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免费开放背景下北京博物馆建筑设计策略摘要:本文通过实地调研、结合文献研究,基于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提出,从职能、面积配比、流线组织和展陈空间四个方面重新审视了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设计中的薄弱环节,通过调整休闲服务空间布局,提高休闲服务空间的比例;拓宽流线组合方式,调整空间围合形式,实现流线组织和空间功能复合化。 关键词:免费开放 北京 博物馆设计 Abstract:This article through investigation, literature research, based on Chinas museum free policy put forward, from the
2、function, area ratio,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and exhibition space in four aspects to re-examine the Beijing museum architecture design of the weak links, by adjusting the leisure service space layout, improve leisure service space ratio; broaden the streamline combination modes, adjusting the space
3、 enclosure form, realize the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and the spatial complex functions. Key words: Free and open, Beijing, museum design 中图分类号: G258.91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背景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应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了响应党中央号召,2008 年 1 月 23 日,中央发布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随后全国各地出现博物馆相继开放的新形势,北京 33 家市属及区县所属博物馆也开始施行免费开放。
4、随着博物馆开放方式的转变,其社会职能、功能布局等均发生改变,具体表现如下: 1.1 职能的转变 纵观博物馆发展历程,共发生以下几次重要变迁:从原始社会到中世纪的早期博物馆雏形视博物馆为象牙塔和宝库,多为贵族和教会的私人珍藏,大多不向民众开放。十八世纪末,人们把博物馆看作是搜集器物, 博览兼收, 益智集思的机构,开始逐渐向上流社会开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初步发展,当时的博物馆协会认为博物馆是一种文化机关, 并不是专为保管宝物的仓库, 应是以实物的验证而作为教育工作的组织及探讨学问的场所,博物馆开始向公众开放。 我国博物馆事业起步较晚,在 21 世纪初提出将博物馆免费开放。随着开
5、放方式的转变,其参观人群构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由以研究人员、学者、学生为主转变为以普通大众为主。开放方式与参观人群结构的转变对博物馆传统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除了有传统博物馆的收藏、教育、研究等各种职能外,现代博物馆还应当是为人们大众提供日常交流的场所。提供娱乐, 陶冶情操, 求知启智, 强调其休闲娱乐职能, 以此作为现代博物馆的功能定位, 才能增加博物馆与社会大众的亲和力, 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1.2 面积配比改变 传统博物馆建筑以陈列、收藏、管理、后勤为主要功能组成。随着博物馆开放方式的转变,观众的参观目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更多的观众抱着休闲娱乐的目的进入到博物馆中来。共享交流、休闲
6、娱乐空间在现代博物馆建筑中日趋受到重视。因此博物馆建筑中各部分功能空间面积配比也随之进行调整,服务观众的休闲娱乐空间的比例呈现增长趋势。表 1 北京地区博物馆面积配比表 如表 1 所示,在建国初期建设的博物馆,如北京自然博物馆,其休闲娱乐空间仅占总面积的 0.2%。受国外博物馆建筑设计的影响,二十世纪末至今建设的博物馆都有意识增加休闲娱乐空间所占的比例,如首都博物馆,其观众共享交流空间占到总面积的 12.8%。改扩建博物馆亦是如此,如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交流休闲空间由原有的 2.8%增加到 20%左右,增强了其公共服务性和开放性。但总的来说国内大部分博物馆休闲娱乐空间仍不能满足免费开放后观众的需
7、求,通过结合国外优秀案例,可以得出我国博物馆各功能面积配比建议。 1.3 流线组织的转变 传统的博物馆流线组织方式主要包括串联式、放射式和通道式等三种基本组织方式。 串联式的交通流线方式(图 1)使各个展室首尾衔接、相互套穿,具有极强的连续性和引导性。参观流程可以作到不重复、不逆行、不交叉。然而, 正是由于它极强的连续性, 又使参观路线变得过于单调、死板。过长的路线还易使人产生疲劳感。另外, 参观人员多时, 往往易造成人流拥堵, 产生疏散困难。再者,由于各展厅穿套相连, 极不利于单独关闭或开放某个展厅。适用于较小型博物馆, 特别是历史性的博物馆或展品具有较强关联性和发展性特点的博物馆。 放射式
8、的交通流线方式(图 2)通过设置开敞性的核心空间,在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同时组织交通。各个展厅的使用相对独立,同时使得观众在进入这个空间后其主观能动性被充分的调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参观需要选择参观途径,选择不同的陈列室,也可以直接到达各个休闲娱乐空间。但是展厅之间的连续性差,参观流线迂回交叉,易造成拥堵现象。这种交通流线组织方式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型综合博物馆、美术馆等。 通道式的交通流线方式(图 3)指的是各个展览空间经由一条贯通始末的通道联系成一个整体的交通组织形式。由于各个展厅均可保持相对的单独性, 自由地开放或关闭, 又增强了博物馆各展厅布展和开放的灵活性。但是作为贯通始末的纽带,长长的通道往
9、往易给人造成较强的单调感。此种交通流线方式多应用于大中型的博物馆, 且便于接待大股人流。 随着博物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参观方式发生了转变,由传统强制性为主转为现在随机性为主,这就对参观流线提出了新的要求。上述 3 种传统的参观流线相对单一并具有较强的限制性和引导性,而现代博物馆需要借助于各种形式的灵活组合,使其功能流线由传统的单一线性逐渐网络化、多元化,提高观众在参观中自主性及参观流线的可选择性。 1.4 展陈空间的变化 传统博物馆在收费时期, 空间形态比较封闭,功能布局比较单一。不同展厅之间收费的差异性是其空间封闭的主要原因。同时各功能空间因其容纳的行为类型有所差异,因此在空间布局和结构设置上
10、相互独立,不允许有功能复合的空间存在。如展厅有明确界面围合,伴有唯一性的入口和出口;休息空间被设置于展厅之外,临近中庭或与交通空间相结合;餐厅、咖啡厅、商店等附属空间的位置通常不与参观流线发生交叉等等。 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为了提高观众的可参与性,不同空间之间的可视性日趋重要,因此对馆内空间形态、布局提出新的要求。即以更为流动开敞的的建筑空间取代传统博物馆中封闭的空间形态,通过灰空间的处理方式,实现不同功能空间之间相互渗透,使博物馆功能趋于复合化,空间布局更为灵活,从而更好地为观众服务。 2 设计策略 2.1 各功能区面积配比及休闲服务空间布局建议 随着我国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提出,笔者走访了北京
11、大多数博物馆,收集了相关领导对面积配比的建议。同时通过对国外典型博物馆案例进行各功能区面积配比情况的对比分析,如表 2 所示,大部分国外博物馆内观众服务区所占比例均在 10%以上,更多者可达到 40%50%之间。反观我国博物馆休闲服务区面积则相对较小,已不能满足免费开放形式下的观众需求。因此通过借鉴国外优秀案例经验,结合我国博物馆自身特点,笔者认为在进行博物馆设计或改建时,应将其观众服务区面积所占比例提高至 10%20%之间,对于部分已娱乐性为主的博物馆如电影博物馆等,其内部休闲娱乐空间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大。从而适应免费开放形势下我国博物馆发展趋势。 表 2 国外博物馆面积配比表 博物馆的休闲
12、娱乐空间是满足观众参观过程中各种需要的辅助空间。在功能上包括观众休息、餐饮、纪念品商店等各种休闲娱乐空间。其所需的空间既可以独立设置,也可以附属于交通空间等其他空间而设置。从空间位置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结合中庭或庭院单独设置,促进博物馆整体气氛的活跃和共融。如图 4 所示,苏州博物馆茶室设置在庭院之中,使单调的空间更具有活力。 (2)结合主要过渡空间设置,如展厅之间的过厅,入口大厅,交通空间等。如图 5 所示,国家博物馆纪念品商店设置在参观流线的末端,展陈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过渡空间,很好的满足了观众在参观之余的休息同时对消费的需求。 (3)将休闲空间直接引入展陈空间(图 6) ,
13、可以很好地满足免费开放后观众行为多样化需求,使观众休息之余还能看到展品,便于观众参观交流。 2.2 流线组织复合化 (1)放射+ 串联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 放射+ 串联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图 7)这种形式较好地综合了放射与串联两种交通流线的优势, 同时, 也有效地改善了两种流线单独使用的不足。具体方式是: 各展厅围绕一个中心枢纽区布置,同时,各展览空间之间又首尾相串。参观人员既可从枢纽空间通往各个展厅, 又可直接在各个展厅之间穿行。这种交通流线的突出优点是空间组合紧凑、适用性强, 各展厅之间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亦可单独使用。 如图 8 北京自然科学博物馆采用的交通流线所示。它是以放射性流线为主导
14、, 以中心枢纽区为核心, 发散布置各个专题展厅。各个专题展厅以串联形式联系。这种布置方式, 使各个专题展厅保持相对独立, 便于管理。同时, 又使各专题展厅之间通过中心枢纽区保持联系, 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而中心枢纽区的各功能设施又便于各展厅共享, 有效节约了空间。 (2)串联+ 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 串联+ 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图 9)指各个展厅或其中若干个展厅直接贯穿连通, 各展厅又通过一个贯穿始末的通道相互联系成一个整体。这种交通流线延续了串联式的连续性特点, 同时, 由于通道的参入, 又使各展厅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苏州博物馆新馆在交通流线设计上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流线形式。新馆分成中
15、部、西部和东部三大体块, 并以中部为中轴线。西部北面的主展区明显具有串联+ 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的特征。北面各展厅之间是典型的串联兼通道式的交通流线组合形式。如图 10a 所示 9 个展厅两两串联,展厅之间则借助于长长的廊道(图 10b)作为通道联系成一有机整体。 (3)放射+ 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 放射式+ 通道式交通流线组合形式显著的特点是: 建筑分成几大体块, 各体块间以放射式流线形式围合出中央共享大厅。各体块又独成体系, 往往是一个专题性的展览区或功能区, 每个体块多以通道式流线方式联系该体块各层展厅。此种交通流线组合形式 shi 应用于大型的综合性的博物馆建筑中。 如图 11 北
16、京首都博物馆展区部分首层平面示意。从总体布局可见, 新馆采用的是以青铜饰面展厅体块、木质饰面展厅体块及地下临展体块将中央大厅进行围合的放射式交通流线形式。三大体块各自独立, 均采用通道式流线组织方式。 通过以上三种流线组合形式,克服了传统博物馆流线单一线性的缺点。满足了现代博物馆免费后开放后观众参观自主性需求,提高了参观流线的可选择性。 2.3 空间开放性设置、功能复合化 (1)空间界面的弱化、开敞化设置 通过一些具有一定通透性的处理手法适当削弱空间界面,增强空间之间的流通,扩大环境中能量和信息的外延,使每一处空间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如利用玻璃砖或者局部镂空等手法实现空间的通而不透,或是借用
17、绿化或者小品摆设来营造限制通行但是不限制视线的空间效果,甚至可以通过高差来进行简单的限定。这样的手法既保证了空间之间的连续性又具有一定的功能分区。 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的费诺科学中心,哈迪德将位于二层(图 12a)的展区设计成为一个开敞贯通的大空间。1.2 万平方米的巨大空间内几乎不做任何墙体分隔,仅依靠地面起伏变化的高差来限定基本的功能区域。一部分展厅的地面向上隆起形成能俯瞰展厅全部的“高地平台”(图 12b),一部分地面则凹下成为的“盆地”(图 12c)。 (2)空间的功能复合化 公共空间与展陈空间共同构成了观众在博物馆活动所需的全部空间。传统博物馆中它们各自的承担的功能单一,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18、。博物馆免费开放以后,观众行为日益重叠、多变和非特定。这就要求各功能空间更具有弹性、包容力,实现功能复合化,满足空间内多种行为的可能性。即在同一个空间里同时存在多种功能、容纳多个空间,或者发生多种行为。 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中,展厅面向中庭开放,其中既容纳了展品,也容纳了休息空间和联系其他功能区的交通空间(图 13) ;英国艺术家 Jim Lambie 以地面为背景创作主题为 Color Chart 的当代艺术如图,吸引经过此处的观众驻足欣赏,交通空间又变身为展示空间(图 14) 。这些空间均由正常意义的功能空间衍生而来,只是在功能设定上更具弹性和灵活性。 3 结语 免费开放为北京博物馆建筑设计
19、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拓宽了北京博物馆建筑设计的视野,更为博物馆建筑社会化提供了机遇与舞台。 图片来源: 图 1、图 2、图 3、图 7、图 8、图 9、图 11、图 12a、图 12b、图12c、图 13、图 14:来自网络 表 1、表 2、图 10a:作者自绘 图 4、图 5、图 6、图 10b :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邹瑚莹. 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年 1 月 2 蒋玲. 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 3 月 3 方涛.博物馆建筑空间整合设计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年 4 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1 年 5 郝翠.建国以来北京博物馆功能设计发展趋势研究.(硕士论文).2011 年 6 杨海荣 阎磊 .论博物馆建筑内部的交通流线设计.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 年 第一作者: 李艾芳,女,出生于 1954 年 2 月,民族汉,职务:党总支书记,职称:教授,工作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要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 第二作者: 张围,男,出生于 1986 年 11 月,民族汉,籍贯:河北省保定,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