害大。 流失分布与人为活动成正比关系,受人为活动影响大。调查表明,采矿区大于非矿区,开发区大于未开发区。 二、我县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 (一)、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因素 主要是指受地质、地形、土壤质地及气候等的综合影响,如花岗岩风化后形成沙性土,渗水性低,下层土遇水易崩析为散沙,被水带走,形成穴蚀,上层
5、土由于重力作用而造成塌方,穴蚀和塌方循环不已,导致沟蚀和崩岗;紫色页岩、紫色砂页岩物理风化强烈,在热胀冷缩作用下,易形成岩层碎屑,被雨水冲刷流失,如此反复,流失不止。 2、人为因素 生产建设和开发活动是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一些矿业(如我县的采石场、钨矿、砖厂等)、修路(如衡枣、潭衡西、衡大等高速公路的修建)及开发建设(如西电东送云南送变电工程,特别是我县新县城如火如荼的开发建设)等,由于一些单位或业主在生产、开发建设过程中,大量破坏、耗损表土、植被及其他水土保持设施,且有的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因而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不合理的垦复耕作方式。如在荒山坡地上全垦造林、幼林全垦培
6、育,在坡耕地进行顺坡耕作等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等,也容易造成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二) 、水土流失的危害 破坏了水土资源,导致地力下降,严重影响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一些地方(如谭子山、茅市等乡镇)由于过去盲目开荒及滥砍滥伐,造成树木植被遭受大量破坏,出现了大量的“和尚山”和“红色沙漠” ,当地土壤有机质大量流失,土壤日趋瘠薄,土地生产力大大降低甚至丧失,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降低了山塘、水库、渠道等水利工程设施蓄水、防洪、抗旱等功能。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我县 60%以上乡镇的山塘、水库、渠道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其中东支干、西支干淤积最为严重,一些渠段甚至经常因泥
7、沙淤积堵塞而不能过水。而我县中型水库龙溪桥水库也因上游(川口)钨矿的尾沙沉积而使库容下降,据水利观测,现在的库容与八十年代库容相比,至少减少了 30%。 导致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水土流失,我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挑战,生态系统几乎失去对气候的自动调节功能,以至每年春末夏初洪涝成灾,夏末秋初天旱少雨,旱情严重。 三、减轻和控制我县水土流失的一些对策 (一)对位治理 以小流域为单元,以村组为单位,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治理、强化管理、突出效益”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加强领导,严格管理,合理布置并落实各项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最终达到综合治理的目的。 生物措施:包括营造水土保
8、持林(薪炭林、用材林)和经果林(经济林、果木林)种草、封禁治理、保土耕作,通过改善土地植被条件,以达到蓄水保土减轻水土流失的目的。 工程措施:包括对坡耕地进行坡改梯,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包括塘坝、谷坊、蓄水池、沉沙池、排灌沟渠等,通过工程措施以达到拦蓄泥沙、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 (二)条件治理 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出发,充分考虑当地群众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以极大地调动他们治山治水的积极性,并通过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遏制自然水土流失和人为水土流失,并实现山川秀美、人民生活富足的目的。条件治理将成为今后小流域治理的方向。它包括基本农田建设(坡改梯工程、溪沟整治工程、小型水利
9、水保工程) 、植被建设及生态保护措施(封禁措施、坡面防护和沼气池等其他措施)等。 (三)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预防和控制人为水土流失 关键是抓好 “三权”的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权、 “三同时”的监督权、 “两费”的征缴权)和查处水土保持违法大案要案,近几年来我县共审批水土保持方案 356 个,征缴水土保持规费 258.9 万元,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 32 个。其中 2006 年对衡阳远景钨矿尾矿库工程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圆满查处,在全省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赏。近年来我县积极开拓思路,加强与计划、国土、环保、建设等部门配合与协调,加大了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力度,大力查处水土流失违法案件,如通过对栗江大泉机砖厂水土流失违法案件的成功查处,并因此以点带面推动了全县机砖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的开展。通过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既可巩固流域治理成果,又可预防因生产、开发建设活动造成新的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