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不愿务农,谁来种地?.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1158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生代农民不愿务农,谁来种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生代农民不愿务农,谁来种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生代农民不愿务农,谁来种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生代农民不愿务农,谁来种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生代农民不愿务农,谁来种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生代农民不愿务农,谁来种地?9 月 12 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共北京市委在京联合举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六场报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作实现中国梦基础在“三农” 的专题报告。 问:当前,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还面临哪些困难? 答: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主要有“四大矛盾” 。 一是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与资源供给硬性约束之间的矛盾。近年来,人口总量每年增加 700 多万、城市人口每年增加 1000 多万,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和结构变化,全国每年大体增加粮食需求 200 亿斤、肉类 80 万吨。此外,农产品用途的拓展也

2、拉动了需求增长。另一方面,资源环境对农业发展的约束持续加剧。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水缺的国家,人均耕地、淡水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40%和 25%,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推进,每年还要减少耕地 600 万-700 万亩,农业用水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二是农产品供求总量平衡与结构性紧缺的矛盾。上个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产品供求关系开始向总量基本平衡、结构性紧缺转变,部分品种需要进口弥补缺口。2004 年起,我国农产品贸易由顺差变为逆差。2012 年逆差达到 492 亿美元,其中谷物净进口约 14

3、00 万吨,大豆进口 5839 万吨,食用植物油进口 960 万吨。进口增长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消费持续、刚性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肉蛋奶消费迅速增加,这就导致玉米等饲料用粮的需求大幅增长。食用油消费快速增长带来大豆进口激增。我国 8 亿人口时,人均消费食用油只有 2 公斤,现在 13.5 亿人口,人均消费增长到19 公斤。 三是农业生产成本上升与比较效益下降的矛盾。这是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农业日益显现“高成本”特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农业土地租金不断上涨,过去忽略不计的人工成本因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而快速提高。同时,农产品跨区域流通量增大、运距拉长,物流成本普

4、遍增加。生产成本大幅增加而农产品价格却不能同步上涨,导致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据抽样调查,2012 年夏收小麦、早稻和夏收油菜籽每亩纯收益分别只有 152 元、321 元和 55 元。农民说,“辛辛苦苦种一亩田,不如外出打两天工” 。 四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农业劳动力素质结构性下降的矛盾。农村劳动力走了两亿多人,还留下两亿多,虽然总量仍有富余,但农业劳动力素质明显下降,农业兼业化、农民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状况日益严重。据调查,许多地方留乡务农的大都是妇女和五六十岁的老人,同时,新生代农民工不愿务农、不会种地。今后“谁来种地”问题将日益突出。问:在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约束趋紧的情况下,如何解决 1

5、3 亿人的吃饭问题?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解决 13 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长期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要结合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农产品供需形势和资源条件,对主要品种进行战略平衡,合理确定目标定位和主要农产品发展的优先顺序,确保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自给率保持在 95%以上,其中水稻、小麦两大口粮保持 100%自给。 把 13 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关键是要提高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重点要在耕地、政策、科技、人才、制度等方面下功夫。 耕地是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基础。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

6、用地制度,守住 18 亿亩耕地的红线,同时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政策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关键。这几年中央政策好,农民种田有积极性。今后还要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重点是增加农业补贴,提高收购价格,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 科技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依靠。我国农业科技与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做大做强现代种业,研发推广新型农业机械,提高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 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着力培育一大批种田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

7、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 制度是农业稳定发展的保障。要坚持家庭承包经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在此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问:随着人民温饱问题解决后,人民群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关注,对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如何看?怎么办? 答: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制定发布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7600 多项,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 18000 多项,建立起了一套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总体上看我国农产品质量是有保障的,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等监测合格率总体稳定在 96%以上。

8、 但也要看到,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由于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薄弱,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我们的工作还有差距。另一方面,也与农业农村发展所处的阶段相关,与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相关。我国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小而分散、数量庞大,经营方式还相对落后,目前全国有 2 亿多农户,生猪养殖户有 6000 多万户。不改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的状况,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就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从一定意义上讲,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比解决数量问题更复杂、更艰巨。 我们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坚持两手抓、做到两手硬,就是一手抓执法监管,深入开展

9、专项整治;一手抓农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养殖,强化全程质量控制,从生产源头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问:近年来,我国农民增收情况怎么样?如何才能让亿万农民同步进入小康、过上富裕体面有尊严的生活? 答:过上好日子、富日子,是中国农民千百年来最大的梦想。党的十八大提出,到 2020 年城乡居民收入要比 2010 年翻一番。习近平总书记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只有农民富裕起来,工农城乡协调发展,走上共同富裕大道,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稳步提高,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告别了温饱不足,总体进入小康。有三个明显标志:第一个标志,农民收入持续快

10、速增长。1949 年到 2012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44 元提高到 7917 元。新世纪以来,农民收入实现了连续9 年较快增长,特别是最近三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速均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3.33:1 下降到 3.1:1。 第二个标志,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1952 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只有 62 元,2012 年达到 5908 元,名义增长 90 多倍。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恩格尔系数由 1978 年的 68%下降到 2012 年的 39.3%。 第三个标志,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由改革开放初的 2.5 亿人减少到

11、2010 年的 2600 多万人(按农民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196 元的扶贫标准) ,现在扶贫标准提高到 2300 元,还有近 1 亿贫困人口。 但与实现收入倍增目标相比,与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还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突出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大。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两者之间相差16648 元,比 2000 年高 12621 元。如果考虑到社会福利等隐性收入方面的区别,城乡收入差距就更大。区域之间、农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很明显,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一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2、,促进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加快改造传统农业,拓展农业功能,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同时,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促进增产增收。 二是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技能水平,推动农民工工资水平稳步提高。 三是加大对农业的补贴力度,促进转移性收入大幅增 K。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财力的增强,大幅度增加对农民生产和收入补贴,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惠及农民。 四是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创造条件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的股息红利收入,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研究农民的承包地、林地、房屋及宅基地等财产权收益实现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