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076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现代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现代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现代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现代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现代居住区环境规划设计摘要:本文通过对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回顾和对现代居住理念和特征的分析,指出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变化,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居住社区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升,社区环境是评价居住区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并提出现代居住区社区环境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已建居住区;现代居住区;社区环境;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B82-05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居住区是城市在空间上相对独立的各种类型和各种规模的生活居住用地的统称,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也是一个社会意义上的社区。针对城市中出现的人口密集、房屋拥挤、交通事故不断等城市问题的出现,美国人

2、C。佩里(Clarence Perry)提出了邻里单位的规划思想,该思想引入中国后,对中国住宅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建居住区已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要求,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更多问题。 已建居住区规划设计特征分析 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决定了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特征,在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的年代,居住区规划表现出以下特征:1)从规划理念上照搬西方社会的“邻里单位”思想,居住区规划强调住宅用地、道路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及公共绿地的组合;2)居住区内部交通以车为本进行道路规划设计,忽视了人的主体地位;3)公共绿地集中

3、布置,绿化不能系统,很少考虑住户的实际使用要求;4)公共服务设施以商业服务为主,文化娱乐及教育设施不足。 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变化 2.1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的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居住行为和居住心灵不断发生变化。美国社会学家马斯洛(A Maslow)在需求层次论中曾提出由低级到高级可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其实质就是人的需求由简单的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不断发展。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需求在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已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人们不再满足于居住区内部的中心集中绿地,应考虑居民日常生活对文化、

4、娱乐、健身设施及不同层次交往空间的需求。 2.2 规划设计理念的变化 “可持续发展” 、 “以人为本” 、 “共享社区”和“生态社区”思想的建立成为现代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分别从居住区的节约土地、减少能源消耗、人的主体地位、均好性原则和建立连续完整的绿地系统等多方面多角度,阐述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 追求高品位的社区环境值得注意的几点问题 3.1 理想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模式 构成理想居住区的三个因素:区域性、向心性和有序性。这三项要素作为超越性概念表达的是实体与空间的模式。 区域性:居住区的基本构架,标志着主体共同生活的最大范围,区域性使居住区初步奠定自身的意义。区域性的存在机

5、制在于居住区主体的共同认同,区域性包容的范围无疑为主体提供了归属感,在此感情的共同体验下,居住区的主体彼此萌发同属感,这是走向共同生活的心理基础。向心性:向心性可以是空间的,场所性的,也可以是实体的,标志性的。向心性是居住区的秩序焦点,是主体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根源,没有向心性,居住区内部就是混沌的。在居住环境中,这种心理演变为居住区主体的自我意识,成为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决定了居住区生活的根本模式。有序性: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共同生活的有机化。在有序性的环境中,主体的行为也是有序性的,而这种有序性就形成运动中的秩序,这样居住区不仅是空间构成的静态有机整体,也是生活构成的动态有机整体。在各种有

6、序性中,空间序列的有序性最重要。主要表现在私密性空间到公共性空间的有序性,有些居住区虽然规划了广场、花园、休闲空间,但缺乏亲和性,人气不足,人们往往喜欢蹲在不起眼的角落聊天,或干脆带着小孩到处游逛,也不愿意在一片硬地上数砖头。这三者实质上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区域性,自然谈不到向心性;没有向心性,区域性也无法维持;失去了动力意向的有序性,动态结构自然消失。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居住区的有机存在,它们真正的含义在于主体的社会活动。 人们提出“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有序性的空间序列使人们生活在邻里关系融洽的环境之中。人创造了文化,文化反过来训导着人的思维,因此许多建筑师感受到了这一点,提出在高层建筑中开

7、辟公共层的设想,形成一个居民交往空间、人们可在此散步、闲坐聊天,对于恢复居住区群体交流功能是有意义的。这就要求我们深人研究居住区的特性、结构、功能等诸方面,在此基础上展开我们的设计与规划。3.2 完整的规划结构 这关系到对下列问题的解决方案:主次入口的选择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公共功能空间的可视、可达、可享用;规划的整体结构与分期开发的可操作性等。如可以把出入口设计为景观入口,联系着城市绿地与社区公园。或设计为生活性主入口,集中布置社区中心、超市、银行、邮局、保龄游泳池等。或设计为辅助性生活入口,布置老年活动中心、物业管理等。或设计为联系性入口。活动中心与绿色通廊结合,与社区公园构成完整的绿色休闲

8、系统。绿色通廊自然地将社区分区,有利于分期开发和物业的相对独立性,减少分期开发时对先期入住居民生活环境的干扰。3.3 安全宁静的交通环境 在目前传统邻里单位规划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大多数居住区道路空间只是特定的通道,作用单一。传统的居住区道路交通模式造成对人的主体地位的忽视,以车为本进行道路规划设计,将导致道路空间的细部缺失,如连续的步行系统的缺失等。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 ,城市居住区是人类居住环境的一部分,对居住区规划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研究,都应该建立在对人的全面了解上。居住区道路系统属于城市居住区人居环境范畴,这就要求在进行道路交通规划及空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特点和居民之间的

9、交往习惯,满足人的行为需求,而不能一味地满足车辆的行驶与停放要求。 为了合理配置居住区居民交通与交往空间、缓解居住区内交通拥挤情况和营造富有生机的居住区道路空间,通过合理地规划设计,能够塑造类型丰富的道路空间,激发居民之间交往的欲望,这对创造生活气息、邻里交往密切的生活环境十分有益。 动静分区、人车分流是小区交通规划的理想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在有地下停车库的小区中,可采用了外围车行、内部人行的规划结构。通过对小汽车和消防、救护、搬家等车辆在社区内部轨迹和停车位的精心设计,是向高品位社区环境迈出了成功的一步。车库出入口可布置在小区入口处,进入小区的小汽车很快就能进入地下车库。如果有直达车库的住

10、宅电梯给车主以身居别墅的感觉。消防紧急通道与主干道形成环状道路系统,便于紧急救护、消防或搬家等机动车辆的顺利通行。社区入口附近设地面车位,便于来访客人和临时停车。 3.4 不同品味的休闲环境 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需求层次的变化对居住区规划结构、交通组织及景观环境设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结构模式开始发生变化,居住组团规模进一步缩小,形成居住小区-住宅院落或居住小区-住宅院落的简洁结构模式,这种规划结构有利于院落空间的创造和住宅空间的管理,步行交通流线尽可能与住宅区景观绿地系统相结合。 吴良镛教授在世纪之交展望建筑学的未来中指出:“广义建筑学应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和城市规划三者的融合”强调了景观设计(地景学)在设计中的核心作用。居住区景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应考虑更多人的使用要求,避免过于集中。环境设计以贴近人为宗旨,强调回归自然的感受,有意赋予各休闲空间以良好的观赏性、可达性和实用性,公园、广场和环形道路均可成为人们晨练澈步的好去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