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延迟的必要性分析.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754169 上传时间:2019-03-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延迟的必要性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延迟的必要性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延迟的必要性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延迟的必要性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延迟的必要性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延迟的必要性分析摘 要:延迟女性从业者的退休年龄是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积极应对,是逐步实现男女同龄退休、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的需要。 关键词:延迟退休;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源浪费 退休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劳动者因年老或因工、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工作岗位。退休年龄是从业者离开工作岗位,按国家政策享受基本养老金的规定年龄。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医疗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社会各方关于延长退休年龄的争议也愈演愈烈。合理制定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逐步实现男女同龄退休,对于维护女性从业者的权益,促

2、进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有关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的政策规定 我国现执行的退休年龄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后经 1978 年 5 月 24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 (国发1978104 号)再次明确退休年龄,历时 35 年沿用至今: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 60 周岁,女工人年满 50 周岁,女干部年满 55 周岁。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从业或其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 55 周岁,女年满 45 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从业鉴定委员会确2认完全丧失从业能力的,退休年龄为

3、男年满 50 周岁,女年满 45 周岁。制定政策的时代我国生产力落后、体力劳动强度大,在政策上对女性退休年龄的规定,很明确是考虑到女性的身体生理特征及特殊性对其的保护和照顾。到了 90 年代国家对于女性高级专家由人事部出台文件关于高级专家退(离)休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凡身体能坚持正常工作且本人自愿,可以到 60 周岁退(离)休;对于县处级女干部退离休由中组部出台文件关于县处级女干部退离休年龄问题的通知规定其退休年龄可以到 60 周岁。在 2001 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 20 号文件关于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人员中女性年满 55 周岁可

4、领取基本养老金。2006 年陕西省对于女干部实行弹性规定:聘用制女干部受聘年令满 50 岁的,由本人申请可以按干部改工人办理退休手续。2010 年 10 月 1 日上海实行柔性延迟退休年龄规定:对具有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具有技师、高级技师证书的技能人员和企业需要的其他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符合在本市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如企业工作需要,本人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经本人提出申请,与企业协商一致后,可以延迟申领基本养老金。男性一般不超过 65 周岁,女性一般不超过 60 周岁。 二、女性的退休年龄对其从业及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现行的退休制度与社会发展规律不协调并明显滞后,单方面地制约

5、了知识技能型女性人才能力的发挥,从而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按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女性从业者比男性从业者早 515 年退休,使一些女性从业者尤其是具有高学历、中高级职称或中高级技师职称的女性3在继续再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晋升等方面,因退休年龄的限制得到的机会少或没有机会。现今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有了显著提高。一些从事技术管理或科研工作的知识型女性,在 45- 60 岁期间正当壮年,这时间子女也渐渐长大成人,家庭事务对她们的干扰最小化,她们拥有成熟的从业技能和丰富工作经验,并有充裕的精力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出巨大“余热” 。 (二)女性从业者提前退休的 5- 15 年,也

6、就失去了 5- 15 年劳动的权利。同时也失去了于男性从业者一同享受企业福利的机会,企业的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无法享有,这也使得她们丧失了创造并积攒财富的时机。 (三)现阶段退休待遇计算办法逐渐拉大退休年龄早的女性从业者与同龄男性之间的基本养老金差距。国发【2005】38 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缴费(含视同缴费)年限满 15 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 1 年发给 1%。 女性从业者法定退休年龄低,其缴

7、费年限少于男性,缴费金额也必然少于男性很多,假如女性与男性从业者在退休年龄上差 15 年,依据现行政策其基础养老金就会少 15 个百分点,假如按男性月平均基本养老金按 2000 元计算,那么同样的女性从业者就要少拿 300 元。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节金四部分组成,其4每一部分都与职工个人的缴费金额、缴费及视同缴费年限密切相关,综合计算后每月将少拿 400 元以上,也就人为限制并降低了她们的退休收入。基本养老金是退休人员赖以生存的生活依靠,是她们的养命钱,这个差距的存在,将对她们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 (四)女性从业者离开工作岗位后回到家庭生活中,这时候孩

8、子已长大不需要母亲呵护,丈夫忙碌地在工作,生活一时失去重心,加上其退休后基本养老金会远远低于在职收入,给她们的精神和生活造成极大压力,心理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五)女性比男性提前退休使其领取养老金时间增长,增加了养老基金的支付压力。 三、推迟女性退休年龄的社会影响。 (一)延迟女性从业者退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持续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的需要,也是增加养老保险的征缴,减少养老基金支出的需要。我国现在执行的退休年龄是上世纪 50 年代人均寿命 55 周岁时规定的,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详细资料计算 2010 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4.83 岁,男性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2.38 岁,女性平均预期寿

9、命为77.37 岁。中国在 2001 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根据联合国的人口统计数据,中国将在 2024 年至 2026 年前后进入老龄社会。 (二)推迟退休年龄可以让高素质的人才充分施展才华。过去高等教育不普及,很多人初中、高中毕业,就进入社会直接就业,劳动时间在一般在 40 多年。而现在大多要读大学,甚至读研、读博,博士毕业后参加工作时间就在 30 岁左右,按照现行政策退休,劳动时间为 25 - 305年,高学历、高级技能人才一生的劳动时间实际上是缩短了很多,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三)企业的社保费用征缴负担沉重。企业为每位职工担负着其上年度工资性收入 30%多的社保缴费,职工退休年龄每延

10、长一年,企业将意味着多负担一年的钱。 四、关于推迟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问题的几点想法。 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的问题涉及女性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退休人员的稳定与社会和谐,现行退休政策应在考虑国家基本情况和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去分步调整。 (一)面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我们无法逃避就应该正确面对,站在维护公平和退休人员稳定的角度,有序地调整女性从业者的退休年龄,逐步实现男女退休年龄的同龄化。 推迟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响应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的需要。 (二)实行弹性退休制度逐步将退休年龄调整到合理的区间。弹性退休政策是指允许劳动者在退休年龄、退休方式和退休收入等方

11、面具有某种弹性的较为灵活的退休政策。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或从事工作的劳动强度不同实行的弹性退休政策,让退休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工作能力自主选择退休时间。身体状况好,工作能力和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延迟退休,在多缴费的前提下晚退休也可多拿基本养老金。借鉴世界各国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法,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采取民众可以接受的方式逐步调整,将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到位,以便在调整过程中少走弯路。 6(三)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督促企业为职工及时缴纳社会保险,完善失业保障和社会救助制度。女性从业者因与生俱来要承担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很多企业不愿或限制女性从业者的招用数量,这使得女性在

12、就业中处于被动选择的弱势群体。针对退休政策对女性就业及基本养老金等的影响,适时调整女性从业者的基本养老金统筹办法,尽可能降低男女不同龄退休对女性基本养老金的影响;从侧面要加强社会监督作用,将用人单位单方要求女工提前退休或通过变换岗位使女干部按照工人提前退休等不规范行为扼制。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部门应为失业人群长期提供免费的职业技能培 训,根据失业群体的职业经历、年龄及身体状况提供适合的知识技能更新培训,及时给她们提供适应的新岗位信息,以帮助她们及时就业。退休制度的改革,从延长女性从业者退休年龄破冰,是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地积极应对,是逐步实现男女同龄退休、避免人力资源浪费的需要,我们期待着我国退休政策的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与我们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匹配和谐! 参考文献:1 倪豪梅.关于女职工退休年龄问题的调查与思考N.工人日报.2011.3.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