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珠三角地区向环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动因与效应分析【摘 要】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凭借地缘优势和政策优惠,已经成为中国“世界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产业转移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其发生动因可以从产业结构升级、生产要素流动、分工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等方面加以分析,而产业转移给珠三角地区及广东省带来的长期发展机遇和短期利益调整需要政府和企业予以关注。 【关键词】珠三角;环珠三角;制造业;产业转移 1.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优惠政策和地理区位优势双重利好下,珠三角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是随着国际、
2、国内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珠三角地区正面临诸多挑战: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生产要素供求形势出现逆转,国际经济危机影响日益加深,珠三角地区传统的优势产业腹背受敌。为了保持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低端制造业从珠三角地区向环珠三角地区,即粤东、粤西、粤北及周边省、区的相邻地区,进行产业转移是大势所趋。 2.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遭遇瓶颈 珠三角地区近年来土地、资金和劳动力成本都有所上升,税收优惠逐步取消,使得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产品成本迅速上升,利润快速下降,有的企业停产转产,有的企业则选择转移到低地价的经济洼地,比如东西两翼或者粤北山区。珠三角各地制造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 年珠三角有
3、8000 多家企业倒闭或转移,主要集中在玩具、制鞋、纺织服装等利润率偏低的行业。珠三角地区的“世界工厂”地位面临挑战。 首先,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外源经济活跃,内源经济乏力。境外投资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土经济的发展,本土制造业多以加工组装和贴牌生产为主,利润中的大部分都被外国投资者获取;其次,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附加价值低,企业模仿能力强而创新能力不足,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甚微;在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的人才竞争中,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对于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在慢慢减弱,而本地人才的培养能力也不如上述两个地区;出口退税率大幅波动和人民币升值,使得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
4、出口受到很大影响,失去了以往的价格比较优势;最后、珠三角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工业发展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当地生活环境恶化,生活质量下降,污染治理刻不容缓。 3.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的动因 正是因为上述多种问题的制约,使得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成为必然趋势。从理论角度来看,产业转移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加快产业移出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也可促进承接转移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转移必然会导致劳动力、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配置,建立开放性、互动性的产业结构关系,使区域间形成更加多样
5、化和富有弹性的产业分工关系。 3.1 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产业转移实质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在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政策环境日趋收紧的外部条件下,存在着资源瓶颈、环境瓶颈和产业结构瓶颈,珠三角制造业的困境日益明显,而国际经济危机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制造业的生存危机。因此,要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进行产业转移,转移出不再具有优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 ,推动珠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 3.2 生产要素禀赋
6、差异与流动 梯度产业转移理论表明,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梯度差异是产业转移发生和发展的客观基础。珠三角地区和东翼、西翼、粤北地区在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拥有数量和质量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形成了地区间“生产要素禀赋差异”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主要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一是廉价劳动力的大量供给,二是土地使用权的低价转让。然而,随着中西部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迅速发展以及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竞争,珠三角已经难以维持“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 “用工荒”加上土地资源稀缺带来的问题,使得珠三角地区必须改变粗放的土地利用模式,推动制造业向珠三角周边的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以及国内其他具
7、有廉价劳动力或土地优势的区域转移。 表 1 显示,珠三角地区、东翼、西翼和粤北山区四个地区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存在差异,东、西两翼以及粤北山区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珠三角地区。 表 2 对比了珠三角地区、东翼、西翼和粤北地区劳动要素禀赋,主要从人口总数和每万人中拥有高等教育的人数以及非农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四个方面来进行对比。 这四个地区的劳动力要素禀赋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珠三角制造业在向这些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将一些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一方面有利于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的劳动力剩余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3.
8、3 地区分工的客观要求 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是发挥比较优势、取得比较利益、促进产业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进行产业转移遵循了梯度转移理论,该地区处于经济发展的高梯度层面,应向梯度低的地区如粤北山区、东西两翼转移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产业,以腾出空间承接与高新技术、服务业相关联的国际产业和资本,进一步提升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和服务功能,推动珠三角产业创新,并以资本、技术、信息和产业链节点为纽带,辐射带动欠发达地区。 3.4 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 政府作为产业转移中的调控和引导主体,其参与产业转移行为的方式和力度,取决于体制和财力。广东省政府通过建立产业承接园区,近年来对于区域内
9、产业转移一直是大力提倡和积极推动的,政策上的优惠对于制造业企业而言,是一个重大利好,抓住历史机遇实现企业转型升级是每个制造业企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动因之一。对于政府而言,产业转移不是一般的投资或贸易行为,而是一个战略行为,涉及到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全地区的统筹协调发展,因此,必须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从战略角度进行整体布局。 广东省政府已经发布相关文件,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服务和带动功能,促进要素向环珠三角地区的流动和产业转移,进而形成梯度发展、分工合理的多层次产业群和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其中,粤东、粤西地区以石化、钢铁、船舶制造、能源生产为支柱产业,形成沿海重化产业
10、带,粤北地区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先进制造业的配套基地,通过产业和劳动力的“双转移” ,在环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主导产业集聚的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形成产业集群,在有条件的产业转移园区设立封闭管理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或保税监管场所。 4.制造业产业转移在珠三角地区的效应分析 制造业产业转移给珠三角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具体来看: 第一、有利于企业开辟更多的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目前珠三角地区制造业企业面临着人工成本和地租费用增加所带来的经营成本压力,东西两翼和粤北地区由于生产要素利用率比较低,价格相对较低,转移到该地区的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可以享受到较为便宜的生产要素,降低土地、劳动力和其他资源使用成本,同
11、时在转入地开辟新的市场,从而获取较高的利润。在国际市场上,成本下降带来的价格优势使得珠三角制造业企业能够保持现有市场,并不断拓宽市场空间。 第二、提供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机会。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空间,解决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问题,提供充足的劳动力,为新的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并且产业转移使得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经济联系与交往更加密切,有助于区域间分工协作,协调发展,吸收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剩余劳动力。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各地区都重视本地区优势的发挥和跨地区协作,以获取分工效益和协作效益,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带动了区域经济的专业
12、化和集约化过程。同时,借助产业转移,企业可以调整自身的内部结构,优化产业组成结构,提高企业内部的运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企业的内部结构优化,提升企业的整体效益,以获取最大价值的产业布局。 第三、有利于改善珠三角地区的环境质量。制造业转移到东西两翼以及粤北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环境压力得以缓解,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环境问题有了改善的时间和空间,当地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此外,产业转移还可以促使珠三角地区政府出台更多更加具体的优惠政策,刺激当地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保障当地经济的平稳发展,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当然,从短期来看,大量制造业企业的产业转移对于移出地的经济发展还是会
13、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企业而言,其所面临的挑战包括:第一、制造业产业转移使得企业必须重新根据转入地市场情况调整自身市场战略,需要企业具有快速市场反应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企业文化与当地文化的接轨工作也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 第二、因为搬迁转移而出现大量高层离职,导致企业不得不重新招募人员,这会为企业带来诸多问题,可能面临要么是招不到称职的高层管理人员,要么是原来企业已经习惯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需要作出变革,管理变革带来的风险相应增加。 第三、一般企业都已经与原所在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产业转移后的企业要与东西两翼、粤北地区的地方政府重新建立关系,适应当地各项具体规定和潜规则,这通常也会
14、给企业带来比较大的工作量。而对于制造业产业转移移出地和承接地的政府而言,虽然可以获得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环境改善的长期效益,但却不得不面临短期制造业转移后的“阵痛” 。 第一、制造业产业转移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珠三角地区劳动力吸纳主体出现迁移,转出地区或多或少会有企业员工面临失业,而转入地的劳动力数量、质量尚需一段时间以适应企业的要求,当地原有企业在外来竞争中处于劣势,可能会导致工人的岗位调整,如此容易产生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第二、制造业企业向东翼、西翼以及粤北山区转移的过程中能否做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否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是在产业转移之前政府就需要考虑清楚的问题。政府要做到满足当前经济
15、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协调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这并非易事。与珠三角地区相比,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环境脆弱程度更高,这与其既是山区又处于广东省内珠江水系上游有关,广东省欠发达地区以山区为主,山区面积约 11.44 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 64%,主要由连绵起伏的山脉和大丘陵组成,部分位于地形复杂和生存条件恶劣的石灰岩地带。这样一个脆弱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循环中易受破坏和侵害的环节,在山地的垂直系列或垂直带谱中,种群单一、结构简单,若某层次发生变化,不仅难以恢复,而且影响到整个山地环境的稳定性,需要政府在环境保护上慎之又慎。 参考文献: 1王云平.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结构调整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89. 2简新华,李雪.新编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19. 3羊绍武.产业转移战略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3. 4陈向华.对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几点看法J.当代经济,2010,16:43. 5陈建军.中国现阶段的产业区域转移及其动力机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8:5. 6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http:/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编号:BUPT2012RC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