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州危机的金融学思考一、温州危机 中国民营经济发源地的温州正经历着互保链危机、房价崩盘和借贷危机的持续发酵,债务链条已从民间高利贷蔓延到了银行。 温州制造业是密集型产业,代表着中国发展的经典模式。然而自从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江浙一带盛行互保式担保贷款,企业间在放大杠杆的同时,也将优质企业和不良企业捆在了一起。互保链呈复杂的环状结构,会有几十家企业绑在一起,其中的任何一个企业出问题,最终会让所有的企业受到牵连。甚至互保链条之间也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债务不堪重负之后,抛售房产、快速回笼资金是首选,但一旦集中抛售出现,价格又会下跌。有不少人趁着混乱转移资产,把抽空的企业和累累负债转嫁
2、给互保企业。温州民间的信任度,也跌到了历史性的低谷。民间融资的资金循环游离于金融体制之外,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仅仅靠人情关系和商业信用,致使其具有很高的风险,再加上民间融资的隐蔽性、高利率和短期性更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房地产的暴利吸引来了众多的投机者,使得大量的资金从实体经济中转移出来。于是很多企业贷来的钱并没有真正用在企业本身,而是转投到了房地产项目。实业虽然不赚钱但可以成为做投机生意的融资平台。银行的输血和民间的直接融资,只是拖延了温州危机爆发的时间。大量的资本进入房地产等投机性比较高的领域甚至是高利贷领域。2011 年下半年,跑路潮、银行抽贷、债务不堪重负,大量抛售房产造成了温州房价剧烈
3、而持续的下降。金融脱离了实体经济,不再为其服务,只依靠高杠杆活力获利会产生大量的金融泡沫,带来的只是表象繁荣,一旦破碎必将会是剧烈的经济震荡。 2010 年下半年开始,央行连续 27 次上调准备金率。房地产调控层层加码,限购政策紧随出台。银行开始收紧贷款,温州的债务问题开始浮现。同时银行“借新还旧”政策已调整成“还清再贷” ,于是企业还清之后银行拒绝再为该企业继续发放贷款,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生产经营陷入困难,即使银行同意再为企业发放新贷款但审核时间也需要 23 个月,为应对临时性资金需求,企业只能转向民间借贷,利息往往很高,大大加重了企业的经营成本。2011 年民间借贷崩盘之前,银行的猛烈抽
4、贷加剧了危机的爆发。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中国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其由于存在快速扩张的需求,必须有足够的资金支撑,而这类企业往往可以供抵押的固定资产太少很难从银行得到足够的贷款,迫使其不得不转向民间融资甚至是高利贷。 二、完善金融市场,破解温州危机 造成温州危机的因素是多方面,外因是受到世界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全球经济持续低靡导致中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内因是中国的产业结构改革迫在眉睫,急需改变以低端制造业为主的局面,向绿色高科技产业转变,但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中国缺乏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一旦形成了完善的金融市场这些看似棘手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具体地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建立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5、 国内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仍是担保抵押,为企业量身制定信用体系,实现信用放款,可以有效的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由政府依托国家公信成立信用评级机构或者银行通过委托信用评级机构对申请贷款的企业客户或者潜在客户进行信用评级,信用评级费用由国家或者银行承担,不再由企业承担,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评级机构与参评企业相互串通、人为提高参评企业信用评级级别的问题。而且政府的评级机构或者银行作为信用评级的购买方,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控制评级参量,对评级内容、权重设计、评级流程等进行“量身定做” ,这样使得信用评级结果更加严谨科学。更可以方便政府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更好的从宏观方面去调控。对于成长型高新绿色产业或者极具潜
6、力的产业,在信用评级时适当的提高参数权重,如此便能通过市场降低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而不再是仅仅依靠财政去扶持。利用好信用评级也可以方便银行对企业的整体情况和发展前景得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判断,降低信用放贷的风险。 (二)增加直接融资方式 经济转型时期,民营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大量融资,但因缺乏畅通的融资渠道,又很难从正规金融获得在经济增长中相匹配的资金支持。在银根紧缩的背景下,政府总是倾向于将有限的金融资源分配到大企业、大项目中,中小民营企业得不到正规金融的支持,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缺口。可以通过增加直接的融资方式来补足这些资金缺口,缓解中小民营企业的资金压力。比如私募股权
7、挂牌、发行私募债券,当然这需要企业本身具有一定的资质并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这就可以利用之前的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简单直观的方便合适的企业挂牌或发行。企业就可以在市场上直接股权或债券融资,其信用评级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投资人的投资风险。当这些资本改善了企业的财务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扩大企业资产规模,就增加了企业对外抵押和担保的能力,从而可以提高企业获得银行信贷的能力。 (三)加快实现利率的市场化 由于之前的计划经济,对利率采取管制措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正稳步推行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后,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企业在升级转型时的巨大资金压力,也有助于新兴产业的起步,更有利于资本通过
8、市场来达到优化配置目的。比如在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下,评级高的企业意味着企业资产优质负债率低,收益稳定,需要融资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其所需支付的融资利息较少,同时意味着投资方所需担负的资本风险小,但是资本收益也相应较少;而评级低的企业可能是具有潜力的成长型企业需要融资度过发展期,但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因此其所需支付的融资利息较多,同时意味着投资方会有较高的资本收益,但存在较高资本风险。因此在市场上,风险爱好者和风险保守者都会有自己的考量去选择高风险高收益还是低收益低风险的资本投资,于是可以通过市场的供求来确定利率,从而达到资金的优化配置。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的必经之路,是完善金融市场的重要一环,加
9、快实现有利于缓解经济转型时期的种种困境。 (四)加强金融监管 经济转型时期,民营企业的融资需求急剧扩张,由于正规融资渠道的利率和信贷管制,中小民营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而使得大量的资金游离于金融体制之外,由实业流入房地产项目甚至是高利贷等高暴利领域。民间金融活动大多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复杂性,由于监管的缺位,将导致金融信号失真,不利于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决策,资金的错配更会损害总体资金的分配效率。建立有效和协调的分层监管体系,借助企业信用评级体系全面有效以及有针对性的监管整个金融市场的资本流动,使得民间金融活动透明化,还原真实的金融信号,为政府的宏观经济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市场依据,同时可以依靠必要
10、的法律和行政手段有效的降低民间金融活动中的信用风险,以达到稳定整个金融市场的目的,并利用市场自身将金融资本优化配置到优质高效绿色的产业中去,让金融回归到实体经济中去,有效的减少投机活动。面对今后日益复杂的金融体系更需要简明有效的金融监管来应对,这是逐步完善金融市场的重要一步,更是经济转型的迫切需求。 (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民间借贷行为的不规范,使得民间借贷滑向了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违法犯罪活动。只有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的法律法规,才能更有效的规范民间借贷,保护合法的民间借贷行为,消除民间借贷中的灰色地带,打击和取缔非法的民间借贷行为,才有利于从根本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不断完善相应
11、的法律法规,不仅能够消除投机者妄图通过钻法律漏洞谋取暴利的欲望,而且能够提振合法投资的投资信心,降低市场的系统风险,为金融市场的繁荣提供有力的保障,为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减少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六)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撑 完善金融市场需要依靠政府来起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来服务和支持金融改革,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破产政策,顺应市场的自然选择,为失业雇员提供相应的再上岗培训机制,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更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减少结构性失业。对优质产业和有发展潜力的绿色高新产业在政策上提供优惠帮助,比如可以适当提高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中这些产业的权重,然后发挥市场的调节配置作用,引导投资方向,使资金流向相关产业;对于一些投机活动严重的产业,除了要依靠法律手段予以纠正,还可以适当降低这些产业的信用评级,这样对于市场上的投资者有着高风险的警惕,利用市场自然引导资金流出相关产业,维护金融市场稳定。这样的政策有助于确保金融紧贴实体经济并为之服务,减少金融泡沫的产生,降低系统性风险。还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去保护和保障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样才能增加市场信心,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金融市场,从而扩大融资增量,更有助于进一步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困境,而且投资者的信心才是金融市场不断繁荣的根本动力。 (候瑞,北京赛林泰医药技术有限公司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