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关联的多重性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243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关联的多重性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关联的多重性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关联的多重性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关联的多重性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关联的多重性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演进与就业结构关联的多重性分析内容摘要:长三角地区在我国经济版图中是较具成长潜力的区域,这一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和人们的就业结构、状况和收入水平高度相关。与此同时,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同样也会给就业带来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达到和就业结构、人力资本技能转变同步则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本文通过对长三角地区 16 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产业结构调整将促使就业人员向服务业方向流入;第二,服务业面临着专业化升级的重任,就业人员需不断强化专业服务技能;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将逐渐以更快的速度进行。 关键词:长三角 产业结构 就

2、业结构 格兰杰检验 多重关联 引言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以及各相关产业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由于各个不同的产业部门构成及数量上比例不尽相同,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贡献也有很大不同。从而把包含产业的构成及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内在关系的外显化特征成为产业结构。 长三角地区是由江浙沪三省市中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镇江、泰州、杭州、宁波、绍兴、湖州、舟山、温州、嘉兴等 16 个城市所组成。2008 年 9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意见强调:“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这给长三角区

3、域一体化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也让长三角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形势下,长三角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该地区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产业结构动态演进过程中深入研究就业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实现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最大程度的匹配,对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保持我国经济领头羊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综述 三次产业结构划分的方法最早由费雪(A. Fisher)提出,接下来由科林克拉克(Colin Clark)和西蒙库兹涅茨(Kuznets)对其进行普及和应用,并逐渐地推动三次产业划分的方法为各国所认可。从投入和产出的比

4、例方面来说,产业结构有协调型与失衡型两大类型。前者是指产业之间的投入比例合理,投入与产出较为均衡,没有某个产业发生严重的过剩的现象,反之则相反,这方面可以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有关第一和第二部类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更为明确的解释。产业之间是相互补充与协调的,不同产业之间存在资源上的相互流动现象。当一种产业资源流入到另一产业中去时,而流入的数量恰好是另一产业所需要的,那么二者就是相互匹配的,否则就不是。另外,从我国目前二元经济结构下存在农村隐性失业人口可以看出,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发展是不合理的,是失衡的。 产业结构演进方面,经济学家霍夫曼将产业划分为消费资料产业、资本资料产业和其他产业三大类型。他通过

5、采用 20 个国家的时间序列相关数据进行实际验证后认为,消费品工业在制造业中居于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在 6:1-4:1;资本品工业增长率方面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霍夫曼比例为 3.2:1-1.6:1;第三阶段是资本品的增长速度与规模均超过了消费品,霍夫曼比例为 1.5:1-0.6:1。参考以上标准,我国目前处于第三阶段,并将从工业化阶段向重工业化进行过渡。但在这一演进的过程中,还将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产业结构将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结构过渡。由于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现实水平、比较竞争优势等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会进行不一样的阶段演进

6、,并且在演进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产业结构特点也会不一样。但综合来说,这均是产业结构不断走向高度化的趋势。 劳动力方面,其就业结构状况是反映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指标。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劳动力素质、技能、人力资本存量状况决定了配置比例及规模,并由于劳动力资源的特殊性和关键性,从而体现了就业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劳动力就业结构中的产业就业结构,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这两方面来说,它们都受到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资源供给情况、上层建筑和市场中消费状况等诸多因素影响。学者们在研究产业发展与演进规律时也在探索劳动力资源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分布与变迁规律。 结合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基于英国

7、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克拉克对若干国家的研究,其均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各国劳动力将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经济进一步发展时,劳动力将从第二产业渐进流向第三产业。劳动力在各个产业之间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的劳动人口将逐渐减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人口不断增加。劳动力从一个产业转移到另一个产业,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推动劳动力被解放出来,同时在市场潜在的同等付出获得同等报酬激励机制下,被解放的劳动力通过在不同产业间流动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并在宏观上达到均衡。沿着配第-克拉克定理的思路,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从表征产业结构变迁的国民收入与劳动力就业两个

8、指标出发,通过整理近 60 个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此前配第-克拉克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在这一过程中,产业内产值方面,农业部门的产值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工业部门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但就业方面,农业部门的就业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而工业部门的就业并未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仅是略微有上升。这说明,从农业化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相比较产业结构转变步伐,就业结构转变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刘易斯通过研究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后提出了刘易斯拐点,即从农业部门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成为隐性过剩劳动力,工业部门的发展将逐渐吸纳这部分劳动力,直到工业部门扩大到将这部分隐性过剩劳动力全部吸收的节点,称为刘易斯拐点。刘

9、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关键之处在于把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分析了隐性过剩失业人口的缘由及归宿,研究结果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重要借鉴价值。后来的学者如钱纳里、赛尔奎因等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就业结构较之于产值结构存在滞后性,进一步论证了刘易斯拐点的合理性。 自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的重要性在我国日益凸显时,国内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有:钱永坤、宋学锋、董靖等人对整体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雍红月、李松林等对具体三次产业增长与就业两者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同时对此做类似研究的还有魏作磊、江小涓、李辉等。在计量方面,蒲艳萍等人通过构建多因素计量模型来做进

10、一步研究。本文采用的是 16 市叠加后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数据,同时综合采用前述定量研究方法,以从不同角度研究数据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和长三角地区目前的产业与就业的发展进程,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出台提供参考与借鉴。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历年江苏统计年鉴、上海统计年鉴浙江统计年鉴及历年长三角 16 市城市统计年鉴、城市年鉴、劳动统计年鉴、统计公报等。由于浙江省内此前统计指标的限制,浙江省劳动力产业就业分布可查询数据截止到 2002 年,为此,本文通过采用指数平滑等方法拟合出1998-2001 这 3 年的浙江省 7 市劳动力就业机构数据。并分别

11、用G1、G2、G3 表示长三角 16 市的 GDP 产业分布,用 L1、L2、L3 表示劳动力产业分布。具体如表 1 所示。 (二)平稳性检验 在对数据进行长期动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而后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和协整研究。考虑到数据变量的典型性,同时 ADF 检验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故采用此方法进行检验。原理如下,通过在回归方程式里面加入因变量的滞后差分项来控制残差的高阶序列的相关性。检验方程设为: 其中,t 为随机误差项,服从独立同分布, 、 、 、 为参数。 模型有三种变换形式: (1) (2) (3) 分别用于不同情形下有无表征常数项与时间趋势项问题

12、,原假设H=0:r=0;即存在单位根,属于非平稳序列。本文通过采用 Eviews6.0软件对该模型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 2 所示。 利用单位根检验方法得到的平稳性结果表明:总产出和第三产业的产出数据是平稳的,总产值含有时间趋势项,而第三产业在产出的平稳性方面不含有时间趋势项;劳动力就业方面,劳动力总量上含有时间趋势项,二阶差分表现出平稳的特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分布均在趋势项上呈现平稳的特征,但第三产业在二阶差分后呈现平稳特征,同时不含有时间趋势项。 由此可见,第一、二产业的产值及劳动力分布情况均为对应的非同阶平稳序列,相互之间不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因此不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因果关系

13、检验。而总体产出和劳动力就业满足同阶平稳序列要求,及第三产业产出和第三产业劳动力就业也满足未含时间趋势项的同阶平稳,也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因此为了进一步验证 GDP 与 L、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三产业劳动力分布的因果关系,本文采用格兰杰检验方法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具体如表 3 所示。 通过分别对滞后 1 期、2 期、3 期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滞后 2 期、3 期条件下,劳动力产业分布变化是国内总产出变化的原因,而滞后 1 期是互为原因。这说明,劳动力产业分布调整对经济总产出的影响在第 2年、第 3 年表现得明显;在滞后 1 期、3 期情况下,劳动力在第三产业的分布是第三产业产出变动原因,而滞后 2

14、 期并无明显变化。 产业结构与就业分布的灰色关联分析 由于统计数据客观的不足,前面平稳性分析、格兰杰检验未全面地反映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就业结构两者之间分布的关系,因此接下来,本文通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来从另一角度揭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文中主要采用以下变量:产业结构系数(X0) 、总就业人数(X1)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X2)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X3)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X4) ,其中产业结构系数定义为:(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 设产业结构系数 X0 为参考序列,即因变量,X1、X2、X3 和 X4 分别为自变量序列,关联性是指曲线相互之间几何性质的差别,即将曲线

15、间的差值大小作为关联程度的衡量尺寸。令消除量纲后的第一个序列为X0(t),另一序列表示为X1(t) ,即: 用i 表示同一时刻两者之间的差值,即:,则: 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分辨系数,为了防止max 取值过大而使得计算结果失效,取值介于 0-1 之间,本文取值=0.5,综合计算得出结果如表 4 所示。 为了方便比较,现将各个时刻的参考值用简化的处理方式计算出综合关联效应指数: 计算结果如表 5 所示。 由表 5 得出,R1R3R4R2。从中可以看出,现阶段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提升具有更高的贡献,两者之间的关联度达到 0.66,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弱。基于平稳性分析和格兰杰

16、因果检验可知,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滞后两期即较长的一段磨合效应后能大幅度带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产业结构发生的大幅度变化,尤其是 2000 年以来,劳动力就业结构由农业主导逐渐向第二、三产业过渡;在对区域总产出的贡献方面,第二、三产业的贡献度大幅度领先于第一产业,而劳动力分布仍然有相当大一部分滞留在了第一产业内,这也反映出劳动力产业分布不均匀影响劳动力发展收入水平,反过来也影响第二、三产业进一步发展;就发展阶段性来说,当前第二产业仍然是长三角区域生产总值递增的最大动力所在。 (二)建议 重点发展优势工业,努力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动技术创新,

17、稳定经济发展重心;提高劳动力技能,加大第一产业人口的转移力度,促使农业走现代化、产业化道路,为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储备人力资本;大力探索发展服务业,在承接产业转移、以劳动力转移为主体的人力资本在第二、三产业间转移中发挥优势作用,努力形成产业间要素流动与互动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吴瑾.四川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动关系的实证研究.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29(4) 2.付凌晖.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2010,27(8) 3.谢兰云,曲永义.我国区域 R&D 强度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 4.曾光.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比

18、较分析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湖北社会科学,2008(3) 5.蒲艳萍.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统计与决策,2008(7) 6.郑超愚.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结构与效率.金融研究,2008(11) 7.李玉凤,高长远.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整分析.统计与决策,2008(4) 8.靖学青.经济增长、结构变动与区域差异长三角地区实证研究.学林出版社,2008 9.韩汉君,黄复兴.长三角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就业增长效应研究.上海经济研究,2007(12) 10.沈利生,王恒.增加值率下降意味着什么.经济研究,2006(3) 11.胡华杰.中国产业关联效果的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河南社会科学,20

19、05(6) 12.雍红月,李松林.内蒙古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人口与经济,2004(2) 13.张怀明.长三角两种模式的灰色关联分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6(3) 14.钱永坤,宋学肆,董蜻.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实证研究以江苏省城镇就业为例.经济科学,2003(1) 15.Itandall W.Jackson,Alan T.Murray. Alternate Formulations for UPdating InPut-outPut Matrices. Fourteenth Inte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Put and OutPut Teehniques,October10-15,2002,Montreal Canad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