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喷桩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1525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旋喷桩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旋喷桩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旋喷桩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旋喷桩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旋喷桩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旋喷桩处理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摘要: 毛滩电站采用低闸河床式长尾水渠的开发方式,尾水渠结构为重力式混凝土挡墙。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左扭面(尾 0+120+100)区域内该地质为砂层,该砂层上下游长约为 100m、左右宽约为 30 m、深度约为 20m,该区域的砂层与周边的地质结构不一致,承载力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根据设计要求采用旋喷桩对砂层区域进行基础处理,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设计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旋喷桩基础处理在粉砂地基中施工应用。 关键: 旋喷桩基础处理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毛滩水电站工程位于夹江县顺河乡境内的青衣江干流上,是千佛岩电站至青衣江汇口河段推荐

2、的两级规划方案中的第一级开发方案。采用低闸坝河床式长尾水渠开发方式,由闸坝和左、右岸防洪堤作为副坝形成水库。工程开发任务为发电,兼顾灌溉、防洪、城镇工业、生活及景观用水。 毛滩电站尾水渠从尾 0+00尾 0+100 范围内属于扭面段,该扭面段分为左右两个部位,扭面段为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成。为防止不均匀沉降,该部位的基承载力不小于 0.75KPa,本工程中对此段基础采用旋喷桩进行处理,工程量共计约 1606m。 二、尾水渠地质情况 基本地质条件 毛滩电站尾水渠渠道沿线主要为河床、漫滩地貌单元,地形起伏不大。渠道沿线主要为 Q4al 卵砾石夹砂,据钻孔和物探成果在约桩号4550 以前 Q4al 地

3、层以下有 Q3al+pl 之卵砾石夹砂(层) ,该桩号以后,覆盖层总厚度变薄为 1013m,Q4al 地层直接覆盖于 K1g2 粉砂质泥岩之上。区内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和成因类型与坝区基本相同。据钻孔抽(注)水试验表明,河床、漫滩砂卵砾石层渗透系数大值平均值为3.910-2cm/s,属强透水层。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 根据地质勘探情况,按设计要求区域地质应该是 Q4al 卵砾石夹砂地层。可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情况,在尾 0+120+100 该区域内的地质情况为砂层,与设计的 Q4al 卵砾石夹砂地层相比承载力较低无法满足设计要求。桩号尾 0+120+100 段左侧挡墙为重力式大体积混凝土,地基承载力

4、不小于 0.75KPa ,为确保混凝土建筑物不出现不均匀沉降,对无法满足承载力的地质区域采用旋喷桩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施工方案对比 开挖回填方案 根据该区域出现不合格地质情况:上下游长约为 100m,宽平均约为25 米,开挖深度约为 10m。使用该法方开挖工程量较大,道路布置难度较高,而且根据开挖深度按坡比 1:1 开挖还会对满足设计要求的地质进行无必要的挖除,假设开挖完成采用混土或其他回填方式会加大资金投入。 混凝土桩方案 采用此方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根据施工布置,使用该方案要布置泥浆池,使用设备主要是钻机。如果使用该方案有以下缺点。工期紧、工程量大,现场无法布置较多的设

5、备;成本高;泥浆将会对周边环境进行污染。 旋喷桩方案 旋喷桩具有以下特点: 可控性。旋喷桩的浆液局限在砂层破坏范围内将浆液注入,其部位和范围可以控制,并可通过调节注入参数(切削砂层压力、固化材料注入速度与配比、注入量等) 获得满足设计要求的固结体桩。 均匀性。喷射流在能量衰减前交汇,切削能量在碰撞点相互抵消,在比桩心到碰撞点距离大的地方,射流无能力切削土体,加固体均匀程度好。 成本低、效率高。由于限定注入范围,注入量大幅减少,水泥用量仅为 500750kg/m,施工速度比混凝土桩基提高 45 倍。 通过以上三种方案进行比较,结合现场的条件采用了旋喷桩基础处理方案。 四、旋喷桩施工技术 旋喷桩孔

6、布置 本处理区段内旋喷桩孔共计 123 个,按编号排列为 GP01GP123 个。根据砂层的厚度和建筑物的受力情况孔深分为 10m、15m 及 12m。高压旋喷桩桩径 1m,间排距 33m。其中孔深 10m 的旋喷桩 43 个(GP01GP43) ;孔深 15m 的旋喷桩 32 个(GP44GP75) ;孔深 12m 的旋喷桩 48 个(GP76GP123) 。 旋喷桩施工工艺流程 旋喷桩施工采用三重管法实施进行。其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施工工艺流程图 施工方法 测量放线 依据测量资料,确定孔位,采用一次性放样,确保孔位误差不大于5cm。 灌浆造孔 钻孔分两序跳打方式施工,冲击钻机就位,机载水

7、平尺进行垂直校正,严防出现开孔震斜和塌孔现象。冲击跟管钢护筒采用 146mm,冲击至设计底高程应深钻 2030cm,便于使喷管下到设计深度。最后提出钻头,置入 110mmPVC 管护壁,可起拔套管,完成钻孔。钻孔完成后进行孔斜和孔深测量,由质检人员进行验收,孔深要达到设计要求、孔底偏斜率1%以后方可终孔,并经验收签证,否则进行纠偏或加深,钻孔终孔验收合格后,对孔口妥善保护。 高喷灌浆 高喷台车就位:现将高喷台车的井口装置对准孔口,然后升降液压支腿调平台车,并进行试喷检查,各管路及机械正常,各参数均达到要求后方可下入喷管。 喷具入孔:卷扬机起吊喷具(导流器、喷管、喷头及浆气胶管)通过井口对准孔位

8、中心,将喷管及喷头放入孔内直至孔底,接头密封处要特别检查,防止漏浆。调整喷杆轴线为设计角度。 制浆:使用高速搅拌机制浆,搅拌时间不低于 30s ,用比重秤或比重计测量浆液比重,符合要求后,经过滤网对浆液进行过滤后存在二级搅拌贮浆桶中,进行喷灌施工。 喷射提升:开动灌浆泵供浆,开动高压水泵喷射,再开动空压机供气,静喷约 30s,待孔口有浆液溢出后,按拟定的设计参数开始转动提升,在离设计桩顶高程 1.0m 时放慢提升速度,到达设计桩顶后静喷30s。 孔口回填:喷射灌浆结束后,关闭高压水及气,提出喷具,继续往孔内送水泥浆液,直至孔口浆液下降不明显时,结束供浆。连续施工时,采用自流回灌。 机具清洗:每

9、喷射完一孔后,用清水冲洗机具及喷管喷头,以免管路堵塞。 成桩施工:高喷灌浆作业分两序施工,单孔喷射作业连续进行,相邻两序孔的作业时间间隔为不小于 24h。施工时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调整同序孔的施工次序。 施工参数拟定 本次施工中采用的高压旋喷桩参数见下表。 高压旋喷桩喷射参数表 项目 三 管法 水 压力(MPa) 48-52 流量(L/min) 80-100 喷嘴直径(mm) 1.71.9 气 压力(MPa) 0.70.8 流量(L/min) 12 喷嘴间隙(mm) 1.01.5 浆 压力(MPa) 0.52.0 流量(L/min) 80100 密度(g/cm3) 1.51.7 浆嘴直径(mm)

10、610 回浆密度(g/cm3) 1.2 提升速度(cm/min) 卵(碎)石层 810 旋喷 转速(转/min) 48 质量检测 桩径检查 沿旋喷桩周围开挖,开挖深度 1.5m,开挖后对桩体观察及桩径测量。 桩基承载力检测 高压旋喷桩要求单桩竖向承载力1MPa,复合地基承载力0.7MPa。检测采用单桩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和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进行检测。 检测仪器 载荷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见下表: 载荷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表 设备名称 规格 编号 数量(个) 备注 油压千斤顶 200T 200-2 1 系统标定 精密压力表 (0-60)MPa C1250511 1 系统标定 手动油泵 1 系统标定 百分表

11、(0-50)mm 7080054,40803 4 基准梁 6.0m 2 根 检测原理 该试验采用堆载法。由桁架、主梁、工字钢和跳板搭成堆载平台,上面均匀堆放钢锭,构成加载反力,加载采用一个 2000kN 油压千斤顶,通过手动油泵加载,千斤顶的出力通过桩基中心,压力值由经过标定的压力表给力,再由千斤顶的标定曲线换算成荷载值,压力表精度不小于 0.4级。试验用千斤顶、手动油泵、高压油管的容许压力分别大于最大加载时压力的 1.2 倍。桩基的沉降变形,通过对称布置于桩头的量程为 50mm 百分表测量,其分辨力不小于 0.01mm,所有百分表均用磁性表座固定于基准梁上,基准梁具有一定刚度,基准桩中心与压

12、重平台支墩边的距离不小于 2m。试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分 10 级加载,反力系统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平台压重1910KN。 检测结果 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及四川省建筑地基基础质量检测若干规定(修订本) 川建发200466 号的相关规定确定该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值。详细检测数据请见静载试验成果汇总表。 静载试验成果汇总表 序号 试验桩号 最大试验荷载对应 沉降量(mm) 最大试验荷载 (KN)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 (KN) 1 16 20.14 1592 780 2 73 16.15 1592 780 3 117 19.70 1592 780 试桩为 16#、73#、117#,试验加载到 1592 KN 时,总沉降量为16.15mm20.14mm,沉降量不大,而且 Q-s 曲线平缓,无明显陡降段 s-lgt 曲线呈平缓规则排列。 综合分析,该场地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值达到 1592KN。 五、结论 通过尾水渠左侧地基处理旋喷桩中的 16#、73#、117#共 3 根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达到 780 KN,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