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传承视域下企业社会责任的行为特质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从文化传承视角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视作企业管理文化传承现象中的重要部分,从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和获取更高社会美誉的企业使命看待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从东方管理思想出发,首先针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中国管理文化传承进行了理论分析,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管理特质进行了分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既有管理文化传承特质,同时也是企业家进行管理决策的大智慧和大手笔。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行为 文化传承 KJ 法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概念源自西方,然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为了追求效率而一度忽视企业责任,虽然中国的管理实践也涌现出大量的中国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但这些本土的中
2、国企业其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文化传承发端并不来源于西方伦理,而是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主导的管理文化传承的延续。基于此,笔者认为,战略性地运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竞争优势培育,从东方管理文化维度可以丰富已有的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概念的管理文化传承内涵开发 (一)存在于西方话语中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和非市场战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企业正在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正在市场化并成为市场运作的主体,以新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形象展现自己。在这过程中,西方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伦理正在影响着的中国本土企业,然而中国企业并不完全成长于西方话语之中,中国企业有着比较厚重的历史积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3、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培育中与西方管理文化传承相互激荡,共同塑造着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国学思想正在重兴,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有着更加丰厚的精神资源和模仿创新范本,中国的本土企业及企业家正在成就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事业,以及充满大智慧的运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市场开拓空间的发掘,其中蕴藏着大量的战略和谋略思想,而这些思想和管理手段需要系统地开发和整理。 在西方战略管理文献中,西方学者指出,企业将公益慈善作为一种公关,或者是广告,以通过高额捐助提高公司的形象。可以用战略的思维去看待这些问题的,公司可以通过这些慈善公益活动改善他们的竞争环境,即他们业务运营所在的商业环境
4、的质量。通过这样的手段改善竞争环境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联起来,从而可以改善公司的前景。非市场战略和公司政治战略已成为主导学术语言。仅从西方的管理理论发展看,对企业使命和目标的理解,并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战略和竞争战略紧密结合,不足以形成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完整的认识地图。例如,波特认为,以哈耶克和弗里德曼为代表的传统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观建立在两个隐含假定之上:其一,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经济目标不可兼容;其二, 企业从事社会公益活动的效率远低于个人捐献。在波特看来,上述两个基本假定只有在企业慈善处于分散和零碎状态的情况下才是成立的。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理念来自西方,是现代企业成长的理
5、论指南和向导。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指一个企业将社会基本价值与日常商业实践、运作和政策相整合的方式,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自诞生以来,其先进的核心理念便得到国内外有识企业所推崇。它打破了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追求规模的生存方式,认为企业的成功与社会的健康和福利密切相关,这不但可以为企业寻求与政府、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也将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在国内,田志龙团队也就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进行着理论探索,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非市场战略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成果。然后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管理实践总是存在隔阂,西方的理论框架在解释中国本土企业何以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制订和实行时总是缺乏信服力
6、。探其究竟在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所面对是中国的情理社会,而不是西方的社会责任行为社会,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所基于伦理基点是以儒家伦理为主导的古代管理思想而不完全是西方的社会责任行为伦理,当然在华跨国公司受母国管理文化传承影响,其社会责任行为伦理体现得比较淋漓尽致,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中国本土民营企业为什么在企业发展初期其部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要优于在华跨国公司。这引发了许多学术界和实务界人士的深刻思考。 (二)中国企业文化传承传统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 管理文化传承涉及到某一社会中的各种管理活动及其产生的物质与精神成果,作为一种社会亚文化传承,具有独特政治文化传承制度环境的国度,其制度传统产
7、生着巨大的历史力量。西方提出企业政治战略和战略性慈善,并不能完全为中国学者所接受。在中国环境,由于义利合一思想影响,外在功利性较强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并不一定能获得社会的认可,甚至会产生负效应。忽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儒家伦理维度和特殊的情理社会背景,中国企业所面对的企业外部经营环境显然比西方企业更加复杂和动荡,运用西方的功利化的社会责任行为难以找到中国企业进行社会责任行为实践的理论和现实逻辑。因为西方理论研究是基于西方公民社会的,而中国的社会责任行为意识不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需要长期的积累和自身的成长,从优秀到卓越的过程中要求学术界找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管理文化传承之根基
8、。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运用西方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研究。 我国企业慈善的被动特征和纯公益状态急待改变,自主性和战略性有待提高。尽管我国在华跨国公司还存在忽视承担社会责任行为的问题.但整体而言,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观念和意识在逐渐增强。然而,我国企业实践具有十分明显的波特指出的“分散、零碎”特征,多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目的仅限于获得社会公众的“好感” 。少数企业能够将承担社会责任行为与改替企业管理文化传承环境结合起来。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理论阐释:基于东方管理文化传承的观点 (一)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竞争环境的逻辑关系 对竞争环境的关注,使得公司不仅仅要把钱捐出去,还需要综合平衡资助的能
9、力和关系处理。从这个新的视角来看问题,要求公司在对待这些捐助项目的时候采取完全不同的方法和态度。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作为在华跨国公司面对中国特殊制度环境的一种非市场战略,已成为在华跨国公司与非市场力量博弈的主要工具。中国是调查商业和其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个唯一的情境。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政府、社会培养密切的关系。在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策略在如下若干方面中与西方国家制度环境存在着较大不同。首先,中国公司很少进行集体行动。他们趋向于与直接调整者或者本地政府进行一对一的互动,许多重大的决策正是在这一对一的互动中形成和决定的。第二,社会网络在中国变成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网络空间。企业家很难把他们私
10、人考虑与组织的利益隔开起来。进而,当诸如履行社会责任行为时,企业家的社会责任行为与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中国变成了一回事,当然在西方国家是必须严格区分,这有可能产生变质并引发许多政治、伦理和法律问题。 (二)跨国企业与中国本土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文化传承差异 在华跨国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深受其母国文化传承的影响,如欧洲公司就与美国公司有着较大的差异,与日资和韩资企业相比其差异性就更加明显。公司社会责任行为概念的核心和本质就是“社会责任行为权” 。Moon 等认为,社会责任行为权是社会责任行为享有的对于“生命、自由和财产的”天赋权利。这组权利是与义务相伴的权利。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社会责任行为
11、权是“参与国家公共生活的权利,它更多地是与照顾社会利益的义务和责任联系在一起的” 。这是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定义。 然而给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定义却碰到了文化传承的瓶颈,中国是一个正在进行两个转型的国家,一个是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另一个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转型。中国企业还正在进行着管理转型,管理转型嵌入社会转型,企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社会环境时,其战略管理所需针对具体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其文化传承维度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进行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战略运作和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运作时,其文化传承心理的接受,以及文化传承心理接受的心理契合度也是在战略筹划之中,也就是
12、中国企业在制度环境中寻求机会和竞争优势,那么在制度环境中的人和事是嵌入其管理文化传承之中的,企业不得不将文化传承差异和文化传承心理的可接受性考虑其中。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管理文化传承特质分析 管理与伦理结合的目的不是为管理寻找伦理辩护,其深刻性在于启示人们必须树立一种全新的管理价值理念,即要使管理深深植根于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中(苏东水,2005) 。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体现人道,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人道体现在企业本质属性上,企业既是一个经济组织,也是一个社会机构(德鲁克) ,企业嵌入于社会结构之中,企业与社会之间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契约关系,也就是企业从社会中获取了权利,也必须尽其义务,这是
13、一个铁律,从终极目标的关怀上看企业在社会面临困难危机和灾难时尽其责,正是大道所在。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突出人缘、亲缘、地缘、文缘、商缘和神缘,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人缘关系网络中寻求自己的社会定位,以达成企业与社会和合的最高境界。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赢得人心,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人心工程,是为企业赢得民心,合民情、利民富、促民强的好事。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也在人谋,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一种战略,也并不排除企业的利益谋划,本文认为这种谋划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企业并不完全是个社会机构,其主要任务是为股东谋求利润和永续经营,因此企业进行战略性谋划具有合理性,不管是为了求得生存空间而进行的政府公关,还是社会公
14、众公关,以及为了避免环境保护主义的联合抵制而进行的“善举” ,均应列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之中,而不是排除在外,因为即使遭遇了危机也可获得社会的谅解和帮助。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获得人才,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使企业的声誉和社会资本增值,使企业能够得到人才的青睐,得到外部环境的人才等高质量资源的不断供给。使用儒家伦理对基于西方社会责任行为伦理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理论进行创新性的开发,使这一理论的立足点落在中国现实情境,而不是西方的照搬照抄。 本文把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划分,按“属加种差”原则,我们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属性进行了界定,对西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进行了特质分解。管理特质是组成管理知识
15、体系的构成单位,不同管理知识体系依靠它的特质构成和特质结构来加以区分和识别(薛红霞,2007) 。 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管理学研究,在西方已大量涌现,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形成概念和命题,也有形成构念和变量以及假设,在中国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这一概念尚未形成统一意见和认识,只有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相关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提法往往见诸于新闻报导和政府对企业和企业家的奖励排名,然后作为学术论文必须对这一所谓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概念进行科学化表征,在文中,承认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理念是一种有关“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科学知识体系,它可以看作一系列特质和特质群的复合体.本文借助于企业访谈和 KJ 法,在对中国东
16、部沿海地区 21 家企业的调研基础上,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观念的特质、特质群的分解。诸特质之涵义,可以表述如下(见图 1):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基本形式特质群 T1T11,T12,T13: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什么。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基本形式特质群是针对回答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什么?(what)这个基本问题的,也就是说,只有廓清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这一概念有更清楚的认识。 特质 T11:政治化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现代工商企业获得社会认同的合法性合理性基础。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政治话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在取得自身发展的同时,也是对于政府政治功能的一种替代。企业在某些关键
17、时期确实存在着帮助政府完成社会责任行为的任务。 特质 T12:管理职能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福利相关联,在劳资关系层面谈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对于人才保持和吸引的关系。同时,科特勒提出的善因营销,将营销与企业责任相关联,则进一步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职能进行联系。 特质 T13:伦理化认识。在西方学术语境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企业伦理的同义词。直到今天,许多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认识上将其与企业伦理等同,认为这只是一个语言的转换,只起到美化的作为。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等同于企业道德责任,对社会负责。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一种隐喻。将企业隐喻成社会责任行为,有了主体的角色,成为嵌入社会结构
18、中的一份子。给予企业以人格和主体地位。在东方管理中提出“以德为先” ,管理以人为本,德是办企业做管理的首要理念。人为、为人中也体现了企业的过程是个人为,也是个为人的过程。 特质 T14:战略性认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源。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企业的关系运作。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一种非市场战略的子战略。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一种差异化竞争战略。在这一认识层面,更强调对社会发展的广义贡献,主要指广义的对社会和经济福利的贡献,比如传播国际标准、向贫困社区提供要素产品和服务,如水、能源、医药、教育和信息技术等,这些贡献在某些行业可能成为企业核心战略的一部分,成为企业社会投资、慈善或者社区服务行动
19、的一部分。企业面对复杂的政治社会环境,必须对各种事项进行管理,而这种对环境的管理,也就使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管理构成了战略管理的新内容,从这个层面上,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纳入企业战略之中,一方面讲的是将伦理道德在企业高层的重要决策中体现出来,在企业战略中无时不渗透着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从企业做大做强,尤其是企业基业长青的长远目标起到战略性约束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本身也是企业的竞争战略和手段,在某些行业可能成为核心的战略。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决定性的意义。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内在规定性在于公司治理,主要在于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治理,关键利益相关者利益协调,同时边缘利益相关者的
20、利益一样不能忽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是处理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政府和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原则。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基本过程特质群 T2T21,T22,T23: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如何实现? T21:政府的干预。许多学者指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必须依靠政府的推动,尤其一些有社会学背景的学者,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解决不能依据企业的自觉,而是政府必须进行干预和引导,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将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实现放在国家战略层面进行综合治理。 T22:社会的推动。西方学者认为,除了公共政治之外,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形成利益集团,按照集体行动的逻辑开展企业的非市场战略,向企业提出符合自身利益的要求,如果企业拒绝,外部利益集团将采用联合抵制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惩罚。 T23:企业的战略自觉。做好事与做得好之间存在着关联,也就是说,企业讲求社会责任行为同样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和基业长青。因此,在企业自身要将企业的责任转化为企业的战略,出于企业自身利益,企业也就可以通过做好事,实践自身的社会责任行为从而通过战略运作实现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基本依据特质群 T3T31,T32,T33: 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依据什么而制定的问题(why) 。 T31: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依据企业利益最大化而制定。这是早期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就是赚钱,交税,当时部分民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