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巾帼不让须眉为了满足北京加速发展的需要,解决日益增长的用水问题,1957年 12 月 26 日,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提出十三陵水库设计方案;1958年 1 月 4 日,北京市委批准了修建方案,并得到了党中央、毛主席的赞同;1958 年 1 月 21 日,第一批 5000 多名志愿群众带着满腔热情、行李、粮食和炊具来到工地,打出了“和时间赛跑,与洪水争先”的标语,挖出了水库建设的第一锹土,这一天成为了新中国水利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天。 1958 年 5 月 25 日,筑坝截水工程进入到最后的会战阶段,参加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的中央领导同志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普通
2、劳动者的身份,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劳动。毛泽东挥锹,刘少奇砸夯,周恩来拉车,朱德挑担,现场的劳动热情被点燃了,繁忙的建设工地沸腾了,当日上坝土方量达到 5.1 万立方米,创下施工以来的日最高纪录。 据统计,参加修建十三陵水库前后共有 40 万人,整个工程用工 870万工日,动土石方 231 万立方米。没有命令,没有报酬,志愿群众自带行李和干粮,从四面八方步行到这里,扎根工地不回家,参加义务劳动,开创了群众自发义务劳动的先河。 当年第一批劳动者,大都是年轻的男性壮劳力,可就在小伙子们的队伍里,却跑进来七个小姑娘。1957 年底,昌平沙河东一村的七名女青2年刘淑敏、李连芳、王素敏、阎淑清、李国珍
3、、张淑清和张淑华响应党的号召,报名来到十三陵水库工地参加水库建设,成为水库建设第一批劳动者中仅有的几名女性,她们最大的 19 岁,最小的只有 15 岁,被百姓们亲切地称为“七姐妹” 。 由于缺乏机器设备,当年在修建十三陵水库的时候,230 万立方的土石基本上是依靠人力挖出来的,再用篮子和扁担将土挑上几十米高的大坝,一担土有百十八斤重,一个壮小伙平均一天也就挑三十几个来回。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上了工地后, “七姐妹”每人每天平均 33 担,最高时 1 人挑过了 50 担,这七个小姑娘干起活来丝毫不亚于小伙子们。 “七姐妹”在十三陵水库干出了成绩,著名文学家冰心为她们写了诗,后来又有人把这首诗谱成了
4、一首歌,歌名叫做七朵腊梅花 , “青年小伙撒腿跑,暗下赶上那七枝花。赶过大姐和七小妹啊,后边又跑过姐五个,急得小伙直喘气啊,乐得老民工合不上牙” ,这首歌在工地上广为传唱,书写“七姐妹”三个大字的红旗在工地上迎风飘扬,七姐妹由此成为水库建设中的模范,并第一个被评为先进集体,她们的事迹被拍成了纪录片,还收到了周恩来总理亲自题写的邀请他们参加国宴的邀请函。 “七姐妹”的先进事迹被报纸、电台多次宣传报道后,轰动了全县、全市甚至是全国,各种妇女突击队参加到十三陵水库的建设中。昌平区崔村公社的领导看到“七姐妹”的故事后,就想着也要树立起自己公社的典型激励全公社的社员,于是在 50 多个女社员中挑选出了九
5、位名字末尾有“兰”字的妇女,组成“九兰组” (闫秀兰、张淑兰、孙淑兰、刁振3兰、刘继兰、金淑兰、纪淑兰、郝玉兰、王桂兰) ,她们年龄最大的 22岁,最小的只有 17 岁。这 9 个女社员凭着赤诚的心、火热的情、敢拼的胆,用青春、激情、热血和汗水,在个个争先奋战的建设大军中,做出了足以垂范后世的光辉业绩。 “九兰组”挑筐、打夯都很有名。刁振兰说自己最厉害的时候一次挑六筐,三个筐累在一起挑,肩膀肿得像馒头一样,扁担上的鲜血粘在了皮肤上,衣服都撕不下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九兰组”还发明了接力法,八兰的腿脚不好,但是有力气,就负责装土筐,几百米的距离安排两朵“兰”来回接力,她们配合着打夯的节奏,
6、“嘿哟嘿哟”地唱着夯歌,成为了建设工地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1958 年三八妇女节,全国妇联主席蔡畅给“九兰组”授了一面大红旗, “九兰组”成为了继“七姐妹”之后又一个劳动榜样。毛泽东主席在参加水库劳动时也曾说:“应该向“九兰组”学习,工地上多出一些九兰组就好了” 。罗马尼亚部长会议主席基伏斯托伊卡来到水库工地时听说了“九兰组”的事迹后,向“九兰组”的每一个人赠送了和平鸽纪念章,后来又邀请“九兰组”访问了罗马尼亚,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劳动妇女的优秀形象。 其实, “七姐妹” 、 “九兰组”只是十三陵水库修建时期许许多多义务劳动者的代表,是他们共同创造了半年内竣工的建设奇迹。追随着他们的脚步,经过一代又一代建设者的艰苦奋斗,如今,十三陵水库已发展成为集防洪、水力发电、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同时也是国家水利风景区、北京市和昌平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水库的4防洪能力得到提升,错峰发电和旅游观光的功能稳步推进,在奥运会、残奥会、铁人三项赛、国际长走竞赛等重大体育赛事中作为重要的比赛场地扬名国内外。虽然,今天的水库大坝上已经找不到巾帼女英雄们打夯、推车的足迹,但他们拼搏争先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将像大坝上毛主席亲笔书写的“十三陵水库”这五个大字一样永远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