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752502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摘要:知识经济时代,为了保持持续的竞争力,企业必须依靠知识型员工的不断创新,来实现产品的增值,从而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并实现自身的发展,因此,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本文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入手,分析了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原则,并提出了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激励 策略 21 世纪被称之为知识经济的时代,现阶段无论经济的增长还是生产力的发展都以知识为基础,所以企业中知识型员工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由于知识型员工的独特特点,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即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这又成为研究的新课题。 一、知识型员工

2、概述 (一)知识型员工的概念 知识型员工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彼得德鲁克提出,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 。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知识型员工的范畴越来越宽泛,目前理论界比较认同的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是:“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做出创新型的贡献、带来知识资本和货币资本快速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 ”通常指在研究开发、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市场营销、广告、销售、资产管理、会计计划、法律事务和金融、管理咨询等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深度专业技能的辅助型专业人员及中高级经理等。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1、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个人素质。知

3、识型员工一般都拥有较高的学历及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掌握都较为扎实,新技术、新概念接受得快,掌握着最新的技术和技术动态。 2、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意识。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所以他们对于工作环境有更好的要求。他们追求自主的工作环境,不愿在工作中接受呆板的规章制度,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3、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创造性。知识型员工一般具备积极的开拓创新精神, 对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具有良好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他们依托自身的知识基础,充分发挥个人的智慧及创新能力,为企业提供新的创意,不断更新企业的产品及服务。 4、具有较大的流动性和不稳

4、定性。知识型员工较大的流动性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先进的知识及技术,所以相较于一般员工具有更大的职业选择权,更换工作的成本较低,当现有工作不再能够吸引他们时,会很快找到更为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及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使得企业更重视人才,巨大的增值空间和人力资本的高回报性都为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提供了宏观需求,从而使他们表现出较高的流动性。 5、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需求。知识型员工不同于普通员工,他们不再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当作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平台。他们希望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不断突破自我,渴望展示个人才智,得到他人的尊重及社会的认可。

5、二、知识型员工激励应遵循的原则 (一)目标结合原则 设置激励目标是激励机制建立的第一个工作步骤,同时也是关键环节。激励的目标必须以组织目标为基础,一旦激励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偏离,激励对该组织工作也就失去意义。当然,激励目标更应该符合知识型员工个人的需求,否则难以发挥激励的作用,所以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目标应将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有机结合,才能够取得最佳的激励效果。(二)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个社会中的人都存在着物质与精神双方面的需要,激励就是要从满足个人需要的角度出发,所以应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人类生存是以物质为基础,所以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可以根据该

6、组织人员的层次与情况,调整与配比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的分量比重,有些人看重物质,有些人更着重精神层面。 (三)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他的强化理论中,根据强化(激励)的性质和目的将强化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即正激励与负激励) 。正激励就是奖励那些组织上需要的行为,从而加强这种行为;负激励是指为了使某种行为不断重复,减少或消除施于其身的某种不愉快的刺激。正激励的方法包括奖金、对成绩的认可、表扬、改善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提升、安排担任挑战性的工作、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等。负激励的方法包括批评、处分、降级等,有时不给予奖励或少给奖励也是一种负激励。 将正、负激励相结合,不仅作用当

7、事人,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同时也会对周围其他相关人产生影响,从而达到树立正面典型的目的,使组织内部形成一股正面向上的良好风气。使知识型员工感受到既有动力,又有压力,焕发出巨大的工作积极性。?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负激励有一定的消极作用,毕竟它是所有员工不愿意看到的,容易产生挫折心理与行为,应该慎用。应该以正激励为主。 (四)按需激励原则 激励是从满足知识型员工需要的角度出发,但是需要会随着时间、环境及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激励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就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满足被激励人的当前主导需要。因此企业的领导者要想使激励达到效价高、强度大,就必须深入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并

8、以此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激励措施。 (五)民主公正原则 公正是激励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不能遵循民主公正的原则,激励就会产生消极的后果。?知识型员工掌握先进的技术,所以对于激励的公正性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更要求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员工。民主是公正的保证,职工参与,民主评议,发挥职工主人翁作用,并发挥民主监督,这是有效防止奖惩的不正之风确保公正的有力措施。 三、知识型员工激励策略 (一)内在激励 1、精神激励。企业文化激励是精神激励的主要部分。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是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准则,蕴含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业务流程

9、、管理体系乃至创新与变革能力等。企业文化虽然是无形的,但是它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却是巨大的。企业文化为一个企业塑造了健康而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于知识型员工来说,一个良好的氛围是自我成长、自我价值实现的沃土。所以一个企业为了激励知识型员工,就要努力形成自由和谐、公平公正、勇于创新、信息通畅并肯定员工个人价值的良好氛围,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2、培训激励。相较于一般员工而言,知识型员工对新技术、新知识有着更为迫切的学习需求,也有着更高的学习热情。为了满足知识型员工自我成长的需要,企业可以提供更多的、更高层次的培训,激发他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在培训中,应结合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注重提高其知识

10、水平和创新能力,并培养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将知识型员工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从而不仅提升了知识型员工的技能,更满足他们追求新知识的需要,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并带动整个企业的创新能力上一个新的台阶。 3、职业发展激励。知识型员工对于自身价值实现的需要更为强烈,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会成为他们进行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乐于发挥自身专长,追求事业的成功,所以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就必须满足知识型员工对职业发展的需要,为知识型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提供发挥个人专长的平台,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二)外部激励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

11、,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物质激励有资金、奖品等,通过满足要求,激发其努力生产、工作的动机。它以关心员工切身利益为出发点,作用于生理方面,使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知识型员工也会有吃、穿、住、用、行方面的需要,所以必要的物质奖励可以改善知识型员工的生活,使其更直接感受到企业对员工的激励。 2、参与激励。参与激励的主要思想是让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一份子,想企业之所想,忧企业之所忧。具体形式有两种:一是管理参与,知识型员工有强烈的参与管理的愿望和要求,企业应尽可能提供给他们参与管理的机会。让员工以适当的形式参与企业的管理,既可以培养员工的主人翁责任感,肯定他们的工作热情,同时还能够让企业

12、的管理者和知识型员工面对面,使他们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从而发挥激励的作用。二是股权参与,即让知识型员工用专业知识对企业的贡献换取企业股权,使员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充分调动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股权可以有员工持股、股票期权和利润共享三种形式。 3、工作激励。工作激励即企业为知识型员工增加工作的挑战性,丰富其工作内容,并赋予与责任相对等的决策权,使其感受到自身对企业的重要性,体会职业未来的发展前途,从而增加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及工作热情,主动并出色地完成自身的工作任务。 参考文献: 1李冰,李阿娇.心理契约视角下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研究J.中国外资,2013(5) 2陈晓: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构建J.科技创业月刊,2007(1) 3宋良荣,苏少华.论知识型员工的精神薪酬激励J.现代管理科学,2010(02)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心理契约视角下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研究” (12522291)研究成果 (王宁,1982 年生,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市场营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