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建立了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城镇化 城镇化质量内涵 评价指标体系 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基于对新型城镇化内涵及基本特征的把握,在遵循科学性
2、、系统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的基础上,本文建立了由城乡统筹能力、城乡一体水平、产城互动成效、节约集约发展、生态宜居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6 个方面 36 个指标构成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见表 1) 。 新型城镇化发展评价的方法 根据德尔菲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经咨询专家后,确定的各指标权重如表 1 所示。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横向比较评价方法 1.计算评价指标得分。 Yij=Qi60%+(Xij 实测值-Xi 平均值)/(Xi 最大值-Xi 平均值)40% 上式中 Yij 为 j 省或地区评价样本 i 评价指标得分;Xij 实测值为 j省或地区评价样本 i 评价指标的实际值;Xi 平
3、均值为 i 评价样本总体的平均值;Xi 最大值为 i 评价样本总体的最大值;i=1,2,3,m,m为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个数;j=1,2,3,n,n 为评价样本的个数。 2.计算总得分。计算公式为:Yj=Yij。式中 Yij 为 j 省或地区评价样本 i 评价指标得分;Yj 为 j 省或地区评价样本的总得分。计算的最终结果是达到评价总体的平均水平的评价指标可得到权重的 60%,最大值可得到权重的 100%。例如在一个省的各市评价中,一个城市所有的指标全部最大。 3.发展水平得分排序。根据计算的总得分,对评价总体的样本个体进行排序。 (二)新型城镇化发展纵向评价方法 1.计算各项评价指标发展指数。当
4、指标值 Xi 为正指标时,指标发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Zi=Xki/Xmi100%;当指标值 Xi 为逆指标时,指标发展指数的计算公式为:Zi=Xmi/Xki100%。其中:Zi 为第 i 个指标的发展指数,Xki 为第 i 个指标的报告期实际值,Xmi 为第 i 指标的基期实际值。 2.计算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即将每项指标的单位指数乘以相应的权数加总。计算公式为:Y=ZiQi,其中:Zi 为第 i 个指标的发展指数,Qi 为第 i 个指标的权重,综合指数超过 100,说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进步,指数越高,说明进度越大;综合指数小于 100,说明新型城镇化退步。 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
5、)数据的采集 采集评价指标的数据为河南省 2007-2012 年各年全省数据。数据来源为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河南统计年鉴 。 (二)评价结果分析 评价结果分析如表 2 所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乡统筹能力稳步增强,但仍较薄弱。2008-2012 年,河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乡统筹能力稳步增强,发展速度呈现逐年加快态势。这主要得益于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支出统筹能力的提高和从业人员从农业向非农转移力度的加大。同时,河南整体统筹能力仍较薄弱。2012 年,区(市)与县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差距达 5955 元;人均财政支出差距达1452 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五年只提高 0.14
6、 个百分点。 城乡一体水平总体提高,但滞后于城乡统筹能力的发展。2008-2012年,河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城乡一体水平除 2009 年比上年退步外,2008 年、2010 年、2011 年和 2012 年均比上年提高,但从总体上看,发展指数比城乡统筹能力发展指数低,城乡一体化水平滞后于城乡统筹能力的提高。 产城互动每年都有进步,但发展速度呈现逐年放缓态势。2008-2012年,河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产城互动取得成效。由于城镇相比农村具有资本技术、交通运输、居住条件、人力资源、通讯设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大量的劳动力和生产活动不断向城镇集聚,推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规模以上工业中产业园
7、区所占比重和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断提高。但近年来,河南产城互动的发展速度呈现逐年放缓态势。 节约集约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投资边际效率下降。2008-2012 年,河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注重节约资源,包括土地、能源等,注重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节约集约发展指数每年均大于 100,年均发展指数为 104.7。从各评价指标看,社会劳动生产率、万吨能耗产出 GDP 和平方公里土地产出 GDP 均有明显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增强,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但万元投资新增 GDP 呈现逐年下降态势,投资边际效率在下降。 生态宜居建设取得进步,但公众对社会环境治理的
8、满意度仍不高。2008-2012 年,河南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生态宜居建设发展指数年均发展指数为 104.7。城市公交车辆的配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提高,但公众对社会环境治理的满意度仍不高。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未根本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未破除,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现代农业发展、农民进城落户、城乡建设、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还不健全,造成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和深层次矛盾,导致城乡发展失衡。党的十七大以来,城乡发展水平差距有所缩小,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未根本改变。 城镇化发展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201
9、2 年,河南工业化率为43.9%,但人口城镇化为 59.6%。2012 年,河南人口就业非农化率与人口城镇化率之比为 1.27。根据“经济发展模型” ,非农化率与人口城镇化率之比大于 1.2,所以,人口城镇化速度滞后于工业化、人口就业非农业化土地的城市化速度。 促进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提高的建议 (一)树立新型城镇化意识,进一步提高城乡统筹能力和城乡一体化水平 统筹规划城乡发展。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规划的引领作用,要加快制定和完善城乡统筹发展战略规划,做到“四规合一” ,即:“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 “城镇建设规划” 、 “产业发展规划”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谐统一。进
10、一步加强投资和财政支出的城乡统筹力度。调整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功能,消除城镇化的“形象工程”误区,树立新型城镇化是“经济工程”的现代理念;坚持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互促共进,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发挥城镇规模集聚效应,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完善投融资体制,加快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养老、医疗、就业、住房和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逐步提高统筹水平,完善社会保障统筹体系,促进人口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流动。(二)破除城镇化推进的制度障碍,解决产城互动发展速度放缓和投资效率下降问题 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
11、政策。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积极开展土地整理,盘活土地存量,节约用地,降低用地成本。建立健全农村产权制度,形成与户籍相分离、责权利明确的农村产权制度。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奠定制度基础。要继续强化工业、服务业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带动作用。发展以新型工业化、现代化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经济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工业、服务业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型产业经济,进一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同时,根据市区小城镇特点,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三)提高公众对社会环境治理满意度,着力推
12、进生态宜居建设 加强环境保护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常态化和激励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执法。环境执法部门要做到的是“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还要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加大公众参与度,开通环境质量举报热线,形成执法部门、社会公众、新闻媒体联动机制,共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 (四)推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解决发展滞后和共享发展成果差距扩大的问题 着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出台人口向城镇集聚的政策。加快服务业发展,为农民工等群体创造更多就业和提高收入的机会;加强保障房建设,为农民工等群体在城市安家提供基本
13、条件;提高农民工社保水平和覆盖面,减少其在城市落户生活的后顾之忧;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财政保障,使其与市民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加速农民工融入城市的进程,支持农民工创业就业,使其有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抓好培训,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改革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包括农民工进城后的福利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和住房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在城镇化建设中要积极发展壮大本地特色产业。同时,在政策法律允许范围内,将城镇建设资源的配置权、管理权以商品方式转让给民间,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城镇基础设施,使民间成为小城镇建设、投资和消费的主体。 参考文献: 1.鲁鹏.新型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 2.王永苏.试论中原经济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J.中州学刊,2011(3) 3.陈明,张云峰.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名城,2013(2) 4.刘凤雏.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