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边界理论下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策略探讨内容摘要:传统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组织是有边界的,无边界理论认为企业的边界是模糊的,特别是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流通企业与市场之间形成合约关系,这种关系能穿越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获取高额的经济效益。本文论述了无边界理论的内涵,提出了促进我国流通产业无边界发展的建议,为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无边界理论 流通产业 国际化 流通无边界理论内涵 正确理解无边界理论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无边界理论是对传统企业边界理论的超越和扬弃,无边界理论认为企业的边界是模糊的,尊循市场经济的合约和契约法则,其合约的选择是由交易成本决定,目的是使利益最大化。随
2、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拓展,企业边界拓展的范围和速度也在加速,当企业节约的内部成本大于市场协调成本时,企业边界将扩大;当企业节约的内部成本小于市场协调成本时,边界将缩小。 这也可以说明,在流通企业组织内,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可以产生信息效率效应和信息协同效应,这两种效应有利于企业节约内部生产成本和市场协调成本,信息技术可以降低企业交易所需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减少信息壁垒,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形成企业边界的向外移动。随着企业边界扩张,可能出现边际成本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无法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交于一点。此时,应该特别注意的是,企业边界不再是指物质边界,而是指能力边界,企业边界的大小取决于自身核心能力
3、的强弱。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主体。目前,除了国际上知名企业进入我国外,如沃尔玛和家乐福等大超市,肯德基、麦当劳等餐饮企业,国内的国美电器、苏宁电器、京东商城等先后占领了大部分市场。而且目前流通企业的主流业态已经从日用品和食品领域逐渐向电器、图书、音像、药品等领域迈进。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流通业从计划到市场,从单一国有到个体、私营、外资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其中包括国外以及港澳台资在内的外资流通业在我国流通业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外资流通业在我国发展的特点主要有:
4、以先期亏本为代价,快速扩张,占领市场;以中心城市为先期目标,逐步向中小城市、集镇和农村延伸;呈现从南向北、从东向西的地域扩张格局;积极推进企业本土化;我国提供了世界上独一无二、极度宽松的政策环境;并购是外资进入我国各个产业成本最低、风险最小、动作最快、收效最高、影响最大的手段。外资流通业在我国的发展,一方面促进了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带来了先进的超市管理模式;活跃了国内经济,带动了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推进了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又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二)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流通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不高。我国流通业近年来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但整体运
5、行效率和运行质量仍难尽人意。其实质在于流通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偏低,不能集中优势资源。从流通组织化的主要标志连锁经营的发展看,仍存在“低” 、 “小”的问题, “低”即从整体规模看,连锁经营在零售市场的份额仍较低, “小”即连锁企业规模仍偏小,在从近 10 年国外流通业的发展看,其始终伴随着大资本、大企业的成长,建设大企业主导型流通格局。而我国流通业虽然在企业增长、店铺建设、业态创新上有较突出的表现,但在加强流通的组织化、规模化方面滞后,这在整体上阻碍了我国流通业的前进步伐。 2.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低。国有流通企业效益不高,零售纯利不足1%,2007 年我国百强零售企业,外资利润率达到 3.6
6、5%,中资只有1.2%。国内流通企业在快速扩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零售技术开发能力、品牌价值能力和人才聚集能力等方面都大大低于外资企业,突出表现为“四低”现象:规模扩张能力低;成本控制能力低;技术开发与应用水平低;品牌化经营能力低。 3.科技含量低,流通效率低。流通科技的内容包括硬科技、软科技及信息科技三个方面的内容。根据流通主体的不同分类,可将流通科技分为商流科技、物流科技、信息流科技、资金流科技以及消费流科技。我国流通科技发展重点为冷链科技、溯源科技、条码科技、电子商务科技。我国流通产业效率普遍不高,影响流通产业发展。 4.经济安全埋下隐患。外资容易形成垄断,危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跨国公司利
7、用其雄厚的资本控股并购我国企业后,凭其自身优势迅速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可能垄断国内一些相关产业。外资零售巨头进入我国的另一个目的是建立全球采购基地。对我国大宗商品的采购意味着跨国公司提前控制货源,控制我国的供应商,从源头上控制竞争对手的动力资源,实现其全球化战略。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策略 (一)正确认识流通业发展的地位 流通产业运行的基本特征是进入门槛低、竞争性强、资金周转快以及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小等。进入门槛低,表明资金约束、技术约束和政府干预的程度低;竞争性强,是进入门槛低的市场结果;资金周转快,反映交易过程或交易链短;受技术进步影响较小,则意味着资产专用性不强。这些特征显示了流通产业组织在许
8、多方面不同于第一、第二次产业。流通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据统计,流通业产销率为 95%,这对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是很重要的;流通业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是 95%,处于生产过程的只占 5%左右,而 95%却停留在流通的各个环节;社会再生产的费用有 95%是流通过程所耗用的。社会再生产时间中,生产加工时间只占 5%左右,而产前流通与产后流通时间占据 95%左右。在改革开放的新经济下,流通经济理论拓宽了研究领域和范围,包括市场运行与秩序、交易费用、批发市场与零售业态、政府采购。战略储备、产权交易、期货、物、农产品贸易等新领域、新现象、新问题均成为了研究热点。 (二)正确认识城市流通产业
9、的边界 流通企业无边界理论反映在商品流通中主要商品流通渠道对商品流通的影响:商品流通渠道形式是否多样化,对社会需要的各种商品能否顺利地完成流通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商品流通渠道的长短对商品流通时间、流通范围具有重要影响。商品流通渠道的宽窄对商品的流向、流量和流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商品流通渠道的长短指某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经过的机构或环节的多少。商品流通渠道的宽窄指经营同种商品的流通机构的多少。企业当中有五种边界:第一种是垂直边界,就是上下级,就是我们讲的管理层,它是区分上级和下级的过程;第二种是水平边界,就是区分不同职能部门例如设计部、制造部、销售部这样一个过程;第三种是外部边界,就是流通企业和客户
10、、供应商这样的一个边界;第四种是地理边界,就是区分市场区域、国家、市场的一个界限;第五种是心理边界,心理边界反映每一个成员心里的感受、价值观等。流通产业应加强管理,突破产业地域限制、国别边界;实施全球化发展战略;突破行业发展的边界,流通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突破心理文化边界,既尊重文化的差异,又建立和塑造诚信、友爱的文化,营造共同的文化认知和利益链条。 (三)跨越产业发展边界、加强对外合作并提高城市流通产业整体战略规划意识 目前,社会大众对流通产业的认识还存在局限性,没有整体产业规划意识,区域垄断、行业壁垒现象严重。另外,计划经济对流通产业的影响也是根深蒂固的,在这种体制下流通产业表现出流通空间
11、分割和流通要素分离,例如,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流通相分离,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流通相分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流通相分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流通管制混乱。另外,大多数流通产业缺乏自主经营和创新,在产品的原材料采购、概念设计、生产环节方面缺少整体规划,物流配送不能及时有效的送达,造成整体效率低下。因而,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实施科学管理,是我国流通产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我国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赋予了流通经济理论新的生命;以全球化为导向的对外开放事业更为流通经济理论开辟了新的视野。 因此,系统地创新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流通经济理论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伴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
12、的转型,研究新形势下的流通理论对于科学化地指导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系统性地建设流通理论学科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从流通企业、流通产业组织、流通产业关联、流通产业结构、流通产业空间布局、流通产业竞争力、流通产业技术创新以及流通产业政策等角度,对流通、流通产业进行系统的分析,在进一步明确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产业系统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探索借助于政策扶持、技术创新与企业自身努力,实现流通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的工作思路。 (四)提高流通产业科技含量 流通产业发展普遍科技含量低,效率低下,这已经成为流通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沃尔玛作为流通企业能够成为全球 500 强之首(2001-2008 年) ,这本身就是
13、企业无边界理论的具体实践。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背景条件下,沃尔玛有自己的卫星系统、计算机和网络系统,在这种现代科技的条件下,沃尔玛才能够使门店达到 7000 多家,销售收入超过4012 亿美元。在传统经济条件下,沃尔玛不会有如此大的规模,并且还在不断地扩张,其中现代科技起着重要作用。电子商务的应用引起企业组织的变革,向无边界趋势发展。由于数字化、自动化的电子商务在企业内部传递信息,在影响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的同时,其外部的市场环境也在变化。随着扁平化、分散化管理模式逐渐渗透到企业的组织建设中,企业组织逐渐向无边界趋势发展球网络。 (五)完善流通产业市场化程度和政策保证 我国流通产业是一个既庞大又
14、复杂的产业、点多又面广、集中又分散、多行业、多业种、多业态、多环节、多层次,需要一个完善的市场环境为其提供发展空间。现阶段,我国市场中介组织发育缓慢,市场立法、监管滞后,还没有完全形成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这也制约了流通产业的发展。我国必须营造和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整合国内流通企业,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流通模式研究和人才培养;大力推动我国流通业现代化。 结论 流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助推器。现代流通产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运用高新科技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大流通体系,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晏维龙.中国城市化对流通业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6(3) 2.徐从才.流通理论研究的比较综合与创新J.财贸经济,2006(4) 3.夏春玉,张闯.城市流通系统:研究现状与一个综合性框架J.当代经济科学,2006(3) 4.欧阳文和,高政利,李坚飞.零售企业规模无边界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沃尔玛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6(4) 作者简介: 孙丽姗(1975 年-) ,硕士研究生,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