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健康培训材料,职业健康监护目的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职业健康监护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相关法律法规公司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治措施,目录,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健康损害和职业禁忌证;跟踪观察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分布情况;评价职业健康损害与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及危害程度;识别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高危人群;进行目标干预,包括改善作业环境条件,改革生产工艺,采用有效的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对职业病患者及疑似职业病和有职业禁忌人员的处理与安置等;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或修订卫生政策和职业病防治对策服务。,职业健康监护目的,职业病防治基础
2、知识,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禁忌症:是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接触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一、术语定义,二、职业病的特点,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人为的,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消除或控制,就可以防止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只有接触量超过一定限度,才能使人得职业病。
3、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常常有一定人数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大部分的职业病目前无特效药或治疗方法,早期发现,较易恢复,发现越晚,疗效越差。,三、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是指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目前国家卫生部会同劳动保障部重新颁布的法定职业病目录有十大类,115种。(1)尘肺(13种);(2)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5)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6)职业性皮肤病(8种);(7)职业性眼病(3种);(8)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9)职业性肿瘤(5种);(10)其他职业病。,四、职业多发病,职业性
4、多发病是指的某一种疾病或伤害,由于在职业环境中有某些因素,很容易引发和促成。比如支气管炎,它可以因风寒感冒而引发,也可以因职业环境中烟薰火燎或化学酸雾所促成,它虽然常见于某些职业工种,却只能算是这种职业工种的职业性多发病。又如,汽车司机很容易犯胃病和高血压病,因为他们长时间开车,精神紧张,食无定时,也可以说是和职业有关的多发病,却也不能算是职业病。,职业多发病特点如下:其他职业人群也会发生这种疾病;职业因素可以促使疾病的发生和加重是多种发病因素之一;不是唯一的直接致病因素,或者职业因素只是诱因和加重因素;调离该职业或改善劳动条件后,该病可以缓解或停止发展。,五、职业病危害,对个人的危害:一旦患
5、上职业病,往往很容易使患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致残、致死,慢性职业病往往需要终身治疗,治疗和康复费用昂贵。对企业的危害:一些企业由于慢性职业病人逐年不断累积,其医疗和福利费因此逐年增加,导致企业不堪重负,有的甚至被拖垮。企业必须承担所有费用,甚至被罚款;对国家的危害:鉴于职业病患者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直接影响到我国人口素质和劳动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比较普遍,特别是那些丧失劳动能力或病故的农民工,其家中老人和孩子无人抚养,极易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六、职业病三级预防,职业病是一类人为的疾病,其发生和发展规律与人类的生产活动及职业病的防治工作的好坏直接有关。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一
6、级预防亦称病因预防:即从根本上消除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病损的发展。三级预防 又称临床预防。,一级预防1.技术措施:以无毒物质代替有毒物质;使用远距离操作或自动化、半自动化操作,防止有害物质跑、冒、滴、漏;加强通风、除尘、排毒措施。2.组织措施:合理组织、安排劳动过程,建立、健全劳动制度,贯彻执行国家制定的卫生法规。3.卫生保健措施:做好就业前体格检查,发现易感者和就业禁忌证;做好卫生宣传、健康教育;注意平衡膳食和保健食品供给,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加强个人防护。,二级预防 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
7、病损的发展。 1.对职业接触人群,开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2.定期对生产环境进行监测,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防制对策。,三级预防 包括及时脱离接触和进行治疗,防止进一步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使患者在明确诊断后,得到及时、合理的处理,防止疾病恶化及复发,防止劳动能力丧失。 对慢性职业病患者,通过医学监护、预防并发症和伤残。通过功能性和心理康复治疗,做到病而不残,残而不废,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一、职业病是人为的疾病,为什么会得职业病?用人单位设立或提供的(劳动)作业场所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产生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设置(使用)的作业方式不合理,不健康;劳
8、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或行为,不懂得个人防护和自我健康保护。,练习题,二、怎样知道自己有无得职业病?定期行职业性体检身体无明显不适即未患职业病离职时进行职业病体检,一、职业病是人为的疾病,为什么会得职业病?用人单位设立或提供的(劳动)作业场所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产生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设置(使用)的作业方式不合理,不健康;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或行为,不懂得个人防护和自我健康保护。,二、怎样知道自己有无得职业病?定期行职业性体检身体无明显不适即未患职业病离职时进行职业病体检,答案1:职业病是人为的疾病,在劳动过程中有三个方面原因容易得职业病,一是用人单位设立或提供的(劳动)作业场所
9、不符合职业卫生要求,产生了职业病危害因素;二是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设置(使用)的作业方式不合理,不健康;三是劳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或行为,不懂得个人防护和自我健康保护。答案2:由于目前大部分的职业病尤其慢性发病的职业病,如尘肺、慢性中毒等发病隐袭,早期症状特异性不强,甚至没有症状。因此预防职业病或要早期知道自己有无受职业危害损伤和得职业病,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职业性体检,现在说叫职业健康监护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是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况,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地将健康检查
10、和资料分析结果报告给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等内容。,职业健康监护管理,一、什么是职业健康监护?,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查体分为上岗前检查、在岗期间定期检查、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应急健康检查五类。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检查目的是检查职业病和职业禁忌证。检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机构承担。检查结果应告知劳动者。未体检不得上岗,禁忌者不得作业,有病者调离安置。检查费用单位承担。未离岗体检不得终止合同。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无偿提供给劳动者复印件。,上岗前健康检查 主要目
11、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证,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上岗前健康检查均为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完成。,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 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职业病患者或疑似职业病患者或劳动者的其他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劳动者;通过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离岗时健康检查 劳动者在准备调离或脱离所从事的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岗位前,应进行离岗时健康检查;主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离岗后医学随访检查(1)如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具有慢
12、性健康影响,或发病有较长的潜伏期,在脱离接触后仍有可能发生职业病,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2)尘肺病患者在离岗后需进行医学随访检查;(3)随访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有害因素致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劳动者从事该作业的时间长短、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的浓度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应急检查(1)当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应及时组织健康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确定危害因素,为急救和治疗提供依据,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继续蔓延和发展。应急健康检查应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开始;(2)从事可能产生职业性传染病作业的劳动者,在疫情流行期或近期密切接触传染源者,应及时开展应急健
13、康检查,随时监测疫情动态。,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应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每人1份。档案内容包括:(1)从业人员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史;(2)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3)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处理情况;(4)职业病诊疗等有关健康资料。用人单位应妥善保存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从业人员有权查阅、复印本人的职业健康档案,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一、员工个人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职业健康监护委托书;(2)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报告和评价报告;(3)职业病报告卡;(4)对职业病患者、患有职业禁忌症者和已出现职业相关健康
14、损害从业人员的处理和安置记录。,二、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档案,用人单位、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用人单位,义务:配备防护设施、治理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危害评价与管理劳动者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危害告知(合同、作用场所、培训教育)建立危害监测和劳动者健康档案职业病报告义务对患职业病者的救治、安置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经费未成年工、女工保护,权利:作业场所危害评价与管理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获得职业卫生防护;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批评、检举、控告;参与民主管理;
15、享受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义务:履行劳动合同;遵守法律法规;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接受教育培训;接受健康监护;用好防护设施;用好防护用品。,相关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高毒物品目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公司涉及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治措施,物理性因素:噪声、高温化学性因素:氨气、硫化氢、各类酸碱化学品生物性因素:布氏杆菌,一、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一)主要危害:噪声可以造成人体暂时
16、性听阈(yu)位移和持久性听力损伤(听阈位移)。长期接触85dB(A)以上的噪声,会造成听力损失和职业性耳聋。听力损失在初期为高频段听力下降,不妨碍日常会话和交谈;如连续接触高噪声,病情将进一步发展,语言频段的听力开始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即影响听清谈话。当出现了耳聋的现象时,已发生不可逆转的病理变化,而超过100dB(A)时,将有近一半的人耳聋。 职业性噪声聋是 法定职业病。 对噪声性耳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故早期进行听力保护,加强预防措施,至为重要。,噪声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二)其他危害 1.神经系统:长期影响会引起失眠、耳鸣、多梦、头痛、惊慌、疲劳无力、记忆力衰退、神经过敏,神经衰弱
17、综合症,脑电图异常,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甚至引起神经官能症。 2.心血管系统:出现血压不稳,心率加快,心电图窦性心律不齐,缺血型改变;血管痉挛、冠心病等。噪声会加速人们心肌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 3.消化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消化道溃疡患病率增高。 4.其它系统:(1)内分泌系统紊乱等。(2)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损伤现象。(3)致癌:使机体免疫系统处于麻痹状态。(4)影响胎儿智力: 5.对心理方面的影响:70dB(A) 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当噪声高于90分贝时,交谈和思维几乎不能进行,它将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二、噪声的控制措施,个体防护耳塞的隔声效果可
18、达2035dB;耳罩的隔声效果可达3040dB 。,控制声源,隔声,隔离,护耳器,个体防护,一、布氏杆菌病的防治,布氏杆菌病(brucelosis)又称马尔他热(Molta fever)或波浪热(undulant fever),是布氏杆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是一种家畜及人共患的地区性流行病。此病遍及全世界各地,在我国则多见牧区,主要在内蒙、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山东等地有流行区,南方则少见。羊为主要的传染源,分布最广,与人接触最多,菌种毒力强,临床上症状重,易流行。传播途径:牛、羊、猪是本菌的主要自然宿主,细菌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等途径传染于人。,布氏杆菌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19、,二、布氏杆菌病临床表现,发热 典型病例热程约23周,间歇数日至2周,发热再起,反复数次,多伴寒战畏寒。多汗 为本病的突出症状之一,夜间或凌晨退热时大汗淋漓。汗味酸臭。盛汗后多数感软弱无力,甚至可因大汗虚脱。关节痛 与发热并行。主要累及大关节,如髋、肩、膝等,单个或多个。疲乏 大多数患者这一症状,乏力的程度轻重不一。所以将此病称为“懒汉病”。泌尿生殖系病症 睾丸炎是男性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及乳房肿痛。神经痛 腰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潜伏期长短的确定比较困难,潜伏期长短与侵入机体布氏菌的菌型、菌量、毒力及机体抵抗力等有关,一般为2周。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一年。
20、人与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传染。,三、布氏杆菌病的预防措施,根本措施在于控制和消灭畜间布氏菌病的流行,切断传播途径和对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管理传染源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至症状消失,血、尿培养阳性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切断传播途径 疫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保护水源。 保护易感人畜 经常与家畜接触者,应具备一定的防病知识,既要防止布氏杆菌在畜间传播;又要防止病畜传染给人,特别是在接产或处理流产时要谨慎,为防止细菌感染,在接产时,暴露的皮肤应涂擦凡士林,戴眼镜、口罩、胶皮手套和穿胶靴等。处理完毕,应立即严格消毒,胎衣等物要深埋。现
21、场要用2氢氧化钠消毒,用具、工作服等可用3来苏儿水浸泡消毒。为更安全,最好预先接种布氏杆菌疫苗,增强免疫力。,凡有可能感染本病的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目前多采用M-104冻活菌苗,划痕接种,免疫期1年。另外凡从事牲畜业的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牧区牲畜也应预防接种。家畜患病没有治疗价值,应全部淘汰,消灭传染源。实践证明,检出带菌畜消灭传染源,免疫健康畜增强抗病力,是控制布氏杆菌病的有效措施。,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氨急性中毒:急性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22、。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1、轻度中毒: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 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2、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 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3、重度中毒: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 液氨可致皮肤灼伤。,氨气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一、氨气危害表现,脱离接触现场,迅速将伤员转移到空气新鲜处
23、,维持呼吸、循环功能。脱去被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清水彻底冲洗被污染的眼和皮肤,必要时可用硼酸溶液彻底冲洗眼睛。呼吸道如有烧伤,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严重者应进行现场急救处理。用弱酸喷雾剂经呼吸道吸人中和,以防止氨继续产生腐蚀作用。,二、氨现场救治原则,(1) 劳动者上岗前应进行体检,在岗期间应每年体检一次。凡查出有明显的呼吸系统疾病,或有明显的肝脏或肾脏疾病,或明显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均应禁止上岗或脱离氨气危害作业。(2)工作时应选用耐腐蚀的工作服、防碱手套、眼镜、胶鞋、用硫酸铜或硫酸锌防毒口罩,防毒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3)配备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合适的防爆、灭火装置。(4)工作场所禁止饮
24、食、吸烟、禁止明火、火花。(5)加强生产过程的密闭化和自动化,防止跑、冒、滴、漏。(6)现场安装氨气监测仪及时报警发现。(7)做到工作环境符合劳动卫生标准:空气中氨的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为20mgm3,短时间接触的容许浓度为30mgm3。,三、氨的职业危害预防措施,常用危险化学品:氢氢化钠、硫酸、盐酸、过氧化氢等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眼睛和皮肤接触。 健康危害:吸入:吸入高浓度蒸汽或挥发物会对呼吸系统有严重的腐蚀性;食入:会对嘴巴、喉咙及胃部造成灼热感;眼睛和皮肤接触:对皮肤和眼睛有严重的腐蚀性。应急处理措施:吸入:如吸入,应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患者没有呼吸,应请训练有素的人员进行人工呼吸或者提供氧气,立即就医。食入:如物质已被吞下且患者保持清醒,可饮少量水,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意识者任何口服物,立即就医。皮肤接触:立即用柳丁清水冲洗批复至少15分钟并脱去污染的衣物与鞋子,立即就医。鞋子、衣物重新使用前应彻底清洗。眼睛接触:立即以流动清水冲洗双眼(摘下隐形眼镜),持续冲洗15分钟,立即就医。,危险化学品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日常防护措施:1、注意作业场所工程通风;2、佩戴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具体如下:耐酸碱手套、耐酸碱服、耐酸碱鞋、耐酸碱护目镜,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